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篇一
“热泵”装置通过电力做功,从自然界中捕获低品位热能,转移并提升至可供人们生产、生活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热泵消耗1份电能,可提供3至6份(甚至更多)高品位热能,其一次能源利用率超过100%,比传统供暖方式节能30%以上,是规模利用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精灵”。
热泵技术在我国的市场推广已近10年,目前仅做出10亿元的市场份额。这样造福于民的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在市场推广中到底遇到了哪些问题?
现状:
行业泥沙俱下,市场准入混乱
热泵行业用10年的时间仅做出了10亿元的市场,其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热泵行业是2000年前后在我国兴起的新兴产业。根据暖通行业内媒体《暖通空调咨询》分析,1999年到2002年,是热泵市场的示范期;2003年到2005年,热泵技术市场份额逐年递增,许多家电厂商适时跟进,热泵生产商和销售商逐步增多,整个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2006年以后,由于“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目标,提高了全社会对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关注度,热泵技术的大众认知度和市场推广有了一次飞跃。
据热泵行业内知名企业清华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飒女士介绍,目前国内的热泵产品市场方兴未艾,与前些年无人问津的局面已大不相同。1993年,清华同方刚刚开始涉足热泵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时,知晓的人很少,市场需求也很少,热泵产品产量很低,相应的生产成本、价格也很贵。如今,由于热泵产品生产制造的技术门槛比较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热泵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巨大商业潜力,生产热泵产品的厂家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热泵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称,2008年上半年国内地(水)源热泵市场销售额为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为30%。其中小型机组6.7亿元,大型机组(主要是北方市场)3.3亿元。热泵行业近10年的发展只做出10亿元的市场,其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10年培育,做出10亿元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准入混乱,企业参差不齐。许多华南家电企业反映,目前行业内出现一些“螺丝工厂”——只要有把螺丝刀就可以买配件组装,产品寿命、性能自然无法保证。并且部分热泵工程实施后不能对抽取能量所利用的地下水或其他自然资源实现100%回灌或循环利用,使消费者对热泵产品失去信任。据悉,热泵行业目前尚无成文规定,没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或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对从业企业进行约束,生产门槛较低。
政策:
扶持导向清晰,补贴亟待完善
财政补贴为助力热泵技术的市场推广做出了示范和导向作用,但热泵的市场推广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
热泵技术在政府眼中,是非常耀眼的“明星”,多次被写进像 “十一五”规划和《节能法》这样的政策条文。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形式和层次的财政补贴更是为产品的市场推广做出了示范和导向作用。但是热泵行业毕竟是新兴行业,它的生产和市场推广不同于传统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现有政策在支持其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仍有可完善的空间。
政府补贴体现层次性和导向性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明显。从2006年起,建设部、财政部连续3年补贴了3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去年《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共有26个省(区、市)的130个项目上榜,其中有90个项目涉及到地勘单位擅长的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技术项目。辽宁省上榜的12个项目全部涉及热泵技术,山东、北京、河北也成为开发利用热泵项目比较多的省份。
沈阳、重庆等城市则以不同的财政补贴方式发展热泵项目。沈阳市政府对于采用地源热泵的相关单位予以扶持,包括给予水电价格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简化热泵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等。重庆市日前出台的《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热泵机组的空调,按机组额定制冷量每千瓦补贴800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热水的高温热泵机组,按机组额定制热量每千瓦补贴900元。
倪副总经理认为,我国针对热泵行业的财政补贴早些年主要面向研发机构,这两年多补给项目方(如建筑开发商),现在开始转向终端消费者。通过补贴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刺激用户选用节能产品。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层次性
和导向性,在热泵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都有政策的激励,对于热泵行业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惠民政策中也明确提出对于采用家用节能空调的用户给予补贴。
从提供生活热水和采暖来看,热泵产品最直接替代的传统能源就是煤炭,近期我国的煤电价格上调和限制使用燃煤锅炉等政策都对热泵产品的市场推广起到了帮助作用。以热泵热水器为例,它以少量电能推动热泵机组,由热泵系统吸收自然界的低品位热能(如空气、水、地热等),用1千瓦电能可产生4千瓦热能,同时还可以利用低谷电价工作,运行成本只有电热水器的1/4,节电环保效果明显。热泵技术在回收低温废热方面能够发挥巨大潜力,像污水、冷却水、工业用水等都可以成为热泵产品的能量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采访中业内企业多次向记者表示,期待国家能够出台更多能源价格调整策略,或针对使用热泵产品的用户进行电价补贴,以激励热泵产品的市场推广。
跨部门行政许可手续复杂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的考察和严密的论证,这个过程离不开工程实施所涉及的具体政府机关的支持和协助,比如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许可、提供工程实施地的地质和水文资料等等。
