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 教案篇一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第一篇 《雨巷》
试讲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意象及情境
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意象及意境,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中“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造情境
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课件展示歌词,创设氛围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主介绍背景材料,教师补充
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7年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新希望。
2 解决生字词
学生听朗读,正字音,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
惆怅chóu chàng 颓圮tuí pǐ
3 初步感知
读完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
4 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 第1节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第二部分 第2-6节 “我”梦幻中遇见丁香姑娘
第三部分 第7节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三)研读诗歌,解读意象及象征意义
1 细读诗歌,自由交流诗歌意象
(1)雨巷
雨:迷茫、潮湿、阴冷;巷:阴暗、狭窄、悠长。
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突出阴暗、清冷、寂寥的环境特征。
(2)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就是让人感觉有种破败、凄凉的气氛。
当雨巷、篱笆墙结合起来,于是便营造出幽深、寂静、朦胧、凄美的氛围。
(3)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充满传统气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又寂寥地下着小雨,更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独的氛围。而油纸伞与雨巷、篱笆墙也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并 1 / 4
且在寂寥地下着的小雨,在幽深、寂静、凄美、朦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离、空蒙的氛围,总体来说,朦胧、感伤。
(4)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本 诗中的丁香展现出其美丽、高洁、愁怨。
教师补充古典诗词中有关丁香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
芭蕉弯弯如月牙,丁香凄凄似别离。——李璟
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韦庄
各自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李珣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王国维
2 小组合作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1)阅读诗歌,思考:“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四)品读诗歌,分析艺术特色
1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总结诗歌艺术特色
(1)复沓句式的妙用,形成了回环叠唱的效果
(2)词语的重叠运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3)每节押“ang”韵两至三次,使得音节舒缓悠扬
(4)运用排比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五)小结本课,升华情感
戴望舒是一个热情澎湃的诗人,也是一个对生命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普通人,更是执着追求与寻找出路的勇敢战士。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雨巷”,当我们被磨难缠绕时要想起戴望舒的追求精神,笑对人生起伏。
(六)布置作业,延伸学习
1 背诵全诗
2 戴望舒的另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也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诗篇之一,同学们可以找来阅读一下,体会戴望舒作品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篇 《荷塘月色》
2 / 4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试讲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荷塘月色地美景,领悟写作手法。
3、试讲10分钟。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二 重难点
1 理解文中优美景色及表现景物的技巧。
2 理解文中流露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鉴赏美景
1、阅读鉴赏第四段
(1)指名一个学生朗读
(2)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1组)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用田田写出了叶子之多;“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播放幻灯片8)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播放幻灯片9)
3 / 4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播放幻灯片10)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播放幻灯片11)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
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2、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1)学生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明确: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展开想象,进入情景,朗读课文。(播放幻灯片12)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明确:除传神的动词运用外,还用了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5段。
2.阅读全文,进一步了解全文的结构及作者的感情基调。
板书设计:
4 / 4
高中生物 教案篇二
高中数学教案
精选高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两篇
第一篇《函数的单调性》
1.题目:函数的单调性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创设问题进行导入,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采用恰当的
教学
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形结合思想。4.考核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提高观察、归纳、抽象的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推理论证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感受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分别作出函数y=2x,y=-2x和y=x2+1的图象,并且观察函数变化规律,描述前两个图象后,明确这两种变化规律分别称为增函数和减函数。然后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二次函数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问题二:能否用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增函数,什么是减函数?
