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篇一
一、引言
我国的股票市场,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开业开始,至今已经有25年的发展历史,市场立法和监管取得明显的进展,证券投资主体结构已经趋于改善,股票种类不断丰富,市值也在不断扩大。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和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发展股票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证分析
究竟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如何,这里将采用1月至5月的月度股票指数和宏观经济指标作为样本,分析二者关系。本文选取的5个变量为:上证综合指数(sh)、工业增加值(indus)、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rate)。
一)实证分析
(1) adf数据平稳性分析。对平稳性的检验通常来使用adf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回归方程式如下:
ayt= a + p yt-l+yt+∑ b iayt_i+ u t
若检验结果显著为o,则证明变量是单位根过程i(1);否则,若显著异于0,则表明变量是稳定过程i(o)。对于非平稳变量,还需检验其高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d阶差分是平稳的,称其为i (d)变量。这里对上述变量都取对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异方差。本文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eviews5。对insh,inindus,inm2,incpi,inrate这5个变量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上述5和个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原序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变量协整性分析的经济意义在于:对于两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他们之间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反之则不存在。
因为这里是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中,研究的是多变量的协整关系,同时样本为月度数据,因此本文采用jj检验来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191月至205月期间上证指数与与工业增加值、广义货币供给量、全国消费价格指数、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即此期间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是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所以由检验结果知上述5个变量是存在协整方程的,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如下:
insh=-2. 1631671nindus+o. 09667411nm2+24. 947621ncpi-0.422n rate
(0. 15700)
协整方程显示上证指数与广义货币供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符合经济理论。但是上证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cpi物价指数成正相关关系,与传统经济理论不符,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背离。
(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上述协整检验的结果可知,上证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它们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
表1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null hypothesisobsfpinindu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sh1830.092560.91164insh does not grang日 cause wndus1.931410.14797lnm2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sh1830 507510.60286insh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nm20.383370.128 73incpi does not csranga cause insh1832.07328o。12873insh does not granger causelncpi8642370.00026inraie daes notgranga cause fnsfi1831.076740 34291insh does not cfranger cause inrate1.8 84610.15491 从表l可以看出,inindus不是insh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为0. 91164,因此接受原假设,说明工业增加值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动的原因。同理可以看出,上证指数不是引起工业增加值变化的原因。
广义货币供给量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动的原因,上证指数也是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原因。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化的原因,上证指数也不是引起消费物价指数变化的原因。
同业拆解利率对上证指数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很明显。上证指数不是同业拆解利率的原因。
(二)实证结论
由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从长期来看发展是一致的,但是从协整的结果显示上证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成正相关关系,这与传统经济理论不符,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化的原因。协整结果还显示上证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与传统经济理论不符,但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工业增加值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化的原因。这些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背离。
协整结果表明上证指数与广义货币供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符合经济理论。广义货币供给量也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动的原因,是影响股价指数变动的一个直接原因。协整结果还显示上证指数与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这符合经济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同业拆解利率对上证指数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广义货币供给量与同业拆解利率是引起上证指数变化的原因。
总体上来说,股票市场的波动与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实体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与成熟资本市场的实践和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出入。
三、启示
(1)正确定位政府部门在股票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性质、运行规律,正确认识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力界限,增强政策制定的前瞻性与稳定性,完善政策的决策、披露和执行程序。
(2)提升股票市场可投资性。
供给方面,加强对新股发行的把关,注重质的提高,提升股票市场自身的内在价值。需求方面,逐步适当放松各类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的限制,引导多方潜在的股票需求。
(3)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观,减少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其次是要加大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篇二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论述论文
摘要: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应该需要时刻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起伏波动与循环周期,只有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才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将主要分析他们之间的地位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协调其关系的三条有效措施,以便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际经济;关系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随之不断改革,其转变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来科研人员重视的热门课题,但是伴随着其过于快速的转变,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渐渐有陷入误区的趋势,因此,造成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发展缺乏规范正确的体系指导。只有准确认识这两者的真正关系,才可以避免该误区的继续发展与扩大,管理者才可以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一、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