由于热泵是一个新兴行业,还没有相应的、较为完善的行政服务体系,它所涉及的跨部门的行政许可手续比较复杂。以北京市2006年出台的《北京市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为例,里边提到热泵系统施工前期,项目单位须取得“市国土局对项目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评估意见,市水务局的水资源评估意见,市规划委对井孔布局、管线布置的初审意见和市环保局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对热泵项目进行统一审批”。
这样复杂的程序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监督工程质量方面负责任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热泵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和复杂性。随着热泵市场的逐步发展,各地方政府部门已经在积极按照市场和热泵产业发展需求,调整相关政策,积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沈阳市在地方法规中已明确规定“市和区、县(市)两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从事供热制冷经营企业的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实行特事特办、一站式服务”。
前景:
突破技术限制,提高节能意识
热泵技术在可靠性方面已成熟,主要的技术突破和局限集中在应用方面。大众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热泵的技术原理是物理学中的经典循环——逆卡诺循环,它的道理——“反着提取能量”不难被理解,但是如何控制这个能量提取过程,使它能够为人类所用,却是几代科学家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才开发出来的。因此,控制技术是热泵的核心技术,它必须稳定可靠,同时适应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用户需求,才可能被应用。目前的热泵技术在可靠性方面已经十分成熟,主要的技术突破和局限集中在应用范围、能源条件和功能/性能的扩展上。
应用范围待拓宽
热泵产品在既需要供冷又需要供热的地方最能够发挥其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任何一种单独的供冷或供热需求提供起来都不够经济,因而它在长江以南、尤其是两广一带的应用并不多。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热泵产品的应用地域正在逐步扩展,长江以南地区的市场也在不断打开。同时,从前的热泵产品多为民用和商用(建筑使用),现在已逐步扩大到工业应用领域。比如同方在河北开滦煤矿等煤矿作业区的示范项目,通过利用采矿过程中伴生的矿井涌水中的能量,为矿井口送暖风和提供洗浴热水。
空气源热泵不能在太冷的地方使用,原来只能在-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使用,现在经过技术改良,有些空气源热泵已经可以在-20℃的超低温条件下使用了。
而像污水源热泵和海水源热泵这样的热泵系统,由于污水和海水的成分比较复杂,直接利用有可能腐蚀机组,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部分的技术研发需要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对机组和水源做特殊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直接引用已处理到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由热泵机组对其进行能量提取。
功能/性能也须扩展
以热泵热水器为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从前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只能达到45℃左右,这样的温度只能用来洗澡,用来采暖温度稍低。现在,经过技术改良,有些热泵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可以达到55℃-65℃,基本能够满足采暖需求。
另外,热泵产品与其他设施的配套使用也可为热泵的市场推广打开一方天地。据同方人环工程技术部门介绍,由于出水温度不够高,从前的热泵产品在应用到使用暖气片散热的既有建筑中受到限制;现在新型建筑多采用地板散热装置,这种散热装置的技术路线与热泵产品很吻合,因为地板散热装置的面积大,不需要较高温度的热水就可以满足用户舒适性的要求,这样的配套设施改造和使用也增加了热泵产品的市场应用机会。
需要补充的是,从同方人环的经验来看,即便热泵产品在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都没有出现技术障碍,在产品的正式投入运行和售后服务阶段还是会出现问题,很多相关的控制和操作系统还没有“傻瓜”到人人都能掌握的程度,违章操作和错误操作时有发生。另外,从空调制冷的角度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日益加大,传统的碳氟制冷剂逐渐被弃用,用什么冷媒代替碳氟制冷剂仍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难题。
好产品须广泛认知
目前,普通大众对于热泵技术及其相关产品还知之甚少。热泵产品想要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和应用,需要普通大众的广泛认知和支持。
节能环保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让人们了解后,才会成为一种影响普通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意识。利用热泵思维(提取和循环利用能量),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隐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能量,比如房间排风的热回收、干燥、工业废水、废热、废料等等。
同方人环的销售部门认为,常规的能量提取和利用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复杂的能量提取工作则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来主动发现、利用、并完成。像热泵产品这样专业性非常强的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绝对不仅仅是卖东西这么简单。与其说它推广的是一种商品,不如说它推广的是一种节能意识,与用户共同探索节能途径。因此,它的市场推广比其他任何一种产品在资源投入、服务周期和专业性要求方面都要细致得多。
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篇二
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职业规划
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所有人,都需要资金融通,不论长期的或短期的资金需求,不论国内的或海外的现金需求,不论即期的或远期的资金需求,金融业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其次赚到一点钱的企业或个人,他的金钱需要有个存放或运用的去处,金融业正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而且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1998年以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开启了在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打破之后的新一轮对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人才举措,影响着所辖行业内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金融业就业的主要有利因素:
1.在各行业的薪酬横向比较中,金融业的平均薪酬与福利最高。
2.在全民市场经济的氛围中,金融业的从业者可以感受到正在从事着一份“体面”的职业。
3.每日都工作在完全动态化的市场环境中。
4.有才华的员工可以得到快速的晋升。
5.优厚的待遇和休假福利。
6.低损耗率,行业平均志愿周转率为16%。
尽管全球经济仍未全面复苏,但中国金融企业在这次的冲击中却因祸得福跑到了整个行业的前茅,面对这新一轮的洗盘,中国的金融企业很可能因为走向世界的需要而扩大对于行业人才的招募。
---------------结论: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是相信自己。专业现在并不是局限一个人求得发展的瓶颈了,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然而有一个相同点,他们都是相信自己,不服从命运安排,努力奋斗的人!这样的人,不论他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海归也罢,专业在这里并不能说明什么了,实际上大学所学的东西与我们的实际工作脱节太大,大到根本无法照搬来用,不具有可**作性,那么最重要的显然已经不是专业了,而是对一个职业、一个行业的热爱、**、勤奋、执着,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里希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朋友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篇三
百色市会展旅游现状与前景展望分析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是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产品结构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会展旅游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一、百色会展旅游现状
1、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匮乏,会展投资缺乏力度
百色要走会展旅游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打造会展旅游大市,从而成为广西继桂林、南宁的会展旅游第三,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除了铝业较为发展外,再无其他产业可大幅度地增加财政收入了。其旅游业也不能像桂林那么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收入十分有限。百色的外商投资也不多,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并不可观。会展旅游每年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中80%将通过企业直接投资和社会资金筹集,资金缺口大。
2、专业服务管理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差
对于旅游发展地区来说,旅游人才的缺乏,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百色学院是百色唯一所综合性大学,它为社会输送的管理方面的人才是非常有限的,有关的会展科目也是在2010年才开始开设。会展的举办因为缺乏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服务,使参加会展的商家看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失去信心,从而举步维艰。
3、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百色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内无宽敞的集散道路,举办会展势必会造成城市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尚未建立专门的会展中心,缺乏必要的会展中心和会展配套的基础设施,住宿、餐饮业也不能满足会展需求。交通是制约百色会展旅游发展的最大因素。
(1)陆路
百色处于东盟和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市,华东和大西南部分省市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和地理枢纽地位不相符的是百色市交通条件仍然落后:百色市“连通南北”,但南北无铁路贯通,南北交通依赖于“县县通”二级公路;连接贵州的交通,就整个广西而言,仍有很大的缺陷,不仅两省份之间无高等级公路相连,就连已有的铁路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运力需求;同时,广西承担着对接东盟的重任,但从与越南方面的交通来看,我国对接东盟的公路等级仍十分低下。
(2)航空
从空中交通来看,百色虽有百色军民两用机场,却没有固定的航班。百色要打造国际级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没有航空运输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3)水路
百色能用于水运的只有右江,但由于对右江的维护与建设不够,致使右江既不能用于旅游光观,也不能用于运输过多货物,制约百色货物集散。
4、开发较晚,技术不成熟,知名度不高
相比南宁、桂林和柳州来说,百色会展旅游属于后进地区。与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会展举办地存在很大的差距,实力也远远比不上那些技术高超的成熟城市。而国际参展商是大尺度的客户,来到中国,只会去一些参展价值高,交通便利的目的地,百色在广西就会受到“桂林会展”及“南宁会展”的覆盖产生形象屏蔽,周围西部省份又会受到云南、四川、重庆的覆盖。举办得较为成功的只有田阳的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博览会。
5、缺乏重视,相关政策不完善
缺乏会展知识的传播,至上到下会展旅游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项目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已。有关会展旅游行业和会展管理机构没有相对应建立和发展起来,阻碍了会展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建立或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百色会展旅游的发展前景
1、旅游资源丰富,局部集中,且搭配较为合理
百色位于广西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此外,它还是壮、苗、瑶、回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号称“壮文明之根”的田阳敢壮山布洛陀遗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更为丰富。而且资源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分布态势,这对于整合局部旅游资源,增强百色整体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
3、相对的区位优势
百色位于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其北部与贵州毗邻,西部与云南省毗邻,东临广西的南宁市、崇左市、河池市,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0.5km,在“大西南+东盟”的区域范围内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重要地位。随着南昆铁路的开通、盘百二级公路、沿边三级公路等公路的开通,以及靖西龙邦口岸升为一级口岸,百色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形成。尤其是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建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百色将占据华东、华中、大西南部分省区与东盟之间的“十字路口”,战略重要性更为明显。
