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一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每组教材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组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
《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形散神不散”是本文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初读全文,重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侣的理由和方法。然后再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还可提出不懂的问题。(2)“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的“长生果”》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口语交际 习作一》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后,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能够使用大多数同学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还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学习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再请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评,互相启发。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了解学生在课外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情况。然后选有代表性的在班上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最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下来。《回顾 拓展一》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在交流和对比中,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可先在小组内,就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然后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最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古诗三首》学生应该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当然,也可以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梅花魂》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桂花雨》教学过程可以安排如下。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小桥流水人家》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口语交际习作二》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回顾 拓展二》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交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当然,这个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课文都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在学生写完了习作后,安排交流习作中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鲸》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松鼠》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新型玻璃》教学本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观察现实生活中新型玻璃的广泛应用,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要学好《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在学生熟读精思,基本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后,便可组织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假如沒有灰尘》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
《口语交际习作》这次习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旨在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第四组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钓鱼的启示》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受到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落花生》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珍珠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学完全文,建议回读文前的“学习提示”,落实提示中提出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以加深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和认同。
《口语交际习作》在这次“口语交际”及“习作”中,编者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也可以从一条警句格言、一幅漫画说起、写起。为了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有话好写,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建议:(1)将“回顾拓展四”提到“口语交际”和“习作”前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联系本单元内容,进一步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警句格言做参考;(2)可预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意义的名言和有趣的漫画,以进一步丰富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回顾 拓展》这一板块的教学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4)拓展。说说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第五组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实施要点:
1.制订活动计划。为了让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加以指导。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目标、任务)、“做到什么程度”(要求)和“怎样做”(措施办法),以及“由谁做”(参加人员和分工),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
2.猜字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开展这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所以,要鼓励学生把活动设计得有趣味,吸引同学。对猜出来的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时还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思考的方法。在自编字谜时,鼓励学生一字多编,活跃思维。
3.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有些笑话比较低俗,学生搜集之后需要加以选择,避免把低俗的笑话向全班介绍。
4.《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两篇短文可以让学生略读。《仓颉造字》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做两件事:一是谈谈没有文字的不便,鼓励学生想象“结绳记事”、“物语”的好处和问题,体会文字发明的重要性;二是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开展这项活动,要尽量利用两则“阅读材料”。
6.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这项内容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阅读《一点值万金》,再交流自己的感受。(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3)走上街头,调查招牌、广告等用字情况;检查电视字幕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7.汉字书法欣赏。这项活动可以从阅读课本开始:先欣赏课本上提供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拓展到课外,搜集碑帖,参观书法展览,访问当地有书法特长的人,举办小型书法展览等。
8.习作。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把活动的收获用笔写下来。
9.汇报、交流和总结。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教材中提示的有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此外还可以开展“汉字知识竞赛”。
1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也评价小组,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 度。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
第六组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地震中的父与子》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还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慈母情深》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勾画出描写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先让学生练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引导学生精读。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会看病》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然后交流。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口语交际习作》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
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第七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课文,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圆明园的毁灭》介绍“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要有个主题,可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教学“毁灭”这一自然段,要利用好课后思考题。可采用换词、删词法。《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
