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方法(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方法篇一
第三篇 攻略篇
《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本篇《攻略篇》将结合06、07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及“中国管理创新大赛”诸多优秀团队的实战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从战略概述、团队构建、产品、生产、市场、财务、综合评分、竞争分析八大板块对《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中的战略与竞争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侧重从增强竞争力角度提高企业业绩。在具体的战略战术分析中将以“正”、“奇”相结合。若将“正”看作基础,则“奇”为枝叶;若将“正”喻之为基本战略,那么“奇”则为具体战术,“奇”由“正”生,两者相辅相成。“正”乃王道,“奇”乃胜道,只有王道则不能胜,只有胜道则不能王。
本书中在援引案例分析时将“中国管理创新挑战赛”简称为“管理大赛”,“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简称“mba大赛”,下文中不再说明。
攻略1战略概述
在企业中,战略问题将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但往往也是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好的战略,失败的企业背后往往隐藏着错误的战略。不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的模拟中,作为公司管理者,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都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北大开发的企业竞争模拟软件是用七项指标来综合衡量的:本期利润、市场份额、累计分红、累计缴税、净资产、人均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我们只要在有限的期数内实现七项指标的加权平均最大即可。用这七项指标来衡量公司价值,也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我们的现代公司治理观念:公司不仅要做大(即利润、净资产大),还要做强(其他各项指标),当然利润又是基础。这是可以通过最后的排名体现出来的,最终排名既不会与本期利润完全正相关也不会与累计利润(累计缴税)完全正相关,最终取胜的企业并非最大的而是最强的。
在比赛中,参赛各团队应该在仔细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对于没有战略规划就简单参与“中原混战”的团队只能送上一句古人已经说了几千年的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对于没有自身发展战略或者没有能力制订自身发展战略的团队在混战中即使不惨死他人足下也必将无所作为。我们知道,所有的公司在一开始都具有相同的历史,拥有相同的资源,并自始至终都追求同一目标,即: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n期经营之后,结果却千差万别,这无不与我们的发展战略相关。没有战略的组织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会原地打转。要制定企业战略,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现在经营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又打算把它经营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也就是企业的定位问题。制定战略计划的核心是在组织的目标、自身能力和所处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充分实现其价值。
一个成熟的公司战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上的长期与短期战略
短期战略即阶段战略。如果我们模拟的是8或9期的话,我们可以把第1、2、(3)期作为第一阶段,第(3)、4、5(6)期作为第二阶段,剩下的(6)、7、8、9期作为第三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在这三个阶段我们的发展重心和发展策略完全不同,如第一阶段的首次发债多少、买多少机器、如何抉择产品开局?第二阶段如何权衡并协调好产品的“量”与“质”,以达到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极限扩张?第三阶段如何调整各项指标以实现综合分最高? 空间上的公司整体与部门的战略
公司战略是企业整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具有指导性、概念性、长期性、宏观性的特点,而部门战略则较为具体和微观,针对短期,是公司战略的具体落实。具体来说包括生产策略、研发策略、人事策略、财务策略和市场策略等。如果说公司战略是要我们“做正确的事”的话,那么部门战略就是要我们“正确的做事”。如公司战略中说我们最后的企业要达到一个什
么样的规模,这就需要财务部(包含战略投资部)和生产部(包含研发部)去详细规划该部门的战略。
运营中的基本竞争战略选择
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是选择其一作为公司的竞争战略还是选择混合战略?
