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2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一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热烈庆祝学校建校5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谨向参加今天校庆活动的州政府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兄弟学校朋友、广大校友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发来贺电、贺信的友好单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五十年,艰辛创业,砥砺奋进。自1959年开办“市东山福利院附属聋哑民族联合学校”以来,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半个世纪历程。由建立初十几名教职工、一栋平房、4个教学班起,发展到今天占地总面积9.5万平方米,校园面积5.13万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13平方米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长足发展。
首届毕业典礼、首次校名的改称、首次学校的搬迁、校本教材的使用、学制的改革、职业技术班的开设、首批毕业生的就业、智障学生的招收等等,这所有第一个开启让人难以忘怀学校岁月的留痕。五十年来,全体延边特教人呕心沥血,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积淀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确立了“自理、自立、启智、健体”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贡献”的校风和“爱心、乐教、探索、创优”的优良教风,建立了制度完备、设施良好、运行规范的教育体系。这一切凝聚着几代特校人的心血和智慧。
此时,我们怀念和感激为学校建设睿智谋划和辛勤耕耘的历届学校领导,更加怀念和感激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正是众多合力的共同作用,才使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此,我们再一次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老前辈们表示深情的谢意!
五十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多年来,在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的各项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继承优良传统,倡导出“节约型学校”的办学思路,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地改进工作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近几年来,学校在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顺利地进行了校舍环境、基础设备设施、教学设备的改造工作,并已建成了学校网站,现已形成了身体技能训练室、多功能教室、网络信息资源室、音乐室、舞蹈室、工艺制作室、图书室、美术室等功能较齐全的规模,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在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xx年开始全校学生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提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随着我州国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好趋势,为保障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我校从20xx年开始增设第一个智障教育班。从此,单一的聋教育格局逐步被打破,综合性的教育格局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不断发展。在面对日益增多的智障生教育所带来的新情况下,学校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适应生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从去年开始,我们制定出培智班“生活适应性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加强其教育教学研究,并积极组织学生生活适应性各项体验活动,为所有特殊需要学生学会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还加强与普通学校的“志愿服务”联谊活动,积极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回归主流的有作为意识,为“融合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稳步地推进学校康复教育、艺术教育的发展,以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结合,以传统美德和民俗风情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对舞蹈队、民俗礼仪表演队、民族打乐器表演队的编成与训练,增设丝网花工艺、缝纫布艺、足球、乒乓球、跆拳道、四物乐等课外活动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康复和艺术教育的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校还与韩国学校缔结姊妹校,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广泛的交流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在办学条件、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以及对残疾学生的“融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确立科学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为了满足学生接受自己语言文字教育的需要,借鉴国内和韩国教材内容,自编出特校语文专用教材和生活适应性教材,添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传承50年校史之精华,在坚守中发扬,在继承中创新,把“学生的笑脸就是校园的阳光,社会的满意就是学校的生命。”为学校形像;“克服障碍,以坚强毅力,明朗生活”为学生形像;“倾注爱心,持有耐心,周到细心”为教师形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五十年来,学校共培养出35届毕业生614名。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自食其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州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州劳动模范集体”。学校教师连续荣获“全省特教系统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我们为之骄傲而自豪。
五十年,薪火相继,累进跨越。50年的成绩,我们自豪而欣慰;50年后的办学,我们任重而道远。庆祝建校50周年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契机,也是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殊教育办学之路,为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累进和跨越,不断谱写新的美丽华章!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在这金风送爽、黄菊飘香的日子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二中50周年华诞!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五千多名师生员工向光临今天晚会的各位领导,兄弟学校的同仁,各位校友,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二中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和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世事沧桑,弦歌不辍,鸿庠(xiáng)承运,薪火相传。二中创办于1958年秋,其前身是“xx县农业初级中学”,1962年更名为“xx县初级中学”,1964年易名为“xx县初级中学”,1970年更名为“第二中学”。50年来,二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从1958年的艰难创办到随后的几易校名,从建校初的荜路蓝缕到今天的春色满园,经过几代二中人的共同努力,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8年,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高级中学。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书育人特色学校”“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电教达标一类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几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毕业生。
50年来,从二中走出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显风流。他们中有远涉重洋的莘莘学子,有保家卫国的三军将士,有造福一方的党政领导,有闻名遐迩的商海巨贾(gǔ),有独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更有许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学友们以自己良好的素质,不平凡的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今天,在这样一个喜庆而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抚今追昔,感怀万千。50年,二中从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桃李争荣。衷心感谢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你们的大力支持,为二中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衷心感谢二中的历任领导,你们的不懈努力,为二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衷心感谢曾经在二中工作过的所有教职员工,你们的敬业精神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衷心感谢二中的历届校友,你们用努力和成就铸造了母校的品牌;衷心感谢二中全体教职员工,你们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加快二中发展的一片蓝天!
50年,是二中发展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二中迈向新的更高起点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怀和支持,有全体二中人的共同努力,二中这艘经历半个世纪风雨而又富有生机的航船,带着xx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一定能承载着二中人新的梦想,实现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目标。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校友、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热烈庆祝学校建校5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谨向参加今天校庆活动的州政府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兄弟学校朋友、广大校友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发来贺电、贺信的友好单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五十年,艰辛创业,砥砺奋进。自1959年开办“市东山福利院附属聋哑民族联合学校”以来,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半个世纪历程。由建立初十几名教职工、一栋平房、4个教学班起,发展到今天占地总面积9.5万平方米,校园面积5.13万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13平方米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长足发展。
首届毕业典礼、首次校名的改称、首次学校的搬迁、校本教材的使用、学制的改革、职业技术班的开设、首批毕业生的就业、智障学生的招收等等,这所有第一个开启让人难以忘怀学校岁月的留痕。五十年来,全体延边特教人呕心沥血,与时俱进,在发展中积淀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确立了“自理、自立、启智、健体”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贡献”的校风和“爱心、乐教、探索、创优”的优良教风,建立了制度完备、设施良好、运行规范的教育体系。这一切凝聚着几代特校人的心血和智慧。
此时,我们怀念和感激为学校建设睿智谋划和辛勤耕耘的历届学校领导,更加怀念和感激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正是众多合力的共同作用,才使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在此,我们再一次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老前辈们表示深情的谢意!