《难忘的一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披文入情,入境动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口语交际习作》本次口语交际是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公开演说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从小培养。但小学生演讲,主要是一项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要求不要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作一两分钟的发言,语言比较流畅,态度比较大方,感情比较真挚即可。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可以参照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提示,了解什么是读后感及写读后感的作用。第二步:赏析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后感的写法。第三步:明确要求,开启思路。本次习作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专题文章写读后感,把习作与单元专题结合起来,把写读后感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第四步:引导学生自改互评,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第八组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七律 长征》本课教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2)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 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5)拓展延伸,读读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开国大典》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读,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要安排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毛主席在花山》本课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按照课文前面“导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注意不要脱离课文,要紧紧抓住那些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来体会。《口语交际习作八》教学前,要布置学生回顾观看(听过、阅读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故事)。可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卡片,如,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教学时,要对推荐者和听众提出明确要求:推荐者要讲清楚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观(读、听)后感想;听众听时要认真,抓住要点,有不清楚的地方可直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或谈自己的感想。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推介会中,要充分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次习作,安排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学生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互评、互帮,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写梗概。过去训练不多,属新学内容。写梗概一般要经历如下过程:①熟悉文本(作品);②理清脉络,抓住重点;③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指导时,可先以学生熟悉的课文为例,写出梗概,给学生予以示范。再组织学生试写梗概,写后评议、修改、完善。由于是新学内容,不必要求过高。
1窃 读 记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第二单元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 良好习惯.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6 梅 花 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 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二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战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 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誊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
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发明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优秀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明力。
教学重点:
1。.识字423个,写字230个。
2。.阅读42篇诗文,背诵15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同学的各种能力。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布置 :
1.元宵节 6-7课时
2.家园 6-7课时
3.春天 8-10课时
4.植物 6-8课时
5.动物 6课时
6.保护 6-8课时
7.愿望 7-8课时
8.认真 8-9课时
9.车的世界 5课时
10.雨。 7-8课时
11.星空 7-8课时
12.朋友 6-8课时
13.时间 7-8课时
14.丁丁冬冬学写字 8课时
15.长大 7-8课时
16.快乐。 7课时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三
人教版六下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四)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_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四)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七)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九)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十三)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1)结构是否完整
缺乏主语: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缺乏谓语: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删去“为”或句尾加上“而奋斗”)
缺乏宾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句尾加上“方法”)
(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
主谓不当: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
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应该是“都希望将来”)
(4)句式是否杂糅
例: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否做好工作的前提。(删去“有没有”和“否”)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
例: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浮在高空。(删去“五彩缤纷”或“白”)
(6)语意是否重复
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具体”)情,以后再告诉你。
(7)是否产生歧义
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
(8)用词是否得当
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尖刻”改为“尖锐”)
(二十四)句式变换:
①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
例:战士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主动句)
例: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战士们击退了。(被动句)
a、主动句变换为被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加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后不变。
b、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
方法:把原主语调作为宾语,把原宾语调作为主语,之间删去介词“被”,原谓语动词置于主语后不变。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例:我们的战士都是勇士。(肯定句)
例:我们的战士不是懦夫。(否定句)
a、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否定词(加上“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b、否定句变为肯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词(删去“不”“没有”等否定词)原宾语变为反义词。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转换
例:他勤劳。(肯定句)
例:他并非不勤劳。(双重否定句)
方法:主语不变,原谓语(动词)前加上(或删去)双重否定词(“不是不”“非不”等),宾语不变。
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例1:这成什么话?(反问句)
这不成话。(陈述句)
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句)
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陈述句)
例3:难道我们不对吗?(反问句)
我们是对的。(陈述句)
a、反问句变陈述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改为句号。
b、陈述句变反问句
方法:主语不变,谓语动词变为肯定或否定宾语不变,加上反问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
(二十五)标点符号:
(1)分号与顿号的区别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2)问号的用法
①表一般疑问
例:你知道小玫为什么不来上课吗?
②表设问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人民。
③表反问
例:难道你真的不明白这件事情的_?
(3)双引号的用法
①表引用
例:_志在《_股》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表特定称谓或强调
例: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
③表反语(讽刺)或否定
例: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好。
(4)省略号的用法
①表内容的省略
例:这个校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②表思维的跳跃
例:(孔乙己)说:“偷??????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③表被抢白而话没有说完
例:(孔乙己)说:“不??????不要取笑??????”
“取笑?昨晚我亲自见到你被丁举人吊着打。”(酒客)
④表说话吞吐
例:“我??????我??????我坦白。”面对铁证,犯人只能老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5)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解释说明
例: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②表递进
例: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③表转折
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④表声音的延续
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二十六)修辞手法:
(1)准确认知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常用修辞。
(2)避免混淆。
①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③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⑤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⑥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人教版语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人教版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四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11 宴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三单元a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五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7个自然段。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为题,从中可以明白,作者认为“读报”是一种“好习惯”,我们必须养成这种习惯,含藏其中的是从读报这一重要途径获取信息,融入现代社会,适应时代需求。
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要词句进行自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意思。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课后可以阶段性地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定期开展读报交流会,说说读报的收获与感悟。
教学目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2)解释词语:充溢佳肴诚然惊天动地回肠荡气层出不穷
陶冶良师益友息息相通受益终生
(3)指名朗读课文。
三、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
第二段(4——5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
第三段(6——7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2.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2)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3)该怎样读报呢?
