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一
——记樟前村村医的那些“经常事”
经常陪孤寡老人下休宁看病,经常自己垫付钱给贫困户先看病,经常给慢性病患者下休宁买药,经常……这位“经常先生”就是板桥乡樟前村卫生室主任程军奇同志。
程军奇,中共党员,板桥乡漳前村卫生室主任。他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空间里,默默贡献,辛勤耕耘30余年,他30余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群众健康“守护人”对乡村卫生事业的忠诚。
漳前村是板桥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民组,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人员,对于这些“老幼病残”人员来说,子女寄来的生活费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是自己种植蔬菜,更别说为小灾小病花钱了。这些人在身体不适时,找的最多的人就是程军奇,是他最忠实的“粉丝”。因为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程军奇总会及时出现,为他们排忧解难,是他们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亲人。正是程军奇的存在,使得他们足不出户,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就把病看好了,免去了他们舟车劳顿去中心医院或县城了。从医30余年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留守老人小孩有需求,程军奇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候是大半夜、有时候是一大早,但没有哪一次是被拒绝的,患者也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治疗。漳前村徐源组宋明娟,是一位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生活起居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还记得2013年的12月的一个夜晚,那天天气突变,下着茫茫大雪,时间已是凌晨12点,劳累一天的程军奇刚洗漱完毕准备睡觉,突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打开门一看,是宋明娟的亲属,说宋明娟由于受凉,引起慢阻肺急性发作,出现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急需抢救治疗。程军奇急忙起床,向家属简单了解一下患者情况后,背起药箱,准备好急救药品,不顾一天的劳累,立刻启程向患者家中奔去。徐源组离漳前村所在地有10余里,由于大雪封路,程军奇只能背着药箱,徒步艰难的前行,来到宋明娟家中后,程军奇顾不上暖和一下自己已经冻僵的双脚,就立即对宋明娟进行抢救治疗,经过程军奇的抢救治疗后,宋明娟转危为安,得以脱险。像这样半夜出诊,抢救患者的事情对他来说,实在太多太多。30余年来,他年均接诊近5000号,出诊数百人次,却从未收取过群众一分出诊费,特别是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后,程军奇不管是什么样的病号,不管是什么时间段内,都仅收取病号一般诊疗费6元钱。30余年来,他走遍了漳前村所有村组,熟悉每一个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有哪些慢性病,谁有药物过敏史,在他心中一清二楚。留守人员看病就诊时,经常拖欠医药费,他也从来没有怨言,总是自己垫付,为病号先行诊治;碰到危重病号无法处理时,他都会想尽办法帮病号转诊至上级医院。有时几位高龄患者同时患上感冒发烧,又不能到卫生室就诊,程军奇冒着极大的医疗风险,同时往返于几位患者家中,为他们观察输液,来来往往,一天下来,吃饭的工夫经常被耽误,虽然一天下来,能收取的报酬十分的微薄,但看到病患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他也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2009年,程军奇竞聘上岗,担任起漳前村卫生室主任,他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让漳前村群众充分享受着医疗改革建设成果,特别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进一步解决了漳前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减轻了村民就医负担。在承担着漳前村基本医疗工作的同时,程军奇还肩负着全村1200余人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每年要为全村150多位老年人进行体检,每季度要对全村200多位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每个月总有10多天走在随访慢性病患者的路上。每天除了完成基本医疗以外,他还得把当天的随访结果录入系统。这对一个50余岁的老村医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较医改前有很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坚持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学电脑操作、健康档案系统外,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同时,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履行一个群众健康守护人的职责,从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程军奇一直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每年的村卫生室考核,他所在的村卫生室总能取得非常好的考核成绩,始终走在其他卫生室的前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自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之后,程军奇再一次活跃在板桥乡健康脱贫战线上。他既是村委会副主任、又是村扶贫专干,同时他又是村卫生室主任,身兼数职的他肩负着全村所有贫困户的健康扶贫工作。他为全村25户88名贫困人员都分别建立了健康档案,始终坚持做到村不落户、户不落人,每月都按照规定对贫困户进行上户随访,全村贫困户中,谁家的人有什么慢性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该预防接种了,他的心中始终都有一本账。每次上门随访,提起程军奇,贫困户们总是忍不住对他翘起大拇指。而程军奇看到这种情况时,总是傻傻的说到“让外出打工的人放心,让留在村里的人称心,自己的工作才能安心”在做好健康脱贫工作的同时,程军奇还是全村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医生,2018年,他顺利签约145位老年人。签约之后,他并没有重签约轻履约,而是严格按照签约协议书内容对这145名老年人进行履约,签约履约率达90%,真正做到了群众健康守护人。
服务这么多的人、从事这么多工作,程军奇也经常被误解。有时候因上门随访、以及其他工作原因,村卫生室临时闭门,村里老百姓有时也会说忍不住牢骚几句,但“经常先生”程军奇很少去反驳、也很少去辩解,反而是以更加友好的态度去服务那些有怨言老百姓,因为他知道,只有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才能让群众明白,他是一名称职的村医。村民出于对程军奇的信任,连续2届选举他担任村委会主任一职,正是这些众所周知的“经常事”,程军奇不仅得到群众的认可,还得到党员的认可,他于201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2016年成为休宁县人民代表。在今年的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程军奇又一次当选支部委员,使他肩膀上责任再次加重。
不管是人民代表的身份,还是村副主任的身份,又或是村民组长的身份,程军奇始终知道,作为一名村医,他的职责是更好的为老百姓在健康事业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始终不悔。
他一定会做下去,也会做好的,这是程军奇的承诺。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二
最美乡村医生材料
村医生平凡岗位书写出彩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xxx,生于1956年,中专学历。已在农村医疗战线上工作了40年,现任曹城村卫生所所长。这期间,我走村串户解除患者病痛,钻研业务知识提升医务水平,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也多次获得县卫生局、县防疫站、乡卫生院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共获得先进卫生所7次,各类先进个人和卫生工作者8次,2014年被评为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一、以刻苦钻研闯出一片天地
