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熟语教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熟语教案篇一
‚熟语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熟语的基本知识
2、掌握熟语的考查的类型
3、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熟语题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对熟语知识把握与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熟语的定义:.
熟语。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八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2、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 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3、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惯用语上熟语中比较特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大都是‚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结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4、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 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熟语测试题型趋向及典型例题
3、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1)、(2004年高考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解析: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c山不转水转,事物总是运动的,办法总汇有的;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达到某中目的。答案:b(2)、(2004年高考 辽宁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解析:答案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3)、(2004年高考 福建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 沙城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答案:b
熟语教案篇二
熟语
〖要点阐释〗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这可看作是熟语的一个特点。
熟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从定义来看,熟语包括两种不同的结构成分:“词组”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语句”指谚语和格言。下面逐一作个简单的介绍与说明。1.成语的特点和作用为我们所熟知,略去不说。
2.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义的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结构比成语简单,多为动宾结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惯用语大都是“三字格”,多数为贬义。
类似的有: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导火线、跑龙套等
3.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类似的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类似的有: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类似的有: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实胜于雄辩„„
〖范例透析〗
【例1】(92·三南)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无讳/直言不讳/直言无隐)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例2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答案写在括号内)①本想抬举你,你可倒好,赖狗扶不上墙,连这点儿小事也办不成。(朽木不雕/朽木难雕)②你不要和我花马吊嘴的,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你别糊涂油抹了心,打量我不知你府上的事。(泾渭分明/一清二楚)(鬼迷心窍)
③你可要提防点他这种人,明是一盆水,暗是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④我不爱干,也不会干,凭什么牛不吃水强按头,那样会有好结果吗?(强人所难/强死强活)【例3】歇后语是带有谜语色彩的两段性语言形式,前段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段才是真意所在。歇后语可分为喻意、谐音两类。请为下面语句中的歇后语补写作为后段的四字格熟语。(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他已经二十好几了,做事却总还是“百年松枝,十年芭蕉——(粗枝大叶)”的,真让人放心不下。
②一方面是学校要求去,一方面是家长不让去,我真是“两手进染缸——(左右为难)”。③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有这种“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④这样能文能武,既有理论,又能实干的大学生对于我们厂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多少要多少。
【例4】(97·上海)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为成语,正确的一组是a
①他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是歌唱家,平时常常听到看到,无形中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他也爱好舞台艺术。②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③他知道,以前的许多想法都是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以后必须踏实努力。a.耳濡目染 侃侃而谈 海市蜃楼
楼阁
c.耳濡目染 滔滔不绝 海市蜃楼
楼阁
〖强化训练〗
下列句子中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b.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c.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当时你就没看出来,他已经是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否则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美事。
(答案b。“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真认真,毫不马虎。很显然,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用错了)
2.a.怎么会没有办法呢?一物降一物,你看他儿子的话他听不听?他准听。
d.潜移默化 滔滔不绝 空中b.潜移默化 侃侃而谈 空中b.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不是不尽力呀!
c.你别看她年纪小,今年只有十六岁,虚岁十七,可是做事倒很认真,一是一,二是二。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答案d。“天有不测风云”,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是好运气来了,这样,再用“天有不测风云”,显然不正确)
3.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多想想办法,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得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答案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4.a.有问题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就一定会有进步的,你也该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b.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来检查的。c.大家不用再吵了,事实胜于雄辩,咱去现场看看,谁对谁非,不是就清楚了吗?