五十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多年来,在州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校的各项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继承优良传统,倡导出“节约型学校”的办学思路,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地改进工作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近几年来,学校在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顺利地进行了校舍环境、基础设备设施、教学设备的改造工作,并已建成了学校网站,现已形成了身体技能训练室、多功能教室、网络信息资源室、音乐室、舞蹈室、工艺制作室、图书室、美术室等功能较齐全的规模,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在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__年开始全校学生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提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随着我州国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好趋势,为保障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有学上,上好学,我校从20__年开始增设第一个智障教育班。从此,单一的聋教育格局逐步被打破,综合性的教育格局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不断发展。在面对日益增多的智障生教育所带来的新情况下,学校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课堂模式,突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适应生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从去年开始,我们制定出培智班“生活适应性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加强其教育教学研究,并积极组织学生生活适应性各项体验活动,为所有特殊需要学生学会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还加强与普通学校的“志愿服务”联谊活动,积极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回归主流的有作为意识,为“融合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稳步地推进学校康复教育、艺术教育的发展,以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结合,以传统美德和民俗风情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对舞蹈队、民俗礼仪表演队、民族打乐器表演队的编成与训练,增设丝网花工艺、缝纫布艺、足球、乒乓球、跆拳道、四物乐等课外活动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康复和艺术教育的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校还与韩国学校缔结姊妹校,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广泛的交流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在办学条件、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以及对残疾学生的“融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确立科学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为了满足学生接受自己语言文字教育的需要,借鉴国内和韩国教材内容,自编出特校语文专用教材和生活适应性教材,添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传承50年校史之精华,在坚守中发扬,在继承中创新,把“学生的笑脸就是校园的阳光,社会的满意就是学校的生命。”为学校形像;“克服障碍,以坚强毅力,明朗生活”为学生形像;“倾注爱心,持有耐心,周到细心”为教师形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五十年来,学校共培养出35届毕业生614名。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自食其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州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州劳动模范集体”。学校教师连续荣获“全省特教系统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全国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我们为之骄傲而自豪。
五十年,薪火相继,累进跨越。50年的成绩,我们自豪而欣慰;50年后的办学,我们任重而道远。庆祝建校50周年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契机,也是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殊教育办学之路,为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累进和跨越,不断谱写新的美丽华章!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满怀“”收获的喜悦,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共同庆祝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校5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一万余名师生医护员工,向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向远道而来的广大校友、以及全校师生医护员工致以最美好的节日祝贺!
1960年1月,学校的前身———“芜湖市中医学校”诞生。建校后的十几年里,学校几易校名,几迁校址,在频临消亡的边缘老一辈中医药高专人不放弃、不抛弃,坚守信念,不断奋斗。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校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20xx年3月21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率先独立升格为全国首批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引领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0xx年10月,学校搬迁新址。从此,在这片芳草连天的净土,学校浴火重生、凤凰涅槃!20xx年,学校被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正式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体中医药高专人从此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五十年来,学校始终与历史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依托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发展中积淀实力,在调整中凝练特色,在前进中开拓未来,把一个当初只有一个专业、几十名学生的中专学校建设成为开办25个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近万人的高等专科学校。
回眸历史,岁月如歌。五十年是一首歌,波澜壮阔慷慨激昂;五十年是一杯酒,度尽寒暑浓厚醇香;五十年是一本书,浓墨重彩桃李芬芳;五十年是一段情,饱经风霜真情永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学校今天的成就,凝聚了一代代中医药高专人的激情、奉献和汗水,承载着各级领导、历届校友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和厚望,是你们共同成就了学校辉煌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将激励我们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我们坚信,学校一定能够抓住时代所赋予的发展契机,继续焕发它独特的风采,以更新、更美的形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曾经的、现在的老师和孩子们:
当记忆像河流缓缓穿越60年的光阴流淌到今天,这是一种怎样的百感交集!祝贺生日,情感其实最为复杂,快乐、苦难?还是惆怅或伤感?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提法来概括。但对于学校有一个词例外,那就是青春。因为每个人的青春基本上都会和一所中学有关,无论是那些已逝的或正在经历的、美好与伤感并存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是我们每个人时间深处的故乡。在这生命故乡的路上,有温暖的抚慰、清新的爱情、淡雅的纯真还有信仰的光芒。所以,今天的庆典为在场的每一个人而来!无论你和这个校园有着怎样的缘分,此刻我们相聚在一起,进行一次奢侈的青春纪念。
伟大的波兰诗人米沃什在一首《赞歌》的诗中,写过这样一段:
你我之间没有别人,
而赐与我,以力量。
白色山脉吃着地上的草原,
向海,他们走去,他们的海浜胜地,
新而又新,每天太阳倾过
小河阴暗的幽谷,我诞生的地方。
我没有智慧,没有技能,没有信仰,
但我获有力量,它扯破了世界。
我将碎裂:一个大浪,冲向它的海岸……
这段诗歌似乎是描述此刻感受和解读这个庆典背景画面最好的注释。按理说校庆是展示学校成就的光荣时刻,但那些傲人的数字或者超越他人的得意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力量?这么说也许因为我们本就没有什么资本,所以讨巧的自我安慰成了最动听的借口。当然,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请原谅我不叙述我们的灿烂时光,这不是在否定我们的成就,因为我坚信所有具体的业绩和进步都处在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中,无论多么强大的成果都会在岁月的苍茫之中,消退它华丽的颜色,但惟有内在清洁的精神力量恒久不变!所以在这60周年的庆典时刻,让我们共同思考:教育,如何养育每个新鲜或蒙上灰尘的生命。