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也就随之诞生了,因此,金融体系应该以实体经济为基石,当现实经济转变成为虚拟货币时,就极其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大的危害。其地位存在的原因在于实体经济自身的性质以及其对于其体系发展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实体经济的交易往往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并用现实货币与物品进行交易,交易过程较为透明与安全,具有较强的可预知性,而与其相比,虚拟货币的交易则显得在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其地位关系应该为金融体系的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
2、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提升的动力。
金融体系其动力作用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现实的经济发展应该以良好运转的金融体系作为中介平台,另一方面,其体系的完善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增加,缩短第二次扩大生产的投资周期,同时还能对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相互的促进作用也渐渐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透露、信用维护以及兼并等行为都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后盾,由此可见,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互相作用。
1、金融体系的存在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体系则随之诞生,现实经济的资本积累为其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金融体系很快就会奔溃,资源配置将会出现混乱,市场交易的规则就会被打破,金融体系的存在也没有了其本来应该拥有的意义。
2、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交易平台。
金融体系作为实体经济交易的平台,为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台保障,将一部分的交易风险分散,与此同时,伴随着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其职能越来越强大,对于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了。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为了有效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保证其高速并且稳定的发展,其发展是带动该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其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例如,在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二次生产的周期就会大大缩短,实体经济达到了资金积累的目的,因此,就会有多余的资本流入金融体系中,从而带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该两者之间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同样,伴随着其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呈现出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发展趋势,当实体经济实现了市场的改革,则金融体系对于资金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金融需求的大量产生就会导致其服务的完善,同时,也为其自由化发展提高了基础与契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私营经济的交易越来越活跃,经济类型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私营经济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私营经济的交易往往缺乏严谨的规则,为了该类型经济的进步,其体系展开了多元化的经济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现实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向多个方向延伸发展。
2、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为了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就需要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消除限制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例如,利率浮动对于国际经济的限制等。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实体经济资金积累的速度,缩短实体经济发展的循环周期,改善企业的融资条件,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对于国家而已,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可以减小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同时,市场的资源可以根据其条件得到最优化的分配。因此,为了使经济市场上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就应该推进其体系往各个方面多方向发展。
3、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金融市场上的经济形式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间接形式的经济需要有中介作为交易平台,为直接类型的经济则是直接通过交易双方来决定交易的收益以及速度等因素。而金融市场的改革又将直接决定实体经济的未来,因此,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对于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改革对于维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可以通过透露交易信息等手段来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缺陷,同时还可以实现市场的统一化的管理与经营,能为其经济的发展制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外界环境,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使实现经济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方向越来越多,还能够提供市场交易的效率,因此保证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保证其进程的不间断不停歇,对于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该两者关系的三大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以及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明珠。金融体系两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服务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12):19—24。
[2]付志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消费导刊,2014(12):62。
[3]辜胜阻。缓解实体经济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5):14—1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篇三
2.1环保与生产管理两者之间衔接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行政部门实行直线职能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各个环保管理职能部门中,企业自身设置的环境保护部门在污染物治理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其治理效果,如何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如何在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未树立起来,长此以往,环境保护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负担。
2.2企业体系管理与清洁生产不协调
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由其体系管理部门负责的,现阶段很多企业体系一旦建立,在短期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企业清洁生产是由其环保管理部门负责的,清洁生产的思想更新和技术提升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就形成固定与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无法实现持续清洁生产,体系管理与清洁生产两者脱节。
2.3企业环境保护体系并未明确要求实施清洁生产
