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教案心得体会(十一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一
灵石考察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1、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灵石二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讲规范、重实效的自主学习训练,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等方面为学生创设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灵石二中的课改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
灵石二中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上都是由学生根据学案通过小组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整个课堂学习的气氛很浓,尤其是课堂教学效果更是让人不可思议,能使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掌握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3、讲科学重实效的管理方法
听了曹教研员(女副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受益匪浅,灵石二中经过多年的课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肯定与它的科学管理分不开,曹教研员说灵石二中对教师的管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质量占80%,常规占20%”这样就会使所有的.教师尽量少做“额外功”,通过教师管理学生也尽可能使学生少做“额外功”,最后使灵石二中的师生都做“有用功”的效果。把小组的学习做好做细了,班里的学习成绩就上去了,班里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学校的成绩也就上去了。
灵石二中的“学案教学”课改给了我自己很深的启发,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课改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其它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设计部署。要搞课堂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从一些应付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钻研教材教法,去研究钻研课改,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课改才能成功。当然,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把他们成功经验用于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尽快提高自己的认识,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二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学运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平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三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近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四
我们全面使用学案教学已经一学期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课堂知识对应练习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案的全部,以前一直使用的配套练习,如《科学作业本》、《同步练习》和《科学报》等很少改版,已不太配合考试动态和目标要求,所以我们都不再让学生订了,这些资料由备课组老师们分工合作来编写的学案和练习取代。全面使用学案教学的好处是明显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其它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和练习,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学生只使用学案辅助就能完成学习,不用像以前那样翻这本翻那本,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以及学习资料的整理。
我把新课教学时使用的、练习巩固用的、测验题、考试题、周周清提纲及试题等,所有发给学生的有关学习的资料都认为是学案。这些学案不按功能来分类,而是按照章节顺序分块整理。
这里主要说说新课教学使用的学案结构及其功能。我认为学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只要学案是以想得到的.最有效措施,围绕着知识目标要求设计就好。我编写的新课教学学案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1)目标要求
要根据考纲、课标等列出目标要求,让学生清晰知道要做到些什么,方向明确,少做不做无用功。
(2)教学过程
学案教学过程的编写一般配合课本,结合教师的思路来设计过程,逐一落实知识点,最好能做到学生在课外能够通过学案来自学,达到目标要求。如何达到目标要求,落实知识点呢?认真细致稳扎稳打,关键是学习每一点新知识时要有对应的练习,学一点马上就练一练,加强理解和运用,及时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3)知识小结
学习完一节的全部知识点后要有知识小结,一般设计成简明扼要的结构图,配合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填空,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4)基础练习和能力提高
对应目标知识点,根据课标、考纲和其它信息等,各途径收集资料,精编精选分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和提高。
(5)后记
让学生总结、体会和反馈信息,有利于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其它类型的学案也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和调整,形式不一,但都是围绕着目标要求展开的。
(1)学案的质量保证
学案教学中,学案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料,如何保证学案有高质量呢?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如何合理分工呢?我们是尽量安排对应专业的老师有责任心地编写学案,然后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审稿和交印。
(2)学案的使用方法
我按照以下步骤抓住学案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提前一天发下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上课前收上来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要求和适当的批注。
课堂使用时,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自学时不会做的和做错的地方一定要用红笔做好显眼的标注。
上完课,马上收上学案,检查学生有无按照要求做好记录,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使用学案做到力所能及的。检查完后发回给学生保管。
(3)学生对学案的管理
对比以前的一本本的配套练习,我们印发的一张张学案管理不好就会容易丢,不丢也凌乱,以后使用起来就要浪费很多时间找,效率就低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管理好学案呢?我发的每一张学案都要求学生在学案正面的左、右两个下角写上我安排的编码,学案不能折成小小张的,只对折一下,正面朝外,然后学生就把学案按照编码的顺序排好夹起来保管。这样管理,要找哪一张学案,只要说上编号,然后像翻书那样翻到对应的编码就好了。这样找起来速度快,而且缺了哪张都很清楚,能及时补回。
一学期学案很多,整理成一叠会太大,使用不方便。我不要求学生使用传统的分类管理,而要求按章节分块管理,这样符合我们学案编码和知识学习的顺序,更方便使用。
复习时,学案集成了重要的复习资料,学生看回学案上的重点和红笔标注的疑难错题和详解,有针对性地修补漏洞,巩固知识,温故知新。
我认为学案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下定决心努力探索,将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磨刀不误砍柴功”,相信坚决走下去,教学质量一定会有飞跃。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五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达标训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领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出能覆盖本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六
把案例教育法(也称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困惑。因此,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与教学课例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