我们为什么必须追问和回答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在人生的生态系统里,有一场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生活正在丧失可能性和多样性,因为原本丰富的生活不断被归类、简化然后集结在了一条路上,而这条道路笔直地通向权力、财富、名望已及各种各样的意义。虽然很多人坚定地认为这条道路的终点是安全与幸福,但代价很有可能就是人生被我们自己摧残成一个忙碌奔波甚至到崩溃的状态,也许永远无法到达终点,因为幸福的成本不断增加,简单的快乐则无影无踪。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显赫的位置和权力,拥有多少无法想象的财富,还是被赋予任何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他都是从一个并不耀眼的起点开始的,就如同诗中描绘的那小河幽静的山谷,我们都会从中诞生,学习技能,涵养智慧,坚定信仰。学校教育在我看来,不应该属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和集约化,它是旷野中的乡村、是山谷里的小溪,是田园里的牧歌,教育应该是属于自然的,那炊烟缈缈的悠然,细流涓涓的从容,鸟鸣啾啾的恬淡才是学校应有的气质和风度。这不是逃避时代,是的,当竞争融入我们的血液,狼性基因潜伏在我们生命里,我们似乎无法选择,只能凶狠地活下去,但我们属于平凡的人类,我们需要人性的生活。我常常告诉我自己,如果我们没有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去直面生活的艰难,那将是我们的严重失职;但如果我们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苦与痛,爱与乐,我们就是一群可耻的从业者。当欺骗与粉饰、借口与搪塞在教育生活里被很多人用得炉火纯青,实力、压力、动力成为战略要素的时候,才会渐渐发现:高远、正直与纯真的思想才是目前教育的稀缺资源。北京十五中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开始,不断思考“惜时、笃学、修诚、尽责”的内涵,到今天我们终于超越世俗的牵绊而向着遥远发出了“守直筑真”的呼喊,作为新的校训我们期待守直筑真的声音成为旷野间通达和蓝天上悠远。这不是脱离人间烟火,因为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快和满,困与乏,所以驻足与观望才成为教育最闪亮的瞬间。换句话说,教育既要让学生体会世俗生活,又要培养他们一种超然的精神能力,依靠自己的思想喂养自己的灵魂。
北京十五中正在按照这个标准成为一所明亮的学校,明亮比名气更有尊严,人心散发出来的光彩既照进各位在现实前行的道路,也似闪耀的星光映在梦想的天边。这光明的能量来自深深的平等与尊重,这是这所学校60年来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片土地上,依靠权力得以生存的东西日渐衰败,学术的尊严与价值不断得到彰显,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正逐渐成为这里的行事原则。如同我们坚定地认为:如果只注重绝对分数,那还只是以学校为本的体现,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点亮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勇敢地走向未来之路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每一个灵魂都有质感,所以走过60年,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渐清晰:“教师与学生共时、和谐成长。立足差异,努力寻找成就感和幸福体验,守护人性的尊严。”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在各自的生命道路上寻找自我,进而超越自我。基于学校理念确定了这样的办学目标:做有品质、饱满的人。所谓有品质、饱满的人就是要拥有宽广的视野;涵养优雅的气质;洋溢青春的精神;坚持批判的思想、保持独立人格;强烈关注生命的品质。这些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是装点门面的文字摆设而是勇敢的行为,无论是学生和教师成绩的隐私化、招生与财务的制度化还是闪烁民主质询风气的星星之火,都表明平等与尊重的阳光正穿透雾霭洒落在我们的身旁。我需要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来加以证明。如果非要找出最能代表我教育思想的文字或者说成就,那似乎就应该是我在今年2月13日初三、高一、高二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致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我想这是我自己能达到的教育最高境界吧?我为自己能仅仅是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孩子们而感到自豪。世界有时并不公平,其实大家都知道,我的作用根本比不上很多的老师,学校的所谓成果又100%是通过学生体现的,怎么在校庆这么重大的庆典上,只能由我天经地义来代表学校致辞,也许这是很难改变的规则与惯性,但我真心地表达,我代表不了你们任何人,我只能代表自己。就像我不奢望能给大家带来多少的贡献,而常常祈祷不要给他人造成更多的破坏,别打乱他人的生活节奏。在今天这个纪念的时刻,我希望我的讲话能够传达一些你们的心声。如果说这算做一种警惕自我的思考习惯的话,我必须坦诚这不是我的专利,这是这个学校的遗传。警惕自我根植与平等、尊重与包容的环境,我想在这个大家共同见证的时刻,真心地感谢王守愚校长,感谢您当年默许我可以不交教案;感谢何贤景校长,当年在我上课争议颇多的时候,在全校教师集会时不惜溢美之词地鼓励我;感谢孙炳林主任,20xx年前没有当初您幽默随和的接待,就不会有我与十五的情缘;感谢那些和我搭班的老师们,你们没有因为我所教的成绩不理想而采取敌对与歧视;当然还要感谢所有的老师、孩子还有家长们,在我担任校长的几年中,你们没有因为我的偏颇与不足而冷漠观望,而是果断升起信任的旗帜猎猎飘扬。正是这些包容与鼓励,尊重与关爱让一个永远摆脱不了一丝羞涩和腼腆的人勇敢地走向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所以我无法不眷恋和感谢这个校园,至少在我41年的生命历程中,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尊严的几乎全部意义。上个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教育,让人生更美好》,在扉页上我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仅以此书献给不太有名的北京十五中和她内心明亮的人们。后记中我补写到没有老师和孩子们,就不会有这些文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并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我今天在这里向所有的孩子们郑重承诺:我捐出这本书的稿费和版税,以及自购1000册书的销售款项,预计5万元作为北京十五中“守直”文学奖的启动资金,我希望未来几年能通过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汇集,让这个文学奖日益壮大,我希望孩子们勇敢地写出失落的纯真与正直,拒绝生活的平庸与麻木,去触碰还有生机的生命本体,为这个社会种下希望的种子。今天庆典的核心是教师文化讲坛和学生讲坛奖杯的揭幕与颁发,我希望明年是“守直”文学奖的节日。
因为爱与平等,这个校园生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自由的风吹佛在北京南城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轻松与微笑逐渐成为一种标志。有人也许有一些看不惯,认为民主消解了力量,宽松助长了惰性,但这个校园因为种种原因而拥有了一种文学的浪漫似乎不应该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机缘,我们能做的是跟随她的方向。
60年的记忆是一条悠长的河流,有时又像连绵不绝的群山,我们无法凭借一己的力量把这万水千山走遍,幸运的是我们内心不时涌动着自由的风,让这自由的风穿行在记忆的山谷吧,让漫山遍野的繁华富饶那些孤独的灵魂,让每一个颗心信仰真理,自在、轻盈、平安和喜乐!谢谢你们!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种玉之田,万物复苏;四月的一中校园,笑语欢腾。
今天,在这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喜悦,聚集一堂,共庆玉田一中60华诞,这是学校建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值此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出席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前辈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校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6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玉田一中来说,却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交织着光荣与梦想,书写着探索与追求,充满着奋进与希望。
拂去历史的尘埃,追溯岁月的足迹:60年前,玉田一中的拓荒者们“筚路褴褛,以启山林”,建起了玉田中学校。麻山脚下,种玉田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由此诞生。60年来,她从当年的31间旧当铺,10名教师,几十名学生的小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占地近200亩,拥有400多名教职员工,4600名学生的首批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古语有云:“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学校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也离不开兄弟学校和友好单位的鼎力支持。
同时,我们深深地知道:玉田一中的发展史,是几代一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历史,它凝聚着历届师生的智慧与心血;我们将永远铭记为一中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各位前辈,正是你们用坚实的脊梁,撑起了玉田一中发展的蓝天!