运营中的发展战略
如运营过程中的产品、市场扩张等。
战略拟定以后,并非仓促上马,还需要详细的战略投资规划。在我们许多企业的规划中,常常没有战略投资规划或者忽视了战略投资规划,然而一个没有详细投资规划的战略经常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战略规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它着眼于未来因素,这些未来因素中蕴含着战略变化或者战略投资相联系的增长。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确地分析未来投资的长期收益,它强调各种战略的长期成本与收益,为企业进行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并在决策之后实施后续控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框架。
战略投资一般分为两种:
资本投资,为了支持现有战略的扩张或者在新的领域中进行拓展,要在机器设备等有形固定资产等方面进行投资。资本投资常常将企业推到新的产品或者服务中去,或者说,资本投资是企业现行战略的规模或者范围扩张到更高层次。在我们的比赛中资本投资可以看作是“量”的投资。
创新投资,是指研发、广告、工艺、分销渠道等之类的开发性投资,通常情况下,这类投资是无形的,是用来为现行战略的扩张或新战略建立基础的。在我们的比赛中创新投资则指“质”的投资。
为了保证企业在中期到长期的时间内获得收益,每一项战略投资都要求企业在短期内引发显著的费用,因此有必要对每一项战略投资都制定严格的分析、考核、评价标准,如:成本—收益分析,衡量未来收益的准则,未来的绩效目标等。
卓越的战略是否就意味着卓越的成绩了呢?并非如此!企业战略的实践表明,战略制定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只有战略制定没有战略实施无疑是纸上谈兵。一个良好的战略仅仅是战略成功的一部分,如果有能保证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的策略,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能顺利地实现。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是由这两方面因素造就:卓越的战略制定能力;成功地实施和执行既定战略的能力。这是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两种能力。
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是企业按照战略方案的具体要求,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优势、把握时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层次间分配及使用现有的资源(主要是财务资源);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获得哪些外部资源(如对手信息等)及如何使用;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对组织结构(如团队工作方式等)作哪些调整。
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至于说各家的战略孰优孰劣,难以得出一个定论,因为不存在一个完全适合这个比赛的战略评价体系,至少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尚未开发,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根据最后的比赛成绩来判定成王败寇。最后的胜者并不一定在战略上就遥遥领先,因为最后能否取胜还取决于各家对战略的执行情况以及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对确定的战略进行及时修正的能力。也许a公司的战略不如b公司完美,但a公司能够彻底的执行而b公司不能,那么最后获胜的就有可能是a。
总之,战略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选择最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战略,才是最好的战略。或许企业没有完善地制定出合适的战略,但是在战略实施中,能够克服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那么这也是有可能导致该战略的完善与成功的。即使我们具备卓越的战略制定能力和成功地实施和执行既定战略的能力,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成功的战略必须是有创造力并且十分灵活的,企业必须要在维持现有战略的同时寻求新战略。由于环境或者需求条件的变化,旧战略的有效性最终将受到侵蚀,为了保证企业未来的壮大甚至生存,必须在已有战略失效之前形成新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方法篇二
贵
州
大
学
继
续
在教
育
学
院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企业竞争战略及规模经济性分析
0
0
级
商务管理
专业
学生姓名
李
海
昊
论文完成日期: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企业竞争战略及规模经济性分析
一、前言
20世纪末我国已经摆脱了短缺经济,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木合理性却日益明显,一般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新产品开发和生产严重缺乏,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大多数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开展严重受挫。为面对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入世〞后的各种挑战,使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我国正进行“以开展为主题〞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将面临一系列的重组和变革,规模化、专业协作化将是企业开展的方向。面对国际和国内未来的开展趋势,企业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如何提高竞争能力?——这将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抉择。
二、国有企业战略选择与规模经济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在著名论著?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中就企业竞争优势、竞争战略等相关问题作出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企业与其环境建立关系,其关键在于企业对外部的应变能力。战略选择的意图是针对行业的各种竞争力的影响,在一个行业里寻求长期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竞争战略可以概括为本钱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竞争战略很少有单一的本钱领先或差异化形式。企业竞争战略通常采取以本钱领先为主,兼以差异化战略;或者以差异化为主,兼以本钱领先。当然企业的竞争战略不同,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也不相同。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国有企业采取的战略对策是:一方面,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战略重组和资本经营的方式,实现其规模的扩张,到达行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本文主要讨论战略重组和资本经营过程中的规模扩张问题。
〔一〕产业结构与规模经济
