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一
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和初中物理不同的是,高中物理知识更加具有抽象性,学习起来更加的困难,必须要依靠定量分析以及有效的推理来解决难题。学生在学习高中无论过程中,很难掌握高中物理的特点,导致学生尽管做了很多的习题,但是依然无法提高学习成绩。为此应找到合理的方法来让学生摆脱学习误区,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讨论一下相关的话题。
一、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误区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的误区,使得学生的高中物理成绩无法得到提升,主要的学习误区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模糊不明
很多的学生过分的看重物理成绩,因此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学习,至于有没有对知识做到具体的掌握并不是特别的关心。这样的学习方式尽管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不过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弊端,首先,为了记住物理知识所涉及到的概念以及公式,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经过实践调查发现,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考试结束以后,就会迅速的忘掉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仅仅是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其次,受成绩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心思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深挖课本知识,这样就无法取得系统性的学习效果。
(二)基础不牢
目前许多的学生之间把做习题量的多少当做学习效果的评定标准,这样就使学生各自握有多种类型的参考书,在上完课以后就开始做题,而且很多的学生在听完讲课以后,就不再翻阅课本。因为解题是考试的主要形式,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完全对概念以及公式有具体的了解,造成他们在考试的过程中只能将有关公式生搬硬套到考题当中,而得出的也只能是错误的答案。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期间不重视对课本和插图的了解。和化学不同,物理学科的特点造成很多的学生更加重视解题方法,而很少去翻阅课本,对课本中的一些插图更是漠不关心。其实课本里的插图具有更加深层的知识内涵,但是由于学生的不重视而错失了更加深层次的去了解物理知识的机会。
二、忽视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许多的学生在做物理习题的时候,通常只是采取为结果论的态度。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只看重结果,忽略了解题的过程,仅是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来支配学习。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的时候,许多学生只是单纯的掌握了相应的.公式,比如f=ma和t=2n,f=miw2等,但对如何进行变量处理并没有掌握的十分透彻,而这方面正好是公式的核心内容,因此让很多学生并没有全面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对策
(一)做好目标定位
在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制定好完善的学习目标。学生要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两个方面的学习任务来要求自己,首先,想要全面的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其所具备的实用性,这样就能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充分掌握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努力发掘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二)扎实基础,注重理解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全面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要注重对每一个概念以及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再采用多做习题的方式來加深对所有物理知识点的认识。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当学习电磁感应内容的时候,我们知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性条数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这个概念的意识可以解释成:经过相面面的正反向磁感线条数之差。o=bs代表的是有关磁通量的公式,不过这个公式仅仅能够用在b和s之间形成垂直关系的磁场。
当条形磁铁经过同心圆环的时候, 前者的半径就会小于后者。那么直线电流就会和同心圆环的面积相同。尽管这道题的主要内容是在对磁通量进行对比,不过能够发现它们的磁场都不是匀强磁场,所以应该根据磁通量的概念来对题中所涉及到的磁通量进行对比。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物理学习期间,无论是做习题还是对概念的理解过程,都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对课本知识做到全面的掌握,利用课本插图的内容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对物理概念以及知识点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期间,要重点掌握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全面的了解知识点中所蕴藏的精髓,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点的为我所用;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要合理的采用草图,在做题的时候不要怕麻烦,通过认真的画图,来加强解题的正确率。
(四)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
虽然实验并没有纳入高考范围,不过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实验是基础性的学科,它能够让学生对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期间,一定要重视有关实验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的多做实验,而且最好还要多看有关实验的教程,这样就会对物理实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为学好高中物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由于学生很难掌握高中物理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尽管做了很多的习题,但是依然无法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成绩。所以学生想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掌握高中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点,牢牢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做题,同时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重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的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避免走进学习高中物理的误区,掌握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进而实现高中物理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超.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02).
[2]李相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02).
[3]李鹏轩.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教育,,(02).