学生活动:观察图象,利用初中的函数增减性质进行描述,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增大,y=-2x的图象自变量x在实数集变化时,y随x增大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描述y=x2+1在(-∞,0]上y随x增大而减小,在(0,+∞)上y随x增大而增大。理解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在一个区间里,y随x增大而增大,则是增函数;y随x增大而减小就是减函数。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上,从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入手,从初中对函数增减性的认识过渡到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感受。通过一次函数认识单调性,再通过二次函数认识单调性是局部性质,进而完善感性认识。
(二)初步探索,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以y=x2+1在(0,+∞)上单调性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用精确的数
学语言(随着、增大、任取)来描述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得到增(减)函数的定义。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判断的问题。
1 / 4
高中数学教案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提出见解,提出质疑,相互补充理解函数定义的解释,讨论表示大小关系时,理解如何取值,明白任取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式提问,实现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认识函数的单调性,实现“形”到“数”的转换。
(三)概念深化,延伸扩展
教师活动:提出下面这个问题:能否说f(x)=在它的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从这个例子能得到什么结论?并给出例子进行说明:
进一步提问: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何时函数在a∪b上也是增(减)函数,最后再一次回归定义,强调任意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提出自己观点,并提出反例,如x1=-1,x2=1,进而得出结论:函数在定义域内的两个区间a,b上都是增(减)函数,函数在a∪b上不一定是增(减)函数将函数图象进行变形(如x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问题,学生已经从描述性语言过渡到严谨的数学语言。而对严谨的数学语言学生还缺乏准确理解,因此在这里通过问题深入研讨加深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理解。
(四)证明探究,应用定义
教师活动:展示例题
例1:证明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且
∴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进一步提问:如果把(0,+∞)条件去掉,如何解这道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活动:根据单调性定义进行证明、讨论,规范出证明步骤:设元、作差、变形、断号、定论,理解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体会判断可转化成证明并完成课后思 考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准确应用,本题采用前面出现过的函数,一方面希望学生体会到函数图象和数学语言从不同角度刻画概念,另一方面避免学生遇到障碍,而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单调性定义的应用上。课标中指出“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能仅限于形式化的表达。高中课程强调返璞归真”因此本题不再从证明角度,而是让学生再次从定义出发,寻求方法,并体会转化思想。
(五)小结评价,作业创新
教师活动: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
总结
,留出如下的课后作业(1、2、4必做,3选做):1、证明: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2、课上思考题
3、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4、思考p46 探索与研究
学生活动:回顾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过程、证明、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和数学思想方法,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单调性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的主要三个阶段:直观感受、文字描述和严格定义,并且作业实现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六、板书设计
第二篇《函数的奇偶性》
1.题目:函数的奇偶性
2.内容:
2 / 4
高中数学教案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问题设计,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探索新知识;
(3)设计一些基础性例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主要特征。
4.考核目标:问题设计,知识归纳,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图形直观感知到代数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喜字、蝴蝶、扑克牌、交通标志四幅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通过观察,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前两幅图是轴对称的,后两幅图是中心对称的。
继续追问数学中这样的对称,请学生举例说明。由于前几节课都在学习函数,会有部分学生想到有些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像具有对称特征的函数的性质——奇偶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像:说明图像有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1: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思考2:对于上述两个函数,f(1)与f(-1),f(2)与f(-2),f(a)与f(-a)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若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自变量x任取定义域中的一对相反数时,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即f(-x)=f(x)思考3:怎样定义偶函数?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结论,最后展示本组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将学生得到的定义进行补充完善最终得到精确的偶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2.观察下面两个函数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图像,从对称的角度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2:分别求当自变量x=±1, ±2时的函数值,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3:是否对于定义域内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
问题4:类比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3 / 4
高中数学教案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最后结论,最终展示本组成果。
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后,师生互动得出奇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数x,都有,且,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练习: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口答)
3.强化定义,深化内涵
对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说明:
(1)如果一个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若f(x)为奇函数,则f(-x)=-f(x)成立;若f(x)为偶函数,则f(-x)=f(x)成立。
三、
讲练结合,巩固提升例1.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
(1)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
(3)若f(-x)=f(x)则f(x)是偶函数;若f(-x)=-f(x),则f(x)是奇函数。
例题2: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四、总结升华
师生一起回顾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图像性质,已经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五、布置作业
1.教材42页习题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1,求x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
奇函数:
判断函数奇偶性步骤: 一看
二找
三判断
4 / 4
高中生物 教案篇三
高中语文教资面试教案
【篇1: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一15分钟面试课教案】
必修一 2.诗两首
3.大堰河——我的保姆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0.短新闻两篇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旅程
(一)上片
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
我们前面说过,鉴赏诗歌,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从意象着手来分析诗歌,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抒情方式来赏析。抒情诗词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来抒发感情。接下来通观全篇,我想请同学们结合词作,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明确: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独立寒秋,却描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
“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
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2.诗两首 《雨巷》
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篇2: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首先,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毛泽东诗歌特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主要让大家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命乐观精神。
难点: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为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崇高心灵,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时代的宏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三、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
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指导朗读
首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意境;然后请同学们重点诵读文章。诵读文章时,请大家注意,文章中的“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由“忆”到“记”,侧重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好,我们可以看出,词中描述了四幅画面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下面我们分别重点来看一下:
第一,独立寒秋图
请大家看开头三句词,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其大意为:在深秋时节,年轻革命家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滚流北去(心头翻腾着无尽的遐想)。“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此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
板书:独立寒秋图: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二)湘江秋景图:
大家想一下,文章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 主要有山、林、江、舸、鹰、鱼,通过这些来由点到面的进行勾勒万物。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三)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承接过渡作用。一般地,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起过渡作用。词的上下片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文中诗人回忆的是往昔“峥嵘岁月”(即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具体表现在中间七句,由“恰”字统领。作者选用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如将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化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将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经常评论国家大事,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写出批评恶浊、表扬善良(激浊扬清)的文章,向军阀、帝国主义展开了英勇斗争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蔑视权贵的意思化为“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其实,我们知道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和工作时,常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和何叔衡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及战友们以天下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四)中流击水图
大家品读一下文中最后三句,这三句话主要设问结尾,采用了象征手法,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谢谢!
