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江雨课堂密码(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长江雨课堂密码篇一
曾贤
读了《课堂密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帮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但有时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感觉很迷惘,读了这本书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我们才可能在有序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学生为友,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教学,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有学生听课走神?为什
么学生会沉默不语?为什么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乐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因为教师忙于传授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兴趣。学科
教学的困惑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将学科知识肢解为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因此,不管在学期初,还是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只有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再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虽然学科教学赢得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学校是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的地方。学生学习得更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二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如果只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成绩负责,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后者肯定更重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眼界,又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驾驭,远比训练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为困难;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其实,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将最大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最大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概念,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师还要具备反思的意识,持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学生和我在这45分钟里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技能?哪些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如此“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虽然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上课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拓展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那也不算有效课堂教学。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各有所得的有效课堂教学。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我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有更大的提高。我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有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长江雨课堂密码篇二
2.学得好,还要考的好
我们在学习与粗纯知识的时候,有没有为日后提取和使用他们而考虑哪?
一.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
考试前教师生怕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生怕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大家都过着查漏补缺的生活。但是往往效果不佳。
如果学生掌握70%的知识点,通过查漏补缺能提高到90%,考试中60%能提取出来,学生获得54分。如果不是查漏补缺,而是将提取比例提高到80%,学生获得56分。
因此,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储存知识的能力比较重要,后期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比较有价值。
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
只是存储工程中与还能用的方法越姜丹,如死记硬背,知识提取就越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就越容易。
出现学生上课听懂了,作业却不会做的情况,是因为,做作业检测的不是储存了多少知识,而是能提取多少知识。
但是储存知识和提取知识当做两个阶段,是不科学的。最有效的储存知识方法(机械记忆)与最有效的提取方法(融会贯通)是相悖的。应该对两者加以综合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
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不在于存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提取多少学科知识。
知识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科知识储存中,对于无知状态的学生,教师主导作用更甚于学生主体作用。然而在知识提取中,教师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给予帮助,学会说呢过发挥着主体作用,并主导者提取过程。
个别教学有利于知识存储,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知识提取。学生间的互动就是锻炼知识提取的最好方式。
3.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一、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
一个经典的故事,一只桶,要装进细沙、沙砾、石块,该怎么装。
现在强调“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却往往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整体性。如果课堂之间是割裂的,而且每堂课都上的很精彩,学生反而会因为过度的课堂刺激而上市对学科的整体吧务。如果课堂是有机整合的,那把有些课堂有缺陷,也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
长江雨课堂密码篇三
读《课堂密码》有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本书就像是解开课堂现象的密码,透视出了掩藏在课堂背后的谜团,指导着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指导着教师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正如周博士所说:“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利和体力管制学生”。深刻剖析了当前课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周教授说,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更不要把课堂止于安静,要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一、打造有效课堂:
现实的课堂效率为什么不高?并不是学生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接受度跟不上教学进度,就像孩子跟不上父母的步伐一样。不调节教学进度适应学生的接受度,而是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进度,最终会使得教学进度超过学生的接受度,使学生不愿上学、不愿听课,从而课堂效率降低,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不反省自己的教学,而是责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是学习能力差。其实,课堂的效率实质,是教学与学习的协同共进,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度步调一致,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学生需要什么要的底色:
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他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他奠定“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他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外在的线索拓展与知识相关的领域,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提供更多的启示物。就像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育”,教育本来就是服务于生活的。
三、善待学生的“无知”
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提出要善待学生的“无知”。学生的无知跟我们的饥饿感相类似。我们经常为了填补学生的“无知”,而迫不及待的帮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学习学科知识,这样他们不但不能理解知识,反而会占领了他们继续学习的空间,又消耗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当我们苦口婆心地把课讲了几遍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而我们也肯定产生怎么教也教不会的烦躁心情,书中指点我们,要我们必须接受事实,探究学生为什么会无知,不要责怪、斥责学生,而是尽量想办法改变事实,把学生的有知确立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要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无知的责任感。
四、与学生结盟和“与教材为敌”
如果要让教师在课堂上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结盟,共同去征服教材展现知识的世界,并在征服教材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活动的乐趣,让自己享受到体现教育价值的幸福。所以,教师就教师,教材就是教材,教师若成为教材的化身,也就丢失了自己。“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课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当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长江雨课堂密码篇四
《课堂密码》读后感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已有两年的时间了,教师是我自毕业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我热爱我的学生,热爱这种教书育人的使命,因此,在我看来,教书已不再是一份工作这么简单,我早已把它当做我自己的事业,当做一种生命的追求。在我从事教学的这两年,一直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在每次上课前,哪怕挑灯夜战,都要备好每堂课,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从事教学以来,我一直在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高效,听的开心”,但有时效果并不佳。我本身性子较为急躁,加上内心又特别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好好听讲,一旦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有说话、做小动作、走神这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心里就特别的生气,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让我对学生这种违反课堂纪律的当场就勃然大怒,事后也采用多种惩罚措施,如批评、教育甚至是与家长谈话,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课堂教学秩序仍然不见好转,于是,我不断的反思、拷问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的不好,到底是哪个细节出现问题?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听课就有那么难吗?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后,我顿时幡然醒悟。
