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学生呼啸山庄读后感五篇(四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学生呼啸山庄读后感五篇篇一
小说采取了十分独特的展开方式,作者并没有直接提到主人公,而是从外人洛克伍德的拜访开始的。洛克伍德在新房东希斯克利夫的家里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神秘的日记,他对日记里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在家养病期间,他通过迪安太太的叙述了解了呼啸山庄的故事。小说讲述的是一段复仇的故事,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全书的主线,而故事中其他配角的演出实际上反射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瓜葛。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实际上是一场悲剧。两人身份的差异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两人的爱情只能成为令双方都痛苦的包袱,凯瑟琳的天真与幻想让一直深爱着她的希斯克利夫由一个默默忍受_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脾气暴躁,充满愤恨的人。希斯克利夫因凯瑟琳的背叛,把心中对凯瑟琳的爱转化成了报复的怒火,悲剧也就此开始。可以说凯瑟琳的虚荣心毁了她一生的幸福,也毁了爱她的两个人——希斯克利夫以及埃德加,这甚至差一点毁掉下一代人的幸福。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希斯克利夫是个粗暴残忍的恶棍,但是他的悲惨人生却是因为他对凯瑟琳超越人间的爱和对现实的无法接受。
整部小说都压抑在希斯克利夫伤感的痛苦和扭曲的人性当中,而呼啸山庄的故事展示出的正是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痛苦。虽然说书中描写的社会现实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人工修饰,但这是作者所处年代的一种更加深刻的表现。也许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很难看到像故事中主人公那样的爱情,也很难感受到久压在心中的愤怒,可是还是会存在畸形扭曲的心灵。
无论是其中强烈的感情还是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都是因为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呼啸山庄的故事不会在现实里重演,但它悲情的苦痛却会隐落在生活中的角落里。或许主人公之间的爱可以超越死亡的界限,时刻提醒着那些忽视了沉没在内心深处的愤怒的人们,让久远的悲情唤醒沉落在黑暗里的心灵。
中学生呼啸山庄读后感五篇篇二
“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则像树下而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是必需的,永久的。”当我读艾米莉·勃朗行的《呼啸山庄》后,深深地被这段话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猛烈的情感,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激荡着的感情
小说描写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主要是围绕弃儿希刺克厉夫报复展开的,而作者是用激越的诗情,独辟蹊径的构思来处理这爱情和复仇的题材的。
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对不平等的强烈的报复,没有谁是谁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希刺克厉夫是书中的主人公,是倍受谴责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也有人把他斥为恶魔。在我看来,他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非疯狂报复的恶魔,他是海底深处最坚硬的礁石,忍耐得越久就反抗得越厉害。