[4]黄政科.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7,(02).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二
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分析及对策论文
说到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的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就物理课程的学习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观察、思维、应用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少部分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令我们深思。
高中物理在现行的理科教学中,常常使学生头痛。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等。面对这样一门课,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怯弱、逆反、放弃等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我们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性矫正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新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分析:
1. 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社会舆论,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一些胆怯阴影的存在;家长、亲人对学生期望很高,这一殷切希望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却变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成为心理发展的阻力。第二,是物理课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而一味的讲,一味的练,一味的考试,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第三,是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因空间想象不到位,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而他们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第四,是现有评价制度。就学生而言,一次次考试、测验,对学生打击很大,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第五,是少数学生吃苦拼博精神差(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个性很强,据自己的爱好,有严重的学科倾向性,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无疑成为个别学生放弃的对象……,诸如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 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1) 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而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会使学生产生滑动摩擦力和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的错误结论。又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手握瓶的力越大,瓶越不容易掉下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手的握力有关”的错误观点。
(2) 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学生极易按照习惯的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会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模式化的困境。在高中讲了功的表达式w=fscosθ 后若问“一个人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推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走完一周后,推力做了多少功?许多学生马上回答做功为零。因为沿圆周一周位移为零。再联系w=fscosθ所以做功必为零,忽视了f是变力这一重要因素。
(3) 以数学关系式代替物理概念
学生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带有一种”数学惯性“,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忽视事物的物理事实和物理意义,以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
例: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可用公式e=f/q来表示,若问当q增大、减小或不存在时,该点电场强度如何变化?很多同学会简单地从e=f/q 出发,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忽视其表达的物理含义,从而造成错误,形成思维障碍。再如:从万有引力定律f=km1m2/r2看,显然f∝1/r2,若r→0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多大?不少同学都单纯从公式出发,用数学知识分析,回答趋于无穷大,脱离了物理事实(质点)的限制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4) 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不愿多想其他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例:在电场这章的学习中,问学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回答和重力做功有关。由于没能真正理解物体做功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场力做功的作用。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几点措施和尝试
1.对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工作,这时引入物理学史内容,多鼓励,多引导。比如讲”牛顿运动定律“时讲起牛顿的生平;讲”万有引力“时引入”苹果落到地面,而地球没有落到苹果上“的轶闻趣事;学习”力与运动“时,阐述”日心说“的提出过程;讲”单摆“时谈伽利略研制计时仪等等。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要有艰辛的劳动与努力。
2.我们教师做好五个面对。①面对教材、大纲。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转变自身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课堂教学为途径,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努力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取技能。比如:讲”平抛物体运动“时,教师从众多抛体运动的生活例子中,指出平抛运动,让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从运动的合成分解来引导学生,平抛可分解成水平与竖直方向的运动;再以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出发启发学生,使其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规律;然后从具体应用题中检测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掌握情况;最后还要在”类平抛“的应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平抛运动规律,而且明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道物理研究的一般性思想方法。②面对教学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体,(电脑网络上的课件,vcd碟盘播放,盒式录音机的播放,投影幻灯机、挂图的应用,以及学生活动等等)设置各种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启发,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③面对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物理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高二”机械振动“一章的学习时,就是先建立”弹簧振子“与”单摆“两个物理模型,从特殊的模型研究推广到一般简谐运动的研究,最后走向身边(比如水面漂浮物的振动,半经很大的凹面上小球滚动)等等,实际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这一过程的学习体现了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引导学生由点到面,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的重要性,而且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④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我们要客观评价,注重试题的内容分析,及时找学生座谈,了解存在问题,解决问题,对成绩低的学生绝对不能打击、讽刺、挖苦,而要寻找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要鼓励,多安慰。⑤面对课外辅导。注重题型的归纳,注重一题多解的变换,注重语言、书面的表达,使学生感到师生如同朋友,能畅谈观点、想法。要善于听取学生浮浅或错误的看法,并进行矫正。要主动与学生交谈,以长辈的胸怀融化师生的代沟。当发现学生物理学习退步后,老师与学生又不能达到共识时,多与其他教师沟通,必需时与家长或其他同学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找准病因,知道学生的思想动向,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尊,创造舒畅的心境,逐渐引导他们,使他们自我觉醒。
3.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a.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方法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b.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物理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练的机会。只有以变的观点、活的思想、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以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使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c.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根据同一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零碎知识融汇起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例:l1、l2分别为”220v,40w“,”220v,100w“的白炽灯泡。
问1: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的电阻大,哪一盏灯通过的电流大?
