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一
父亲是公社的食堂管理员,要想往家里带点吃的那是顺手牵羊的小事,但是父亲从来不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饿得眼睛都绿了,到公社、生产队偷东西的事情常有发生。我们家八口人,天天喝面糊吃野菜,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把食堂里的馒头、麻花带回来几个,让我们也解解馋,饱饱肚子啊!可是父亲总是空着手回来,到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我不吃了,我在公社吃得很饱,肚子没地方装了”。其实父亲说的是假话,他是想省一点粮食给我们吃,母亲最清楚。
父亲从来不许我们占公家便宜,他说:“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看都不能看,因为你看了就想拿,拿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父亲的严加看管下,我们一家人天天饿着肚子,也不敢走到公田里去偷掰一穗苞米,偷摘一颗苹果。每到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父亲就提醒我们:上学、下地干活都不许走生产队果园边上的路,免得担嫌疑。我们不服气,心想“不从那走从哪走?我们不偷不就行了吗?”父亲看出我们的心思,正告我们:“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你从那边走,看果园的人就得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人偷果,给人家添麻烦。”我们只好听父亲的话,绕着道上学。
父亲的教育虽然没让我们得到“实惠”,但是却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生产队长开会表扬我父亲,说“曲洪山会教育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父亲是生产队里最信得过的人。有一年秋天,生产队要储存上千斤地瓜作种子。队里没有地方,只能放在私人家里。那时家家都想从中捞点便宜,都自告奋勇。队长对我父亲说:“放在你家最放心!相信你!”父亲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比拣了钱还高兴。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就把西屋大炕滕出来。地瓜这东西特别娇惯,温度太高了长芽子,太低了又怕冻坏。父亲就让母亲每天做饭时注意火候,保证西屋炕不凉不热。
地瓜运来的时候,生产队没过称,以示对父亲的尊重和信任,父亲坚决不同意,队长只好大略称了一下,说是1200斤。队长说:“放时间长了,会跑水分,春天过后份量就不会这么多了。”父亲记住了1200这个数字,天天告诫我们不许偷吃,如果谁动了公家的地瓜,他要以家法处治。母亲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多地瓜,孩子们饿了吃一两个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让他们换一家去。”父亲听了这话,眼睛一瞪:“我看谁敢!”母亲就不敢吱声了。
西屋没有门,只是一块布帘子,一掀就可以进去,可是父亲的嘱咐像打雷一样,我们连动一下门帘都不敢。第二年春天,生产队来拉地瓜,一过称,不但没有短斤缺两,还涨称了(其实队长当初过称时就故意少说了一些)。这件事传出去之后,父亲的声望更高了,“手脚干净”成了众人对父亲的一致口碑,也从那以后,生产队年年把地瓜存放在我家,又年年按期如数地拉回去。
父亲就是这样传承着祖宗的家训,保持着清正高洁的品格不受半丝污染。他一生没有从公家拿过一张纸,没有在公田里拣过一粒米,没有在山上砍过一棵树,甚至没有挖过一个树根,他的心地就像他的衣服一样永远干干净净,整齐严肃。
父亲的不贪公物让我们有了好家风,一代传一代,直至今日。前几天,我和先生商量清明节为公婆扫墓的事,路挺远,小叔的车只能坐五个人,如果我和儿子也去的话,就只好再打一辆车。我先生说:“我单位的车闲着,我可以开去。”我儿子马上举手报告:“妈妈说公家的便宜不能占,你开单位的车不是占公家便宜吗?”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当即决定不用公车,我和儿子换个时间坐出租车单独去。
我们深深地怀念父亲!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保持了清正家风长久不败。在父亲过世的第2个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父亲您好!我们感谢您!”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二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记得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人;赏;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挑肉,又不肯听;岁月匆匆而过,一晃我已近四十岁了;父辈渐渐老去,孩子慢慢长大;质;我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弹琴,一开始勤俭勤奋坚持。
——我的家教故事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记得小时候,家里姐弟四人。每到一学期结束,发成绩单的日子,家里都要举一个庄重的仪式。父母会把我们姐弟四人带到田间地头,看自己家里庄稼的长势。回来之后,每个孩子都要汇报自己一学期所取得的成绩,还有就是要认真检讨自己这一学期的不足。姐弟们都说完了,父亲会做一个总结,或表扬,或勉励,或批评。总的来说,大概就是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父母努力耕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们要勤奋学习,老大尤其要努力,为弟弟妹妹带个好头。姐弟之间要团结,大的要让着小的。还要注意节约,不该买的东西不要乱买。父亲总是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很少同我们嬉戏逗乐,也没有见过他对我们的淘气行为表示过欣