【篇3:高中语文试讲教案《锦瑟》】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说两句诗,大家看看是谁的作品?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谁的?没错,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锦瑟》。
二、目标
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那么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诗。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你来介绍一下,介绍的很全面,看来你预习的很好,请坐。
三、整体把握
接下来,我们来我们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听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胧,不解。确实不好理解。那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首诗,再品味一下。有感觉了吗?嗯,感到一种哀婉。很好。那现在我们想请一位同学们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好的,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读。很好,请坐,谢谢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学们,《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如果把古今关于《锦瑟》一诗的诠释和争论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这里我们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说法,请看大屏幕。有这么多。
好,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现在我们来细细的品读。待会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
先看第一联。一起读一下。这句是起兴之笔。同学们,这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的,你来说,锦瑟清幽哀怨,牵出作者的情丝,令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难尽。说的太好了,请坐。好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瑟”这种乐器,请看大屏幕,相传它有五十根弦,后因为它的声音太悲,唐代的时候改为二十五弦。作者写五十弦,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年过半百,一方面也道出了悲苦之深。
如果说首句是起兴,那么颔联和颈联则是对往昔的追忆。
好,现在来看诗的颔联,这里有两个典故,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看看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来说,对,庄生梦蝶,千古一梦,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以及望帝化鸟,更转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理解的很透彻请坐。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接着,诗意又转,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看诗的颈联。“珠有泪”是什么意思?看一下课文注释。鲛人泣泪,化而为珠,人们独爱珍珠之美,却不曾体会鲛人之痛,这其中滋味,大家可以体味一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什么意思?你来说,很好,请坐。蓝田美玉,才美不外现,终将如轻烟散去,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之情。可见这一句透着作者对明珠、美玉的爱慕、执着,却又带着几分哀痛、无奈。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往事如烟,纵使千般美好,而今思之,也只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好的,现在请大家再自由的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作者的哀婉伤感。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尾联说“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前面我们说这首诗朦胧多解,它的主旨和情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好的,你先说,你觉得是政治诗,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好的,请坐。谁有不同的观点,你来。嗯,这是作者的文人自伤。噢,你也想说,噢,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对亡妻的悼念。请坐。你怎么认为,噢,你也觉得这是一首爱情诗。
看来,大家都比较倾向认为《锦瑟》是爱情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那好,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这首哀婉凄美的歌。
六、小结作业
同学们,一首《锦瑟》朦胧多解,我们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但他确实是一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先锋派”。也许正是这种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课下的时候请同学们再细细的品味这首诗,然后搜集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加以赏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锦瑟
李商隐
起兴用典
追忆哀婉伤感
悲叹
高中生物 教案篇四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多篇)
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
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
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1、低碳:英文为。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
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
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
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
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
界各国所接受
3、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
化碳
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
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
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
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
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
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
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
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
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
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
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
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
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
多万人死亡??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
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
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
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意义十分
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
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低碳生活-措施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
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
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
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
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
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
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
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高中生物必修实验
2014——2014第一学期
2.3 伴性遗传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一记忆改变学习活动复习2.2记忆节节清内容 二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
2、填写色觉基因型女性 男性 基因型表现型 正常 携带者 色 盲 正 常 色 盲
3、填图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红绿色盲基因的特点①色盲基因是只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基因②男性只要在______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患病。 总结红绿色盲症遗传的规律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①色盲患者中_____性多于_____性女性只有_________才表现为色盲不表现色盲是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_____基因就表现为色盲;②交叉遗传一般是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_________。当然也有可能是女性携带者或女性患者通过她的儿子传给孙女。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现象。③女性色盲患者其父肯定________色
盲其儿子肯定________色盲。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遗传特点①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性致病基因②女性的发病率________男性③具有世代连续性④男性患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性别决定类型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在家禽饲养时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多养母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收入。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能力目标 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导入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