1974年,应村党支部的召唤,经群众推荐,我在xxx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村卫生室筹建工作。当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十分落后,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在是放弃还是坚持的抉择中我彷徨过、踌躇过,但本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我毅然选择了后者。
在对医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犹如懵懂的孩子不知所措,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秉着永不服输的劲头,我认为没有干不成的事儿,于是我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从书籍中汲取医学知识,同时又到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医学专家那里虚心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的医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1976年县、乡领导看我的工作扎实,就安排我到临颍县卫生学校学习两年,在临颍县医院临床学习一年,1978年顺利通过许昌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79年参加河南省医生统一考试,取得“乡村医生证书”。在2012年临颍县卫生学校中医知识培训班结束时,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
通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我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同时也有我的“独门秘技”。比如,我通过对小儿腹泻,病毒性肠炎的研究,自创了特殊配方的腹泻宁散,患者使用后能很快痊愈;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我研制的蛙液素疗效特别好;肾结石患者服用我研制的排石汤基本上一周后就能排出结石......类似这样的“绝招”还有很多。除了有针对性的独特配方之外,我对一些“特殊”病例也能得心应手,比如我乡xxx患者xxx 在外地打工时,突然出现高烧、头疼、呕吐、视力模糊、全身乏力不能行走症状,在运城市人民医院治疗14天,不但无好转并且加重双目失明,后来经人介绍在我所诊断治疗。经诊断是油漆中毒,只用7天时间就痊愈挽救了她的生命,家人感激得无法形容,特送“医德高尚 医术高超”锦旗一面表示感谢。
二、以无私奉献铸就不平凡的事业
40年来,我的足迹遍及xxx和周边多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街道。我村有村民1633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疫苗,我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不管白天黑夜,一声呼喊,一个电话,我都是随叫随到。40年来,我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进药严格把关坚持用国家基本药物,药物执行零差价。响应国家号召,对军烈家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
我最挂心的是村民们的病痛,总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诊疗费方面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帮助者他们。2011年6月10号,xxx突然患阻塞性黄胆,肝硬化腹水,他家中没钱 我就给他2000元,让他到县人民医院治病,县医院确诊断后要求患者住院,并且要缴3000元押金,他没那么多钱,无奈回到家。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安排他在卫生所治疗,在治疗期间我鼓励他要树起生活的信心,并帮他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治疗一个月后病人完全康复。类似的情况很多,我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
我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中,为卫生改革献计献策。在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中,我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所建设,我们所的人,一时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我对他们进行了说服工作,“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我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积极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卫生所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基药销售额162100.80元,诊治14458人次,为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三、以满腔热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我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我深知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有一次我走访xxx家庭,动员家长为孩子接种疫苗却被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我撵出家门,并且说我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我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掏出了钱为他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率先在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等等管理登记本,各种疫苗接种率达到了100%,每年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10至20例,我村的计划免疫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四、以勤于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各项工作对电脑和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工作同样也不例外。我在小写abc如何变成大写abc都弄不明白的情况下,自费购买了电脑,以“滴水石穿”的精神学习,最终实现了熟练操作,也能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修理。网络知识无处不在,为了提高我的医术,我在好医生、医维达等医疗专业网站注册了账号,查询相关疑难杂症认真钻研领悟。此外,我还在我擅长的医疗领域,开通了慢性病、肾病综合症、白塞病等多个医疗qq群,为全国人民无赏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病救人的医疗水平和确保初始数据的科学性,2011年我购买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机、心电图机等现代医疗器械,以精密的仪器帮助我确保诊治无误,治疗有方。现在我看病用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和电子报销单,实现了35岁--65岁健康体检不出村,健康档案完成100%,新农合参合率100%。为了普及医疗知识,我坚持创办宣传栏,并每月更新一次,每次30页,内容涵盖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保养等内容,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农村医疗工作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我只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一个缩影,过去的成绩是我的开始,今后我要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为人民的健康奉献我的一切。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业绩,我相信只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彩的人生!