赏。我们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我们怎么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晚上吃饭,要等长辈先开始端碗,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了旁边的人,是否发出很没有礼貌的咀嚼声。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挑肉,又不肯听父亲的警告。父亲罚我不许吃菜,只吃白饭。刚好外婆来了,一再缓和气氛,可是谁也不敢往我的碗里夹菜。每每父亲教育子女的时候,母亲总是毫无疑问的站在父亲一边。
岁月匆匆而过,一晃我已近四十岁了。父亲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习惯了听从我们的意见。可是我们姐弟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害怕他。我们姐弟常常在一起讨论,可至今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怕他。每当在人生面临较大变动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想听听他的意见。
父辈渐渐老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成了承上启下的一代。人自爱其子,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培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时时给孩子以指导、鼓励与鞭策,使她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阻力,踏上正当成长的道路。像父亲那样的严格教育,我总觉得有些“残酷”。我常常想,我要给我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生命总是有局限的,我有什么是需要通过亲生的儿女,继承和延续的呢?当然,勤俭节约是必不可少的。父亲常常说过:兴家如针挑土,败家如水浪沙。还有勤奋努力更是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只有每个人都奋发向上,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谈得上个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孩子从六岁开始弹琴,一开始兴趣盎然。可是单靠兴趣始终是坚持不了多久,不到三个月,新鲜劲儿过去,练琴成了一种煎熬。之后的几年时间,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不要放弃。哪怕是三伏天酷暑难耐,三九天冰天雪地,我始终坚持接送,陪伴。现在,孩子经常会在学习之余,高兴的时候,郁闷的时候,通过弹琴抒发自己的心情。她说:“妈妈,我现在发现,会弹琴真好!幸亏我当初坚持下来了。”我说:“会不会弹琴这不重要,关键是你现在非常感谢当初的坚持,那么,好好努力!多年以后,你会感谢你现在的坚持!”
勤俭,勤奋,坚持。这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传承的品质,也算是我们家的家教吧!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三
邻德里仁,克绍箕裘世泽;笔耕砚拓,长传诗礼家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____,发扬光大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家规不仅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后代的要求与希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大家关注,那么家风是什么?广义的解释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通俗一点说就是家训。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优良的传统;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
对于家训,年少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觉得那是父母经常唠叨的话,是自己学习生活上的座右铭,现在想起来,其实那便是家训。经常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句座右铭时时刻刻在我得意忘形,心灰意冷时鞭策,激励着我。以前,爷爷的爷爷的那辈人都知道自己的家训是什么,从来不敢违背。渐渐地,我们忘记了这个规矩,这个传统。
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育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遵循老一辈给留下的优良品德和传统才能是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厚积薄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我一直觉得,好的家风家规首先体现在孝顺父母上,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琐事中,我的爸爸妈妈深深影响着我。上学时爸妈每到周末,只要有空就回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外婆,不单给他们带去吃的、穿的,更会卷起衣袖给他们洗衣、做饭。很多时间他们都会放弃和儿时伙伴聚会的活动,而是和爷爷奶奶、外婆促膝长谈,聊聊家常,爸妈说:父母不要你们挣回多少钱,陪伴就是对他们对大的爱。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家人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记得二年级的一个周末,因为我表现好,所以,爸爸准许我玩一小时电脑游戏。但是,我玩游戏超过了时间,爸爸很严肃地收起了电脑。之后,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棠林,要守信,不然,长大后你到社会上是会很麻烦的!”
