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督山伯爵阅读后感 基督山伯爵章节读后感(九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一
近来读了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从去图书馆借到这本书的一瞬间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买过这本书,只是从未打开,但那本只有一册,而眼前是厚厚的上下册。想来那应该是改编本,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眼前的厚度确实心里一惊——打开后却发现从第一章就是大段对白,很容易读了下来。
情节动人,语言形象鲜明,让人止不住一路读下去。然而当故事发展到法利亚神甫出现,突然感觉变了——之前章节的连贯一气呵成,在法利亚神甫出现后,尤其是两人相遇后对他种种神通的介绍,突然有点不愿接受。分明是小说,分明知道是浪漫主义小说,分明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丰富想象力和紧凑诱人的情节,可是还是忍不住想:如果在现实社会里这根本不可能,怎么会就有这种“神人”,怎么会就那么快学到那么多渊博的知识,不幸的人没那么幸运就会遇到救兵,成为伟大的人,一切顺利的执行下去。不得不又一边提醒自己,这是小说,不等同于现实。
看下去。不得不佩服作者充沛的活力,丰富的象形,故事让人不自觉联想到中国武侠里一人误打误撞遇到一个神秘莫测的老人,并虔心以待,岂料这人竟是武侠高手,并在这高手死前获得帮助得到独门秘籍和他全部内力,于是成为众人景仰、年轻有为而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高手,君子。甚至涉及的地点景物更加广博,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的交错更具有广阔视野,于是一边为之赞叹觉得这一切迷人同时却会在心里暗暗想,不真实。
原来曾经喜欢的英雄,恩怨分明、善恶有报都已经渐行渐远。更确切的说,现在观念里仍这样的期待,却不再如以前“好人”、“坏人”泾渭分明,更没有满腔热血和愤怒,不会大嚷着“那些都是坏人,让他们都去毁灭吧”。因此对于大仲马文中恩怨报应、热烈的感情会羡慕,也带着几分赞赏,却不会真的进入到内心了。
是一点点成长,成为所谓的现实吧。知道人应当带有美好期待,拥有想象能力,拥有除了物质世界外的丰富精神生活,不能那么“俗”。可就是美丽的期待也是有限度的,会参照“可实现性”来设定,此外不过守于生活,即使被好友骂做“太理想化”的想法也不过是远离喧嚣吵闹,随心所欲的享有自己追求的快乐自由,而不是这种跌宕起伏,需要毅力与智慧坚持的传奇故事,甚至觉得这更加“不靠谱”。
有时候,看到某些情节,会微笑着想:作者这种想法挺孩子气。换言之,即使作者阅历再丰富,思想再广博,表达技巧再成熟,还是会觉得故事是离奇的,主人翁的奇妙遭遇就像两个孩子打架,打输了的那个会想着“有神仙帮自己赢”来安慰自己,更像某一阶层被压迫时总会想着出现英雄、清明的官员等等能够把压迫自己的人统统予以严厉惩罚,这种希望的寄托点没有真实的立足之处,有点孩子气。
然而理智告诉我不是这样,一方面这种感觉的产生应该与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的热情是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的,而不能简单用“幼稚”、“空想”来概括。如大仲马之类,故事背后隐藏的作者应当像是一团团火,他们的故事充满激情与梦想,不断以夸张的方式释放并燃烧着自己,他们向往的是恩怨分明的世界,他们具有十足的活力,他们这一团团火足够点燃一片天空,够给一个阴暗的时代带来光明,够给迷茫的人们带来炽热的希望甚至是内心某种情绪的煽动,以至于引发那个时代随之相和的疯狂;而对于我来说,这种作品是有吸引力的,只是它更多的限于理性的感悟,而不是心里随之雀跃,作为读者的我性格成分中有这种热烈却已经被消磨很多,更多的是喜欢平静简单的节奏,随遇而安的心态,所以真正由衷敬佩的更多的是唐泰斯的坚毅执着,以及他的善良和最终努力获得的智慧,此外的巨额财富以及作为基督山伯爵的恩仇还报就只会作为局外人看着发生。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二
在寒假的时候别人推荐我读一本书,开始还没怎样在意,读了以后就渐渐喜欢上这本书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很大。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讲述了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水手,遭人陷害,含冤入狱。在监狱里呆了十四年后,他经人指点,找到了一笔财宝,成了亿万富翁。他自称基督山伯爵,对有恩与他的人涌泉相报,对那些迫害他的人进行报复。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得不佩服主人公的忍耐力。中国有一句俗话:“君子报中国有一句俗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想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能在跟不共戴天的仇人谈笑风生,忍耐力是远非一般人能比的。
在看完了整本书后,触动我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期望’。“耐心的等待加之期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小说的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在最艰苦的时刻,也是靠着这个信念支撑过去的。爱德蒙明白自我是被冤枉的,他一向等待检察官出现,判定他无罪。然而他所等待的人并没有出现,他所期盼的事也没有发生,他开始失望了,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对远方等待他的未婚妻的思念,成了他支撑他活下去的期望。
”等待“和”期望“就是我在凝聚着大仲马智慧的小说中学到的两个词。我也很崇拜基督山伯爵,在逆境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有失望,但他很快找到了他活下去的信念。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我也期望我能像我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样,用这两个词到达我的人生目标。
耐心的等待加之期望带来的动力,必然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三
刚刚看完《基督山伯爵》,意犹未尽,还想再把书读一次!