xxx卫生所 xxx 2014年3月8日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三
推荐优秀社区责任医生
浙江省东阳市王村卫生室来荣夫(来一鸣)来荣夫又名来一鸣,东阳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第十三届政协特邀代表。1943年1月出生,20岁开始从医,1979年随浙江省医疗队来到东阳王村,在王村医务室工作5年后,又去缅甸行医6年,后又于1990年来到东阳六石街道王村,从1990年开始一直扎根在王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来荣夫日诊临床、夜读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走访名家或上级医院医生,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09年取得了执业中医师资格。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来荣夫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利用自己的中医特长,根据专家指导性意见,调配好中草药分发给大家,增强了大家战胜“非典”的决心,陪伴着大家一起度过你那段艰难的时期。
在这小山村里行医数十年,他以诊断正确、疗效显著而赢得国内外病人的一致好评,就诊者逐年增加,今年他已七十岁,每天仍坚持亲自诊治四十人次以上。他为国内外培训过多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师承医生。他保存有五十八万病人处方存根。四十年里在他处看过病的病人,只要报出就诊年月日,都能查到存根,规范化的病案、舌苔、脉搏、病情症状、药味配伍,服用时间,禁嘴及估计疗程均一清二楚写在处方单上,而且每张处方药味都是一首有韵律的七字四句诗歌,且没有一首是相同的。他又是东阳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现在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用诗歌开处方”。他为六石中心卫生院全院医护人员及个体医生免费讲课,传授中医知识,要求医生多看舌苔,少开ct单、b超单、化验单,获得掌声不断。他要求现在的联村责任医生要多懂点中医药知识,使之能更好的为农村的老百姓服务!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来医师总是热心帮助他人。在六石中心卫生院的驻王村及附近几个村庄联村责任医生有困难的时候,来医师总是义无反顾的支持、帮助责任医生,如有的老百姓对农民健康体检和慢性病随访工作不理解,他同责任医生一起上门做工作,推心置腹的跟老百姓交流,凭借其数十年在王村的扎实的群众基础,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他还深怕自己的一身技艺没有人继承,虽然带了多名徒弟,他还是惦记着能让他一生所学发扬光大。他每晚都著书立说,白天把典型病人的舌苔照片拍下来,晚上整理概括,从一万多张彩色舌苔图中筛选出624幅,编写成《望舌识病的奥秘》,在杭州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十六年中已第八次印刷,此书荣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出版社多次向他预约再出新书。他就又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走遍东阳的歌山画水,把东阳的治癌草药拍个遍,春天秋天的不同长势都拍下来,择优选出了101种,编写出姐妹篇《百草治癌春秋图》,他还著有《乡村名医—苦寒来》、《古币妙用医》等医杂文选十一册。现在的时代:六十岁算小弟弟,七十岁多来唏,八十岁不稀奇,九十岁也不能算古来稀。来医师写的《我的长寿八大秘诀》从医学、心理学、起居饮食、人文的多角度总结精华,把他七十岁还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像四十多岁的年轻人,每天能预约病人三十人(实际要看四、五十人以上)的多年养生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免医药费数千余元。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外村、外省甚至外国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他乐善好施,对残疾、困难户病人都给予适当照顾,免费诊治,曾捐献给市残联、母校、市诗词学会各12345.67元。他在发言时讲:“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这是一个音乐的基本符号,任何一首歌都是从这七个符号演变出来的,我祝愿市残联能用这七个符号编写出一首更美妙的歌,让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远离贫病,享受人间快乐”。
东阳建县1800周年之际,他用一万八千枚铜钱串成一条巨龙,供大家展览、助兴,市委、市政府为此授予特殊贡献奖,此龙获得了东阳市第一个“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近接受横店集团徐文荣总裁的邀请,挂在横店影视城九龙大峡谷金龙厅内展出,国内外游客均叹为观止。来医师去年被命名为东阳市第三批民间艺术家。
多年来,收获荣誉不少:连续十多年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他家的墙上挂着百余幅锦旗、奖状,其中有王村老年协会:敬老爱老助老;樟村初中:捐资助学、公德千秋;诗词学会:医诗俱进、德艺双馨;台湾自然疗法学会:舌诊先驱;浙江电视台:医林高手等特别注目。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来荣夫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他身兼多个职务,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去年医疗改革开始时他以政协代表的身份提出七点建议及政协提案,有部分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被采用。