勿庸置疑,希刺克厉夫所处的那个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冷酷无情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这种不平等就像我们所必需的空气一样,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时时刻刻地存在着,纵观希刺克厉夫的一生,他的爱和恨,复仇和死亡,无不渗透出斑斑血泪,无不犁刻着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印迹。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文明”社会的受害者,又是自己疯狂复仇结果的受害者。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后,希刺克厉夫却并未感到满足,反而觉得空虚寂寞。从哈里顿身上,希刺克厉夫望见自己昔日的影子;从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眼神中,他联想到了凯瑟琳鬼魂的呼唤,这使他终日不得安宁。终于,他离开了人世,去寻找与凯瑟琳鬼魂重逢的欢愉。
《呼啸山庄》中另一个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就是凯瑟琳。她既是希刺克厉夫受_的非人生活的见证人,也是资本主义虚假文明的受害者。她把粗犷、阴沉的呼啸山庄和幽美、安谧的画眉山庄,把自己一代和下一代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凯瑟琳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她没有在暴力面前低头,却经不起金钱、门第的引诱,背叛了自己为之骄傲的爱情。她的反抗、背叛、悔恨和死亡,集中地提示出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文明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
而书中的老恩萧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营造一种平等。他想把自己的爱多给予那些可怜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捡来的孩子如此关怀,甚至甚于他自己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希刺克厉夫,不想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倡他又能保护他多久呢?他明明知道希刺克厉夫在他死后会受到伤害,可是,他又能怎样呢?对于这一切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
中学生呼啸山庄读后感五篇篇三
是在暑假期间读完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或许出自于对艾米莉的深佩、或许也就是如同小说本身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结构一般多元而耐人寻味,由此写下初次步入理解的读后感。
应该是在大约1847年左右,至今家喻户晓,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姐妹中,年长的夏洛蒂·勃朗特和二姐艾米莉·勃朗特同时推出了各自不同寻常的小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亲姐妹的杰作问世之后,命运却大相径庭。《简·爱》立刻受到热情地欢呼,是作者在一夜间留名于发展迅速的英国文坛,而《呼啸山庄》一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改名为《枯萎山庄》’
将近半个世纪,《呼啸山庄》一直不为世人所理解,除了个别有见地的评论家外,一致认为小说的作者比起她姐姐夏洛蒂来说,差的太过于远。就连夏洛蒂本人对于艾米莉的非凡天才也不能说已有充分理解,1850年,在艾米莉依旧带着不被理解的寡言去世之时,她为妹妹辩护,语气中,仍略带歉意。
或许在当时的文艺领域,艾米莉早已远远走在其他人前头了。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第 一批刻薄的评论家大改观点“十九世纪,《呼啸山庄》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_好的散文诗”二十世纪初,有人又开始提出“艾米莉的天才比夏洛蒂和安妮丝更高,而《呼啸山庄》是比《简·爱》及《艾格尼丝·格雷》更伟大的小说。”即艾米莉·勃朗特,终究获得‘三姐妹中_伟大的天才’这一殊荣。而声誉蒸蒸日上,。
我个人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去争论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学该站什么地位,而是究竟该去怎样认识他的作品:这是说,问题不在于给与多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深入理解。