教育案例又称教育个案或教育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教育事例。经过案例撰写者客观地概括事实,描述出来的一个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具体情景;教育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及解决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记录、描述与评价;是一个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案例的文章,有的把原本简单的教育案例,描述成理论性很强、很深奥、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这是没有必要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不用概念。
第一,教育案例。所谓教育案例,就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教育故事、教育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生动评点。客观上可以写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微观上可以写一个人、一堂课的一个情节。也可以说,教育案例就是故事加点评,通过叙述揭示一定规律说明一定道理。根据人们习惯的叫法,如“麦克劳德杀狗”、“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罗森塔尔效应”等,都是经典的教育案例;从一般概念上来说,教育案例是包含了教育管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研究个案等属于教育范畴的一切案例。不过,在撰写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时,要严格加以区分。因为,他们的功能、特点、格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教学案例。所谓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内或课堂外的,与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各种事件或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点评。教学案例一般指能够反映教师教学特色与风格的独特的教育事件。它能够揭示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过程,能够给师生以启迪与帮助。
第三,教学课例。所谓教学课例,是指有价值、有意义、典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重点选择的教学实录,加上反思与点评。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课例,只要是典型的,能够给人以启发或教训的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课例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文体要求,既可以是叙述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还可以是实录性的。
应该说明的是,教学课例既非教学设计,也不是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是事先规划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课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现象或教学过程 的纪实与反思;教学论文则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一种写作文体。
第四,关于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也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点评 教学案例=教学实景+点评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实景+反思与点评
综上所述,通常所说的“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案例的简称。它包含了“教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案例与课外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简称为“课例”。
一是教师学习与运用教学理论的需要。许多理论观点虽然耳熟能详,但并不一定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的撰写,可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学会运用;二是教育案例撰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是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教育理论的提炼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与独特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转变;三是教育案例是教育的情境故事,可以引发同行的不同解读与争论,有助于进行交流与研讨,是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好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四是教育案例解决的都是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五是促进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相比较,案例更贴近教师的生活,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更易于撰写,更有利于传播交流。 第
一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教学事例;二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故事;三是对教育教学全程或片断的具体记录与客观描述,不是笼统的概括与人为的想象;五是反映真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供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启发与参考。 第
一是背景:案例作为一种教育故事,一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起因等。二是主题:写案例与文章一样应该明确自己要说什么,即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收集素材,进行纪实与反思点评。三是细节:案例的特征是生动感人,富有教育启迪作用。最容易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细节,要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详细写,不能一带而过。四是结果:与教学设计注重设想,教学实录注重过程相比较,教学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的描述,还要说清教学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与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等。五是评价:案例撰写者或读者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与内容,案例写作者要有个人的独到方法与分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平常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进行点评,以揭示案例所蕴含的教育一般规律与启示,这是撰写案例的主要意义所在。
一是与论文的区别。论文是以充分的论据来支撑所提出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案例则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以记叙事为主的文体。二是与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事先构想的教育教学思路与活动设计,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反思。三是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是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记录,而案例则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所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四是与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所进行的分析反思,提出改进自己教学的意见与措施,主要针对个人;案例则是对宏观或微观教育事件,长期或短期教学过程,对困扰教师的教学难题提出解决方法,适合于本人与他人。
㈠课例研究的概念