问2: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亮,相同时间哪一盏灯消耗的电能多?
问3:将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
问4:将它们串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
问5:若将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其中有一盏灯正常发光,是哪一盏灯?此时电源电压是多少?
上述一题五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把电流、电压,及串、并联电路等知识都灵活地运用到了。故而印象深刻、不易忘却,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十分有益。
4. 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a.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甚至只是死记硬背,不能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和内涵。通过生动丰富的实验现象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单摆的振动周期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组实验,请学生自己研究周期和摆长的关系,周期和摆角的关系,周期和摆球质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摆长有关和摆球质量及摆角无关的结果,对单摆周期的研究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b.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验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5.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课题探讨。提供学生必要的教材,提供可行的见解、方案,提供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争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钻研的实践精神,为高中物理课的学习做好辅助手。
纵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三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
高中物理学习论文【1】
【摘 要】 谈到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不少高中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着困难,进而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学习困难 障碍
我们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些现象,认真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地去改正他们的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我在高一讲完第一节物理课“序言”后,要求学生对在初中学物理时的感受和对高中物理的猜想作一个大概表述。
从学生的发言统计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初中物理不难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有极厚兴趣,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但也不讨厌学习物理。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进入高中一个月左右,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比较高。
一方面,学生刚进入高中,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个个都想跃跃欲试,一展宏图。
另一方面,刚开学,对新的知识,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主观上给自己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在学习上比较积极。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对学习物理在心理上出现了严重分化现象。
这是由于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在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是由物理从初中到高中形成了一个较陡的“台阶”所造成的,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造成物理教学的严重分化现象。
因此,具体深入讨论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的畏难情绪形成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⑴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胆怯阴影存在;⑵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⑶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
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⑷现有评价制度。
对学生而言,次次考试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
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学生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⑴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
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⑵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方式。
学生容易按照习惯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化”的困境;⑶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要得出正确结论,不愿多想其他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
3、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物理情境的创设。
⑴当前的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在物理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物理情境在教学中不受重视。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与社会背景下,有的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
最终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忘记。
这种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普遍;⑵对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够完整、不够确切。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创设物理情境并不明确。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措施和尝试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妨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兴趣的加浓,认识能力的提高呈现螺旋式上升。
2、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实验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真正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新课程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3、我们教师要做好三个面对。
⑴面对新教材、新课标。
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⑵面对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精心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所研究的物理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即物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还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⑶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
我们客观评价,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一个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物理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2】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相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独立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物理学习;问题;对策
一、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说初中的物理概念简单概括,但是高中的物理概念要求表述严谨精炼,甚至有时候还要借助数学上的函数表达式来进一步的规范概念,同时一个概念往往还有一定的适应条件,也需要学生牢牢掌握的。
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文字转换成物理情景,再把物理情景转化成数学表达式,这就要求学生综合各方面能力,因此增加了难度。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问题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较,对于知识的要求有很大的突破。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一 合作学习形式化
[片段]: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
背景: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一会儿,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思考]: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实验课题,但我们看到了不应该出现的怪现象:
一、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笔者记了一下时间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3分钟,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
[1] [2] [3] [4]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五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困难和对策论文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一、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1.初高中物理衔接阶段难以适应。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物理学习难度加大,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跨度,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思维跟不上,甚至思维脱节的现象。
2.缺乏学习的协调能力。实践证明,如果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就会有毅力克服困难。进入高中学习后,会有部分同学因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与人际关系,学习情绪处于波动状态,形成心理落差。这些都会造成认知障碍,给物理学习造成消极影响。
3.学习方法不当及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在初中阶段掌握的物理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有的同学没有及时调节学习方式、方法,使物理学习不得法而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物理学习应对策略
1.注重调节心理,妥善进行学习过渡。初高中物理衔接梯度大,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冷静思考,找出阻碍物理学习的不良心理因素,克服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联系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缩小初高中物理知识落差。做练习题时要从易到难,从基础练起,然后逐渐提升题目难度。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比如,要掌握加速度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理解速度大小的变化;然后通过牛顿定律理解加速度方向的决定因素。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同学们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戒浮躁,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自主探究,提高物理自学能力。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开拓新的知识,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科目的`学习中,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物理实践活动并敢于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效解决问题。同学们也要学会与小组及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归纳与总结知识,通过思考与总结抓住知识主线,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另外,还要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提炼,总结物理学习的规律。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物理知识及规律。物理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结合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一些抽象的物理理论,结合生活来理解,会显得更加直观。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时,可以联想高速行驶的摩托车、跑步的运动员转弯时的情景,并且思考:为什么物体在转弯时,都通常呈侧身倾斜状态呢?这里面存在着何种物理规律?