(4)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5)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了解课文的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全文,发出号召,点明本文的用意。
五、课处延伸。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六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七
《英英学古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练习。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
形近字:婉(婉转)
宛(宛如)
生词: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选自《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课文选自第十篇。散文中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是小猫,然后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本篇课文在重点描写小鸟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教学难点:
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4.教学突破点: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四、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玲珑娇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幕天席地 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二、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小鸟的可爱、善良……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浏览课文,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叙述顺序是什么
(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3.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
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 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 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4.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
(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5.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朗读。
6.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欣赏之意)
7.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8.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朗诵。
9.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0.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1.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 “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2.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理解了小鸟带给她的乐趣,感受了冰心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母爱、童心和自然是她突出的三大主题。在青山疗养的冰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释放自己的童心,关注了众多的小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山中杂记》的其它部分。
(二) 品读细节,深化主题。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直接表达、间接表达的不同特点。
这节课,我们还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四人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学习马、狗、猫、昆虫的部分。
自学要求: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看看作者在这些动物身上寻找到哪些乐趣?从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划下来。
3.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可以互相
探讨,可以提出问题。
4.集体交流,注意教师点拨:
马:温驯 良善
抓住“看着这庞然大物,温驯的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在你手中吃嚼青草的时候,你觉得它有说不尽的妩媚。”“我每日喂它”等语句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
狗:可爱 驯良
体会作者在狗“狂吠不止”时仍尊重它,日后仍亲近它、感谢它的善良之情。
猫:活泼 欢悦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由不爱猫到渐渐爱它的转变过程中那种对生灵的平等。
虫儿:可爱
5.鼓励学生用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在体会了这
些动物的有趣之后,读出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开展朗读擂台赛。
7.冰心在病中仍能从动物身上找到乐趣,在乐观中与病魔作
斗争,用博爱的情怀去尊重、理解、关注、欣赏身边的每一个生灵,才能写出如此温情感人的散文。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8.是啊!这篇散文虽然内容零零散散,但是却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给你乐趣,在愉悦的情感中才能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散文的特点。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诵。
(三)推荐书目,课外拓展
1.冰心的文章总是带给我们许多心灵的感动,人生的启示,冰心写的大量的文章都是些给小朋友的,非常适合你们阅读。
2.推荐书目:
《繁星》、《春水》、《超人》、《悟》、《寄小读者》、《小桔灯》……
五、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冰心
小鸟:蜂雀 有趣 喜爱、怜爱、博爱
马:温驯 良善
狗:可爱 驯良 尊重平等
猫:活泼 欢悦 欣赏 理解
虫儿:可爱
六、资料索引与精华
作者简介——冰心
冰心(1900~):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九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4.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和小鸟最相亲爱》的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积累,直接导课:
1.回忆读过的冰心文章,《雨后》、《一只小鸟》、《忆读书》、《小橘灯》、《寄小读者》……
2. 板书《和小鸟最相亲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 玲珑娇小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幕天席地 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交流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交流文章内容:
1.《和小鸟最相亲爱》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对小鸟和昆虫的观察和了解。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并写提纲。 1-5自然段写小鸟,6自然段写昆虫。
3.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可是作者却各有侧重,详细介绍的是小鸟,昆虫更是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文章材料就做到了有详有略。
三、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动物的可爱……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作者是怎样爱这些动物的?她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这节课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课文详写小鸟的部分。
3.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叙述顺序是(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4.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 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5.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6.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7.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的欣赏之意)
8.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9.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诵。
10.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1.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2.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 “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3.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l0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点击cai: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1、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
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画得妙 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老师讲得好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得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人教版六下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电子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词汇;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学习小华盛顿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而且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回顾一下,谁能说说你认为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呢?
(出示华盛顿图片)看,这就是华盛顿,他日后成为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因为他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直到现在,每当在华盛顿诞辰纪念时,人们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吃樱桃馅饼、玩纸制的小斧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和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有关呢!
二、朗读感悟
整体感悟爸爸的变化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爸爸的变化吗?(转怒为喜)
3.爸爸为什么怒,又为什么喜呢?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你从哪儿看出来爸爸是真的发怒了呢?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边找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汇报: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气坏了,大发脾气,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等
②爸爸的话: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爸爸要怎么样?
2.指导学生带着生气、气愤、愤怒的感情读第三自然段。
指读、男生读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看到爸爸这样火冒三丈,这样脑羞成怒,此时闯了大祸的小华盛顿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学生带着矛盾的心情朗读
3.指导朗读华盛顿说的话:语气要轻、语速要慢一些
4.引导学生体会小华盛顿说的话后面出现的省略号,为什么省略不说了呢?想想当时他会怎么样?
5.理解“哽咽”,体会此时华盛顿的心情又是怎么样?再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惭愧”
6.指导学生带着惭愧、内疚之情朗读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听了小华盛顿的话,原本十分愤怒的爸爸却转怒为喜(课件出示),怎么会突然转变了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2.引读出示爸爸的话(课件出示)
3.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两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汇报、交流:
(爸爸在华盛顿身上看到了更可贵的东西—诚实,它比樱桃树的价值更高)
4.小结:没有诚实就没有伟大,正因为小华盛顿小时候这样诚实,
有这样优秀的品质,才使得他日后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一代伟人。
5.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再读一读爸爸的话。
6.分角色朗读(配乐)
三、拓展总结
1.在生活中,你们也都经历过类似小华盛顿这样的事情吧,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2.胡锦涛爷爷最近推出了一个“八荣八耻”,其中就有这么一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板书)
的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让我们以诚信为荣,
让诚信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
让我们在诚信中憧憬美好的明天!
四、特色作业
搜集“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等,准备召开“诚信之花心中开”交流会。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