我国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据统计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0%〕,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面对未来剧烈的市场竞争,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是我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不少工业产品总产量名列世界前茅,这说明我国产业具有相当的生产总规模。但由于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过于分散,企业规模偏小,尤其是缺乏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超大型企业,这一点从我国最大企业与世界最大企业相比就可以得到证明。造成产业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投资体制和分配体制,使国有企业创造利润的绝大多数被国家抽走,而国家对企业资金注入极少,银行融资有限,又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企业规模偏小;我国的产业结构中,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也造成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规模偏小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规模不经济。
2.产业的供应规模超过市场的需求规模,导致市场的过度竞争,这是我国经济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经济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产业同构。重复建设,产业的供应规模超过市场的需求规模;同时由于政府的作用,使得产业进入障碍比拟低,而退出障碍比拟高,造成产业供应规模膨胀。我国市场机制还存在很多缺陷,尚未形成标准的市场竞争规那么,致使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众多小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展开无序的竞争,经常使用不公平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谋取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其结果是全行业利润水平下降,缺乏与国外竞争对手的竞争,也影响整个产业的稳定开展。
3.我国技术创新的鼓励机制尚未形成,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投入不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追求产业规模,大量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必然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很多企业只是单纯地以模仿创新为主,不愿花大精力进行自主创新。正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缓慢,企业开展缺乏后劲,很难与兴旺国家相竞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在产业规模膨胀,而需求缺乏的情况下,也导致了很多企业经营难以维持,甚至出现一批企业破产倒闭。
〔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与规模经济
由于我国产业布局的不合理而带来的产业规模的不经济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如果想仍在原有的格局下搞好国有经济,是很难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取得较好的成效的,因此改变国有企业现有状况,必须对整个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一方面可以到达调整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实现资产重组,调整集团内部产品结构,进而促进功能优化,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目标。因此,我们把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总体战略选择,而把实现规模经济作为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主要任务之一。
从微观层面,规模经济对企业生存和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产业供应规模偏大,而企业在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市场容量等各种资源有限,企业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实力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国有企业战略重组而表达的规模经济的意义就在于:l〕规模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具有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支配能力。2〕规模经济有利于有效利用、组合社会各种资源,发挥各自资源的使用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也有利于降低本钱,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也是国有企业战略改组的目的所在。
从中观层面,产业中有规模经济企业的存在,能够增强企业整合币场的能力,减少产业内过度竞争,减少由于资源过度使用而造成资源浪费。而企业能否实现规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业供应规模是否与市场规模相适应,市场规模大而产业供应规模小,或者市场规模小而产业供应规模大,都不利于行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存在规模经济的企业,容易对产量、价格等达成协议,对市场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易于形成本钱优势,有利于阻止新的竞争对手进入,特别是境外竞争对手的介入。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主要产业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以及由此造成的过度竞争状况,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行业的资源配置。
从宏观层面,企业规模经济有利于增强企业。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国际竞争也是不同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表现为不同国家同类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要想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开展经济,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不仅要走向国际市场,而且要在国际经济舞台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参加wto后,要迎接“竞争国际化〞挑战,更需要树立有强大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资本运营与规模经济
