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6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一
上海主流教育观念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共存,基础与特色兼顾。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上海未来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为立足点,积淀和锻造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下面就以上海市闵行区的教科研工作为例,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十多年来,闵行区教育局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使闵行区教育科研工作迅速发展,群众性科研蔚然成风,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他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政策导向和宣传力度。二是抓典型、树榜样。区教科研室选择了一批学校作为实验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精力,精心培育出一批教科研典型学校后,召开现场研讨会,以点带面,让大家感受科研的重要性。三是下基层、重实践。区教科研所从领导到教研员分别深入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一同探讨,从课题的选题、立项、方案设计,实施研究到课题总结、成果应用,全程指导,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科研的实践中,提高了认识,也提高了水平,消除了畏难情绪,增强了信心。
(1)创建区级科研基地。1992年新闵行区建成后,区教科研室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教科研基地建设上,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艰苦奋斗,形成了“南北相望、东西呼应、中心辐射”的基地格局。
(2)创建市级教育科研基地。成立了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该研究所现已成为上海市教委的13个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之一。这一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大批实质性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研究项目。目前全区已有16所学校成为这个项目的会员学校。
(1)建立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支持系统。包括“四个机构”和“两个舞台”。
四个机构是:资金支持机构——区教育科研专项资金;成果鉴定机构——区教育学术委员会;研究与服务机构——全市首家成立的区教育教学研究所;成果扩大机构——区科研成果推广领导小组。
两个舞台是:《闵行教育》、《闵行教苑》——对提高区教育科研起重要作用的学术性刊物;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评选,是对全区群众性教育科研的检阅。
(2)形成了全区教科研工作的两级管理网络。
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成立了科研室,加之区教科研室形成了全区的两级科研网络。
区教科研室成立后,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担负着全区教科研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还把校一级科研室的建设、指导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从而形成区校两级管理网络。
(3)架构了市、区、校三级课题体系。
一是在课题数量上形成了“金字塔”形结构,依次为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二是在课题质量上形成了重点辐射的结构。每抓一项市级课题,都会产生几个区级课题和更多的校级课题。由于课题内部层次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建立科研专项督导。
督导内容包括:校科研室运作情况;科研室建设、活动情况;课题是否符合校情;校长能否独立指导科研;教师参与科研的广度与深度等。
“教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看校长”。区教育局在推动全区教科研的进程中,始终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始终重视校长的示范作用。一是创设互相竞争的环境和气氛。选择一批有教科研强烈愿望和热情的学校作为启动项目,把该校校长列为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研究成功后,通过现场会、报告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对该校及该校校长进行大力宣传,使那些有事业心的校长坐不住,进而加入教科研的行列,这就形成了互相竞争的局面。二是鼓励校长亲自做科研课题。只要有条件,都鼓励校长亲自做一个课题,这既有利于提高领导的科研能力、工作水平,更有利于为教师起示范带头作用,有利于教科研之风的形成。
经过十几年艰辛的探索,闵行区教育局找到了成功的教科研之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科研活动已经成为本区广大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校长唐为民说:“回顾走过的路,我们感觉到,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助推器不是经验,是科研”。“科研是一种态度,我们亲身品味了从迷茫到清醒,从浮躁到踏实,从听和看到想和做的经历;科研是一种心情,我们亲身体验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痛苦到快乐的过程。至此,我们恍然发现,科研还是一种工具,是一把开启教育工作者智慧的钥匙,它可以由令人敬畏转而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之路。”
闵行区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说:“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抓手”。近10年来,我校已完成1项国家级课题,4项国家重点课题一级子课型,7项市级课题,23项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1500余篇,出版专著40多部。学校正在研究的有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级课题2项,闵行区区级课题7项”。“学校今后将继续树立科学的发展意识,让科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让科研统领学校持续发展”。
(2)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成果运用推广能力,建设了一支有较好素养的教科研队伍。
全区各校和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增强。首先是选题能力增强。其次是研究能力增强。再次是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3)教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闵行区于1999年果断地在全区推广“新基础教育理论”。目前全区基地学校有10所。中小学普遍推开了新基础教育实验。《“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一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主编的,这一课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变革和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对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状提出的普遍挑战;探索的主题是当代基础教育及学校发展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参加新基础教育理论推广性研究的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正在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强化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形成研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闵行区教育局对科研和培训机构进行了重组。20xx年1月份将教研室从教研所分离出来,合并到教师进修学院,称研训室。这样闵行区的教科研工作形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由教研所(教科所)承担,一部分由教师进修学院承担。
(1)教研所的工作职责。
教研所现有工作人员25人,另外向基层学校、社会聘请兼职研究员16位。下设四个研究组,即政策理论研究组、重大项目引进研究组、群众性科研管理组、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组。每年的教科研专项经费100万。
政策理论研究组:主要负责研究教育现代化理论和国家、上海市委、市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区政府、区教育局决策服务。比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问题、信息技术现代化问题、教育现代化的国际化问题等。
重大项目引进研究组:主要负责区域性的科研课题的选择、引进和实验等工作。如“新基础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现在“新基础教育”实验已全面铺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试点区全国只有7个,闵行区是其中之一,闵行区实行的是区域性整体推进。教育局和教研所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围绕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印了系列丛书,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群众性科研管理组:主要负责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及广大教师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验收、评定等级以及评选论文等工作。