我们不会忘记以董一民、訾介夫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一中人,在学校艰难创业时期,无私奉献,发愤图强,打造了优良的校风,创出了一流的业绩,为一中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以陈人知、张玉琢校长为首的广大教职员工,在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将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我们不会忘记以梅连生、孙建立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班子,在世纪之交,站位高远,超前谋划,抢抓机遇,迈出了“科技兴校”的坚实步伐,将学校作出规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为我校真正步入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让我们向为一中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届老领导和老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六十年滋兰树蕙,六十年砥砺求索。自建校以来,玉田一中已为国家输送了六万多名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其中有造福一方的党政领导,有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有保家卫国的三军将领,有闻名遐迩的商海巨贾,有独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有家喻户晓的艺术明星,还有叱咤风云的体坛健将,而更多的校友,在平凡岗位上辛勤工作着,不懈的追求着,你们都为母校赢得了声誉。母校要感谢你们,正是大家自强不息的奋斗,与时俱进的闯劲,为母校增了光,添了彩!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七
同学们、校友们:
今天金陵中学迎来了建校125周年华诞,在这隆重的喜庆时刻我谨代表南京大学,同时也非常荣幸的代表参加庆典的各兄弟高校,向金陵中学125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金陵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作为具有深厚教育传承和文化底蕴的全国知名中学,金陵中学自建校以来,秉持“诚、真、勤、仁”的校训,进行“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理念,始终与国家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育江东之英才,求科学之进步,培育了一批批栋梁之才。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金陵中学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坚持育人为本,锐意改革创新,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之路。办学水平和社会美誉度日益提升,首批进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和国家级示范高中行列。先后荣获信息学奥赛金牌、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等国际中学生竞赛大奖。世纪名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江苏基础教育界声誉卓著的“英才摇篮”。
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文脉同出,成立于1888年的汇文书院,既是金陵中学的办学之始,也是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之一——金陵大学的最初溯源。长期以来,金陵中学和南京大学携手共同发展,情意山高水长。20xx年前,我们一起设立了高中教改实验班,共同探究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衔接与互惠,并在金陵中学挂牌南京大学实验中学。三年前,我们一起设立了“准博士培养站”,由我校邢定钰院士和邹正校长担任站长,共同致力于探索从高中到大学创新拔尖人才协同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已成功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建立于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去年开始正式招生,为南大新百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我校重要的优质生源基地,据统计,目前在南大各科各院系就读的金陵中学毕业生就有124人,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整体特色和优势。
老师们、同学们,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最根本的事业。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基础还是在教育。大学作为教育事业的最高殿堂,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科技诞生的摇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地,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这一新形势,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施了333制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坚持把本科教育改革作为南大提高办学质量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性工程,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今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家试点成功,通过了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最好的本科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要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紧密扣连得两个环节大学和中学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通过教书育人为莘莘学子打造腾飞的翅膀。但不可否认,在目前的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下,大学与中学在人才培养理念、知识结构衔接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紧密的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通过有效的沟通、合作,坚持不懈的从体制、机制方面寻找突破口,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共同努力奋斗。为积极探索把人才培养工作前沿到中学的新模式,南京大学于去年正式启动了大学、中学人才系统整合培养试行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学校985工程三期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项目中,以促使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得到一以贯之的协同培养,早日成长为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今天莅临庆典的很多著名中学的校长都是南京大学的老朋友,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问好和致谢,衷心希望能够与大家以往长期协作的基础上深化传统友谊,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协同等方面继续积极探索,携手为推动中国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桃李坐春风,永为南国雄,预祝金陵中学125周年校庆圆满成功,并衷心祝愿金陵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铸就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八
老师们、同学们:
跨越岁月的沧桑,走过往日的辉煌。明年的今天,我们的母校西南民族大学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这是全校上下为之期待的日子。为回顾辉煌办学历史,发掘深厚人文积淀,继承前辈优良传统,凝聚广大校友力量,鼓舞师生士气,共商发展大计,学校定于20xx年6月1日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
开学以来,在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校庆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按计划稳步推进:成立了“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召开了“西南民族大学校友工作研讨会”、“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形成了《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方案》;组织校歌创作;积极联络校友,加紧筹建地方校友会…… 为下一阶段校庆筹备工作的全面启动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学校6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暨计时牌启动仪式,同时,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四川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上发布《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第一号公告》,开通6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明天将出版校庆特刊,标志着校庆筹备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校庆筹备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距离校庆短短一周年时间里,有太多的办学经验、发展成就需要总结和展示;有太多的校友情感、母校情怀需要凝聚和提炼;有太多的美好愿景、发展蓝图需要绘写和实现。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全校各族师生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奉献的精神,积极参与校庆筹备工作,为校庆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学校60周年校庆是一次展示办学成果和特色,提高学校知名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我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契机。相信经过全校各族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我校60周年校庆活动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必将成为学校发展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亲爱的母校——西南民族大学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九
老师、同学们:
金秋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今天我们迎来了延边二中60年华诞。在这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延边二中建校60周年,我代表延边二中向莅临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校友、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教师、全体教职工、同学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六十载风雨兼程、半世纪一路高歌。延边二中建校于自治州成立之初,六十年来与自治州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建校之初创业的艰难和辛劳,也享受了新生的喜悦和成就;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摧残,熬过了不堪回首的岁月;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恢复与发展,确立了吉林省名校的地位,成为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特别是普通高中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延边二中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科研提升”的发展策略,改革发展的步伐稳中求取,好中求快,注重内涵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首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感慨万千。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大批中坚力量,像脊梁一样,挺起延边二中名校之躯。在一代代二中人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凝铸了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和衷共济、自强不息”。多年来,延边二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努力培养人格和体魄和谐发展,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和谐发展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为育人目标,大力倡导“诚信厚德、睿智善行”的校风,“为师、为范、求真、求实”的教风,“好学、慎思、博采、笃行”的学风,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形成了以民主治校为基础的校务会议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做为第一教育资源来建设,打造一支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70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9人,州级骨干教师68人。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十年来基本建设累计投资达5800多万元,修建了体育馆、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修建了标准化运动场,教学设施实现了现代化,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明显提高,高考成绩在全省重点高中中名列前茅,连创延边二中历史最好成绩。20xx年我校高考文科平均分位列全省第一,理科位列第三。20xx年高考成绩文理科重点率又双双突破了50%,本科率超过了93%。
建校六十年来,延边二中已培养的毕业生数以万计。这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聪明才智,成就着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校友自身的成功也诠释着延边二中的办学成就,形成了名生与名校相互辉映的效应,正是“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因你而自豪”。
六十年的砥砺,一甲子的求索,证明了延边二中是一所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学校,是一所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现在延边二中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优良传统,秉承学校精神,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最后,祝愿延边二中在今后的征程中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校友、家长、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进步、学习进步!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生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不仅是我们诞生日子,更是在生活中,独属于我们的节日!
在我们的生日中,朋友们会给我们过生日,朋友的生日中,我们也会去给她庆祝。但是现在,一名陪伴了我们很久的老友,她日日陪伴在我们的声旁,为我们的学习遮风挡雨,为我们的成功保驾护航!可是,她却从来不求回报,只是在这里一次次的将学生们送离了身边,送他们走向成功。今天,x月x日,就是她的十岁生日,让我们一起来祝她生日快乐吧!“——x学院十周年生日快乐!”
十岁、十年,x学院已经屹立在这片土地上十年了!这十年间,她见证了我们十届学子的困难、挫折、不屈、以及成功!她见证着我们一次次在学习的路上摔倒,却又一次次从那个摔倒的坑中爬起来!她虽然站在这儿,可她却不能说,也不能笑,她只是在默默的看着我们,在日晒雨淋的时候,给我们遮阳避雨的教室,在我们需要活动的时候给我们宽阔的运动场,在我们孤独的时候给我们一个相聚在一起的理由,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通向成功的指引!
她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老师,她是我们的教室,也是我们的食堂,她,就是我们的学校——x学院!