4、交通设施的完善
百色正积极建设内部与沟通外界的公路、铁路、航空路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便利、快捷的交通体系。
5、经济环境稳步发展,社会治安稳定。2003年百色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将对于会展旅游的开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6、会展旅游举办地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以其在中国—东盟的“桥头堡”地位,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中心和旅游集散地。百色靠近南宁,深受这股潮流的辐射,会展旅游加快发展。
7、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以原生态的面貌出现在国际会展旅游舞台,将会使百色更容易寻求到合作伙伴,招商引资。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右江田阳一体化将为百色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环境和条件。
8、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百色处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扶贫工作新阶段和新时期的进一步开展,百色会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与资金投入。国家强调在西部大开发中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省区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将使旅游扶贫开发的特殊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百色将尽得其利,会展旅游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会展行业分析及前景展望篇四
第一节会展业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技术、贸易、文化、经济等往来日益频繁,为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中国的会展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由此,会展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同时,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邮政商业、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因此会展业又被视作新的经济增长点或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一、会展业的概念和基本组成会展业是指以会议、展览为媒介,以在一定时期内聚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手段,达到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行业。
(一)会议
会议是泛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有组织、有主题的议事活动。会议的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会议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国际会议、洲际会议、国内会议。据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1cca)规定,国际会议的标准是至少有20%的外国与会代表,与会人员总数不得少于50名。
会议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大会或年会(covention)、代表会议(congress)、论坛(forum)、专题学术讨论会(symposium)、讨论会(workshop)和座谈会(panel discussion)。
会议按内容可分为商务型会议、展销会议、文化交流会议、度假型会议、专业学术
会议、政治性会议和培训会议。
会议按举办主体可分为社会团体会议、公司(企业)会议和其他组织会议。社会团体会议主要包括协会会议和社交团体会议两类,其中协会会议是最主要的类型。协会会议有多种类型,主要有贸易性行业协会会议、专业和科学协会会议。另外公司(企业)会议近几年来发展迅速,与协会会议一道,成为会议的主要类型。公司会议,一般包括全国和地区性销售会议、技术会议、管理者会议、培训会议、代理商会议、股东会议、奖励会议等几种。其中销售会议是公司会议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展览
1.展览的概念
展览往往是展中有会,会中有展,展会结合,所以也被称为展览会。从字面理解,展是指陈列、展示物品,览是指参观、观看,会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对展览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所谓展览,是指参展商通过物品或图片的展示,集中向观众传达各种信息,实现双向交流,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达成交易、投资或传授知识、教育观众目的的一种活动。
2.展览的类型
展览的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展览按内容可分为综合展览和专业展览。专业展览在目前的展览中所占比例较大。
(2)展览按目的可分为宣传类展览和贸易展览。
(3)展览按面向的对象可分为贸易展览、消费者展览和综合展览。
(4)展览按展品的来源可分为单独展览、多边展览和世界博览会。
(5)展览按地域可分为国内展览、出国展览。
除了以上几种分类标准外,按是否盈利划分,展览可分为营利性展览和非营利性展览;按时间划分,展览可分为定期展览和不定期展览。定期展览有1年4次、2次、1次,2年1次等。不定期展览则是根据需要而定。按场地划分,展览可分为室内展览、室外展览和网上展览。
二、会展业的特征
(一)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会展业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或者是“风向标”。
(二)产业关联强,互动性能好,综合效益高
会展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涉及交通、旅游、通信、建筑、广告、装饰等诸多部门和行业。也正因为如此,会展业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已将会展业列为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
(三)信息积聚性好,利于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费用
三、会展业的作用
当今,会展业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各国各个大小城市都有会展活动的举办。世界各地之所以争相举办各种会展活动,其重要原因是会展活动能够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一)对举办地经济效益的拉动作用.