4.积极参加实验活动,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动手操作实验,同学们都要细化操作程序,反复论证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中,同学们要密切分工协作,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使自己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同时,同学们要拓展课外实验,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六
1.1物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物理教材也在进行着更新,不同的地区所采用的物理教材也不同。众多的物理教学版本中,每本教材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每一版本的教材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大多数的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面仍然有限,物理教学资源仍然不够丰富。
1.2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物理课堂上,仍然是围绕教师展开课堂教学工作,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授课时,教师压迫学生进行物理学习,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不能让学生自己进行物理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1.3教学模式单调:在当今的物理课堂上,为了应对高考,大部分教师仍然以知识的讲解为主,单调的讲授法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单一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必然难以实现。
2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对策
2.1丰富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教材的制定上,一定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使物理教材变得更加丰富,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好的教材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教材的更新必然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一些教学内容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授课时就要考虑实际情况,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要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要善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知识的操作和体验。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学生,围绕学生展开。只有教师形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才能够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安排,围绕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自己的参与过程中认识到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物理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物理知识越来越丰富,物理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2.3做好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疲惫,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下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得到能力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新时期的需求,必须进行变革。为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转变,把“重结果”的教学转变到“重过程”上来,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激活物理课堂,提高教学的效果。
2.4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同一堂课上,教师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把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以生活情境教学法为例。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科目,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的学习时,如果教师能够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们能够从生活中去观察、总结、验证物理知识,一定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带花纹的轮胎”、“鞋底的花纹”为例进行知识的解释。在学习“电”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以把电的学习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再如实验教学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并发挥出物理实验的优势作用。通过运用实验进行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吸引,让学生能够自觉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思考,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分析,结合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学好物理,能够把物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问题,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青娟.浅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
[2]孙金林.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学习[j].新课程(教研).2011(04)
[3]刘爱玲.试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七
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
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1】
【摘 要】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这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会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策略;教学对策
学习策略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的研究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切实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高中物理的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学习方法、规则、程序、调控方式以及学习技巧等。
然而,学生的学习策略也会被划分为外显策略和内隐策略两种,这两种学习策略在水平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在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限定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学习策略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并且掌握知识的运用技能。
学习策略在学生实际的学习中,往往会形成元认知、学习方法、学习调控三者相结合的形式。
(二)高中物理学习策略的体现
学习策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要善于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对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要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
物理学科主要是反映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它是对事实的一种抽象化。
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善于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商场购物时,手里拿着购物袋会有一种向下拉的感觉;你在打别人的时候,自己的手也会有疼痛感等等。
将物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就会拉近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第二,注重实践。
将物理中隐含的规律转化为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物理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增添探索物理知识的动力。
二、高中物理的教学对策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首先,教师要全面、深入的掌握高中物理的教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一些新的物理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更多的物理知识。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该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所掌握的学习策略。
最后,为学生创设物理的学习情境,为物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奠定基础。
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变式”的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内化。
三、总结
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并且很枯燥的学科。
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日后的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以及提高物理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模式、实践能力以及自信心都可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黎东波.论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以及相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11)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2】
摘 要:正高一新生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高中后,出现学习物理不适应的现象,成绩明显下降。