d.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把手不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单位的其他领导就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答案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比喻人多力量大)
熟语教案篇三
熟语专项复习
2004年的高考说明将“正确运用成语”改为“正确运用熟语(俗语)”显然是将考试范围扩大了的。
一、熟语的概念
熟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草烧”。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结构固定,不能任意改变。学成语不能望文生义,须要透过字面去理解它的实际含义。比如“一针见血”,理解成扎一针就见到血了,就不对了,实际含义是比喻说话简短而能说中要害。
惯用语也叫习惯语,多半是由三个字组成动宾形式的定型词组。如“开倒车”、“走过场”,口语色彩浓,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谚语也叫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富于教育意义。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前半部分用形象化的描绘引出后半部分的深层含义。好像谜语,由谜面、谜底组成。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狗撵鸭子——呱呱叫”,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二、熟语的几种常用题型
我们认为,对“熟语”可能的考查形式有如下几种:
1、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傅粉
赙赠
敷衍
手无缚鸡之力
b、自刭
径流
灰烬
疾风知劲草
c、媵嫱 蔷薇
吝啬
墙内开花墙外香
d、栈道
镶嵌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这里的“手无缚鸡之力”“ 疾风知劲草” “墙内开花墙外香”、“吃一堑长一智”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答案是b。
2、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3年全国卷)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这里错别字选项中的“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其实已经是熟语。
答案是a。
3、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b.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c. 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 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答案是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4浙江省高考卷)a、这件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1、答案是b
2、答案b
4、理解熟语的正确意义
这一测试类型属于基础测试,一般是先给出熟语,然后再注出相应的解释,让考生判断意
义是否正确。例如:
例(1)、下列对熟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哑巴开会—没说的”:指的是没有可指责的缺点或没有商量、分辨的余地。
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取得的成绩,就不必说了;今后努力图心,还可 以补救。
c.长舌妇:指的是舌头长得很长的妇女。多用于比喻粗犷凶悍的女人。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的生存;人老是观察别人,就不会有朋友。
【分析】正确项为a.b项中“往者”指的是“从前的错误”、“谏” 意义是“挽回”;c项中“长舌妇”是惯用语,指的是“喜欢搬弄是非的女人”; d 项中“人至察”意义为“过分明智、过分精明”。
5、判断熟语使用的正误 这一类型的置疑点在于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考查的关键点在于熟语使用得好不好。
是在理解熟语的正确意义的基础上的加深。例如: 例(2)、选出下面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种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大学毕业生对我们公司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多少要多少。b.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又毅力,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c.他在工作中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在教育战线上总是起着带头作用,人们称他为“小老虎”。d.。铁蛋要不是跑得快,非让大贵妈揪住耳朵不可,要是再去找大贵,那不是“黄鼠狼给鸡半年---没安好心吗?”
【分析】不正确项为d。这道题重在考查熟语的语境意,根据句意可知 d 项的意思是“要是再去找大贵”,铁蛋非遭罪不可,如若前去,那便是自投罗网,因而可换为“飞蛾扑火----自投罗网”
6、判断熟语互换的正误
这一类型的置疑点在于根据语境正确理解熟语的语境意义,并且找出一个意义与其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对换,考查的关键点在于熟语的语境意义及其它词语的含意。是在正确使用熟语基础上的再一次加深。例如: 例(1)、下列句中划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对应最贴切的一组是 ⑴ 本人乃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⑵ 他这个人的品质不好,对人总是“脸上三分笑,肚里一把刀”,什么坏事都干。⑶ 本想抬举你,你可倒好,癞狗扶不上墙,连这些小事也办不成。⑷ 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a、直言不讳
口蜜腹剑
朽木难雕
得寸进尺 b、快言快语
明争暗斗
朽木不雕
贪得无厌 c.直言不讳
口蜜腹剑
朽木难雕
贪得无厌 d.、快言快语
明争暗斗
朽木不雕
得寸进尺
【分析】正确项为c项,句⑴中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故选“直言不讳”,进而排除了b、d.两项,(2)句中的“脸上三分笑,肚里一把刀”意思是“嘴甜心狠,阴险狡诈”故应选“口蜜腹剑”,而(3)句中选“朽木难雕”或“朽木不雕“均可,(4)句中的“碗里瞧着锅里” 意思是“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选“贪得无厌“最合句意。
例(2)92年“三南”试题,就考查了成语与熟语的互换。
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
(1)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剥回。
(2)“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口出气,狼狈为奸。
(3)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4)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1)吹毛求疵。(2)沆瀣一气(3)直言不讳(4)贪得无厌
7、填写上句或下句。
(1)瘦死的骆驼,————————。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3)快刀切豆腐————————。
(4)————————,文武之道。
参考答案:(1)比马大(2)不养儿不知父母恩(3)两面光(4)一张一弛
练习:
一言以蔽之(敝)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彰)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具)
无立锥之地(椎)...不敢越雷池一步(跃)
化干戈为玉帛(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复)...可望不可即
冒天下之大不韪(违)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诫)..识时务者为俊杰(事务)
事实胜于雄辩(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泱)....牵一发而动全身(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溪)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战)...疾风知劲草(急)
真金不怕火炼(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灰灰)
...象煞有介事(芥)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掉)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
b、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c、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分析:a应该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快刀斩乱麻”:比喻果断地处理棘手的问题。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都坚持要我背乘数表,背不出就不准我吃饭。妈妈唱白脸,爸爸就唱红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b、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c、大凡贪官都喜欢唱主角--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d、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丰).