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辖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优秀社区医生。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篇四
最美乡村医生
在人生旅途中,有人追求气壮如虹的事业,有人用青春博取靓丽的功名,而他只愿在岁月的幕后,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宁静,他是北田镇伽西村乡村医生--李富武。行医十年他用一个医者的任爱之心,默默为乡亲们担负起健康的重任,任劳任怨真情无悔,十年如一日,他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着青春年华,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业。
他2001年毕业于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学校,在运城中心医院学习一年后参加了乡村医生的工作,工作中他发现要适应农村工作,知识必须全面,在农村一个乡村医生要解决一个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自己的知识面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背汤头,读经典,2004年他通过了山西医科大学农村中医医疗系的全部课程,2006年通过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2008年取得了执业医师证。
从事杨梁村卫生所医务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五年共接诊病人40000人次,从没有
收取一分钱诊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生病的人不逢时间更不逢天气,出诊也不会因时间或天气而改变,无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赤日炎炎、冰冻三尺,只要有百姓到她家里请求出诊,他便毫不犹豫地背起医疗箱随同前往,和他一起考上执业医师证的同事有的去了乡镇卫生院,有的去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的开了个体诊所,可他始终坚守在农村第一线,守护着村里的平民百姓,他说:乡村医疗条件不好,乡亲们看病难,他要尽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他希望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更好的改变乡亲们的体魄,为乡亲们驱逐小病,防止大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投身美好的生活建设,才能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这也是他选择继续坚守在这里当乡村医生的唯一原因,多么崇高的理想,多么无私的追求,这就是我们最美的乡村医生。
2009年脑瘫医院的王院长多次以每月2000元的待遇聘请他,他都拒绝了,他深知农村医疗不发达,农村更需要他,2009年年底政府为全镇五个空白村招聘乡村医生,由于这五个村都地处山区,条件差,(最大300人,最小50人)谁都不愿去,他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报名去了全镇最远,交通最差,只有80
人的伽西村。接手村医工作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体检查出12名高血压患者,1名糖尿病患者,但是只有两人服药控制,原因是吃上药怕停不了。村里人健康观念差,经过他几天耐心讲解村民了解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性,主动吃药控制,为了给村民测空腹血糖,他早上7点就往30里外的伽西村。经过一个月的调整服药,村里所有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伽西村地处山区,路窄坡陡,2011年冬天,伽西村83岁老人王三妮摔倒,颜面裂伤,晚上11点打电话让他去给处理伤口,由于天黑坡陡,在快到伽西村的一个弯路上,他骑的摩托车不慎滑下了路面,冲进了一个3,4米深的土沟里,摩托车重重地砸在了他身上,膝盖,背部多处被砸破。幸好有过路村民发现才将他和摩托车一起拉上了路,为了能尽快给王三妮处理伤口,他强忍着疼痛又向伽西村赶去。在给王三妮包扎,缝合好伤口后,他膝盖和背上的血已经渗出衣服外面,凌晨3点跑了60里路的他终于回了家中,准备处理自己的伤口才发现伤口已经和衣服紧紧粘在了一起,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水涟涟,可他却笑着说小意思,咱自己是医生,怕啥。
三年间,他行程4万多公里,摩托车跑坏两辆,为了伽西村人民的健康一直默默的守护着,也就是在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里,李富武度过了他最美丽、最阳光的青春年华。他把自己的年轻岁月献给了贫瘠落后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把自己的青春魅力献给了乡村的平民百姓,他是无上光荣的,他是乡村百姓心中的白衣天使,他是病痛患者心中最美的保护神。
一个普通医生应该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为病人、为百姓,他奉献着自己,却点亮了他人。他,就是最美的乡村医生——李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