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答案要点】
(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
推荐河南教师资格网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考试网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哪些元素?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各元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
备课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
2、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掌握相关年级的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理清全册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侧重点,确定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全面了解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
4、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应包括:标题、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材简析、学习目标、教学措施、新课进度安排、学期复习计划、署名及日期。
6、精心编制教案。备课教案应超前3~5课时,每课时教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十个环节:
(1)通排课时编号:从01开始,一课时一编号,通排课时,一学期教案课时总数原则上应与课程开设的课时数相符合。
(2)授课时间:在授课后注明授课日期,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第几节课;(3)课题名称;
(4)教学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学重点、难点;(6)教法、教具;
(7)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成的师生互动过程,视新课、练习课、复习课、测验课等不同课的类型有所差异。新课的教师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设计、探究新知、巩固运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8)作业布置: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9)板书设计;(10)教学后记与反思。
二、上课
上课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必须按课表准时到班上课,未经学校教导处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停课、调课。
2、注意规范课堂纪律,明确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以及满堂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组织有效的课堂练习。每节新课视教学内容安排1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时间。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学生作业基本要求如下:
1、作业布置:教师要做到精选练习作业,合理控制作业数量,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业,不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2、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时间和书写等要有明确的要求。
3、作业的批改:对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做到“有布置必收回,有收回必批改,有批改必评讲”。
4、作业评讲:教师应将学生作业本在下次作业前批改好并发给学生,教师作业评讲可以采用集中讲评和个别纠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考查、考试与教学评价 考试与评价基本要求如下:
1、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的功能。试卷要科学地把握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5、阅卷:要认真、客观、公正地评阅试卷。
6、统计与分析: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统计并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
(1)学生成绩分析:包括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与上次考试比较情况,各类题目得分、失分分析(重点内容,失分比例、失分原因)。
(2)教学情况分析:从工作态度、教学业务水平等各个方面分析,
总结
优点和经验,重点寻找自身不足。(3)学生学习分析:从整体班风、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优点和经验,重点寻找不足方面。
(4)解决问题的措施: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外辅导 基本要求是:
1、落实辅导时间、对象:辅导时间一般课余时间,辅导对象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要注重差异,分类指导,精心实施,讲究成效。
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教师要从双基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学生学习质量和状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及时进行思想疏导和知识辅导。提倡教师做“辅导记录”。
六、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 教学研究基本要求如下:
1、开展教研活动,即:要求每月上一节课、每周听一节课的教研活动,实施同伴互助,将自己的教学与他人的教学做比较,认真汲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教师的听课记录应及时交所在学校存档。
3、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做到“三思”:要把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为行动前的反思,在教学行动的过程中贯穿行动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变成行动后的反思。
3、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县、校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活动。
我县现行教师教学常规督导检查与评估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及建议?
1、教学常规模式化、固定化。束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结果教师抄教案成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教学常规成了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成了对我们教师的“无声的命令”。教学常规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许多老师在那些常规的管理之下,变得“规矩”了,规矩得没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规矩的舍弃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于是,许多个性化的教学风采被整齐划一,许多在课堂上闪现的教育机智自生自灭,许多教师只会“正步走”了。这就是那些常规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效应,以至于有些教师面对新课程而不知所措!
2、教学常规模式化、固定化。束缚了学生的成长。教学常规对学生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教师循规蹈矩的榜样示范下,学生也规矩起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教师提的问题,课堂上十分安静,的确符合课堂纪律的“常规”。
3、上级的各式各样的检查太多,使得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应付。但检查后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见上级教育教学常规检查通报)现行的教体局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是听课,看教学常规内容。往往检查中做得好的,其实我们清楚,很多是做秀做出来的。
面对教学常规,我们需要反思。新课程理念下要有新的教学常规,新的教学常规要指向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而愉悦地学习。
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六环节”为“三环节”。
1、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改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2、上课。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
3、课后反思。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恰当运用这些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答: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教学体态语技能、教学节奏技能、教学过渡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交往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学法指导技能以及合作技能。以课堂语言技能为列
课堂语言技能包括广义的教学语言和狭义的教学语言。广义的教学语言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这里的教学语言技能也即教学口语技能。
小学生活泼好动,为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负责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学习的引导。教师必须掌握课堂语言技能,教学语言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教师易于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技能是教师教学的综合技能之一。好的语言技能听起来是一种享受,亲切和顺,把精妙的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心里甜甜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达到哪些要求呢?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体态(无声)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确切性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犯科学性的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还指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讲话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用词的丰富准确,以及语法的合理灵活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鲜明性。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重复哆嗦,讲得精而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师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开始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思,但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强,只有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
须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来配合有声语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言应当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要自然、得体,富有启发性。自然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决不能勉强、急促、呆板,更不能做作。得体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要得当,恰如其分,虽然有时可以故意夸张一些,但必须适可而止。富有启发性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要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三、
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等等。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教师要熟练地使用激励性语言,首先应明确激励性语言的要求。第一、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激励性的语言,更多的是从正面肯定入手,以赞扬的方式说出来,因而常常需要教师从消极中看到积极,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眼前的状况预示未来美好的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更远更高的目标,并促使学生为之奋斗。第二、要富有激情。要把学生从低沉的、悲观的、懊丧的情绪中鼓动起来,除了从理智上解惑之外,更需要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必须饱含激情,十分肯定,句式短促有力。第三、不言过其实,不失分寸。构建激励性语言的基本方式总是由现实推断未来,再由未来激发行动意识。因此,教师既要恰如其分地肯定学生的现实表现,又不能言过其实地推断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