四年来,我们在这里苦读知识,磨练技巧,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生存,这里就像是我们作为雏鸟的“飞行训练场”,虽然给了我们许多磨练,但是却让我们各自学会了如何在天空中翱翔。我们学会了,我们确实学会了!在这里,我们有了朋友,有了长辈,有了我们的“家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她,给了我们那么多,看着我们在这四年来的一点一滴,为我们将自己的遮蔽,延伸到了四年后的最尽头!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她挥一挥手,只留下了我们与她的毕业合照。
同学们,我们有幸能在还未走出这里的时候遇上x学院的生日,这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这是个让人自豪的日子。我们作为x学院的学子,怎么能让养育了我们的母校在十周年的生日中平平度过?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奔跑起来,载着母校的光辉,一同奔向x学院十周年的庆典!让我们一起。为x学院欢呼!“x学院,十岁生日快乐!”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一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西财已走过90载岁月长河。回望西财90年来兴学报国的历程,我们不禁心潮澎湃。
西财的90年,是西财人主动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不断探索和实践西财道路的90年。
90年前,由上海“五卅惨案”催生的光华大学,立下兴学报国的宏愿。1937年,光华大学因抗战西迁建立成都分部,开启救亡图存的新篇。1946年,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更名成华大学,光华精神薪火相传。至1953年,由17所院校财经系科合并组建四川财经学院,揭开服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幕。1978年,踏上复校复兴之路。1979年,划归中国人民银行管理,20xx年铸就鲜明金融特色。198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进入国家 “211工程”,20xx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xx年入驻柳林校区,20xx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西财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宏远征程。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学校先后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并于20xx年明确提出建设 “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从开启“入主流、办特色、上水平”、强调四个“坚定不移”到形成“坚持内涵发展、实施核心战略、构建支撑体系、加强党的建设”的完整战略体系;从20xx深化内部管理综合改革、20xx年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到20xx年谋划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西财逐步探索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
90年来,伴随着民族的觉醒、自强与崛起,历经西迁、合并、复校、更名、划转,西财浓缩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世纪变迁,为社稷安康、苍生福祉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西财的90年,是西财人始终坚守大学之道兴学育才,不断凝聚和传递西财力量的90年。
大学之本,在学生。西财在90年里培养了15万余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协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让更多有志青年从这里出发,去追求更高远的梦想。校友标记了大学所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大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90年来,彼时的学生,此时的校友;此时的学生,未来的校友,西财就这样欣欣向荣、生生不息。
大学之大,在大师。无论是钱钟书父子、章伯钧、潘光旦、王造时、胡适、吕思勉、陈豹隐、谢霖等群星璀璨的光华大学时代,还是彭迪先、汤象龙、刘诗白、王叔云、许廷星、吴世经、刘洪康、曾康霖等名师荟萃的四川财经学院时期,一批批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名家大师曾在西财传道授业、著述立言,他们奠定了西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坚实的办学基础。我们无法在此一一列举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但我们记住了他们的人生际遇、学术理想和感人至深的生活点滴。近年来,学校面向全球延揽人才,12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220余名海归全职博士、300余名国内一流高校博士、近百名高层次优秀人才,和许多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执着追求的优秀教师。我坚信,他们中正在孕育并必将涌现未来的学术大师。
大学之学,在学术。诸多名家大师在各自学术领域孜孜矻矻,留下许多登上时代学术思想顶峰的经典之作,如《资本论》最早的中译本、中国第一部财政学专著《财政学》、中国第一部货币信用论教材《货币信用论大纲》等;一批优秀学者在社会主义产权制度、转轨金融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西财也逐渐凝练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老师们依托学科优势和学术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等众多领域积极建言献策。西财也因此成为国家经济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前沿阵地和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财经智库。
西财的90年,是西财人自觉倡导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弘扬西财精神的90年。
从光华大学“兴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到“知行合一”的教育实践,从“格致诚正”的校训到“修齐治平”的期待,西财从诞生之时起就融入了复兴民族的道义担当和融贯中西的现代精神,形成了光荣的爱国传统和优秀文化传统,这就是“光华之精神”。1935年,张寿镛校长曾对“光华之精神”有过精辟的论述:一在为革命而先导之义勇,二在顺世界潮流之科学,三在具王阳明致良知之心理,四在拥精神毅力之团结。1939年,谢霖先生与师生在光华园种下象征抗战必胜的“v形铁树”,即使经费自顾不暇仍收容300余难童免费读书,博爱精神感人至深。1946年,光华大学部分回迁上海,部分转办成华大学,冀望“东西辉映”、“合力报效国家社会”;即使文革十年,光华园满目荒凉,仍有多人苦苦守候,以至复校当日彼此奔走相告喜极而泣。改革开放以来,驰骋于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校友们演绎着西财人勇立时代潮头当仁不让的济民情怀;其孜楼旁的大爱碑记,镌刻着西财人在山崩地裂时的主动担当;“大气为人、大智谋事、大爱行天下”的精神追求已深深融进西财青年品格……90年来,无论是在救亡图存的战争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西财人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并升华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理念,把兴学报国的家国情怀熔炼成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并为之源源不断地注入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的大爱精神等新的时代内涵。“经世济民”,反映了西财“经邦济世、强国富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宏大志向追求;“孜孜以求”,体现了西财人“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的厚德载物情怀和上下求索品质。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西财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坚韧奋起,在顺境中抢抓机遇、开拓超越,跨越90载岁月长河行且益坚;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西财人无论远处江湖还是高居庙堂,始终心系天下苍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永不停息的努力!
未来,我们要坚守现代大学崇高理想。大学总是把人类的未来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整个世界的责任意识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此乃现代大学历经900余年始终生机勃勃的根本原因。因而,大学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外部力量的强大挤压,而在于内在理想的自我放逐。西财将一以贯之地追求“有灵魂的卓越”,体现在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通识教育等现代大学经920xx年而形成的精神传统的传承与弘扬,对勇担使命、人才为本、学术为魂、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等西财90年来所积淀的优秀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对整个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兼收并蓄并深深融进大学组织每位成员的人格理想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永葆大学理想信念,继武日新、从善如流,造就一个大气优雅、风骨俊朗的西财。
未来,我们要坚定内涵发展根本道路。西财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以真正解决了多少国家、民族和人类自身发展以及未知世界的问题作为办学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就是要聚焦决定大学发展类型、水平、层次和潜力并具有自我驱动发展能力的内涵指标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统筹实施四大核心战略、完善四大支撑体系,构建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体系。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内涵发展根本道路,依靠大学组织内部变革的动力提升办学质量,打造西财品牌,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造就一个创意无限、活力奔涌的西财。
未来,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财兴学育才,必须要由为已知社会培养人才主动转向为未知社会培养人才,增强学生对未知世界的适应力和创造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摒弃可能存在的浮躁情绪与功利思想,让每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着力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 “人”;要防范拔苗助长式的育人思维,着力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让时代渴求的“杰出人才”自然生长,奔涌不息。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构建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忘初心、聚沙成塔,造就一个气韵生动、英才辈出的西财。
90年弦歌不辍,西财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虽经风雨,但坚定执着、勇敢前行。未来,我们将坚守大学之道,弘扬西财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创造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西财,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二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长风浩荡、秋意浓浓的九月,我们怀着兴奋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实验小学百年校庆的盛典。此时,群贤荟萃,少长咸集,共同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欢乐时刻。在此,我代表全校2706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重视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各级党政、人大、政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帮助实小建设和发展的历届校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百年风雨话沧桑。清光绪20xx年,也就是公元19xx年,“废科举,办新学堂”,近代教育家吴天成在成都办通省师范的同时,回威会同知县娄栋、举人胡素民等,将县城的“纬经书院、镜堂书院、青峰书院”合并,在纬经书院原址创办了威远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四川省最早创办的三所县立高等小学堂之一。学校1920xx年更名为县立高级小学校,1940年称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改称威远县小学校。1950—1957年6月称严陵镇小学。1957年7月,威远县人民委员会将严陵镇小学分办为“严一小”和“严二小”。严一小校址设魏家山(即现严中校址)。“严二小”校址设原解放路天后宫威师附小,也就是现我校校址。同时为方便师范生就近实习教学,又将原师范附小由天后宫迁到西街原严小初级部,也就是现在的严陵镇中心校校址。1978年学校更名为严陵镇南街小学,200x年,更名为威远县实验小学。