会展业是高收人、高盈利的行业,除了门票、场地租金等直接收入外,还有因会展活动所带来的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物流、保险等相关行业的间接收入。
(二)就业机会的扩大作用
会展业作为服务业,直接、间接涉及的行业很多,因而就业乘数效应显著,能够吸纳较大数量的就业人员。
(三)信息的系统传播沟通作用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如电话机、留声机、蒸汽火车、电视机等都是在展览会上首先进行展示和推广的。
(四)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在大多数交易会、展览会和贸易洽谈会上都能签署一定金额的购销合同,以及投资、转让和合资意向书。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
会展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活动,它要求有符合条件的会展场所,有一定接待能力、高中低档相配合的旅行社和酒店,便捷的交通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优雅的旅游景点等。
(六)会展活动举办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作用
会展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会展业是联系城市与世界的桥梁。会展活动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不仅可以给举办城市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
四、我国会展业的格局
国际博览会联盟(ufl)发表的报告认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人均收入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以上,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接近或超过10%,行业协会的力量相对较强,那么会展经济就会在该城市或地区得到强势增长,并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各地区和城市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特点和会展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但就整体利益而言,各地区都在通过挖掘本地的资源优势,制定科学的、侧重点不同的会展经济发展规划,使各地区、城市的会展业得到协调、持续的发展。
第二节会展中心概述
一、会展中心的构成会展中心作为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的载体,应具备相对完备的功能,能够为
各类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会展活动的需要,会展中心一般由展览部分、会议部分、室外场地部分及展览辅助场地、会议辅助场地、配套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等部分
构成。
二、会展中心的选址
会展中心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和周边的环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会展中心的作用。因此会展中心的选址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交通便利
(二)周边具有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
(三)有增值潜力
(四)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五)注重会展中心的旅游环境
三、会展中心的经营管理
会展中心是会展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怎样经营管理才能使会展中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我国会展中心的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中心在经营模式上虽有不同,但普遍存在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资金供给缺乏的问题,要实现会展中心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会展中心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展中心的实际情况,走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经营管理会展中心。
(一)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
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是改变目前我国国有会展中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现状,使政府逐渐退出会展中心的经营管理,会展中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前提。实现会展中心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应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在新建的会展中心中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建会展中心;二是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国有会展中心,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成立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推行有效的会展中心管理模式
(三)培育会展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会展中心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后,相互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这种竞争不仅包括国内同类会展中心的竞争,还包括来自三资企业的竞争及不远的将来还会面临着独资会展中心的竞争,同时会展中心还面临着同会展产业链条中的其他主体的合作与竞争问题。会展中心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注意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发展。
(四)注重会展市场的分工与协作
会展中心提供的产品是服务。目前我国多数会展中心对会展活动实施一条龙服务,即从展品运输、展厅和展台的布置到餐饮服务,再到清洁服务和物业管理都由会展中心独立完成,这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会展中心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在会展中心实际运营过程中,充分运用市场分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原理,加强与会展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合作,使自己专职于整合各项服务、加强管理的工作。在这方面,德国、法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五)加强政府对会展市场的宏观调控
市场化要求政府从会展中心微观管理领域退出,但却要求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使会展中心的整体运作有制度保障。另外政府对会展中心的建设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政府对一个地区需要多少会展中心、需要多大规模会展中心,需要在哪个位置建设会展中心,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都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从而对会展中心的投资起到指导作用。
第三节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利润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体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则,这是制约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致命障碍。我国会展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会展市场秩序混乱
当前,我国会展市场鱼龙混杂,会展过多过滥,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会展“泡沫”现象。一些城市日日有展,甚至“一日多展”。许多展览和会议既无特色,又无实质内容,缺乏良好的组织与服务,且收费混乱,低水平恶性竞争,使参展者的利益无法得保护。对一些会展主办者来说,展会无论大小都有钱可赚。经济利益驱使大家都想争分一杯羹。
(二)展览场所重复建设,功能单一
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展馆,但大多面积小、功能单
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不月有竞争力,更不具有接办国际名展的能力。多数展馆只能承办一些低档次的展览,缺乏统一布局,一味地为了获得短期利益,使展览活动过多过滥,导致参展物品数量少、栏次低,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同时也降低了办展质量,影响了城市声誉和企业效益有些城市盲目建设展览场所,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多数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组织管理模式落后
同国际知名展览相比,我国展会缺乏明确定位,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有的展会则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有些展会甚至成为处理滞销商品的场所。参展商的目的也不明确,且大多数厂商只是“坐以待客”。组织管理模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展会使之停留在相对封闭、单