特别是经过期中考试,发现自己高高兴兴、辛辛苦苦学习的物理课,考试成绩远远低于预期值,学习物理课的热情受到巨大打击,于是灰心丧气,产生了明显的畏难情绪,甚至时不时地打算放弃物理课的学习。
关键词:高一物理;学习方法;考试成绩
高一的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与生活。
当我个面对这些学生时,应该怎样去把高中物理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
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
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从而用好物理。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
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
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时就严格抓起。
具体的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
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
这是至关重要的。
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
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
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
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
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
如u、v、μ、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
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
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四、对探究式教学与学习的一点看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但我们也不应走极端:即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大都是探究式;物理实验也都是探究性实验;习题也都牵强附会地编成探究试题,无论上什么样的课都是探究式的
实际上学习物理就是要在短时期内把前人通过长期大量的积累、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迅速承接过来,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新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只是探究实验一种方式,介绍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的学习并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八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和对策的论文
摘要:研究性学习就是创设一种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氛围,使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的生活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去发展。然而,我们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诸多偏差,致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走进了种种误区。
关键词: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偏离教材和课堂主渠道
既是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那就必须依托历史学科课程载体,立足于历史教材和课堂,从学科特点出发,去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技能,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历史课堂教学分离开来。课堂教学灌输知识,“培养能力”,课外时间完成若干问题,“实施研究性学习”;或把正常的课堂教学作为主业,把研究性学习进行课外补充。历史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自然也在课堂,二者不是并行或补充关系,而应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若能立足课堂主渠道,从课文出发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一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历史知识的理解,二是有利于从研究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当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教学,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又有别于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特别注意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既打好学科基础,又培养创新精神。
二、注重优等生,舍弃后进生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要求很高的学习形式,只有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很高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而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的结果有二:一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其范围、对象仅限于少数优秀学生;二是目标直接定位在出“研究成果”上,以发表文章和获奖情况作为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其实,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还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性,都决定了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决不是也不应该是优等生的专利,历史学科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有权利,或许更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研究性学习同样要求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尽管学生层次不同,水平各异,但不能因此就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优等生的专利,而把多数学生拒之门外。如果仅限于少数历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那么,研究性学习实质上就走向了“精英化”,而大部分学生就只能成为“陪读”,这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就不相吻合了,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背道而驰。
三、选题难度高,操作中随意性突出
不少学校和教师热衷于让学生从历史学科学术领域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中选择课题,学术化、高难度倾向十分明显。如有的教师选择《国有企业的利与弊》、《禁毒在中国》、《西部开发与生态保护》、《义和团运动的功过》等研究性学习课题,就是十分典型。这样的课题又大又难,无论从资料,要求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来看,均不是高中生所能完成的。然而,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操作中的随意性突出,缺乏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随心所欲。课题的选择,不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和选择,而是教师包办代替,列出一个或几个课题要求学生实施研究,这样就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水同层次。如此下去,研究性学习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反而将窒息学生的个性。
四、片面追求结果,使研究走向异端
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结果评价的标准,在我们历史教师眼中无非有两种:一是以教师、学生发章的数量和获奖情况来衡量研究的结果。其实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不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具体方式,都不能着眼于直接的“研究成果”,而是重在通过全新学习方式的运用,使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片面追求“研究成果”势必使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走向异端。二是重视知识获得功能,忽视研究性学习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出现灌输式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这种脱离实际的探究活动,仅仅将学习方法和研究技能抽取出来进行“指导”的做法,实际上仍是知识的传授,只不过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面对当前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种种误区,我们如何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立足课堂,精心提炼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选择课题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研究性学习起步阶段的难点之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那些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备研究条件,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课题。实际上,历史教材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就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特别是起步阶段,从课文和课堂教学中选择和提炼课题,一则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实施研究;二则把研究性学习融入课堂,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提炼课题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把课后练习转化为课题;二是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三是由研究的.课题引出新的课题。例如:从《洋务运动》一文中,我们可以从原因、过程和失败原因推出以下几个课题:1、评“中体西用”;2、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导?3、如何理解“只布新而不除旧”?这样选择课题,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又与历史教材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何乐而不为?
