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11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一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这两节课在多数时间上都是以学生主持、学生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质疑为主,老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质疑。班级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6人一组或8人一组,选出组长,制定出组长与组员的职责。在课开始的时候,讨论好给予小组评价的方法,按照方法在课堂中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加分。上课过程中,每个环节选出一个或两个引导小组,组长主持,组员汇报,其他小组质疑、讨论。把课堂正真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巡视或学生回答不够的地方,简单提示或加以质疑。即使老师要提示也要先让主持人同意,给予发言的机会。
两节课都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大体都是这样的方式。第一节课体现的更好,第二节课老师的发言和指导稍微多一些。都达到了同样的目标。
生本课堂体现了教学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瑕疵。简单罗列如下:
1、两节课都有作秀的成分。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太过流利,不太像是口语,倒像是提前背好的。
2、课后我们到班级内看班级文化展示,都很精彩。很意外,在一个班级的讲桌上发现了一根塑料水管,另一个班级发现了两根水管,看样子应该是当教杆用的。如果常态课堂也像展现的课堂那样精彩,怎么还会需要教杆呢?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二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
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三
曾经听一位同行说过:《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读的书,读完之后直后悔为什么没早一点读到这本书。书中论述了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读后获益匪浅。
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尤其是其中关于计算教学的论述使我对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书中谈到“计算更多的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下面我就结合书中的一些的观点并结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一个新的认识,即:应关注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都喜欢采用操作的方法,本来结合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无可厚非。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算法的建构离不开操作的直观感知来获取算理,但并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事实上动手操作所获取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迫切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以便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操作不能停留在对结果的追求和对算理的理解上,还应及时概括和提炼出算法。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实物操作”向“算法操作”过度,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逐步摆脱对操作的依赖,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把操作活动与知识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外显为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
阶而上不断深入。
另外,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这就为抽象出算法储备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感性经验,为算法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进行整理、汇聚,帮助学生将认识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从而自然地促进算法的建构。
如果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不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必要的重构,而让仍沉浸在直观形象算理中的学生运用抽象的算法进行计算,则欲速而不达,不利于算法建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现实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第一,不注意教学的连续性,一个单元的几节课都采用类似的生活情境。第二,不注意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有的问题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第三,不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教师只是从表面上呈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没有注意从本质上揭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对此,联系实际,不难发现:好多教师用“数学问题 ”+“生活情境”的思维方式来体现数学与现实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对数学与现实沟通问题的认识肤浅,这种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成为影响教师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深层次沟通的直接障碍。
书中提到: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数的运算结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即融口算、笔算、估算和简算为一体。我想,在教学此类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上,应该突破原有的单一凝固的某种算法前提下的教学格局,不是用简单的“加法”,而要用综合的方法来关注和处理单一打破后出现的复杂的多维变化的信息,通过价值判断和结构化的处理,形成有核心的丰富的统一。这才是融合以后形成的“多”与“一”的统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单一”,而是有“主”有“从”、有“层次”、是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这种融合可以唤醒学生灵活判断与主动选择的自觉意识,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大的空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灵活主动。这才是计算教学深层次的教育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四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五
再次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六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起着开启数学思维与夯实数学基础的作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围绕改革核心,秉持批判的态度会发现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保持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弊端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对于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方向。
2、教学中角色的错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科学知识与身心发展的同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学生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
二、有的放矢,制订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秉承不断进步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改革,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才培养的阻碍。教师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适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注重同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情境教学,利用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利用竞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如,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性的“教师—知识—学生”三维教学空间向新型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四维教学空间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声音、图形、图像功能等动态形象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以这种抽象向直观的转变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此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增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秉持批判的态度,保持前进的步伐。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七
当前,教育战线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央“数学新课标”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数学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改的总方向。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源于生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又回归生活,把这些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丰富生活,让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数学应用题乃是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却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应用题难点呢?“四步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学方法,正好能突破这一难点。何谓“四步教学法”呢?就是笔者于20__年6月撰稿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__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习与研究》现有改动)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
一、牢固掌握‘四种基本数量关系’,
二、学会分析方法,画好分析思路图,
三、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四、抓住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种教法称“四步教学法”。
学习贵在用功,教学重在方法。只要师生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刻苦用功的兴趣和习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全面突破应用题难点,促进我国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
“四步教学法”是第一个对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性研讨,第一个发掘出应用题教学四大关系,再系统剖析这四大关系,探索出来的一流“基本”教学方法,教法“完整”“系统”在教学中“行之有效”,教法能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作了精辟的评价。来信说:“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四大关系可谓研究到家了。”“《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您多年教学得出的真谛,不但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受到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曾获得“中国基础教育学会”一等奖,“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国教育网”“中华优秀教育论文”,“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四步教学法”得到网络界的`大力支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与《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双双收入“维普学术论坛”,征求用户评论,两篇论文分别各有近六千条评论,关注近1.3万。点击率最高!网络界有四十来家网站分别转载、刊登“四步教学法”论文、博文和有关信息。除国家图书馆珍藏外,360doc不少个人图书馆收藏供阅读转载。20__年7月10日进入《中华人物文化网》“人物频道”“教育精英”栏目,关注近5000,下载20__多,评论150多条,评论投票最多近700。点击率最高!“四步教学法”已得到我国高级数学专家和广大数学界朋友、网友的初步肯定和认可。朋友们为研讨和传播、推广“四步教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敬表谢意。
北京巧顾网以锐敏的眼光首先发现“四步教学法”,将“四步教学法”纳入课题研究,把《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当作实施方案,及时发布《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文。站在新课标改革的高度,中肯地评价说:“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这样能做到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四步教学法”是完全符合中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四步教学法”遵循小学生数学自身特点和心理规律,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从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入手,抓住数量关系本质,归纳抽象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完成了人类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各种错综复杂数量关系及其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深刻认识。用精辟的数学理论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根据基本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准确快速!
