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②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 ③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轴与生活实物对应对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规范画图,培养学生细致准确习惯,扶植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 ; 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 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 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适时点题 活动内容:
1.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吗? 2.问题1:(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温度计读数,并且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2)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每一个度数?(3)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情景设置,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题,今天学习的课题《数轴》.活动的实际效果: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此内容很感兴趣 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内容一:
1.师生动手画数轴.(边画边强调数轴画法和要点)数轴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师: 好像一个平放着的温度计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归要点,从而得出一条规范的数轴要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自由发言,情调要点,规范画法,加深理解.第三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
1.问题1:请你思考: +3,-4,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
1,-1.5呢? 42.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问题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3,-3.5,0,5,-4, 22 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4 ? 数轴的作用有哪些?
活动目的:
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寻求策略及解决,得出结论,观察归纳得到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问题2是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由“形”到“数”;
问题3是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是由“数”到“形”;它们从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思考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归纳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大方法,和数轴的作用.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 活动内容:一组检测题
1.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⑵
⑶
⑷
2.指出数轴上点a、b、c、d分别表示什么数,并说出他们的相反数.3.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4,3.5,-1.5,123,0 ,2.5.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活动方式: 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订正强调要点;归纳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活动目的:
检测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
刚学数轴,强调运用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强调错误的认识与体验。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思维晋级 活动内容:
1.问题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
⑴-2 和 +6;⑵0和-1.8;⑶3和-4;(4)3.8,-4.1,-3.22.问题2:写出5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问题三: 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与表示数2的点距离3个单位的数是多少? 活动方式: 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活动目的:
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形结合”的典型应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正负数的大小规律来比较.有意识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广,分类思想的渗透.活动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基本能掌握本节知识。第六环节 师生归纳,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
问题:本节课你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这节课收获.活动目的:
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学生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活动实际效果: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4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二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七年级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困难题,下面给大家分享数学数轴教学设计,欢迎借鉴!数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四、板书设计
数轴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直观具体的图形很感兴趣,因此我使用了教具—温度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的形式贯穿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多交流”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获得体验和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复习:有理数包括那些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例子吗?
(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并提问:
(1)零上5°c用5表示。
(2)零下10°c用-10表示。
(3)0°c用0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8)
(3)(6)(7)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30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出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30页练习1、22、课本30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我采用引导式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都做课本32页1、2。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三
为了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为大家分享了七年级数学数轴的课件教学,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
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四
数轴教学设计
湖南怀化芷江上坪学校李健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①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如何画数轴;
②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 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过程与方法: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②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三、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难点: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
四、教学教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学法:“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零上5℃怎样表示?
②零下10℃怎样表示?
③0℃怎样表示?
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 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二)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
1、提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和小数在数上怎么表示?
3、观察数轴上的有理数排列的大小?
4、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距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___边,距原点的距离是______。小结
① 位于数轴左(下)边的数总比右(上)边的数小。②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三)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
1、学生讨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画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1.5,-2,2,0,3、指出数轴上a、b、c、d、e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四)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
1、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五)分层作业 强化思想
1、教材第12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
⑴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⑵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⑶ 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⑷ 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3、思考练习
在数轴上能否实际画出表示一千分之一的点?这个点存在吗?
初中数学数轴教学设计篇五
数轴教学设计
(一)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用数简明地表示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轴形成的过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直观表示有理数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二)难点
数轴的引入.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1.创设情境
播放一公共汽车到站后,4只小动物下车,沿公路分别向两边不同的方向走一段路程后停下来的情景(播放动画一).
源于初一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实物抽象
多媒体出示问题:
如图,画一条直线表示公路,在直线上任取一点o表示汽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代表1m长.
(图略)
(1)试一试:你能帮助这些小动物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2)想一想:小鸡与小猫如何区别自己的位置呢?
(3)做一做: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小动物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注重说出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4)观察图形,试着用一句话反映图形所示的内容.同桌交流得出结论.(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5)联想: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结合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二)感悟联想 探究分析 1.实物观察 课件演示天气预报,出现表示北京等3个城市某天气温的温度计.观察、比较两个图中的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教科书第11页图1.2-2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为后面引出数轴作铺垫. 2.实物演示
以动画的形式,通过旋转、抽象、类比、概括等环节展示数轴的形成.(播放动画二)
让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有一定的感受,为后面的建模过程积累必要的经验. 3.抽象建模
(1)借助实验演示得到的结果,先确定原点的名称,再规定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然后确定单位长度的名称,从而建立“数轴”这一数学模型.出示课题,板书数轴描述性定义(即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并说明数轴像一只平放的温度计.
(2)让学生根据描述性定义,各画一条数轴,然后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取原点,规定正方向,选取单位长度.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由实验类比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即数轴的引入.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存的过程.
(三)合作交流 构建新知 1.例1:如图,指出数轴上、、、四点各表示什么数.(此问让学生独立完成)
(图略)2.例2:请在上图中找出表示-2,-3,-的点.(教师以其中一个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在数轴上的位置,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思路,找出另外2个有理数的位置)
3.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先仿照例1出题,另一人仿照例2出题,再交换完成解答,最后互评.
4.观察图5和自画图中表示各数的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得出规律,最后完成填空)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
5.回到情境1中,深层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6.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从过程到方法进行交流,并实施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
在认识、理解数轴的基础上,把数轴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关注结果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在问题设置的顺序上,先“形”到“数”,后“数”到“形”,体现从易到难,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
与同桌交流,本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
全班内进行交流,会画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让学生小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请找出几例生活中的数轴.
分层要求,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教案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设计的,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目标.
(一)问题情境
从具体到抽象,吸引学生参与.
(二)建立模型
通过实验演示、直观感受以及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自我构建、自我生成新的知识.
(三)应用与拓展
让学生在理解数轴的基础上,把数轴运用到新的环境中.
(四)小结与作业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五)评价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