从创建到解放的46年间,学校仅招收76个班,毕业学生2082人。从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20xx年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师由原来的27人发展到39人,在校学生数由原来的678人发展到873人。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xx年,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20xx年间,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面积达4500m2,建筑面积4800m2,教学班39个,教职工116名,学生2602人。学校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校园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和红领巾电视台,拥有网络教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钢琴室、舞蹈房、实验室、阅览室等一流的设施,整个校园环境幽雅怡人,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任校长胡素民“严慈兼用”,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勉励学生,培育英才。1xx年岁月悠悠,虽一度迁址,虽数易其名,但这种优良的作风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1xx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革命烈士胡驭垓,黄浦军校第一期高材生,在国民党高干中被誉为“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扩情,首任中共威远县委书记张涤痴,原《人民日报》总编胡绩伟,勇夺多项大奖、拥有多项发明,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博士生邱虹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今,校友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有的老当益壮,雄心不已。他们默默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生命,谱写了共和国一曲曲奋进昂扬的赞歌。
勤耕耘,硕果盈枝喜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校获得了一顶顶荣誉的桂冠,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学校、省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学校、市最佳警民共建文明单位、市校风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市体验教育先进学校等。
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也迎来了实验小学青春焕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是根本前提;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社会家长的鼎力相助是可靠保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特长、全面育人、学思行结合的育人理念是不竭源泉;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办特色学校是必由之路;一支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坚实基础。
目睹今天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正视缺点与不足,我们将奋力推进新课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争创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和县课改示范学校。我们将以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建立天文观测台、电子阅览室,完善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我们将以创省校风示范校为目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我们将以当现代教师为目标,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我们将以培养现代人才为目标,在重视学生德育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的前提下,突出艺术、科技、英语、武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办学特色。
回首实验小学的昨天,我们感慨万千;正视实验小学的今天,我们豪情满怀;展望实验小学的明天,我们信心倍增。我们绝不辜负威远75万父老乡亲的深情期待。而今,学校正以创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建现代实小为目标,去搏击新世纪的风雨,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去实现新世纪的跨越!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三
老师们、同学们:
长江前浪携后浪,群山高峰挽低峰。我们追忆往昔,更憧憬未来。一中的六十年辉煌已经载入史册,未来的灿烂华章要靠后人继续书写。学校已经确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即把玉田一中建成一所“理念领先、管理科学、环境优美、优质高效”的全国知名的现代化学校。
我们必将以更旺盛的斗志和激情,乘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的东风,努力践行“为学生未来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民族腾飞育才”的办学宗旨。继续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鲜明特色,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落实文化立校战略。不断丰富“德育大讲堂”内涵,积极研发和开设成功人生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素养,提升个人品质;坚持“因材施教”战略,创建“三化”育人机制。做到“差异化”分班,“标准化”授课,“个性化”发展,使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积极探索“234”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推进素质教育与提升高考质量有机结合。坚持“科学管理”理念,推进“星级”体系建设。以“星级班集体”创建为抓手,完善星级体系建设,落实年级扁平化管理架构,不断优化教育功能,真正实现教育工作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今天,在此欢聚,我们喜庆六十华诞,不论是对母校,还是对校友,都是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意义非凡。我们会铭记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会铭记大家对母校的殷殷深情。玉田一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见师长,会同窗,叙情谊,共念恩师受业之情,共感同窗砥砺之谊,共缅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甲子庆典,既昭示着往者的奠基与创业,又召唤着来者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全体校友的关注,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玉田一中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祝各位领导、来宾、各位前辈、校友们,幸福安康、事业辉煌!祝我校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四
老师、同学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之际,桂林市第五中学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庆典。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上的五中全体教职员工,向曾经为五中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五中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桂林五中建校的五十年,是艰苦创业的五十年,是锐意创新的五十年,更是硕果累累的五十年。五十年来,桂林五中桃李满天下,为桂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经过五十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的桂林五中已成为桂林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
学校之美,美在环境。桂林五中致力于打造“绿色和谐”的育人环境,校园内处处有风景、处处是教育。学校之新,新在文化。桂林五中大力倡导“力求和谐,追求发展”的教育理念,为莘莘学子求知成长增添了精神动力。学校之强,强在质量。五十年来,桂林五中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随着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创办出更多的一流名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市委、市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桂林五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理应更好地担当起重任,善于抢抓机遇,不断开拓进取,为推进桂林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桂林五中以五十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名校,为桂林的社会发展再谱新的诗篇。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五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盘湾中学六十年华诞,这既是盘湾中学的盛事,也是我县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射阳县委、县政府,向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盘湾中学全体师生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盘湾中学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六十年薪火相传、六十年力铸辉煌。经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盘湾中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学校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之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内涵水平,先后建成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三星级高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当前,射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迈上了加速发展、构建和谐的新阶段。射阳的跨越发展需要教育的支撑,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盘湾中学以六十年校庆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党的xx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努力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优质学校;希望全体老师志存高远,敬业乐教,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崇尚科学,勇于实践,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回报社会;诚恳地期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盘湾中学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盘湾中学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与时俱进,蒸蒸日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华章。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庆祝浙江大学建校119周年,同时举行12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拉开明年双甲子校庆的序幕。按照议程,我先做一个主题报告,主要讲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浙江大学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二是报告120周年校庆的有关情况。