对教学复合应用题,根据“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用分析法、综合法等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层层剖析,找出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法,解题也快速准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所在。
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注重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教法强调画分析思路图。一位专门研究教育改革的《罗必新的博客》,该博主“新视野”评价说:“四步教学法突出了思维导图,有利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真诚感谢您为教育的付出!”
教法注重一题多解,强化学生发展多向思维,开阔学生观察事物的视野,提高学生从宽视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常此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当代国际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再创辉煌。这符合新课标精神,也紧跟世界教学改革大潮。”
“四步教学法”不但是一流的基本教学方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能培养创造性(型)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实施这套一流的“四步教学法”不但符合当前课程标准改革的总方向,还能促进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因此,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是当务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八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起着开启数学思维与夯实数学基础的作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围绕改革核心,秉持批判的态度会发现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保持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弊端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对于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方向。
2、教学中角色的错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科学知识与身心发展的同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学生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
二、有的放矢,制订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秉承不断进步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改革,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才培养的阻碍。教师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适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注重同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情境教学,利用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利用竞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如,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性的“教师—知识—学生”三维教学空间向新型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四维教学空间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声音、图形、图像功能等动态形象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以这种抽象向直观的转变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此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增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秉持批判的态度,保持前进的步伐。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九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1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十
当前,教育战线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央“数学新课标”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数学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改的总方向。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源于生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又回归生活,把这些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丰富生活,让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数学应用题乃是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却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应用题难点呢?“四步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学方法,正好能突破这一难点。何谓“四步教学法”呢?就是笔者于20__年6月撰稿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__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习与研究》现有改动)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
一、牢固掌握‘四种基本数量关系’,
二、学会分析方法,画好分析思路图,
三、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四、抓住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种教法称“四步教学法”。
学习贵在用功,教学重在方法。只要师生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刻苦用功的兴趣和习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全面突破应用题难点,促进我国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
“四步教学法”是第一个对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性研讨,第一个发掘出应用题教学四大关系,再系统剖析这四大关系,探索出来的一流“基本”教学方法,教法“完整”“系统”在教学中“行之有效”,教法能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习惯,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作了精辟的评价。来信说:“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四大关系可谓研究到家了。”“《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您多年教学得出的真谛,不但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受到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曾获得“中国基础教育学会”一等奖,“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国教育网”“中华优秀教育论文”,“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四步教学法”得到网络界的`大力支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与《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双双收入“维普学术论坛”,征求用户评论,两篇论文分别各有近六千条评论,关注近1.3万。点击率最高!网络界有四十来家网站分别转载、刊登“四步教学法”论文、博文和有关信息。除国家图书馆珍藏外,360doc不少个人图书馆收藏供阅读转载。20__年7月10日进入《中华人物文化网》“人物频道”“教育精英”栏目,关注近5000,下载20__多,评论150多条,评论投票最多近700。点击率最高!“四步教学法”已得到我国高级数学专家和广大数学界朋友、网友的初步肯定和认可。朋友们为研讨和传播、推广“四步教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敬表谢意。
北京巧顾网以锐敏的眼光首先发现“四步教学法”,将“四步教学法”纳入课题研究,把《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当作实施方案,及时发布《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文。站在新课标改革的高度,中肯地评价说:“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这样能做到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四步教学法”是完全符合中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四步教学法”遵循小学生数学自身特点和心理规律,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从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入手,抓住数量关系本质,归纳抽象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完成了人类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各种错综复杂数量关系及其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深刻认识。用精辟的数学理论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根据基本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准确快速!
对教学复合应用题,根据“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用分析法、综合法等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层层剖析,找出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法,解题也快速准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所在。
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注重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教法强调画分析思路图。一位专门研究教育改革的《罗必新的博客》,该博主“新视野”评价说:“四步教学法突出了思维导图,有利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真诚感谢您为教育的付出!”
教法注重一题多解,强化学生发展多向思维,开阔学生观察事物的视野,提高学生从宽视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常此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当代国际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再创辉煌。这符合新课标精神,也紧跟世界教学改革大潮。”
“四步教学法”不但是一流的基本教学方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能培养创造性(型)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实施这套一流的“四步教学法”不但符合当前课程标准改革的总方向,还能促进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因此,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是当务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随笔篇十一
11 月30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开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通过观看穆桂鹤、张齐华、强震球等老师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数学教师的三项新修炼》。 其中《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是本地老师和南京老师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数》 是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穆桂鹤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上的同一节课。他们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探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幽默轻松的语言,有趣有思的设计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_ ,儿子的年龄是_-26 ,使学生一目了然,儿子年龄比爸爸小26 岁,然后又显示一张带有?的未知照片,标明年龄是_-1 ,让学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题目中学到了知识,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间不变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变换思路,把儿子的年龄设定为_, 学生马上反应出爸爸的年龄是_+26 ,神秘人物的年龄是_+25 ,, 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带有未知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变换未知数的表达方式。
上完课之后,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入分析,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说明解决策略。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把握内容实质。带着儿童看教材,强调要基于儿童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强老师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课异构” 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