资本经营是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国有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有效形式。资本经营有多种含义,这里所指的资本经营是企业本身或者其局部资产作为一种“商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买卖的活动,包括投资银行的筹划、融资,企业的兼并、收购,产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流动等一系列的活动。资本经营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原那么决定的,由市场配置资源就是要求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流动,从而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动态优化。资本经营作为竞争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其意义在于:
1.从微观层面,通过资本经营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开展过程的问题之一就是规模过小,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使优势企业进行规模扩张。企业扩张离不开资本,如果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进行规模扩张,一来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分配体制以及近年来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积累极为有限,要想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扩张是非常困难的。二来是全世界大集团都不是通过自身积累来进行扩张的。目前国有企业负债普遍偏高,通过银行的借贷资金来进行规模扩张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是推动大中型企业的资本经营,通过重组别的企业来扩大规模,实现低本钱的扩张。
通过资本经营的方式,重新构建企业的产权结构或所有权结构,盘活企业存量资本,以弥补增量资本的缺乏。实际上就是通过资本经营的方式筹集扩张所需的资金,以重组存量而推进增量的扩张。比方可以通过出售企业现有的局部产权,所集资金可以进行新建规模的扩充或者收购其它企业,也可以利用企业现有资本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市场优势对其它企业实施购置、兼并等资本经营活动。
2.从中观〔产业〕层面,通过资本经营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效应
从我国的产业结构看,因为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5%,而且大企业的规模也偏小。由于我国知名企业集团规模太小、产品单一,一旦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便无法同世界大企业相抗衡。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依靠推进资本经营,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转变为以大企业为龙头的组织结构。
通过资本经营优化产业结构,改变过去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促进龙头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组合;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不同优势企业〔尤其是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企业〕之间的互补,使重组后的企业既有市场,又有领先技术和开展后劲,提高规模效应,以增强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经济实力,逐步培养企业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带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之,通过资本经营的形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有充分的实力和灵活可变的应变能力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入世〞后的剧烈竞争〕。
3.从宏观层面,通过资本经营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促进存量资本的流动,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地区之间的投资合理化同时还可以促进产权结构的合理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使经济改革的全面推进和进一步深化。
通过资本经营,使一元化的产权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以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化。通过资本经营,促进存量资本在木同企业及不同所有制企业间、不同行业间、以及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使龙头企业的增量资本得以扩充,也促使企业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资本经营的形式,通过流动不断到达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开展。
三、资本经营与实现规模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规模经济的评价标准
1.规模经济分析的前提
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某特定商品,以单一工厂制企业为前提进行研究的。而现实经济中,通过资本经营重组的企业包括同类〔产品同类〕、相关〔产品之间是相关的〕以及不相关〔产品之间不相关〕多个工厂组合的一体化企业,或多个企业组合的企业集团。因此,在一个现实的企业战略下来研究规模经济定量分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问题的另一个前提就是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增长,所表达的要素增加的倍数与产出增加的倍数的比例关系。当产出增加的倍数大于要素增加的倍数,生产效率是增加的。也就是各种要素的投入要遵从生产经营的活动规律,即遵从比例性和协调性。而在资本经营过程中,很难做到绝对意义上的比例性和协调性。
2.规模经济分析的评价标准
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的标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带来生产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表示为产量增加的倍数与要素投入增加的倍数的比值,即改变前后产量的比值。实际上,生产效率也是较难确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中产品大多相似或不相似,产品产量不具有可比性,自然也不能简单相加,这使从数量上来确定规模经济标准变得比拟困难,而使从技术经济和经验估计规模经济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
3.规模经济分析的评价指标
规模经济不仅是企业资本经营所要到达的目标,也是行业结构优化和行业开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展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规模经济的效果时,应从企业的微观标准、行业的中观标准和宏观的社会经济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主要是企业的评价标准和行业评价标准。从企业方面,其评价标准应包括:资产报酬率、资本本钱、生产本钱、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从行业方面,其评价标准应包括:行业集中度〔行业中大中型企业的数量、资产总额、在世界同行业的排名〕、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在同行业的领先程度、大中型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等。