一溜烟(遛).反其道而行之(返).(分析:c应该用“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国民党统治下,经济凋敝,毕业即失业情况尤甚,于是在读书人里和在市民中一样,流行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到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的民谣。
b、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官腔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官腔。
c、大赤包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向来不肯把余钱“打退堂鼓”玩。
d、学习委员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排挤他人以谋得班长的宝座
(分析:c应该是用“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条路走不通,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目标。“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虽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违规车辆和违规厂家的查处,但每次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收到的实效有限。
b、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c、她的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了......d、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分析:a 应该用“干打雷不下雨”。“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b、上海为民工办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定心丸”。
c、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吊胃口”,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d、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工程的法规。这部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其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分析:c、应该用“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
熟语教案篇四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图片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生齐读: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如春。这里无冰天雪地,多冰肌玉骨之佳人,人多冰清玉洁之美德;既没有川蜀之“蜀犬吠日”,亦无北国之滴水成冰;多湖光山色,没有崇山峻岭。“有缘千里来相会”。上课之前,我给自己泼冷水,你竟跑到阶梯教室来上课,真是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同时也安慰自己,就算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现在,想到我们二十二中的同学学习个个是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让我吃了颗定心丸。“爱拼才会赢”,我希望诸位对本人执教的这节课能够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
思考:给带红色的词语分类,思考其有何特点?
明确: 分类:
(1)成语:冰天雪地
冰肌玉骨
冰清玉洁
蜀犬吠日
滴水成冰
崇山峻岭
湖光山色
(2)惯用语:泼冷水
定心丸
(3)歇后语: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丈母娘疼女婿——心里爱(4)谚语(俗语):有缘千里来相会
爱拼才会赢
导入课题: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板书)
(一)课文故事导入——“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师:有一个画家叫张大千,有一天,他要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来为他饯行,一起吃个饭,那天戏曲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也参加了宴会。宴会上,张大千向客人频频举杯后,来向梅兰芳敬酒。他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梅兰芳先生一时也不知其意,连忙笑着问道:“张先生此话怎讲?”张大千笑着说:“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在场的人这才恍然大悟,顿时笑声四起。
师:同学们你们说他的祝酒辞妙在何处?“动口”既指唱戏又指喝酒,“动手”既指作画又指敬酒。这里张大千化用了“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句熟语,形象生动,幽默诙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板书题目)
(二)解释熟语
师: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熟语呢?
明确: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固定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词法来分析。
师:我的普通话不好,经常容易把“熟语”念成“俗语”,那“熟语”跟“俗语”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俗语”是“熟语”中的一种,在熟语这个大家庭中,主要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就是“谚语”。(板书)
(三)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1.成语
师: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熟语大家族中的大哥:成语。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作看图说成语。ppt展示四幅图画,请同学说出成语。再看选修课本上面,如果你们不看答案,是不是能够很快地说出成语呢?像这样带有“马”字的成语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哪些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来将他们分分类,接下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76页上面的几段文字,找出这些带有“马”字的成语与哪些因素有关?