《呼啸山庄》现实的永久艺术魅力,是仅仅包藏在书中的信息与谜,无论小说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技巧,一直都成为了西方学者钻研的对象,众说纷纭,层出不穷。
艾米莉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传统而平静的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了顺叙和倒叙,故事在谈话和回忆中展开,第 一人称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听众,引出了故事的渊源和历史。更多的是开头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到了相当于故事的中下段情景。
开头这一段,是“我”来到呼啸山庄的目睹,也是一段带有人情味的叙述,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终年不断的北风,不容许山庄的树木向天穹延伸,强迫他们倒在一边。“树性”被狂暴的猛风扭曲。
这部作品里,树性就是人性的象征。呼啸山庄蔓延开的故事,人性同样终年不断的承受强 暴的压力,被残酷的扭曲和摧残。
当看似主角的“我”闯进呼啸山庄,即从冰冷的自然环境闯进了同样严寒的人文环境。‘透过他惶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人类世界会变得多么凄厉、痛苦和不能容忍——当人一丧失他们美好的人性’悲哀的是,山庄这一孤独的人家,“人性”已经堕落到它的低点,不能够继续往下沉沦。
艾米莉用一个艺术家特有的锐利目光,超越曲折复杂的情节,和一般世俗的观念,去探索她_为关心的“人性”,可以说,人性的探索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开头的三张,时间被划分为人性的冻结。真正的故事从第四章——“我”听管家纳莉讲述整个故事的时候开始,就是所谓的倒叙,然而在讲述的时候,故事还在渐渐发展,这种手法,称之为顺叙。
本书的研究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第 一代,卡瑟琳和希克厉身上,视之为小说的核心和精髓,的确,无论哪一个读者读了这部小说,都很难忘得了他们如同暴风雨般的感情。但如果把这段戏剧性的生死之恋搁在一边,就更能够发掘出小说本身的轮回性和艾米莉的精湛,严密构思。
第二代哈里顿更像是希克里的翻版,却远没有那样可怕。希克厉被人称为魔鬼,他在通往地狱的路途中的确没有一次偏离过轨迹,这不同于《基 督山伯爵》里的复仇,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本书的主题在爱与恨两个对立而并存的情感间盘旋着。希克厉的生命来源于没有爱的起点,复仇与堕落来源于对卡瑟琳由爱生恨的承接,结束于冻结的人性中一道宣告着复苏的光芒——亦是爱。
而对于在希克厉眼皮下成长的两个孩子,哈利顿和小卡瑟琳·林敦,他们的性格确是希克厉本人和卡瑟琳·欧肖的另一面,尚未被发掘的另一面。哈里顿虽然无礼而粗鲁,但依旧保存着善良和腼腆,对于卡瑟琳·欧肖的女儿,小卡瑟琳·林敦更为可爱,善良,纯洁,她的爱的温婉而深沉的,同样透露着不服输的倔强。这又令我想起了《荆棘鸟》的主角梅吉,想必是同样清新而秀丽的姑娘。父母死后,希克厉全然不顾对其母亲深刻的爱恋,将这样不谙世事的少女囚禁在一片精神荒漠中,就算是如此,在全文的末尾还是有“爱”在黑暗中闪着光,微弱而霎那燃尽。即使人性经历过考验和鞭笞,终究不至于窒灭。
“小卡瑟琳跪在地上,把践踏成碎片的肖像一一捡了起来。”这个细节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希克厉的“恨”消灭不了“爱”,纵使恨是强大的,爱是微弱的,依旧夺不走,并得以永存。
小卡瑟琳愤怒的对她的压迫者无所畏惧的提出“你真苦恼呀,不是吗?孤零零的,像个鬼似的……谁也不爱你,你死了,谁也不会为你哭泣。”
希克厉的恨其实本质上是爱的异化,爱恨的复归,决定了人性的堕落与苏醒。在希克厉身体逐渐衰弱的时际,他由残酷转为绝望。
“哈里顿·欧肖,卡瑟琳·林敦。”他曾在山庄中厉唤正值年轻的两个并肩而坐的孩子,
“霎时间,两张脸同时抬起头来,他怔在原地,因为他确定无疑的看到,他们两个长着和深爱的卡瑟琳一模一样的眼睛。”
从这一刻起,故事即将写到结尾,希克厉的爱复苏了,在第二代孩子的生命中寻找到了自己曾经踏过的足迹。由彼此态度傲慢到相爱的小卡瑟琳和哈里顿,我们也可以发现,卡瑟琳嫁给哈里顿之后,她的全名又将恢复到母亲未出嫁的闺名卡瑟琳·欧肖。这正是生命周而复始,爱恨循环不已的暗示,仿佛小说只是从生命永恒中截取的环节。
故事的结尾是,希克厉离开了人世,去寻找早已死去,在原野上孤单游荡的魂灵卡瑟琳,“人们看到,这两个幽魂透过月光,彼此凝望着”,艾米莉这样交待,而年轻的小卡瑟琳和哈里顿的故事,却没有终点和续接。也许女作家期盼这纯洁而深婉的爱永远没有终点,所以才保留了这样的结尾,没有终点的爱,往往亦没有山穷水尽得一天。