书的结尾告诉我们“人类的全部智慧包含在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好在在最绝望的时候,在等待了12年后,仁慈的天主给他打开一扇了希望的门,这确切的说是一个地下通道的道口,在这个通道的另一头是一个给予他智慧知识财富自由的可敬的老人,唐泰斯把他叫做自己的再生父亲,别人却把他叫做“疯子”!
他等待了将近15年,终于完成了目标。
所以在你等待时,不要放弃希望,未来皆可期……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四
一翻开书的时候,安妮还是一个红色头发的小丫头,她能说会道,善于观察,连第一次见到他的马修都对她颇有好感。
安妮不仅口才好,成绩也好,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她非常讨厌“竞争对手”吉尔伯特。不是因为他的成绩和她不相上下,而是因为他调皮捣蛋,经常给女孩子搞恶作剧,是姑娘们的“死对头”。但是,吉尔伯特非但不讨厌安妮,反而还觉得安妮很可爱。他不断向安妮献殷勤,甚至还主动向安妮说“对不起”。但安妮一直耿怀于她那一头红发,在吉尔伯特说出“红毛”二字时,安妮已经在心里发誓:她再也不理吉尔伯特了。
随着年龄增长,安妮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她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大姑娘,在这段时间里,安妮收到了礼物、交到了朋友、品尝了酸甜苦辣,享受着有生以来她最幸福的时光。
长大后,她考入了一所非常好的学院,并且参加了学院的晚会。她的演讲赢得了阵阵喝彩和掌声。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五
一双黑暗最深处的眼眸,一把充满杀意的弑血之刃,在金银财宝的诱熏中,变得愈发坚韧,终于有一天,蔚蓝的天空充满了血的颜色。
来自基督山的伯爵说道:“主,永远站在我一边”。
再一次的,我拿起《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揩去它扉页上的尘埃与落寂,一次次的翻阅,无数次的倾心阅读,而每一次的重新翻阅,都会带给我不一样感悟。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三个男人对一个水手的迫害:“一个为了感情,一个为了生存,一个为了事业。”三个男人制定出了只有恶毒的后妈,疯狂的弃妇才能想出来的天衣无缝的计划,在婚礼当天,爱德蒙——那名水手被投进了监狱。在监狱里,爱德蒙遇到了他终身的老师——神甫法里亚,他了解到了真凶,知道了一批财宝,更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爱德蒙借着神甫死去的`契机,成功越狱,并在基督山得到了巨大的财富,于是他化名基督山,以伯爵的名份跻身巴黎的上流社会,开始一步一步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他做的每一步看似无心,其实都是在他的计划中推进,渐渐地他接触到了真凶。他不露声色,他策划着一切,最后,木偶师将木偶的机关卸除,用细线扼住他们的喉咙。为了感情的木偶自杀了,为了生存的木偶疯了,为了事业的木偶在宽恕下苟且偷生。
从人性的弱点考虑,那三个男人本该不会遭到如此悲惨的结局,因为同样的事情在神州大地,在古往今来,在人间,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大多数的他们在多次咒骂与哭喊中依然健康快乐的生活,而那些受害者除去隐忍,愤怒,也别无他法。
与其说是天造就了爱德蒙·唐泰斯,更不如说是他造就了天。
神甫拿起了枯瘦的笔,在羊皮卷上写下了一行字:“主说,你将拔去龙的牙齿,你将傲然的把狮子踩在脚下。”于是基督山伯爵去做了,他,最终得到了成功。
基督山伯爵是成功的,亦或是失败的。因为他虽然实现了复仇,但他的情人早已灰心,他的老爹早已饿死,他羁绊着世俗的事情似乎只有复仇本身。
所幸,迟到的正义仍然是正义。复仇,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停止挥舞手上那把随身的镰刀。
尽管这本书早已残破不堪,尽管他饱经岁月的沧桑,他每一次的等待与拾起,都已然等待了太久太久。但每一次阅读它,我都会感受不同的震撼。
等待与希望,使复仇的火焰变得缓和,生活的意义,就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绚烂。
血红色的天空黯淡下来,才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次黄昏的降临。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六
有这么一个人,他一直是一个朴实的水手,有和蔼的上司,美丽的未婚妻和美好的前程。但因为两个人的诬告和法官的“让这个人做我父亲的替罪羊”心理,他被打入了死牢。