所谓课例,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例;典型课例是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最能代表某类教材的教学处理、某位教师教学特色,或是某种课堂教学模式,或是某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实例。它往往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有独特的教学设计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分析和研究,达到对同一类教学现象所蕴藏的一般规律的熟悉与了解,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课例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所谓课例研究,是指针对某个课堂教学实例的现场、或是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或是某个课堂教学实录文本,所进行的独立分析或集体研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是以教师实践知识为基础,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课题研究追求的是解决现实的课堂问题,期望的是提高教学实践的高效性;课例研究的终结不是成果的文本化,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改进与完善;研究的全过程是为了真实展示上课教师教学的过程及教学特点,让全体参加研究的教师、教研人员获得有益的启发。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下引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回归,是比较切合教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例研究中教师才是真正的专家,是研究的主体;课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课例研究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开展得比较早,也研究得较为深入,并提出了许多教育前沿理论。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课例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㈡课例研究的步骤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有了主题就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展现特定的情景。研究主题要求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可以是一个教育过程、一个教育情景、一个教育事例、完整的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比如,着重研究某节课的课堂结构、某节课的难点突破办法、某节课的课堂训练方法等。不要用诸如“如何上好一节课”、“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之类的一般意义上的问题作为主题。 第
要研究某个类型的课应该怎样进行课堂结构调整,就要寻找相应类型的课来进行研究。如要探讨某个学科某一部分的复习课怎样进行当堂训练,就自然要选择能够代表该学科相应内容的典型课例来研究。 第
研究者要把目光转向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要从研究材料中得到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第
反思是课例的基本特征之一,缺乏反思的课例不能称之为课例,只不过是教学实录而已。 ㈢如何撰写教学课例
撰写课例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课堂教学的新问题,作为主题进行撰写;撰写时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突出教学反思,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赋予教学事件以教育意义。
教学课例设计的一般表现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设计的总体思路或设计说明,而非平常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是指围绕课例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有选择地记录,而非有闻必录;教学反思是指围绕主题进行专题反思或总体反思,而非面面俱到。 教学课例还有三种变式:
二教学设计说明+真实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第
撰写教学课例要注意体现以下七个特征:
既不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详尽叙述,也不是对全过程或复杂场景的提炼。
选择的课例要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能够反映某种课型或某类内容教学的共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归纳一些规律,探索出一些新方法,诞生一些教学智慧。
课例必须是教学实景或教育情境的客观叙述与反思,一定要基于真实课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不能人为提炼,不能用假想来替代实现。
教师撰写的课例主要是自己教学中的某个真实课堂,或是深入到他人的课堂现场,或是借助于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一个好的课例,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写出自己独立的反思、独特的思考。不能照搬他人的想法,人云亦云。 五是统一性。一个课例最引人的地方是生动的教学场景,最主要的地方是教学反思部分。在教学反思中,要结合自己学习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防止课例的过度理论化与过分经验化。
课例写作的特点是保持其生动引人。对事件、场景的描述要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每个课例至少要有一个亮点,让人印象深刻。
课例要有新课程理念、最新教育理论的体现,特别是三维目标落实与教学方式转变方面要有创新与突破,对于其他教师能够起到启发与示范作用。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八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九
本学年,在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全县初级中学七年级的数学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即以导学案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下面,我简单地谈谈个人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不妥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现在课堂的教学已经把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课堂上,应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不应满堂灌,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导学案的第一关键,也是基础。
课堂的教学分为几大块:“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达标检测”
1、课前预习
上新课前一天我会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晚自习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将数学课本新课内容、导学案的自主学习板块、《优化设计》的快乐预习部分完成,每次上课前各学习小组的组长都必须对本组成员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情况统计表上,体现在小组评价分数上,老师可以亲自抽查,检查形式不能单一,防止有些学生钻空子。
2、合作探究
针对导学案设置的题目,给出一定时间,小组内互相提出问题,互相答疑。这个环节要求各个小组,各个成员真正参与进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使用小组竞争的方式,以课堂发言和课后提问次数统计表来反映合作探究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3、展示点评
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指定某些小组内部层次相当的同学上台展示,同组内的另外一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批改点评,老师再对重难点进行点评强化。这个环节可以使更多学生动起来,扩大课堂学生的参与面,课堂的效率也能提高。
4、达标检测通过达标检测的完成,反馈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的跟进、补充、加强。同时安排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争取共同进步。
1、班内小组的建设初具模型,但还不够完善,各学科的小组评价制度也还没有完全统一,这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措施:我认为同年级段数学科教师应统一思想,统一评价模式,学生也应统一思想,统一培训,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鼓励作用必须发挥出来。
2、部分学生过于散漫,纪律意识不强,影响了导学案实施效果措施:我认为良好的班级风貌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基础,应让学生有较强的纪律意识,以纪律意识来带动学习意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可以将纪律表现情况纳入小组评价体系中。
3、导学案的编写还不够完善,没有体现层次性。
措施:我认为应加强备课组活动,深入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体现梯度,要保证一般层次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必须能让部分优秀生吃饱。同样一份导学案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依据学生的层次而定。
4、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时会冷却
措施:我认为应建立更完善的奖励机制,让同组内的优秀生带动待优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即使有个别学生热情冷却,也可以通过周围同学的力量去影响他。
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大部分基础知识,通过课堂的检查点拨来巩固知识,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让老师来补充,这样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上去了,学习的自主性也增强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些困惑,提出来和各位共同探讨:
1、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2、如何更大程度上调动内向学生的积极性?