“在这么安静的土地下,怎么会有长眠者不得安睡呢?”这样,挺立在风中的山庄,它取得了象征性的意义,像诗篇一样在你心中唤起了分至杳来的想象。这跟故事的真实性没有冲突,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极端,苏醒,堕落,冻结和爱存在的意义。
中学生呼啸山庄读后感五篇篇四
在埃尔。格里科的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让人感觉雷声隆隆。画中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_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幼年的希刺克厉夫:一个肮脏的,穿得破破烂烂的黑头发的孩子。看上去比凯瑟琳还显得年龄大些,可是让他站在地上的时候,他只会四下呆望,叽里咕噜地说一些没有人能懂的话。
成年的希刺克厉夫: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高高的、强壮的、身材很好的人。在他旁边,我的主人(埃德加。林淳)显得瘦弱,像个少年。他笔挺的仪表,使人想到他一定进过部队。他的表情,显得比林淳先生老成果断多了。那张脸看上去很有才智,并没有留下从前低贱的痕迹。一种半开化的野性还潜伏在那凹下的眉毛和那充满了黑黑的火焰的眼睛里,但是已经被理性克制住了。他的举止庄重,不带一点粗野,然而严峻有余,文雅不足。
老年的希刺克厉夫:希刺克厉夫先生像一个黑皮肤的吉普赛人,衣着风度却又像一位绅士。他身材挺拔,外观漂亮,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
小说以一个女管家丁耐莉的口吻开始叙述,给租住画眉山庄的房客洛克乌德讲的房主的历史。希刺克厉夫是一个吉普赛孤儿,被老恩萧先生收养。他受到了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恩萧的儿子辛德雷的排挤、虐 待,他忍受辛德雷的拳头时眼都不眨一下,也不掉一滴眼泪,希刺克厉夫默默忍受着,安静阴沉的不像一个孩子,可是他深得老恩萧的喜欢,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在这个地狱般没有阳光的家里,凯瑟琳成了希刺克厉夫_好的的玩伴。老恩萧去世后,辛德雷带着他的妻子进了门。希刺克厉夫被禁止和凯瑟琳讲话,剥夺他从副牧师那儿受教诲的机会,把他赶到佣人间去,强迫他在庄园里干活。仇恨是他心里的种子,可是当他和凯瑟琳在一起时,他所承受的一切不公平对待带来的痛苦和他们之间的欢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他的不幸没有因为他的隐忍而结束,凯瑟琳认识了画眉山庄的林淳兄妹,她在他们面前收敛起她的疯疯癫癫,穿起大方格子的丝长袍,提起裙摆,雍容华贵地走路,邀请他们做客,规规矩矩的享受上等人的生活,爱上了体面的日子。而希刺克厉夫意识到了他和凯瑟琳之间产生了距离,他开始打理从不梳理的头发,洗澡,穿干净的衣服,让凯瑟琳高兴。这却恼怒了辛德雷。凯瑟琳告诉管家埃德加。林淳向自己求婚而她已经答应了向管家讨主意和自己对希刺克厉夫不可替代的爱。
希刺克厉夫听到这些话后离开了山庄。
当他再次出现的时候凯瑟琳。恩萧已成为凯瑟琳。林淳了。凯瑟琳抑郁而终,生下了小凯瑟琳。希刺厉夫为报复林淳娶了林淳的妹妹伊莎贝拉,有了一个乖僻的儿子小林淳。他想方设法让小凯瑟琳和小林淳在埃德加病危时结了婚。当病泱泱的小林淳去世后,希刺克厉夫成为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个山庄的主人。小凯瑟琳被囚禁在呼啸山庄。小凯瑟琳的表哥哈里顿一直被希刺克厉夫当仆人对待,这个本该是呼啸山庄的主人的恩萧家的子孙即使目睹其父与希刺克厉夫赌博输光了家产被希刺克厉夫殴打至死,却仍然尊敬希刺克厉夫,不愿辱骂希刺克厉夫半句。当希刺克厉夫似乎报复成功时,却没有预期的痛快。他更加的痛苦,同时他的心也疲惫了。他容忍小莱瑟琳和小哈里顿的爱情,只要求他们别在自己面前出现。因为他从这两个的眼里总人看到凯瑟琳的眼神。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死前他在凯瑟琳生前住过的小房里,呼唤着凯瑟琳在原野上“孤单的飘荡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带着笑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个世界与凯瑟琳携手而游,他们的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埃德加。林淳的和凯瑟琳的紧紧挨在一起,有谁能想到这坟墓下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小说叙述了一个受尽社会偏见和屈辱的人用一生复仇的悲剧故事。