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篇一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军法严明,宋江手下的军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积极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篇二
《水浒传》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述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一样的原因和不一样的情景,可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进取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所以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终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齐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齐。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十分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十分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篇三《水浒传》,讲述了在元末明初,宋微宗听信奸臣高俅的谗言,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一百零八位好汉集结在梁山伯,除恶扬善,替天行道,与朝廷抗击的故事。
随波逐流的是浮萍,风中摇摆却不迷失的一定是大树。——题记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百姓涂炭,社会黑暗,一群有能有义之士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义水泊梁山。《水浒传》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
孝忠的宋江,仇恨黑暗势力、坚持反抗到底的鲁智深,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武松,水功了得的张顺,耿直忠诚的李逵等各具特点的英雄好汉。在这篇充满着豪情壮志的文章中,108个英雄好汉纷纷走上梁山,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而战斗。可是结局却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宋江对于朝廷过于信任,可以称之为盲目效忠,也是因为好汉们的“忠义”,盲目的跟从,导致最终的结局不是死就是伤。
盲目的服从并不是正确的观点,还会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点。
刚一进入初中我们就进行了课改,六七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共同交谈,共同学习。并且每个小组还有三个师傅三个徒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在课改下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然而我们小组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程度差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表现不太积极,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参与讨论,并且只要知道一个答案就自我满足,他们心里并不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该怎么办。在大展示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的答案,都是实现小组讨论后正确的,老师并不知道程度弱的同学是否掌握,所以小组长这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主见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小组,小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较弱组员,讲得不正确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是一个优秀的组长该随时掌握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为了大展示的效果随便找一个有正确答案的人上去展示。
当然,我的执着也影响了我们组里的同学。我算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每次都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问题,在同小组同学一段时间的监督下,虽然我是行政组长,掌控着小组的一切,但每次小展示,都像是我的一次错误show,每个组里成员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我也能发现一些自己的小错误了。同学们的主见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果路选对了路,即使前途坎坷,坚持自己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但是如果路选错了,即使前路一片顺利,也很难达到自己的内心所想。不要盲目的服从,人云亦云。
人需要的是自己的想法。
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篇四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左右篇五
剧中以各个回合讲述了一百零八好汉被逼反正水泊梁山,却最终以宋江为首接受朝廷招安在大战方腊的过程中伤亡殆尽,看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初中生的读后感95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
水浒传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他们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异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汉忠义,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汉忠君报国,为民除害,着实令人钦佩。比如一百单八将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称他为山东及时雨宋押司,他深明大义,急盼招安,愿为国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盖死时,他十分悲伤,几次要哭昏过去,每日都会领众举哀,遵从晁天王遗言,发誓要带领好汉们,活捉敌人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在不断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军法严明,宋江手下的军校因为酒肉少而杀了厢官,宋江哭着命他痛饮一醉自缢而死,而后,他顾着梁山泊时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过来呢,以高俅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愤恨,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本应报效朝廷,而他却因为宠溺养子,使计拿下教头林冲,刺配沧州道,险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结果了性命。在三败梁山泊时,他被活捉上山后向宋江保证会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后却转面无恩,连日称病,不敢上朝,又将水银放入卢俊义、宋江得赏的御酒中,让他们中毒身亡。这样一个奸诈小人没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忧可悲。
现在的社会不再是过去那个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社会,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应该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未来的重任,为理想勇敢前进。而书中的梁山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成为我们积极向上成长的新动力。《水浒传》在我遇到困难时使我想到梁山好汉们在遭到朝廷的讨伐时携手共进,积极出力的事迹。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梁山好汉仿佛变成我的指路人,告诉我要对朋友热情主动。
读过《水浒传》后,我仿佛被注入了正义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诗,为我们展示了当年的国势特征和民俗风情,但它为我们传达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水浒传》,讲述了在元末明初,宋微宗听信奸臣高俅的谗言,弄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一百零八位好汉集结在梁山伯,除恶扬善,替天行道,与朝廷抗击的故事。
随波逐流的是浮萍,风中摇摆却不迷失的一定是大树。——题记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朝廷腐败,奸佞当道,百姓涂炭,社会黑暗,一群有能有义之士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义水泊梁山。《水浒传》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的过程。
孝忠的宋江,仇恨黑暗势力、坚持反抗到底的鲁智深,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武松,水功了得的张顺,耿直忠诚的李逵等各具特点的英雄好汉。在这篇充满着豪情壮志的文章中,108个英雄好汉纷纷走上梁山,为了小家,更为了大家而战斗。可是结局却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宋江对于朝廷过于信任,可以称之为盲目效忠,也是因为好汉们的“忠义”,盲目的跟从,导致最终的结局不是死就是伤。
盲目的服从并不是正确的观点,还会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点。
刚一进入初中我们就进行了课改,六七个同学围成一个小组,共同交谈,共同学习。并且每个小组还有三个师傅三个徒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我们在课改下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然而我们小组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程度差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表现不太积极,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参与讨论,并且只要知道一个答案就自我满足,他们心里并不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我该怎么办。在大展示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的答案,都是实现小组讨论后正确的,老师并不知道程度弱的同学是否掌握,所以小组长这时候有自己独特的主见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小组,小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较弱组员,讲得不正确的地方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是一个优秀的组长该随时掌握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为了大展示的效果随便找一个有正确答案的人上去展示。
当然,我的执着也影响了我们组里的同学。我算是一个比较粗心的人,每次都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出现问题,在同小组同学一段时间的监督下,虽然我是行政组长,掌控着小组的一切,但每次小展示,都像是我的一次错误show,每个组里成员都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我也能发现一些自己的小错误了。同学们的主见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果路选对了路,即使前途坎坷,坚持自己的选择,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但是如果路选错了,即使前路一片顺利,也很难达到自己的内心所想。不要盲目的服从,人云亦云。
人需要的是自己的想法。
《水浒传》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述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一样的原因和不一样的情景,可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进取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所以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终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齐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齐。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十分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十分耐人寻味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