在明白了真相后,他的心里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绪——复仇。这种情绪如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灵。他越狱了,通过隔壁牢房的难友给他的地址,他得到了一大笔财富,从此踏上了慢慢复仇长路。
十四年,很长,很长。重见天日的他,已从25岁的壮小伙,变成了39岁的中年人。自己的父亲在极度的饥饿中死去,未婚妻嫁给了那个差点害死自己的人。那颗被名为复仇的苦水浸没的心,让他淡漠地看着自己的仇人在自己的揭露下死的死,疯的疯。
但是,他依旧不快乐。他已经回不去了。他甚至忘记了,当初当水手时,那份得到20埃居的小费都很满足的快乐。
复仇是一滩苦水,浸进去,发现什么都是苦的;你倾尽一切,最后发现除了一时的快感之外两手空空。
故事的最后,他离开了,和自己心爱的女人一起,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要去找回,最原始的快乐与幸福。
活在过去的人,注定没有未来。既然自己的过去是不幸的,那就不要为了一个不幸的过去而使自己的未来也变得不幸。过去的事既然已经过去,那就让它过去吧。或许,人类的全部智慧真的可以用五个字概括——等待和希望。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七
我读这本书是从序开始的(悄咪咪提醒下各位,其实序挺重要的,无论哪本。)序中有说类似这样子的话,这本书又名《基督山恩仇记》,这个名字也让我感觉更符合这本书,主人公——埃德蒙·唐代斯,他被维尔福检察官(一开始或许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更确切说是菲尔南,丹格拉尔等人陷害,从本应迎娶美娇妻——梅苔色丝,当上船长,到最后落入监狱,在监狱中呆了十四年。那是一个又冷又暗且潮湿的地方,开始的埃德蒙还抱有侥幸,但这却在日复一日的等候中被消磨殆尽,当他对人生无望时,上天没有让他死亡,给予了他另一个父亲,那位被别人誉为“疯子”的神甫,那神甫竭尽自己所能教授唐代斯知识,但是上天没有垂怜这位可怜的神甫,将他带到了自己的身旁。这举却让唐代斯找到了逃出去的机会,他最终成功了。
原谅我上面的赘述,但是我想着想着,还是决定如此写下去。
这一段的埃德蒙·唐代斯,他从一个天真,强壮的人变成了一个内心充满急切的人,他想要去找他的父亲与梅苔色丝,但是结局总是哀伤的,他的父亲饿死了,而梅苔色丝则嫁给了他那位堂哥,而那时,陷害埃德蒙的人则生活得风生水起。
这应该是唐代斯之后为什么会坚定了自己想要复仇的想法,他凭借自己的本事,以及埋在基督山的巨额宝藏,成功达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唐代斯不幸,却又幸运,他最终明白了自己已经放下(至少没有那么爱梅苔色丝了),他爱上了国王的女儿,海蒂。这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君主被自己所信任的人背叛,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他的妻子女儿则卖于他人为奴。
当然在最后,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也似乎得到了自己该有的一切。基督山伯爵的手段确实残忍,但之前他收到的又何其不残忍!即使他走错了一步,他的计划就不会如此完美无缺。
《基督山伯爵》并非拜读的第一部法国作品,让我隐隐觉得法国人似乎有一种习俗,或者习惯,那就是把自己的肉体当做棋子,精神则纵观全盘,但操纵者似乎是又不是自己。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一切都巧合却又是那么自然。
我不知道伯爵在他人面前说得话是否是他当真所认为的,因为当他日夜祈祷时,上帝没有出现,当可怜的神甫病死在牢房里时,上帝也没有出现,甚至当他恢复自由之后,上帝还没有出现……为此他凭什么再去信任上帝,我感觉那或许是他的托词,他可能只需要一个借口,他可以复仇的借口,当然也是可以报恩的借口。
伯爵纵然没有那么小气,他却并不宽宏大量,尤其是在曾经伤害过他的人面前,这一点是我最喜爱的一点,我记得有一段描写处刑的场面,极其惨烈,而伯爵则在那么挂着礼貌性的笑容看着,当弗朗茨问及他时,他大意是看多了,也就觉得没有那么渗人(我实在不记得原句了。)
伯爵是上帝的宠儿吗?或许不是,他身边的黑奴是他找准时机买下来的,他的一切都是他付出了艰苦得到的,他仿佛处处都有堪比宫殿的住所,他身边的仆人都是那么精明能干,就连他的马,都是最好的,他该拥有这一切。厚积而薄发,他在牢里的十四年,他隔壁房的神甫教会他的都在这日后的复仇中,打下了基础。
伯爵促成了莫雷尔和他的心上人的爱恋,他让莫雷尔拥抱他。因为他明白,离别的时候终会到的。
结局时,没有提到伯爵带着海蒂去了哪儿,那个人只是指向了地平线,以及伯爵明确将自己大部分财产都捐赠给了莫雷尔。
等待和希望!