阿诺德"凯特尔所说:“希刺克厉夫的反抗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是那些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被这同一社会(指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的条件与社会关系贬低了的工人的反抗。希刺克厉夫后来的确不再是个被剥削者,然而也的确正因为他采用了统治阶级的标准(以一种甚至使统治阶级本身也害怕的残酷无情的手段),在他早期的反抗中和在他对凯瑟琳的爱情中所暗含的人性价值也就消失了。在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一切,在人类的需求和希望中所代表的一切,只有通过被压迫的积极反抗才能实现。
我想我是带着震撼阅读完整本书的,震撼我的是希刺克厉夫扭曲的人性,报复所带给他自己的痛苦。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或许,人就是这样为短暂的欢乐而痛苦一生。在呼啸山庄,他得到了老恩萧先生的宠爱,得到凯瑟琳的爱让他不去反抗他受到的歧视,侮辱和虐 待。他心甘情愿地被繁重的体力劳动麻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去在乎被剥夺受副牧师教诲的机会。他已没有信仰。他没有了祈祷的对象。他所能倚靠的只有自己和凯瑟琳带给他的和爱情有关的来之不易的快乐。但当老恩萧的去世和凯瑟琳答应埃德加。林淳的求婚后,他所受的痛苦就增加到之前的千百倍。他离开了呼啸山庄。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社会悲剧就在于凯瑟琳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却幻想借她所羡慕的林敦家的富有来“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使她哥哥“无权过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从后来希刺克厉夫再度出现时,林敦建议让他坐在厨房而不必请到客厅里坐,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就铸成了大错,她陷入自己亲手编织的罗网。而在她已经答应嫁给林敦后分明还说: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_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_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所以我们是不可能分离的。”凯瑟琳是爱希刺克厉夫的。我不知道该说她天真还是现实。如果她以为她嫁给希刺克厉夫就可以帮助希刺克厉夫脱离下等人的阶层,那她真的很天真,所以她失败了,埃德加林淳并未尊重他;在或许她很清楚选择希刺克厉夫后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她说的“乞丐”,她才嫁给了埃德加林淳。可是生活是残酷的,一切并未如凯瑟琳预测的那样发展。
在书上是这样描述到:“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或者地狱,失去她后,生存将是地狱”!希刺克历夫生命的本能在爱的名义下被扭曲,而死亡这种自毁力量接替而上…我想悲剧大约是基于对灾难的反抗,希刺克历夫在辛德雷的摧残和凯瑟琳的背弃后,在不能实现爱的欲望下,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只剩下复仇。
复仇过后的他,在填平凯瑟琳的墓穴后他对丁耐莉倾诉:当我同哈里顿坐在屋里的时候,仿佛我一走出去就会遇见她;当我在旷野散步的时候,仿佛我一回去就会遇见她。当我从家里出来的时,我忙着回去,我肯定,她一定在山庄的什么地方;而当我在她的屋子里睡觉时——我又非出来不可。我躺不住,因为我刚闭上眼,她要么就是在窗外,要么就走进屋里来,甚至将她可爱的头靠在我的枕上,像她小时侯那样,而我必须睁开眼睛看看。因此我在一夜间睁眼闭眼一百次——永远是失望!它折磨我!我常常大声呻吟。现在,既然我看见了她,我平静了——稍微平静了一点。那是一种奇怪的杀人方法,像头发丝那样的一丝丝地割,十八年来她就用幽灵样的希望来引诱我。
或许因为我太过年少,我想我从理智上是不相信爱情的,或者说不相信一生一世的爱情,至少生活中我还没有看到。当一方去世,另一方依然能让感情保持深厚。时间是可以淡化一切的。刻骨铭心的爱让我对希刺克历夫的同情又多了几分。
十几年来,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厉夫。希刺克厉夫终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而在黑夜的旷野上,山岩下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