新基础教育研究组:专门负责“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指导、推广等工作。
(2)研训室的工作职责。
研训室共有研训员40人,主要职能是中小学、幼教教学研究、指导、服务、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培训。下设中学部、小幼教部、教务处(负责教师培训的课程安排)。
(1)承担培训教师的讲课任务。
教师进修学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实行学分制,教师只有完成了学分,才能领到培训合格证书。
(2)实施了《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
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体现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创建“校本研训”的新模式,更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做法是学校申报,研训室确定试点,在研训员牵头组织下,几所学校同一学科教研组定期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进修学院专门就该项活动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第一阶段“伙伴合作”的内涵是:通过研训员与教研组教师结成伙伴合作关系,采取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形式,实现教研组活动的科学化与有效性。第二阶段“伙伴合作”的内涵拓展为: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研组之间在学科指导组指导下的多维伙伴合作,采取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形式,实现合作共同体中的各个教研组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每双周活动一次,单周留给各校自己组织活动。
(3)实施“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进修学院根据区教育局《闵行区后三年教师培训实施意见》,确定了“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作为闵行区骨干教师培养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程主要是指对教龄为3—5年这个特定年龄段的青年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目的是让他们事业心定向、价值取向定位、教师人格定格,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是:①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员的基础“特点”,由进修学院联合聘请一些领导、专家、学者给他们作“聚焦课改、聚焦课堂”的专题报告或讲座。②名师、研训员与学员结队,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务实性带教。③网络论坛。④岗位自我培训。
闵行区的教师培训基本分为四个层次,一是0—3年的教师要参加新教师培训,要求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达标。二是3—5年的教师可申报“希望之星”评选。三是5年以上教师可申报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四是具有中青年骨干教师资格的可申报名师接力棒评选。
(4)协助区教育局开展“名师工作站”工作。
“闵行区名师工作站”设在区教师进修学院内,区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均可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以教育研究项目申请设立流动工作站。
在名师工作站内工作的名师必须是区内外的特级教师、拔尖人才、有很高知名度的校长或教学专家、特色教师。名师工作室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本区教育的发展目标,依据名师自身的特色而确定研究项目、工作项目以及每年的工作目标,其中以带教区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由此让名师在教育教学的项目研究上、骨干教师的培养上产生与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
在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上海教科研工作的经验,为打造巴彦淖尔市教育品牌,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师资队伍,二是专兼职教研员队伍,三是校长队伍。
2.教研重心下移,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三实践、两反思”为行动教育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反思中转变、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成长,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3.教科研力量向农牧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要引进一些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影响面较大的科研课题或先进的教改经验,如“尝试教学法”、“诱思探究法”等,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健全三级教研网络,积极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氛围,把群众性的教科研工作实实在在地抓起来,向科研要质量。加强对教师、教研员和校长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培训。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教给他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6.要把教科研工作看成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鼓励校长亲自登讲台,亲自搞科研课题,促进学校教科研之风的形成。
7.积极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助推课程改革。
8.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9.进一步加强调研和指导,理性地审视和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反对形式化的、不务实的课堂教学。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二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分管校长——教科室——科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来自各课题组,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科研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周举行“教学论坛”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一年来,学校承担嵊州市级以上课题31项。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学校要求各课题组按照所制订的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心得和研究个案,重视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打好基础。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上半年完成了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的“教科研专题培训”,从下半年起,每周的教职工会议上举行“教学论坛”活动,主要由校“名师工作室”与“科研组”成员主持,把教育理论的前沿动态,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校继续实施“青春闪光”工程,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一年来的学习重点有“走进新课标”系列讲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推陈出新,让课堂活起来”科研节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和培训和科研节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大大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拓宽科研视野,了解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邀请了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来我校进行了《课堂预设的实时生成》专题讲座,并邀请杭州天长小学的教科室主任徐华昆老师现场课堂教学、说课、讲评,使老师们收益非浅。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开展学校教科研的首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从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
一年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教科所组织的嵊州市20xx学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和市20xx暑期论文评比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