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是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指标是很难量化的,这就需要在合理的指标体系下,运用技术经济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比方要素变化过程中实际上由于技术进步因素的作用,使各种要素的构成关系发生变化〔即要素的比例性和协调性发生变化〕,也可能因外部环境使各种现实因素发生变化,如要素价格、税收等因素。因此在采用规模的比拟分析时,应该剔除相关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二〕规模经济实现中的几种关系
资本经营对我国企业的竞争战略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企业在以资本经营的形式实现规模经济,最终实现企业竞争优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
1.实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构成关系
我国经济已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集约经营实际上就是以效率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而这正是规模经济实现的前提。资本经营中,对资源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应表达集约经营的思想。
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中,技术一定情况下的最大产出量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投入的数量,而且取决于资本之间、劳动之间和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这里的资本是指实物资本〔或称资本品或投资品,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在现实中,通常所说的资本是由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因为人是企业中最活泼的因素,尤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的因素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企业的战略重组不仅是实物资产的重组,也是人力资源的重组,而且还应该是实物资产与人力资源的重组。这样才能保证规模扩张中资产与资产、人员与人员、资产与人员的比例性、协调性,如在企业购并中,往往重视土地、厂房、机器、专利等实物资本,而无视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构关系,如优化人员结构的投入,人员在职培训的投入,劳动人事改革本钱和时机投入等。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比例失调,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文化和精神,最终影响企业的开展后劲。人力资本决定实物资本是否发挥其应有作用,影响企业的未来收益,自然影响到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构成关系
资本经营是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其中应该包括有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以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重组。有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发挥作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发挥作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中的商誉包含着企业家及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凝结、企业品牌和形象在过去和现在给企业带来的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的价值,或未来可能给企业带来开展的潜力或未来会给企业带来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投资报酬。有效的资本经营,应该能够表达市场机制对企业乃至社会资源配置的根本要求,其无形资产在资本经营中起的作用是有利于有形资产发挥更大的效率,形成规模效应,并使重组后的生产效率大于单个企业生产效率的总和。
然而在实际的企业购并中,企业比拟重视被购置方或被兼并方的有形资产,而对无形资产以及与有形资产有效组合不够重视,特别是重组后企业整体的无形资产重组、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重组重视不够,比方对于重组的企业,如何重塑企业形象。如何重组企业品牌,以真正发挥规模优势,表达规模经济;如何融合重组各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使重组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运行机制尽快融合,能够表达较高的生产效率的管理效率,以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的作用,这些方面都缺乏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也影响了资本经营的效果,影响规模经济的实现。
3.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政府和企业角色与功能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资本经营〔如企业购并〕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重组主体是企业还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在企业资本经营行为,因此,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战略重组应该使企业为主体。但在我国现实经济体制下,政府在企业经济行为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理应对国有资产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应该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如果行使政府管理者的权利,那么对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利益负责,政府的作用在于:政府推动企业重组是为了解决因旧经济体制产生的“条块分割〞,可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加快配套改革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协调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政府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指导企业的行为,防止企业行为的盲目性。然而在现行企业制度下,政府的职能未能完全转变,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仍然存在,作为各级政府代言人的管理者的知识能力和主观意识、个人偏向对资本经营的效果起着更大的作用,在对管理者鼓励和约束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也必然会对企业重组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企业重组的成功,应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作用,处理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拉郎配,也不能撒手不管,保证政府在资本经营中指导和协调作用,使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实现战略重组的目标——规模经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重组中的规模经济是我国经济改革中一个现实问题,也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战略重组中的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因此企业战略重组必须遵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符合市场机制对企业资源乃至社会资源最正确配置的规那么,这样才能实现战略重组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杨雪冬.全球化:
西方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吕薇.产业重组与竞争[m].北京:中国开展出版社,2021
3.叶克林.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开展与创新
———综述80年代以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j].工业企业管理,2021(1)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方法篇三
近来,“手机定位”这个关键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几天前,全球知名的sirf公司宣称,“5年内大多数手机将装上全球定位芯片。在未来5年内,它将成为大多数手机一个必备的原件,除了那些非常低端的,只能用来语音通话的手机之外。”今年年初,中国移动决定在北京、天津、辽宁、湖北四个省市进行“手机地图”业务的试点运行。
现在在美国和亚洲等通讯市场,许多手机都正在配备gps定位器,因为它们可以为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带来方便。除了手机产业需求不断增长之外,gps也将被使用在汽车甚至消费电子产品中。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在中国将存在更大的潜在市场。
如今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竞争不断升级的原因。以中国手机市场为例,目前市场上总共有600多款产品,其中大部分型号的产品配置雷同、应用功能类似。只有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才能为整个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在短信、彩铃等业务趋于饱和的状态下,手机定位被视为无线增值新业务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手机定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手机定位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增值业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增长点。近几年来,手机定位在日本、韩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手机定位业务也十分重视,相继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
这套手机定位软件主要由gis浏览器、引擎和电子地图三部分组成。现阶段,我国可选择的试用服务包括“我在哪里”、“城市搜索”、“行车探路”、“你在哪里”、“城市热点”、“特约商户”等。事实上,中国移动很早就对手机定位业务进行了探索。早在2001年5月,北京移动就基于移动梦网推出位置服务,随后各省陆续推出。
中国联通也早在2003年7月就推出了手机定位业务,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时,只要在手机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以查到开车路线;如果用语音导航,还能得到实时提示,该项业务还能够实现5米到50米的连续、精确定位,并已经实现了全国漫游。为了能实现这一系列的功能,联通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从2003年开始,历时一年多针对定位模式的网络优化,对全国4万余个基站进行了测试、改造、优化和升级。目前,中国联通的网络已经能够全部满足手机导航的需求。
“国外手机定位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韩、日在手机定位上有很多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缩小差距、弥补不足,使我国手机定位快速发展。产业合作将是手机定位发展及市场共赢发展的最快途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研究专家王成虞表示。在目前国内的移动位置服务大环境下,手机定位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定位精度。其次,联合sp建立移动位置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为推动位置服务业务的发展,韩国和日本的运营商建立了门户网站,吸引众多sp,推出丰富的位置服务内容。如nttdocomo推出的基于i-mode品牌的定位服务“iarea”,提供的内容包括wni气象信息、imapfan电子地图、美食家、atis交通信息、zenrin携带式地图以及住宿信息6项服务;kddi推出的定位业务已达100多种,如电子地图、餐馆指南、火车时刻表、城市指南、天气和紧急信息等。最后,应注重与终端的配合。日本kddi很好地团结了终端制造商,甚至芯片制造商,为位置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终端选择。截至去年6月,在kddi发售的所有手机中,就有高达70%的手机支持gpsone移动定位技术,而且价格普遍在200美元以内。
总之,手机定位产业链由移动运营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gis开发商、应用提供商、中间件提供商等多个环节组成。而且,手机定位综合运用了移动通信、卫星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是多个产业、多项技术融合的产物。在移动定位产业合作中,运营商应当解决好各环节的利益分配问题,确保产业各方在合作中获得共赢。
策略:
无论全球还是中国,诺基亚仍是2007年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销售了4.37亿部手机,销售额为510亿欧元,利润率15.6%,市场份额从去年的约34%上升到40%。与竞争对手相比,2007年三星电子销售1.61亿部手机,销售额约221亿美元;摩托罗拉手机全年销量为1.59亿部,销售额为190亿美元,亏损3.88亿美元;索尼爱立信销售1亿部;lg电子销售0.8亿部。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地区(含香港和台湾)手机销量达7070万部,年增长率为38.6%。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出口总额超过120亿欧元,其中,销售额达64亿欧元(包括2007年4月1日成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的收入和此前诺基亚网络业务集团的收入);出口额达62亿欧元,较2006年增长30%。诺基亚已连续4年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中国成为诺基亚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售额占诺基亚全球的13%,员工数占诺基亚全球的12%。
