调研活动总结报告(3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调研活动总结报告篇一
(1)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这次调研时间老师老师都已经大体上安排好了,但是在具体调研对象的时间分配上还是没有合理的平均分配好,因此调研过程显得有些混乱,最后我们只好以增加调研时间的方式来圆满完成调研任务。
(2)每一项工作完成后都要做好下一步的安排,并且对上一环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实地调研后及时总结为小组讨论准备充分的资料,并发现其中的缺点和不足。
(3)准备要充分
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调研的基本流程,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同时写出在调研过程中要对店员和消费者提及的问题和,这是有效的获得调研信息的保证。
(4)信息来源
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消费者,消费者反馈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在网上搜集的只能算是参考资料甚至是学习资料。消费者的每一个要求每一句话都是重要的信息,当然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使访谈获得更好的效果。
(5)注意观察
观察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对店面布置和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当中,缺少了观察就缺少了调研的客观性。
(6)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虽然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实践着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但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合理有效的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并且分析利用调研所获得的信息
另外在挂看王文良教授与高建华教授讲座视频过程中我们更是深刻的认识到把握销售通路,重视市场终端的必要性。使我们认识到营销在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是课本上所学不到的。
虽然这次专业实习认知的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实践过程当中,依然要实事求是的完善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调研活动总结报告篇二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为了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能力,__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大学生绿色__行”小分队在__龙山县苗儿滩开展了“绿色卫士”和“乡土文化”的暑期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总有那么些有趣而感动的事情发生,真是耐人寻味。活动过后,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的点点滴滴,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有愁苦、分歧,但更多的是欢乐、团结,所以也有沉甸甸的收获。
活动中,我们顶着烈日,冒着大雨,感觉很累,虽然有时有怨言,但是还是挺过来了。在走访调研的时候,我们受到了村民的的热情接待,他们力所能及的为我们提供资料和帮助,对我们也是大力称赞,并且有时留我们吃饭,这让我们很是感动。但同样,由于村民以老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我们活动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婉然拒绝我们的调查,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总的来说,他们大多对我们的活动还是相当重视的,并且认真听我们的解答,我们表示很是感谢!
活动“绿色卫士”,主要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在走访调查中,村民也很友善,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我们知道了当地垃圾处理就是随意倾倒在捞车河中。额~~这样的处理肯定会造成水污染,对环境是很不好的。因此,我们给他们讲解了垃圾随意丢弃的危害等等知识,给他们发放《绿色乡村》手册,并且在当地修建了一个垃圾池,希望村民能够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池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活动“乡土文化”,主要是了解当地土家文化的流失情况以及保护措施。当地村民大多是土家族的,因此对这些都比较了解。在走访调查中,他们也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认真倾听我们的提问。虽然言语交流会有困难,但是只要耐心,认真引导他们,还是可以顺利完成问卷的。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不少当地的土家文化,比如“摆手舞”,让我们受益匪浅。还有他们也很乐意与我们交谈,这也让我们心里乐滋滋的。
在调研过程中,让我明白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通过调研,让我开阔了视野,并且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研活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它将是我人生一段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可能对以后的活动也有巨大的帮助。
在调研中有艰辛,也有欢笑。虽然有收获,但是所学也只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选择我爱的,爱我所选择的。即使遇到困难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不能让自己年轻的时光留下什么遗憾.......
调研活动总结报告篇三
本次活动中,我们从“教师行走路线、教师课堂提问、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的生成与处理艺术”等方面分别安排老师进行了细致观察记录和反思研究。
从几位老师的点评发言中,我很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研讨,在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加以坚持和优化的:
1.适当的分工,便于课堂观察的全面
本次研讨课,依据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运作要求,我们设计了几个方面的研究观察点,然后分别安排了6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老师的课堂运行进行了单向性的研究分析。
2.明确的指向,便于听课教师的深入
传统的观课,是随着听课老师的性子的,更是依着听课老师自己的喜好的,那么,对于整堂课的把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到,我个人觉得,那是非常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教学者而言,要想全面分析解剖自己听到的一堂课,没有厚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那是很难提出独到的见解的。而现在我们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上,那么,观课教师将精力全部集中于某一方面,就有深入挖掘的可能性了,一旦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方面,就会想着这一运作背后的真实意图,就会去思考这安排的实际效果,更会置己于课堂,思考站在自身的角度将会采取怎样的举措。比如说关于学生参与度的分析,听课老师就提出,如果采用按“表现欲望或者高矮”的形式进行座位编排,就可以更多的照顾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3.系统的反馈,便于执教老师的内化
教学的研讨,不仅是锻炼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事实上全体参与的老师,都能够从中获益,但是,传统的研讨反馈中,一般都会出现反馈信息的“撞车”现象,也就是很多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会不谋而合,这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可以促使亮点更亮、缺点更明。但是很明显,采用了分工观察的形式,在反馈环节上,我们能够听到每一位发言的老师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整一堂课,在分解的基础上再整合,如果教师有心,就更能够在当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