3、怎样带动基本薄弱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如何提高优势学生的水平?
4、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型在导学案中该如何区别对待和操作?
5、在规定课时情况下,在导学案中,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6、导学案使用如何充分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十
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已有一定的时间了,本期组内公开课,选取《实心球》为课题,通过上课,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编写学案是为了充分准备和全面安排一堂课的教学工作,以便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教”的活动,使学生的“学”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设定的。
1、学习目标要真实、客观、准确。
2、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纪律、体质、技术基础、场地、器材和人数等而定。
3、学习目标要根据教材、教学计划而定。深入钻研,明确教材的性质、作用、技术重点和难点,及与其他教材的纵横关系。然后根据主教材的性质、特点,选配好辅助教材,并安排好练习的顺序。
总的来说,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有针对性。
课的主题部分,也就是课的灵魂部分,教师对重点部分的把握情况,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明确方向,才能对教学方法上的应用与措施,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在学法上,如何进行讲解示范,如何进行分解练习和完整练习,如何组织教学比赛,如何运用“启发式”和个别对待,如何结合教材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应该提前考虑到位的。
实际的学习过程部分是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部分,是教学的关键部分。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关系融洽程度等在此环节都应有所体现。教师应把此部分作为主阵地来对待,谦虚、谨慎、认真,具备预见性和应变性。如:讲解示范的时机、步骤、位置;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时间的具体分配等。
总结本堂课完成各项任务的情况,表扬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反思编写学案和执行学案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训,加以改进和完善。
总的来说,学生学好是根本,前提是教师的教好,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探究的好坏是教师引导性的结果。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等等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学写教案心得体会篇十一
为期三天的江西省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讨会及名师课堂展示活动已圆满结束,这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通过此次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讨会及名师课堂展示活动,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谈谈。
本次学习mike为我们系统介绍了英语读写课的教学法。老师要能够转变自己的角色,灵活使用教材;要把词汇学习、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三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使用多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去引导和激励孩子们自己在阅读和写作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我们应该了解这些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什么理论认知之上的,没有理论做支撑的课不是好课,一定要达到理论的高度。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看法的狭隘。因此,原来很浮躁的一颗心此刻应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学习了这几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为我补充了理论知识的空缺,另一方面也让我下决心要重新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
温老师说只有阅读才能碰触到英语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影响到人在生活中的态度及价值观等深层次的东西;英语不只是一项语言工具,更是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户;我们可以借阅读学习更加美好
和更加丰富的英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长期发展,甚至自己的专业发展维度也会显得狭隘。我们很少能够让自己闲下来,静下来去读一些文字,去享受文字背后那些更加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世界。我们说的可能不是我们真正了解的,而我们读过的却往往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内涵。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学识。这些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有一种冲动,回来一定要认真教学,探究,研讨,将最近新学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运用到我的英语教学中,做一个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专业教师。
名师课堂展示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而且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堂,体现和贯穿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心里和生理特点发展需求,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新型课堂。这就让我更加清醒,我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听、说、读、写、做、唱、玩、演等多种手段或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使他们初步建立自信心,拥有敏锐的语言感觉。通过参加这次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使我更加坚定了已有的信念。我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勇攀改革的高峰,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使我自己更加能够胜任新时代的教育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