诺基亚的成功没有秘诀,只是能够“做好自己”。手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众多手机厂商处于困境,老牌劲旅摩托罗拉业务亏损,而诺基亚却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常胜将军表面看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创新,像当年摩托的v3或者今天苹果的iphon只是始终如一地奉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满足客户对于手机基本价值的诉求,扎扎实实做好产业链整合,做好研究、做好设计、做好产品、做好质量、做好供应链,做好渠道、做好品牌,这是诺基亚基业成功的根本,也是我们国内众多品牌手机要从诺基亚学习的精髓。中国手机企业困境在于其业务盈利能力降低,赢利空间大幅缩水。主要原因是产业链建设先天不足,忽视了手机的研发、设计、质量等核心环节的建设,上游利润被芯片、手机设计、模具等企业控制,下游的利润被渠道商剥夺。做低端,亏损;做高端,卖不出去;做大众化的,竞争又太激烈。当诺基亚高、中低手机档手机全线覆盖,当黑手机以更新快、价格低的产品充斥市场时,中国的品牌手机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加强产业链建设,提高盈利能力,不是一朝一息的事情,诺基亚在中国市场已经耕耘二十几年,而我们的企业呢?大多不超过十年,还因为各种短期利益的诱惑或者盲目的多元化,错过了做强产业的黄金期。
诺基亚在手机产业链上控制整机和关键核心环节。诺基亚自己做研发、芯片研究、设计、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诺基亚不自己做操作系统软件,但控股;诺基亚与手机芯片厂商和其他零部件厂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但控制基带芯片的核心环节;诺基亚外包制造环节给富士康、伟力创、比亚迪等企业。
诺基亚核心价值观始终如一。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妇孺皆知,“科技以人为本”,二十几年没有变过。
诺基亚业务单元紧紧围绕专业化战略。诺基亚原有业务单元包括移动电话、多媒体、企业解决方案和网络设备。诺基亚的网络设备业务部门和西门子的通信部门合二为一组成新公司,总部设在芬兰。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
司转型的步伐。从一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传统通信手机公司,向以增值和服务为主的全新互联网公司转型。为配合此次转型,诺基亚首先在公司组织架构上做了全面调整,将原有五大事业部——移动电话事业部、多媒体事业部、网络事业部、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客户及市场运营部,调整为终端部、服务与软件部、市场运营部3个部门,其中主要体现互联网增值部分的服务与软件部门史无前例地被提升为一个独立部门,并和终端部门成为并行重要的位置。
诺基亚的设计追求精益求精。诺基亚总部拥有设计部门,负责从概念化到产品开发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设计部有来自很多领域的人才,包括工业设计、用户界面与交互作用设计、人机工程学、通讯设备设计、包装设计、颜色与用料设计、传感技术、消费者透视以及设计管理等。诺基亚全球有6个设计中心,负责进行5-10年产品的设计。诺基亚设计追求的是对品牌核心、恒久价值的诉求,不跟风,不落俗。诺基亚是始终把设计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既无研发也无设计。
诺基亚的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客户品味追求。诺基亚有四个产品类别,一是关于时尚类的live(“至尚”)产品;第二是connect(“乐享”)产品,即关于快乐分享,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给你一揽子简单实用而又刚好够用的功能;第三个是achieve(“智成”)产品,通过这个智能手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让你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第四,多媒体事业部专注于一个叫explore(“前锐”)的产品系列。
诺基亚的星网工业园模式打造手机产业生态体系。星网工业园已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手机产业生态体系,诺基亚与星网工业园内合作伙伴一起在北京打造了集研发、销售、市场、服务、生产、物流和地区总部于一体,世界一流的通信产业基地。就近完成研发、设计、开模、采购零部件、产品组装。诺基亚芯片供应抓高端放中间。从手机通信芯片来说,需要基带芯片、射频发送芯片、射频接收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等,芯片的集成是趋势。诺基亚芬兰总部调整芯片发展战略,以前的模式是在手机通信芯片上多由诺基亚自行开发设计再交由德州仪器(ti)定制的模式,现在采取的是“在其芯片战略中引入授权许可和芯片来源多样化模式”,其主要精力放在通信芯片中最核心的基带ip部分研发与授权,并与4家芯片供应商合作,德州仪器(ti)仍是涵盖所有协议技术的供应商,博通(broadcom)成为诺基亚edge技术的供应商,英飞凌被指定为gsm技术的供应商,意法半导体是诺基亚3g技术的供应商。
诺基亚控制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诺基亚的智能手机采用symbian系统,symbian是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一家独立的盈利性合资公司,诺基亚既是symbian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时也是symbian公司的用户。目前,symbian操作系统在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7%。
诺基亚采取多元化渠道策略。诺基亚有全国分销商、省级直控分销商、全国和省级的直供商、运营商平台等多种渠道。对全国分销售策略是精简总代理的数量、改进对总代理商的管理,包括蜂星、中邮普泰、长远通信、神州数码、首信、爱施德等全国总代理;省级代理体系,有效地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分销渠道和铺货面,增强了渠道渗透能力;直供模式利用直营店的销售网点、规模、售后服务、大量客流等,来迅速增加诺基亚手机销售量,直供的零售商包括手机专卖连锁店如迪信通,家电连锁商场如苏宁、国美等; “省级直控分销”混合渠道模式,目标指向是当时仍未完全渗透的三线以下的城镇市场,“省级直控分销”渠道中,诺基亚全权负责和零售终端接触,省级分销商只提供物流和资金流平台;运
营平台也是诺基亚重要渠道。
诺基亚向互联网公司战略转型。2008年,诺基亚将加快向互联网公司转型的步伐。在此进程中,塑造全新的互联网公司文化和互联网公司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整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加速公司愿景的实现。诺基亚收购了数字媒体发行商loudeye、媒体共享站点gate5、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等,推出了一个名为ovi互联网服务品牌,作为开启互联网的大门,它包括音乐商店、地图和n-gage游戏,同时也是开启网络社区的大门,用户可由此从诺基亚手机或个人电脑直接接入互联网内容、社区和联系人。
未来手机市场的竞争可能发生在诺基亚、微软、谷歌、苹果这些厂商之间,但诺基亚一贯的竞争战略将使得诺基亚能够一直笑傲江湖!
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方法篇四
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企业竞争模拟战略分析
一:整体战略
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在投入生产之前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企业整体战略。公司战略分为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是纵观模拟的全过程。如果模拟有8期的话,我们认为可以把第1、2期作为第一阶段,第3、4、5、6期作为第二阶段,剩下的7、8期作为第三阶段。在各个极端企业经营的重点任务是不一样的。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决定发行多少债券,买入多少机器?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决定生产多少产品,雇佣多少工人?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决定怎样综合调整各项指标,提升综合排名