带“马”字的成语 分类 举例
与战争有关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风樯阵马
厉兵秣马
戎马倥偬 与日常生活有关
心猿意马
走马观花
走马上任
青梅竹马
与马自身的品质有关
脱缰之马
马不停蹄
龙马精神
师:我们之所以要这样来对这些成语进行分类,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它们的来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成语,帮助我们阅读和写作。然而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分清其褒贬。以带“马”字的成语为例,并不是所有带有“马”字的成语都是褒义词。它也有贬义的,例如“马齿徒增”,就是用来形容年龄白白增长,学问没有长进或者事业没有成就;“声色犬马”就是用来形容纵情淫乐生活;“害群之马”是用来形容危害集体的人的。
师:但是,是不是带有“马”字就一定与马有关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工枚速、牛溲马勃”中的“马”指的是什么?
马工枚速:马:司马相如。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巧。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牛溲马勃:牛溲:牛尿,一说车前草,利小便;马勃:一种菌类,可治疮。比喻一般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里可成为有用的物品,简单来说就是比喻虽然微贱但是有用的东西。
2.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师:刚才我们讲的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大多数是四个字的形式,有不少是由古代寓言、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浓缩而成,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的特征。比如“唯利是图”就是宾语前置的运用。接下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熟语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首先我们来看惯用语。
惯用语,换句话说就是习惯用语,是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你们来说说有哪些惯用语?(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看,这些惯用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1)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用三字格(动宾关系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比如“开小灶、敲边鼓、走后门、转牛角尖、八字没一撇”等等。
2)通俗性、口语化,而且贬义居多。
3)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比如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翘辫子,比喻人死。
师:惯用语也可以说成是打个比方,一般都只有三四个字。而歇后语则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像猜谜语。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是说明或解释,像是说出谜底。通常我们只说出前半截,所以叫做歇后语。它分为两种,一种是谐音歇后语,一种是喻意歇后语。那我们来对对歇后语看,好不好?先来几个谐音歇后语:(7')
穷木匠开张 ——只有一句(锯)
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好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拉胡子过大街——谦虚(牵须)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师:再来几个有喻意的歇后语: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诸葛亮当军师——名符其实
孟良摔葫芦——火啦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杨家将上阵——全家上马
坟头上耍大刀——吓鬼
老虎打架——劝不得
师:熟语里还有一种是谚语,就是“俗语”,说句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比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百闻不如一见。”谚语比较灵活,口语化,通常是字面意思,很少有比喻义。(板书)
(四)学以致用
师:我们学习熟语,是为了了解它,运用它,把熟语运用到我们的写作、说话、阅读中去。那么我们在使用熟语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弄清熟语的意思外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先思考回答再明确)还要做到成语使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注重熟语使用场合、对象和语言环境。接下去我们就来练一练,初步做到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完成78页上小试身手的第一题。
明确:“严阵以待”的意思是用严正整齐的阵势等待敌人的进攻,形容已经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此处美国是进攻方,不能用“严阵以待”。
“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一事物,多含贬义,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含贬义,因此用“趋之若鹜”不合适。
“如出一辙”的意思是好像出于同一车辙,形容两种事情或言行非常相像,甚至完全一样。用在此处显然不对。
2.下列红色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狠,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明确: b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 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d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3.成语接龙
1)向隅而(泣)不成(声)泪俱(下)里巴(人)欢马叫
2)毛遂自(荐)贤举(能)者为(师)出无(名)落孙山
3)老生常(谈)虎色(变)本家(厉)兵秣(马)到成功
(五)课堂小结
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熟语家族”,里面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有时候我们也把格言、警句归入其中。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更多的熟语,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思考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知识的积累,稳步提高。
熟语教案篇五
熟语教案
杨 帆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
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 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
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
(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
(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四、成语使用技巧 1.理解成语意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2.辨析褒贬色彩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3.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五、布置作业
2.课后“小试身手”。
教案
(二)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天塌地陷、天摧地塌、天翻地覆、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
然、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间不容发 生死攸关近在咫尺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险象环生 一触即发 急如星火 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 点类型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 双层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
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② 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五)总结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一、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