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面对信息时代的学校教科研工作,要认真搞研究,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而努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三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年来,由于县教体局教科室的领导和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县教体局教科室的领导经常亲临我校做指导。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使得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使老师们认识到“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主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经常组织老师进行教科研知识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教科研,认识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学习教科研知识。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教学研究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人教网、园丁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教科研知识的理解,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2、及时收集、反馈市、县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年来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立项的课题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同时我校的杜平老师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在20xx年里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做好教科研的培训与学习活动,争取有更多更好的课题能够立项。
2、抓好20xx年度的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争取能够有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
3、做好20xx年在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4、做好20xx年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
5、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教科研活动,比如,教科研成果的推广、教科研论文的评选等。
6、多组织一些校级课题的开展,更有力的促进教学和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老师的教科研意识还不够强烈,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工作在20xx年出现了空项;学校教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出现了纯粹的应付现象;教科研活动的保障条件欠缺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四
我校教科研工作在中心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的和责任感,积极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将教研、科研、校本培训融为一体,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积极推动“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认真贯彻“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确立科研兴教意识。
我校结合“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帮助广大教师牢固确立科研兴教意识,使他们明确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明确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明确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有体会、人人有论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师们从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都介入到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沿。全面地认识到教科研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牢固地确立了科研兴教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从而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推进“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基础工程。因此,我们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为教科研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
本学期,我们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广大教师与信息化教育相适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与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相适应,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有关“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转变教育观念;四是继续开展“三学、三练、三评”活动,激励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五是积极搞好听课评课活动;我校还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系列活动,如“课改沙龙”、“课改大家谈”,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继续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积极推动“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
1、用心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学习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以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备课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各年级老师认真备课,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出本班学生特点,备出新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尤其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本学期继续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落实当堂训练。教师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方式,保证训练时间,努力做到了当堂消化“一课一得”,课后撰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我们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根据学校安排,由教研组牵头,每位教师进行了人人上一节优质课;在活动中,开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踊跃发言,不伪饰、不做作,真心地帮助献课者,把评课和转变观念相结合,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与主题研究相结合,给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校还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系列活动,如“课改沙龙”、“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备课实施了集体备课,并开展了集体备课复备的研讨活动,使我校的教研活动和课改活动真正达到了集体备课的效果,我们的学科教学已经做到了集思广益。
另外结合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阵地作用,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研活动。我校的四个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好本学期的活动计划,教研活动坚决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其他教师上观摩课、研究课,校领导对青年教师跟踪听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收看教学录像,广大教师均感到受益匪浅。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初步形成了研究教学的浓厚氛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每周三下午三节课后定为本校教研活动时间,全体教师参与。通过有计划的培养,我校教师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模式课堂教学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许惠霞、李朵、韦晓、姜娜、张晓、郑晓燕、姜艳芹等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韦晓、张波、李朵、郑晓燕、王妍分别被市教育局评为“333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张波、许惠霞等老师分别为县东北片教师上展示课,获得一致好评。我们在教学中还坚持“听随堂课”制度,从而做到以抓课堂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四)、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继续按照课题实施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验研究,重点做好了形成性材料的填写、收集及阶段性成果的鉴定、小结等工作,并鼓励广大教师继续申报县市两级课题.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多次撰写论文和教学设计、方案。参加省、市、县的论文竞赛。每次论文竞赛,学校都做好宣传发动、审稿、改稿等工作。一学期来教师发表、获奖论文、教学设计等23篇,其中郑晓燕老师发表了论文5篇。我校还将在下学期加大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的力度。