企业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首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但很多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只是给出了一个大体目标,并未有相配套的细则解释,使得清洁生产这一理念并未有实质性的作用。甚至于很多企业在制定环境保护体系时流于形式,在经济上几乎没有投入,致使清洁生产理念只存在于纸面上。[2]现阶段,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体系中的清洁生产制度并未详细的将生产全过程污染管理进行说明,特别是对污染预防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均无深入研究,这就在解决污染防治与企业效益、成本控制之间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对于任何一个石油化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篇四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市场越大,竞争压力也就越大,对企业自身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洁生产模式是提高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该模式提倡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等方式,实现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最终目标,对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促进作用。此外,清洁生产也强调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在生产经营理念上有着与该理论相符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1改善企业污染源头控制措施
企业生产污染源头的控制是清洁生产模式的关键,控制好源头,就更有利于控制污染的形成。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减少工艺用水,实施废水串级使用。不同装置之间实施热联合,回收低温余热,采用空冷技术代替水冷,减少循环冷却水的使用量;其次提高污水排放预处理能力。不同环节的装置均要在排污口设置预除油设施,特别是原油罐区,要安装自动切水器,以实现二次脱水或联合脱水;第三,要实施可燃气体回收机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充分脱硫。石油化工企业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平稳操作,尽可能的降低可燃气体的产生量。安装可回收低流量可燃气体的装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控制无组织废气的排放量。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排放可以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两种形式,对于有组织的废气排放,可以通过催化原料加氢的方法来减少其含有的污染物数量。[3]对于无组织废气的排放,可以采用液下、密闭的形式装车,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装置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2对废物实行产品化管理
清洁生产理念的重要内容包含废物产品化管理理念,该理念强调企业生产过程中废物产生、计量、监测、分析、核算等,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化管理方式来进行全面管理,进而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逐步完善生产废物计量制度和设施。现阶段石油化工企业从生产效益的角度出发,都比较重视产品、物料等方面的计量,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计量制度和系统,但在“三废”排放计量方面并未有过多的投资,致使很多企业排放管理较为粗放,企业资源利用率极低。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在废水、废气等关键排放点设置计量表,对企业废弃物的排放量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其次,不断完善企业环境监测制度,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废弃物的污染因子制定有针对性的分析手段,不同污染因子采取不同的监测频次,并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实现废弃物在线监测;第三,构建企业内部清洁生产考核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的排污收费标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非常多,而且不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单靠某一个环节实现清洁生产基本不可能,所以这类企业要在内部制定较为详细的环保分级控制标准,凡是超标排放的均要进行严格处罚。一方面是提高各个部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废弃物控制效果不佳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
参考文献:
[1]钟伟.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探索前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8):114.
[2]卜淑君.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措施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06):1-2.
[3]李焕.石油化工企业的精细化清洁生产审核[j].安全、健康和环境,(12):34-37.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题目篇五
3.1实施层次不同
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为实施层次不同,清洁生产相对循环经济实施层次较低,更加实际,更加直观,可操控性更强。比如,企业的某个产品可以实现清洁生产,某条生产线可以,某个车间也可以,甚至某个生产工序都可以实现较为环保的生产模式。而循环经济的层次则相对宏观,是一种战略。某一个单独的部门,单独的企业等等都不可能独自承担、组织循环经济的工作,推行循环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涉及的范围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实现循环经济的周期较长。
3.2实施范围不同
循环经济所实施的范围是宏观经济现象,比清洁生产范围更为广泛。清洁生产是小范围的,是微观的,工作对象是小范围的生产活动等过程,其依赖于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计等工具,仅仅只能运用于单个的企业生产或环境保护,应用于一个生产线,而后将其延伸至一个企业、行业的各个环节过程中,有效实施清洁生产,对环境污染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4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
4.1清洁生产的重要作用
清洁生产是以集约型、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对污染预防,它针对的是如何全方面的减少污染,它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针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范围,降低部分企业环境治理的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能力;实施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企业在生产商品时,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实施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在产品的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缓解我国资源紧张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助于部分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2依靠法律机制来促进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性选择
环境保护,是对环境的一种管理,缓解资源带来的紧张问题。我国将环境保护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通过高新科技的倡导,进而推动环境保护的实现,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通过这些法律制度的推行,促进环境保护的实施力度。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将清洁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理念等真正深入到企业中去,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在发展新型生产模式,和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法律作为依托,只有借用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才能够促进新型生产模式,经济发展理念更好地在企业中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5结束语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且环境承载能力也因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限。继续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均很难实现。我们应该全面促进清洁生产,推进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建立回收与再生为重要资源补充的循环系统,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夏秋颖.清洁生产推动城镇企业向循环经济型转化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33(2):88~90.
[3]白保柱,等.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实践.环境科学与技术,.
[4]李兆前.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