一、承担使命,坚定信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当前,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人教育思潮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变革,大学教育创新步伐正在加快;教育资源跨境流动共享成为新的常态,国际化与本土国际化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认知科学驱动着教育1.0向学习2.0创新发展,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重要变化;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加速会聚融合,呼唤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创新;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新定位。新的时代背景,为浙江大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浙江大学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她在民族危难中开启兴学救国的世纪征程,在抗战烽火中崛起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在院系调整中襄助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奠基发展,在并校融合中翻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恢宏篇章。延续新浙大组建以来的办学思路,落实学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总体战略,未来的浙江大学将进一步彰显“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特色定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
“十三五”期间是浙江大学实现“三步走”第一步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为此,学校已经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进行了战略布局,启动了计划项目。
首先是进一步明确“三大定位”
“综合型”体系的定位,就是构建一流引领、综合交叉的学科生态体系,建立分层分类、综合协同的办学格局体系。“研究型”格局的定位,就是塑造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国际影响、高强辐射的科研格局。 “创新型”大学的定位,就是要聚焦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系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培养拔尖创新创造型人才,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服务经济社会及全球挑战重大需求,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培育重大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在创新治理模式方面,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探索完善开放式的国际合作模式,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其次是进一步凸显“十大任务”
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包括推进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人才队伍、学校治理、支撑保障等五大体系建设,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声誉提升与国际化、办学体系等五大布局发展,形成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学校发展战略框架。
第三是进一步优化“两大格局”
面向未来:一是优化发展战略格局,通过建设舟山校区和海宁国际校区,筹建高水平国际联合学院,推进工程师学院建设,推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不断完善学校办学体系。二是优化学科战略格局,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及特色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是浙江大学的使命,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担当。在即将跨入第三个甲子的历史新起点,学校需要汇聚所有浙大人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强的勇气推动这项伟大的事业。
二、全力以赴,统筹推进,共同迎接120周年校庆
20xx年5月21日,学校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经过全校上下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目前各项校庆筹备工作都在积极有序进行。校庆的总体安排,可以用“三个八”来概括,即八个字的理念,八个字的四项原则,八个字的四大主题。
1树立“同心携手、共创一流”的理念
一是同强校之心,携全体师生之手,共创世界一流。融合全校师生的力量,求是创新,协同进取,为把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二是同爱校之心,携全球校友之手,共创世界一流。凝聚全球校友的关怀,秉承传统,爱校荣校,为把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
三是同助校之心,携社会各界之手,共创世界一流。汇集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言献策,捐资兴学,为把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襄助动力。
2坚持“结合、协同、项目、参与”的原则
一是坚持结合原则。把校庆筹备工作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尤其是近两年的重点工作、十三五规划实施等结合起来,统筹资源和力量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二是坚持协同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校友和院系的积极性,促进校友和学校、院系和学校的协同联动,形成校内校外共庆、学校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项目原则。以项目为抓手,凝练16个重大项目和35个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打造若干标志性的特色项目。
四是坚持参与原则。体现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性,以“海纳江河”的开放胸襟,进一步扩大校庆活动的参与面,提升学校形象,增强学校影响力。
3凝练“校园、学术、文化、互联”的主题
一是围绕“校园”主题,打造美丽校园,优化校园布局,营造喜庆氛围。加强校区环境改造和整治,优化校园景观设置,以美丽校园营造校庆氛围。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举办若干标志性项目落成典礼,全面启动海宁国际校区。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大众集中展示具有前沿性、科学性的项目。
二是围绕“学术”主题,汇聚学术资源,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合作。设立高层次学术论坛,举办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论坛、c9高校校长论坛、全球创新创业论坛等重要活动。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设立学术大师大讲堂,计划未来一年安排120场大师讲座。开展“畅想2030——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展望”活动,邀请顶尖专家把脉未来学术发展,畅谈浙大学科建设。做好学术成果展示,开放科技馆和博物馆,展示学校近20xx年来的重要科研成果,推动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著作出版,集中呈现深厚的学术底蕴。
三是围绕“文化”主题,传承文化传统,丰富文化表达,弘扬浙大精神。构建文化表达体系,制定推广校园形象识别系统,完善文化景观环境布局,拍摄校园电视片,展现学校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讲好浙大故事,发行校庆纪念邮票,出版《百廿求是》、《浙大图史》、《浙大故事》等图书。汇聚校园文化,举办师生校友体育交流、国际马拉松邀请赛、摄影书画展、校庆系列文艺活动等。继续举办学生节、校友集体婚礼等传统活动,组织大型社会公益服务,开展“助推梦想”系列捐赠。
四是围绕“互联”主题,倡导绿色理念,应用智慧手段,促进信息共享。以“互联网+校庆”理念,办好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文艺晚会及各地校友庆祝活动,加强全方位的信息发布、现场直播和网络互动。加强海内外主流媒体宣传,面向全球校友开展网络新媒体宣传,发起为母校点赞接力等活动。完善学校中英文门户网站,整合校园媒体平台,促进学校形象传播。
海纳江河,惟求是知至知终;启真厚德,育英才思睿观通;开物前民,谋创新无吝于宗;树我邦国,惠苍生天下来同。浙大人跨越三世纪的砥砺奋斗,即将迎来明年的双甲子校庆。我在此作为校长,真诚邀请寰球校友、宇内贤达届时莅临盛举,同襄一流伟业,共创美好未来!
最后,再次感谢广大校友对母校的关心支持!感谢社会各界对浙大的鼎力相助!感谢全校师生对学校的辛勤付出!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七
同志们,同学们: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在水利部的关心支持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水利部傅作义、钱正英、杨振怀、钮茂生、汪恕诚、陈雷等历任部长都曾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武警水电部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水利电力系统各单位,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都给予学校诸多帮助和大力支持。学校在水利部直属管理的50年发展历程中,培育了华北水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储备了丰厚、优质的办学资源,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实行以河南省管理为主、部省共建的管理体制,但水利部给予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仍然一如既往,从未中断。正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爱护帮助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原大地以宽阔的胸襟接纳了华北水院。在学校迁郑办学初期,河南省在校园建设用地,教职工家属子女落户等方面给予学校特殊照顾与支持,为学校落户郑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xx年学校划转地方管理后,省委、省政府、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会各界、省属各兄弟院校,在我校扩大招生规模、拓展学科专业、龙子湖新校区建设、本科教学评估、重大科研项目评审、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教职工家属子女入学就业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和重点支持。特别是在更名大学和博士授权单位建设这两个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上,省委、省政府、河南省教育厅给予我校极为宝贵的发展机遇,为华北水院上规模、上层次注入了强大动力,全校师生定当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回报河南人民的厚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优良的社会声誉是靠每一位校友的长期努力积淀而来的。每一位在华北水院这块热土上学习过、生活过、拼搏过的华水学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就了各自事业的辉煌,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祖国的大江大河可以作证,我校的十万学子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都勤奋努力,熠熠生辉!值此建校六十周年之际,各界校友纷纷围绕学校发展需求,或慷慨解囊,或献计献策,赤子之情,感人至深,母校永远铭记和感谢你们!
六十华诞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更是学校乘势而上、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我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传承和创新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发、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既为我们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在水利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一定能够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健康,事业辉煌;祝各位校友家庭幸福,前程似锦;祝全校的老师们、同学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八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杏林成荫昌华夏,橘井飘香溢五洲”。今天,我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药学院建院50周年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莅临庆祝大会的王部长、陈部长和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中药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为中药学院建设和发展无私奉献,倾注全部心血的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同志和历届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由衷的敬意!