(五)、扎实开展“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见成效,结硕果。
本学期,我们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由领导小组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领导深入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在全校开展了听评活动,立足课堂加强公开教学,全学期校长听课30节以上,主任40节,教师20节以上。一学期以来学校在镇各类竞赛中师生共获奖140人次,在县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42人次。其中奥数小组全省小小数学家读报竞赛中1人获省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教师发表、获奖论文、教学设计等23篇,其中郑晓燕老师发表了论文5篇。教师在镇及以上执教公开课22节次……
1、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撰写、发表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加强教案更深入的研讨,对每节课的成败进行总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引导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文化底蕴。
3、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并形成专题论文。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开展地扎实有效,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以后我们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更大成绩。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五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内涵,做到在聚焦课堂、聚焦教研的活动中,达到引导、开发和提升的作用。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意识,切实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以研究并解决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职员工多角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我校已承担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课题三个,市级课题两个,其中国家级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在20xx年,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三导五学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三导五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自20xx年5月,学校组织教师们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如:导学卡设计的探讨,设计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卡模式;学校确定每周二下午为语文课改研讨时间,每周四下午为数学课改研讨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沿正确的方向发展。每次教研活动都围绕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不仅如此,每周学校领导都不定时的召开课改专题会,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提出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并确定下周的`工作方向。通过以上举措,课改的氛围浓厚了,教学过程也不断优化。20xx年12月,学校组织各年级主任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教学模式)》,细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各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大教学模式。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开始我校进行集体教研培训,明确在校本
教研活动中研什么、怎么研,通过培训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进了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各教研组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和听、评、说课,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研究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做研究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教研组的“教研沙龙”活动,通过此教研活动,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效果不仅体现在公开课,汇报课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随处可见。我校曾获得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三人,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六人,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有五人,省市级一等奖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博客篇六
二十中学科研室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适时适度的开展了一些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能够积极主动与主管领导沟通,传达并渗透科研所提倡的内涵式发展、科研要为教育教学服务、科研要从细节、从小问题研究,切忌大而空泛等精神,从而争取到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树立科研强教、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
主张科研工作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要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工作环节,处处有科研,时时有科研。使老师们能够经常从科研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工作中的得失。
关景龙校长为课题主持人,将引领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使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从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校园。 协助英语组完成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策略的研究的市级课题的研究的结题工作,获得了市级课题二等奖;协助教导处开展了评优课教学竞赛活动,电教课评优活动。赛前组内集体研讨备课,赛后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一百多人次参与听课,活动得到参赛教师以及备课组的大力支持,最终,刘杰老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赵启富老师的电教课《济南的冬天》。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教学竞赛,取得了一等奖、三等奖,促动了全体教师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引领教师注重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防微杜渐,化解课堂矛盾,集中学生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指导教师学习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研究作业的实效性,按照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环节,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科研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应抛开教育教学工作另建空中楼阁,劳民伤财,而又于事无补。它就依存在学校的每一个部门,寄托于每一名教师,体现在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所以,科研室的工作是各部门支持配合的结果,如果说过去的一年科研室有一些成绩的话,那也是凝结在校领导、各部门及全体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