微观上,从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生产哪些产品、如何向市场投放、如何控制财务状况、怎样确定企业规模即招聘多少工人,都是微观战略的组成部分。产品篇
二:产品战略
模拟开始的第一件事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而制定公司战略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生产什么产品。我们打算实施三产品战略,但是到底如何计划生产安排,就需要对于机器和人员如何安排,怎样安排第一班正班,第二班正班,第一班加班以及第二班加班。1.产品研发升级
比赛规则规定: 企业要生产某种产品,需先投入基本的研发费用,其数量相当于下面的等级 它包括为生产该新产品需要的专利的获得、设施的购置和技术的培训等。为了提高该产品的等级,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投入研发费。它包括为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等。若产品等级高,可以增加客户的需求。对于研发费用的控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研发会增加成本,增加对财务控制的压力,尤其是在前期资金极其紧张的阶段,过多的研发费用会影响企业的产能扩张,同时也会增加现金流的压力。其次,研发增加的产品需求是不确定的,对于销售收入的增加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也就决定了研发投入的风险性。无论是成本的增加,还是需求的增加,都与利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明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确以下几个思路:
(1)从研发的总量来讲,应该分散,研发成本要尽量均匀的分摊到各期,避免对四个产品进行连续的集中研发,造成成本压力过大和资金紧张。
(2)第一期最佳的选择,是增加c或者d其中一种的研发,不要仍然只生产ab(3)模拟的最后两期,尽量不要在进行研发的投入.(4)研发的时机把握.对各产品来说,当本期决定大量生产的时候,是研发的最合理时机.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几个月模拟中我们队都未曾想到过这问题,只是感受到模拟过程中产品的需求与价格的某些微妙变化。在模拟前几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产品等级提高所带来的需求大幅提高,价格大幅上涨,而到最后两期,似乎不降价是卖不出产品的。根据对模拟的长时期感受与经验,这里的各种产品也应该具有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ab产品在模拟进行前就已经被模拟生产了六或八期,此时的ab已经被引入,在模拟开始后前两期处于成长阶段,模拟中期到达成熟,模拟后期衰退;而cd产品在模拟开始后才被引入,模拟中期成长,模拟后期走向成熟。3.工资系数
工资系数是唯一与工人积极性有一定关联的指标。提高工资系数可以更有效的地提高产品等级(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关于工资系数到底定位在什么水平比较合适,更多的是经验做法。
二.生产战略
1.生产规模扩张
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最大利用是让所有机器都运行20小时每天,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用第一班加班的,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在扩张机器规模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工人规模的平稳增长,切勿使工人数的增加大起大落。机器的购买更是要平稳,切忌撑死一期,休息两期,这样的发展只会导致最终的落后。扩大生产规模时得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期的规模扩张原则是最大的工人规模决定合理的机器规模;公司运营中期的扩张原则是最大的合理的机器规模决定合理的工人规模;后期的扩大规模得结合累计分红、净资产、资本利润率、充分考虑企业的各项评分,企业的潜力以及是否博加赛一场等合理决策。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2.原材料采购
模拟规则中规定:本期购买的原材料只有75%可用于本期生产,这就产生一个原材料库存问题。为了保证一个合理的原材料剩余量,每期的现金流不至于受购买原材料数目影响太大,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应尽量使本期所购买的原材料数满足:本期末的库存原材料数≈0.25*下期生产所需原材料数:下期生产所需原材料数≈(本期原材料耗用数额/本期机器数)*下期机器数(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的购买涉及到融资,预计下期资金紧张,可以本期适量多买原材料,可解现金断流的困扰。
三.市场战略
广告促销
模拟公司的运营规则:广告具有长期影响且针对产品,促销的作用只影响到本期且针对市场。
在整个模拟运营期间,广告应该是打得比较平稳的,促销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特别是后两期促销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最后一期可以适当考虑将一部分广告挪到促销中去。一般而言前期应该是广告>促销,后期应该是广告<促销。
四.价格策略
一般来说,价格水平最主要是受收成本费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模拟环境的理想化,属于完全竞争化的市场,所以对于价格的制定绝大多数情况下要考虑市场其他竞争者的价格趋势,结合企业的市场定位,最后确定适当的产品价格。
五.财务战略
我们首先得明白财务部门是干什么的。一般作为模拟公司的财务部门主要工作有:(1)、精确核算各个会计项目。
(2)、控制好现金流,至少预测三期的现金收支情况。
(3)、辅助并检验coo进行生产安排。1.现金流
企业的现金流发生问题通常都是在取得销售收入的环节以前。在此之前企业基本鹏云组 企业战略 孙皓元 冯云鹤 孙欢 胡匀
上是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收入的几项只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购买原材料优惠。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是模拟中仅有的融资渠道,到底是发债券还是贷款,又发多少贷多少,取决于各队的决策。因此现金在销售收入前的支出主要取决于累积的发债规模、本期安排的生产决策(工资、原材料、研发、管理费,机器维护费及新雇工人的培训费和辞退工人的安置费)和市场营销策略。这些安排好了,企业在现金流上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张计算完全精确的现金流(会计科目表)excel表的基础上。2.融资
模拟过程中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是仅有的融资渠道,规则规定:累积银行贷款不得超过800万,债券规模不可超过期初净产规模的50%(实际公司法规定不得超过40%)。并且这儿的银行贷款只是短期贷款,本期末就得全额产还本息,而债券是长期债券,只是规定每期偿还5%尚未归还债券的本金及3%尚未归还债券的利息。由规则可以看出,银行贷款的规模是累计的,而债券的规模不是累计(还了还可以再贷),所以就性质来看,应该把债券作为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更多是作为每期调整现金使其在取得收入前非负以及弥补全额发债后所缺资金的手段。根据现金支出顺序,我们可以看到短期贷款根本买不了机器,要扩张规模从根本上只有发债券。一般而言如果企业最大程度且比较合理地发展了,在融资上应该表现为前几期最大限度地发了债券(除了第一期),并且银行贷款比较平稳地减少,到最后两三期银行贷款额度基本用光。理想的结束状态为银行贷款额度基全部用光且债券余额尽量低;中间阶段应为债券余额为满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