五十载栉风沐雨,半世纪春华秋实。历经1958年中药系始建、1985年系所合一管理、1995年中药系该院等不同发展阶段的中药学院,作为新中国高等中药教育事业的创始者和发展的见证者,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翻天巨变,铸就了五十年的辉煌。建院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中药学院全体师生秉承团结、勤奋、创新、求实的优良传统,恪守"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艰苦奋斗,进取不止,由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进,历经沧桑,数创辉煌。在学院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巨大成绩。
五十年来,我们的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届届相传,出色的教风学风得到了各级、各界的一致好评。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先后培养了2800多名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我们的校友们遍布祖国各地和世界多个国家,有的位居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学术成就辉煌;有的活跃在教学、科研等不同岗位,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中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更为母校增添了无上的荣光。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
五十年来,中药学院已成为在中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的学院。在中药基础理论与临床、中药种质资源与开发、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药效评价、中药制药工程和中药信息工程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成为特色突出、成果丰富的国内外中药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全国中药学领域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在五十年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里,中药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为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并与广大教职工同心合力,励精图治,塑造了团结奋进、严谨治学、继承创新的人文品格和学院精神。是大家的共同努力,铸造了学院今天的荣耀;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学院的建设征程推向了新的起点。
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药学院的发展,希望中药学院和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以中药学院五十年院庆为契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脚踏实地,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优异的成绩去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我再次诚挚地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各位朋友在百忙中莅临庆典盛会,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各位朋友和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十九
老师们、同学们:
雪山起舞迎嘉宾,折多欢歌送祝福。适逢伟大祖国六十华诞之际,美丽的康中校园彩旗飘扬、鼓号齐鸣、宾朋满座、学子荣归,全校师生员工激情满怀,欢聚一堂,隆重集会,庆祝康定中学建校七十周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以及近4000名藏汉各族师生员工,向远道来康参加校庆活动的各位嘉宾,向莅临庆典的省、州、县各级领导,向光临庆典的省、州校长联谊会及理事会的各位校长、向离退休的教职工、向关心支持康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七十年岁月沧桑,七十年风雨征程。康定中学1939年由著名爱国将领、民国政府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先生创办,是四川及西康藏区开办最早的高级中学。沧海桑田,斗转星移。70年来,康定中学历经新旧社会,省府更名,行政区调整,五十年代地震天灾,六七十年代人祸火灾。校址三度搬迁,师生三地办学。但是,这所学校一直没有停办,一直在坚持办学,文脉一直延续到今天,历史一直演进到今天,文化一直积淀到今天。70年来,学校走过了不平凡的风雨历程,由最少时的8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3600余名学生。1963年列为省重点中学,1980年再次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5年通过省级重点中学达标验收并获优秀等级,20xx年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中”。20xx年,康定中学与原康定师范学校实现强强联合,组成了甘孜州第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进修培训于一体的全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86人,学生3600余人。
七十年辛勤耕耘,七十年春华秋实。凝聚了三十五任校长的教育实践和治校业绩,浸透了千余名教职工的滴滴汗水和累累心血。七十年间,康中校园这座人才摇篮走出了三万多名莘莘学子,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越出国门,留学欧美,涌现出了许多专家、学者和部、省、州、县各级领导以及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康中康师毕业生中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3人,地、州级领导职务的20余人,有中高级职称和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数以千计。更多的康中校友报效家乡,献身康巴,服务祖国,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着壮丽的人生,创造出时代的辉煌。多年来,学校高初中升学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高考上本科线的人数一直稳居全州第一。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德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一大批德高业精、成绩卓著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全国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省百佳校长,全国、省、州、县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他们是康中的“脊梁”,是康中不断进步,面貌常新的力量源泉。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委书记刘道平同志为学校题词:“创新理念,求实尚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前教育部长陈至立为学校题词:“康巴教育明珠,藏区人才摇篮”。
七十年明道传真,七十年薪火相承。70年来,三十五任校长,历届师生为康中的发展,为康中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康中特色的办学思想。这些办学思想,其核心和精髓是以“实”“和”为内核的康定中学学校文化。康定中学的学校文化是“求实尚和”。实与和的统一,就是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就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倡导实,就是要求师生老实做事;倡导和,就是要求师生和悦做人;倡导实和文化, 就是要求师生在老实做事中和悦做人,在和悦做人中老实做事;实和文化的思想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做中学”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文化是有力量的,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已逐渐成为21世纪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在教育领域,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康定中学倡导“实和”文化,就是康中人70年的文化传承。70年康中人生生不息,70年康中人薪火相传,靠的就是“实和”二字,靠的就是“求实尚和”的文化精脉。这是一股康定中学历史的元气,这是一股康中人延续至今的“精气神”。这就是康定中学的竞争力之所在,只要康定中学一天不丢掉它,继续发扬它,康定中学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七十年倾力相助,七十年无私关爱。七十年的变迁,七十年的发展凝聚了历届州委、人大、州府、政协和省州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支持。历届书记、州长、分管领导均亲临学校视察指导,给我校以巨大关怀,给师生以极大鼓舞。在康中“普实”验收,重点中学“达标”,承办民族班,实施“普九”工程,扩大高中规模和争创校风示范校以及“安心工程”建设,运动场征地和“绩效工资”的兑现过程中,国家加大了对康中的教育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康中的沧桑巨变包含了各级领导的几多关怀,多少厚爱。在此,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向多年来一直关怀支持康中的历届州委、人大、州府、政协和省、州教育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康中师生永远铭记你们!
同志们、校友们、同学们,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还有各界人士和历届校友乃至离退休教职工都情系康中,关注教育,为康中的发展添砖加瓦,给予积极的帮助。这些关心学校、泽被后代的仁义之举对康中师生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励。这些功德将永载校史,流芳后世。
辉煌业绩俱往矣,而今迈步从头越。康定中学是全州人民的康定中学,她寄托着康巴父老乡亲的厚望,肩负着各级领导的重托,担当着科教兴州、为国育才的重任。康中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全州基础教育窗口,全省中学教育名校,全国藏区教育典范,进而占领全国藏区基础教育制高点。要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康巴文化的多元一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州民族教育实际,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竞争机制,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把康定中学办成康巴人民子女求学成才的理想天地和名师荟萃、质量优秀的知识殿堂。使康中校园更加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康巴振兴、国家进步、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同学们,面对未来,新一代康中人将更加豪情满怀、快马扬鞭,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明天的辉煌,谱写康定中学更加绚丽的篇章!
谢谢大家
学校建校60周年校庆致辞篇二十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九月,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代表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同志们,同学们,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 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我校,同时更名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 ,学校由北京搬迁至河北省岳城水库办学,1977年,从岳城水库迁往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学校在原北京校址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整建制迁往河南省郑州市办学。在水利部和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河南郑州选址建校,1990年开始在郑州校区招生。20xx年,在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我校由水利部划转河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迁至河南办学后,在培养水利水电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肩负起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使命。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实力迅速提升。目前,学校在郑州建有花园校区和龙子湖校区,两校区占地2300多亩,校舍面积7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3亿元。学校现有54个本科专业,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万多人。20xx年,水利部与河南省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建校60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铸就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华水毕业生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行业的知名专家或部门的业务骨干,部分已陆续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成为治国治水良才。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向所有为祖国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母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海内外华水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建校60年来,学校形成了以水利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4个。近5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26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15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合同总额近4亿元。
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先后参与了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模型试验等工作,为国家的水利电力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相继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十余个研究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国家水利电力建设的各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科技服务。
民造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建校60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艰苦、执着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这是学校历经60年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倍加骄傲、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回眸来路,我们感慨万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国家水利电力事业紧密相联的发展史,是一部历经坎坷、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是一部追求卓越、勇立潮头的奋斗史。华北水院优良的办学传统将永远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