这是贯穿整本书的词汇,等待到最后会看见希望,抓着希望便可顺利摆脱逆境。
夏蝉在土中等待了数年,只为了盛夏的喧哗。那么伯爵大概也是吧。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八
“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在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信中写道。简短的两个歌词,却凝练地概括了基督山伯爵历经苦难后重获幸福的一生。
唐泰斯,年纪轻轻,就成为代理船长,在即将与心爱的女人订婚之日,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受想谋求船长职务的唐格拉尔和想夺取未婚妻的费尔南的联合陷害,他被逮捕入狱。
眼看即将获得的幸福,命运之神却一晃眼将他推入最深沉的黑夜。对于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水手来说,十七个月的监狱,就超过了人类语言能够说出的最令人发指的罪行所应有的惩罚。督察的视察重新燃起了唐泰斯出狱的希望,但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继而他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
后来狂怒代替了苦苦等待。他吐出了渎神的咒骂,用身体去撞牢房的墙壁;他发狂地怨恨周围的一切,尤其恨自己。在暗无天日的牢房呆了四年,他下定决心绝食死去。当死神呼唤他时,他意外地听到来自神甫凿墙的希望之声。
神甫,洗涤了他的灵魂,传授他智慧,并告诉他宝藏的秘密。在神甫病逝后,唐泰斯巧妙地装进神父的裹尸袋,终于逃出紫衫堡监狱。十四年的忍辱负重,苦苦地等待,他终于获得数不尽的珍宝,摇身变成亿万富翁的基督山伯爵。
整整十四年的煎熬与等待,因为心中还有希望,还有牵挂的那份爱。在人生低谷阶段,只要有颗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么呢?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普雅花。它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花期只有两个月,但是为了这两个月的美丽,它竟然等了120xx年!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
随着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心理也越趋浮躁,不习惯于等待。现实社会里,我们缺乏的正是像基督山伯爵那样的毅力,只注重成功后的辉煌,而忽视了成功前的努力与等待。等待,永远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然而却孕育着希望,正如饱受狱灾的唐泰斯在绝望时等到来自神甫的拯救。
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处于黑暗而无法自拔的时期:或因为高考失利而走不出失败的阴影,或因为失业而一蹶不振,或因为亲人的离去而悲痛……这时,我们需要平和的心态,像基督山伯爵那样,对未来充满希望,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属于我们的黎明会悄悄来临。
等待是为了实现目标,实现希望。生活并不完美,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磨难。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许多成功的人士,都历经过无数的苦难。在苦难中等待,不轻易放弃,上帝始终会青睐于我们的。
相对于基督山伯爵所历经的苦难,我们的算是九牛一毛,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理由向苦难屈服?放弃自己呢?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难免也会遇到人生的黑夜,那就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等待黎明的来临吧!
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篇九
不经意间,时光的脚步步履匆匆,它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转眼间使我从一名教育行业的新兵,步入有所业绩的“老”教师的行列,也使我悄然走进教育工作的高原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有幸成为中山区名师培养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于是我经常有机会与专家对话,向更多优秀的同行学习。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与书为友,开始进行理性的思考,重新踏上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
近日我拜读了北师大教授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部书是肖川教授创作的教育随笔的精选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是这部教育随笔集的主线和灵魂。作为一位教育家,肖川教授的文笔不仅充满理性的睿智,而且还弥漫着儒雅、温馨的浪漫。我留恋往返在其中的字里行间,一次次回味蕴藏其中的教育魅力,引发我对教育产生了许多思考,其中,“良好的教育”是我思考的一个重点。
教师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实施者,但我们并不能保证我们所实施的教育都是“良好的教育”。我认为,要使自己实施的教育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一、是充分认识实施“良好的教育”的重要意义
实施“良好的教育”的意义何在?肖川教授做了回答:“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简单地说,“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一个人拥有力量,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并能建设美好的社会。只有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希望成为“良好的教育”的实践者。
二、是为实施“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
肖川教授对“良好的教育”的描述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要将它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就个人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而且也是能够做的,应是从主观上创造条件。我认为,要实施“良好的教育”,从主观上要创造很多条件,但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教育者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的过程,那么“良好的教育”恐怕永远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教育究竟是什么?对这一点肖川教授给我作了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社会的价值引导与个体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各种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都应是在“社会的价值引导”通过“个体的自主建构”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什么灌输给他的。这就是说,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使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养德、自主学习、自主健体和自主管理,使自己成为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人。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教育只有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才是“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说:“读书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我想,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读书再多一些,思考再多一些,行动再多一些,那么自己实施的教育就可能真正成为“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