(二)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研究水平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差异,强调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提高学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反映形式。老师的指导应该贯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老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把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难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梳理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避免误区。老师的指导应点到为止,切忌越俎代庖,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老师指导学生发扬“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重视体验,发展学生个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研究”二字上,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躬身实践,亲历探究的体验过程。这个体验过程就要求我们应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盲目随意的态度。从学习目标上看,历史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姿态,放开手脚独立地从事研究学习活动,全程参与、亲历亲为,加强和促进实践活动的内化,扩大和加深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和巩固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情感体验。从学习内容上看,要求学生处身于文本之中,从体验入手,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从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维心理去分析和反思,去理解和感悟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从而与历史对象产生思想的撞击和情感的共鸣。从学习方式上看,历史研究性学习将“质疑―直觉―领悟”作为体验过程的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以质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刺激学习情绪,振奋学习精神,诱发积极求新知的欲望。接着由疑而问,借助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促成知情合一、身心合一、理解和观点合一,得出正确的判断。最后让学生在研究中感知,在研究中领悟,当然这“悟”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长期耐心的研究之后突然诞生的概括,使我茅塞顿开”的大彻大悟。
实践告诉我们,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历史老师应在思想认识上增强新理念,避免走进各种误区,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一 合作学习形式化
[片段]: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
背景:在课前学生已备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纸板数张。在老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
师: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于是乎: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一个明白不可…。一会儿,师示意学生停止了验证、探索,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验证…。
[思考]:这节课是一节非常好的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的实验课题,但我们看到了不应该出现的怪现象:
一、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很明显,合作并没有结束,学生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仍然没有解放,要说合作也是在传统教学观念覆盖下的合作学习。笔者记了一下时间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3分钟,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刚刚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感便被时间熄灭了。
其二没有学生合作后的汇报和组际间的交流、没有学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师先入为主、依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试想按这样的教学,先前的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意义?与其这样不如不合作。很明显,这样的合作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一种没有任何价值的形式合作。目前,数学课堂上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存在依旧,要么像本案例那样合作走走过场,一会儿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学习之后不进行组际交流、似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有脱节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习惯。
[建议]: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好合作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给足学生在探讨时可能需要的时间,不可过多,不可过少,过多浪费时间,少了则是一种表象,流于形式。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合作学习泛滥化
[片段]:五年级“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共组织合作学习次数4次,占用时间近30分钟。
[思考]: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像刚才这节课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悟自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类似这样的课堂还有不少,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连简单的解方程:2x+6=17 的过程格式等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好像一有问题都要让学生合作探讨才能完成一样。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课题是不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就能自己弄明白,自己就能独立完成该课题的学习。
[建议]:我们必须要弄明白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
三、合作学习自由化
[片段]:在一次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只听“叭”的一声,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师缺乏必要的计划,若无其事地在教室里踱来走去…
[思考]:1、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你看,有的小组里你说他也在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是谁的思维严密、谁的思维缺乏条理性,教室里嘈杂声一堆;有的小组里张三怎样说,李四就怎样说,人云亦云;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沾不上边,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讨论与己无关。
2、这种自由化现象也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若无其事的东瞧西看,或忙于在各小组之间巡视、赶场,但很难看见教师参与合作与引导,悬浮于表,未能真正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
[建议]:1、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实力均衡,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要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形成集体智慧。
2、由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作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目标,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说明: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合作中不仅要参与合作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合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及时补漏。有的放矢。在合作之后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