一、服务水平低下层次上的重要原因。
(四)会展业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
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制约了会展规模经济的发挥。同一批人员既是展会组织者,又是展会管理者,也是展会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分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同时,为展会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如展会信息、展会咨询、施工、评估、道具、设计装潢等行业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五)会展主办主体复杂,缺乏资质条件的约束,会展业务人员的素质偏低
目前,会展的主办主体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各类协会、学会,有各种团体组织,有咨询公司和展览公司,有各种媒体,也有各类企业。主办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条件限制,造成了一些会议和展览水平低,组织管理混乱,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各种展会一哄而上的局面。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我国会展经济发育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会展经济的发展还缺乏行业规制和一些法规、制度建设。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会展业存在问题的病根,主要在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转换中,会展业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变革,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理念滞后并存在短期行为。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展会审批制、展览公司资格认定制,未能与会展市场的发展接轨,未能完全体现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
第二,会展业管理体制和制度不规范。
第三,会展业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缺少行业约束机制。
第四,会展业的运行缺乏规范化。展会的地点、频率约束机制缺位。
第五,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展会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会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不高,观念更新较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而缺乏创新精神。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进人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展业赢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上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革。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全球化趋势
加入wto以来,我国会展业同国内各个行业一样,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全球化。
(二)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会展业的信息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会展业开始注重与国际会展组织或世界知名会展公司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时掌握全球会展业的最新动态。二是在会展业中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成果,逐步实现行业管理的现代化、会展设备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国内会展业的信息革命,如开展网络营销、举办网上展览会等。
(三)集团化趋势
会展业是一项投入大、回报快的产业,表现在微观领域,即对会展企业的资产总额、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会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众多小规模的会议或展览公司已力不从心,逐渐被有实力的公司兼并或收购,进而退出市场,实力雄厚的展览公司则以资本为纽带,采取联合办展、收购展会、资产兼并等方式不断壮大自己,成为市场的主宰。
(四)品牌化趋势
晶牌是会展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我国会展业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品牌化经营是增强我国会展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已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会展企业或展会,但这些民族化的会展品牌与德、意等国家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或展会相比,无论在品牌的知名度上,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可见,品牌化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日程。
(五)专业化趋势
“只有实现专业化才能突出个性,才能扩大规模,才能形成晶牌”已成为国内会展界的共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业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也导致了我国国际知名展会的缺乏。专业化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市场化趋势
(七)创新化趋势
(八)生态化趋势
(九)多元化趋势
最后,我国的绝大多数会展公司都会努力拓展本企业的经营项目,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以分担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会展业是我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其理由在于: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发展和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其次,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将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背景支持和基础设施支撑。
我国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和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形成,将使更多行业、更多领域的专业会展迅速成长起来。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推介产品,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必将带动会展需求进一步增大。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得到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金融、物流、旅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会展业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再次,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将带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能通过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等手段对我国会展业进行宏观规范,同时减少对会展活动的直接参与和管理,使会展业的各个主体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竞争。第二,共同研究制定会展产业政策。第三,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使会展中心场馆、会展业和相关服务业能有积极性办好会展活动。
(三)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
会展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规模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经济”,就会展城市而言,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选择能发挥城市资源优势的重点,加速培育一批有晶牌效应的展会和一批有专业水准和竞争实力的会展公司。就展览项目而言,会展企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展会组织、策划、服务的水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展会活动的创新,争创名优品牌,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筹建全国性会展协会,促进我国会展产业化
(五)有意识有目的推进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这其中包括会展产业链上的分工专业化、会展活动服务专业化、业化。
(六)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带来的契机。
(七)加快人才培养
尽快塑造一支熟悉展览业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