姐姐告诉我要诚实。因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级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爱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骂,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谅了我,并且对我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杯子打碎了不要紧,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诚实,就没有人会相信你了。”
妈妈教育我要谦虚。四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诉了妈妈。妈妈和蔼的对我说:“棠林真棒!再接再厉,不过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
家人们不仅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育我要好好学习。
五年级,我因沉迷网络,所以期中考试只考了八十几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妈妈会怎样对我。但是回到家,妈妈却对我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为起点,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然后妈妈和我分析原因,为我解答难题。经过妈妈的辅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在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学习上,我有个好习惯:爱读书。从我跨入了小学的大门,我便开始读一些故事书。后来这几年里,我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书,例如《骆驼祥子》、《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我一有时间就拿出一本来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而着称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这些孩子,也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我们的祖先,不愧于是一个继承人!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五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来到人间的那一刻,他(她)就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他(她)的喜怒哀乐、健康与成长都与我们的家庭息息相关,当然,如何去培养一个孩子便成为我们家庭终身的必修课。家教作为家庭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洗煤厂的一位员工,也是一名宝妈,从我做妈妈的那刻起我就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她还很小,对她的教育从未停止过。宝贝未出生前,我提前给宝贝买了国学机,计划从小培养她对中国国学的认知,因为我深知现在国学对孩子的重要性,里面的家教风也体现的比较明显,比如《三字经》中,“首孝悌,次谨信”,做人最根本的就是孝顺,孝顺父母,对于孩子,我们父母就是榜样,我们以身作则告诉她什么是孝顺,不随意辱骂父母,更不能打父母,在外工作要多回家看看,回到家要帮父母多干活,我们的举动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也会让孩子形成好的家教。
我姐姐是老师,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这为我照顾自己的宝宝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俗话说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吃饭前要洗手,不能看电视,一家人坐在餐厅里,高高兴兴的用餐,吃饭的时候长辈先动筷子,不能乱夹,不能自己爱吃一样就使劲吃,学会分享,吃完自己收拾好自己的碗筷。这也是家教表现,这样孩子能形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对她以后学习习惯的形成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因为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好多都是独生子,所以自私自利是现在家庭孩子的通病,好多孩子都没有家教,不会分享,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自己吃喝玩,还要抢别人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学分享,可以自己做出举动,让孩子学习。
礼貌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要学会礼貌,见面打招呼,受人帮助说谢谢,做错了要说对不起,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们教会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会养成承担责任的习惯,不会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这也是家教,助人为乐,乐于奉献。
姥姥姥爷从小就教导我“承前祖德勤和俭”,让我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姥姥他们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头,可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我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我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妈妈叫我买一袋醋,到了商店,我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我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我的手心。回到家,我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妈妈问我怎么那样做,我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我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我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同学们,你们的家风是什么呢?是和我家一样的勤俭持家,还是有其他良好的家风?不论是什么,都请你把这些优良家风传承下去吧!
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教好,这个人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教训是沉痛的。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孟母三迁》和《曾子杀彘》的优秀家教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就是告诫那八岁的儿子: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
家教,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男不传女”,已被岁月的流冲走,而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正在美好的家风中稳步向前!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六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爸爸总爱和我说要我做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家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篇七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马鞍山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
从表面上看,家风仅仅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风对一自己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家庭具有好家风才干为社会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风刻画的官员更能变成公民的好公仆。
从广义上说,家风不只仅具有宗族特点,还具有社会特点。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所以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力力气,家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沉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风不只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因而只要家风正,才干民俗正,结尾才干政风清、党风端。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