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哪两种物质组成呢和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年英国格里菲思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小鼠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r型细菌2.实验过程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③加
热杀死的s型细菌
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
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思考、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
3、对
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组中是谁导致小鼠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组小鼠体内能分离
出s型活细菌它是开始注射进去的还是混合后重新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分析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先进行第一、二组与第三、四组相比起________作用。
8、该实验能否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体外转化实验年美国艾弗里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
多糖等物质你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哪一
种成分是转化因子。
①实
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预期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现象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分析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
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2.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呢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
实验结论表示怀疑。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
试。思考与讨论①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35s标记蛋白质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的作用下完成的。思考是
不是所有生物都含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3.2dna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历程 能力目标
1、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2、对科学探索基因的本质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领悟假说——演绎和模型方法在这些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根、茎、叶的变态》相关知识 新人教版
必修1
1.根的变态
贮藏根包括肉质直根和块根。
萝卜、胡萝卜、甜菜等的肉质直根由两部分发育而成:上部由下胚轴形成,下部由主根基部发育。它们的增粗主要是由于额外形成层活动的结果。甘薯、何首乌等的块根,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
气生根指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又分支柱根、呼吸根、攀缘根。
寄生根如菟丝子茎上变态的不定根,又称吸器。
2。茎的变态
可分为地下茎的变态和地上茎的变态。
常见的地下茎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
常见的地上茎变态有:枝刺、茎卷须、叶状茎、肉质茎,但蔷薇、月季茎上的皮刺,是茎表皮形成的,与维管组织无关,并非茎的变态。
3.叶的变态
叶卷须、叶刺、叶状柄、鳞叶、苞片和总苞。
高中生物必修二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解释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阐明简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 26 ~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体验生物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对于这两大内容我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的设计:、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我们已经学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卵双胞胎、三胞胎,他们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卵细胞和多个精子结合而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内容:受精作用
1生物必修
~ 27 ~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习新知
1、受精作用的场所?
2、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
3、精子转运的途径?
思考:结婚多年的夫妇不能生育,经医生检查,女性双侧输卵管堵塞,你能分析一下他们不孕的原因吗?如果你是医生,应如何治疗?
以上问题通过观看课件、阅读教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转运的动力和途径,精子在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让学生明白生命诞生的曲折过程。
4、受精作用包括哪几个阶段?
5、形成受精卵后染色体数目有何变化?一个卵细胞能和多个精子结合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白生命产生的独特性和曲折性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联系减数分裂,引导
~ 28 ~
学生总结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反思:本节课基本上是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能够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生物必修
~ 29 ~
高中生物 教案篇五
近几年,低碳成为谈论最热的环保话题,从交通环境到家居生活,低碳生活理念设计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家居是人们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室装修来说,除了涂料、装修材料的选择外,绿植的点缀也是体现低碳生活的重要一环。绿植既能美化居室,有的更能净化室内空气。日常生活中,只需花一点小小的心思,就能为“低碳”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新房刚装修后,有害物质极容易挥发,影响室内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养花种草,既能成为家居好摆设,又能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绿植对居室装修的美化作用很强,并且一些绿植的确能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的氧气含量,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像吊兰、绿萝等叶面较大的绿植,由于表面气孔丰富,对装修过程中甲醛及其他有害挥发性物质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绿色植物--低碳生活的选择
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有些植物代表着了某种含义,比如象征着婚姻幸福和爱情地久天长的"文竹",象征着两人用结同心和吉祥如意的"马蹄莲",还有些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仅给人以清晰,柔和,舒适之感,其中它还微妙的包含着影响人们科学生活的理念.绿色是最吉利的健康色彩,在居室中摆放适宜的植物,不仅能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家庭的和谐,每当炎热夏天人们心情急噪,身体不适,当看到一片绿色或精致的绿色,心情自然就舒畅不少了.古代时候,早已把植物与生活伴随在一起了,如将菏叶撒在屋顶,将菖蒲与马兰化挂在墙上,让薄菏香满庭院,屋梁用香樟,门上是木兰,各色藤蔓绕成了窗帘,地上铺了草毯,垫席上垂着白玉兰,让兰花飘洒着香气,榛子与菏花缠绕,蝴蝶花与百合花交映,百花在园中开发......十分重要的是绿色植物还是庞大的"吸碳制氧厂".植物的绿叶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与植物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房内摆设一些绿色植物,如富贵竹,发财树等,既有生机勃勃的象征,又能制造新鲜的氧气,极大的有利于健康,那就是我们低碳生活的好选择!
1、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
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
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
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
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
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
界各国所接受
3、何为温室效应
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
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
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
于地面--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
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
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
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
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
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
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
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
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
多万人死亡„„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
消耗、低开支的生活。“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
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
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
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低碳生活-措施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
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惨剧。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生活宣传海报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
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
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地毯方面来说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