《课堂密码》有段话是这样的:“几乎没有学生会故意违反课堂纪律。问题在于,他们要么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课堂欲望。我们禁止学生做某事,不代表学生就不会做这事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怎么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需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是的,想让注意力集中45分钟,对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易,对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要尊重孩子爱玩这个天性,这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现在的孩子大都是90后,有的甚至是00后,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叛逆的个性,很多时候越是强求他们做某件事,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越重,特别是在听课这种要求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事情上,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去单方面的对他们列出禁令,不是靠强制性的惩罚措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而是要改进在的教学方式,使其更加充满趣味 性和生动性,使其更加易于孩子接受。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如果要按照周先生的这个定义来划分,我的课堂管理无疑是处于最失败的境界。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要构建积极的课堂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以情唤情。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然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时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 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在课外时间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多参加和多组织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抓住一切机会与学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了解了学生的心里真正的想法,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因地制宜,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期望,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并且愿意听教师的话,从而树立教师的权威;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时代在发展,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在授课方式上要准备足够的多的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要学会引导学生掌握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这个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从内心自发的遵守课堂纪律。万一仍然碰到有学生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的话,也请记住响鼓不用重锤,切记采用大声呵斥等这种伤害孩子的自尊方式,我们可以从目光暗示、动作指引、冷却制动等几方面尝试,保护好了中学生特别在意的自尊与面子,他们自然会感激,自然会诚服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总之,对学生的处理,要以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
第二,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授受步调要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适应孩子的进度,却让孩子加快步伐来适应自己的进度,在这种超越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对课程失去了兴趣,还学会了依赖父母来达到目标,课堂上的类似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老 师身上。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课堂教学主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哪怕教师备课再努力,但学生不参与,这种单向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的助摧剂,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减少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的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是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第三,学习他人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听课就是向其他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不但可以丰富自己课堂经验,还可以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无数次的听课,包括被别人听课和去听别人课两种情况,在被别人听课时,除了紧张的备课与演练外,就是在意别的老师对我的课的评价,在听别人课时,过多地寻找他们的缺点,忽视了他们课堂上闪光的东西,听课应该听什么呢?周先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批评上客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优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听课主要是为了吸取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迅速让自己成长。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在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点之后,要学会反省自己课堂的劣势与不足,不能单靠别人成功的经验来填补自己课堂上的劣势,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拓展出自己课堂优势,奠定好厚实的课堂教学基础,才能让我迅速成长起来。
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学习的教学经验太多了,书中提及的许多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为我解答了我两年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困惑与不解。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是一门艺术,不但要总结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还要经常拜读优秀的教学素材,从前人积累的经验中吸取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让自己成为学生寻求知识、吸收知识、热爱知识的引导者,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在的能力基础上,尽量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使其达到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长江雨课堂密码篇五
2013年读书活动培训讲稿 ——解读《课堂密码》
《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作者主要观点如下: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第一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
一、课堂因“联合”而“有效”
真正有效率的教学,不但要求教师上好课,更要求教师有把课堂联合起来的能力。
(一)一堂课的思维陷阱:孤树终难成林
不应该抽象地谈课堂教学,而应该更长远地看待课堂教学问题。当我们从整个学科教学来看时,当我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看时,才有可能更加公正、更加科学和更加有效地审视具体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纵向串联”
1、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往往把学科知识拆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来教。这就为学科教学带来了三个问题:(1)拆分后的若干个知识点是不是已经涵盖了整个学科知识。(2)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不是相当的。(3)学生应该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还原为完整的系统化的学科结构。
2、把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究竟如何拆,拆完后如何
有重点地教,这就依靠教师的教学智慧。
2、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后,如何系统化,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横向并联”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科教师需要把各自的课堂并联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有效率地成长、全面地成长的目标。
二、学得好,还要考得好
(一)从“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
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
当我们强调知识提取在教育结果上的价值时,既强化了教师帮助学生储存知识、提取知识的责任,又强化了学生提取学科知识的责任。
三、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
(一)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
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能力在质上的突变。
(二)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
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三)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
1、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
可能最有效;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3、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四、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
(一)学科深度:是内容的艰深还是理解的深刻
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育广度:是“人在学知识”还是“学知识的人”
1、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
2、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三)课堂结构:深度与广度的均衡配置
1、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
2、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五、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一)作为一种任务的教学进度
保持一定的教学进度,是开展课堂教学的起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是工作态度问题,而教学是否有趣或者是否有效则是能力问题。
(二)作为一种结果的学习接受度。
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三)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共生
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四)学校管理对课堂效率的制约与促进
六、从“因材施教”到“因教施学”
(一)因材施教的路能够走多远
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和考纲要求的知识,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加大了“因材施教”的难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与学校规章制度对教学进度的安排,大大降低了“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二)因“学生”施教与因“教材”施教之别
“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七、别让课堂教学止于“学科生活化”
教师主导的课堂往往是学科生活化的课堂,学生主导的课堂应该是生活学科化的课堂。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为目的,需要老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八、莫让“学生成长”受阻于“有效教学”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技巧,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性。
1、跳出自我看学科。
2、跳出学科看教学。
3、跳出教学看教育。
第二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二辑 营造“有趣课堂”
一、是学生失序还是老师失趣
(一)“失序”背后隐藏的“失趣”
1、要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因总在果之前。
2、判断失序与失趣何为因何为果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看调皮学生人数的多少。
(二)兴趣先行的学科教学。
教师只要将趣味性与教学性融为一体,就可能真正开发出课堂本身的乐趣来。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前提是让学生觉得听课有意思,就是我们讲得有趣、有意义;然后让学生听课过程中因为有趣而不断前行,或者是因为前行而越来越有意义,最后还得确保学生听课所得能够换回较好的成绩,最好还能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就是学科知识趣味化
1、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
2、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素包括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知识组织形式。
3、学科教学就是辅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辅助”二字主要表现为如何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更有趣。
4、课堂教学是学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老师是设计与搭建这座桥梁的工程师。
二、以“有趣课堂”实现“有效课堂”
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却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
(一)有趣与有效的“二元对立”
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是一对矛盾。如果投向了课堂的有趣,就难免牺牲知识的有效;如果投向了知识的有效,就难免牺牲课堂的有趣。
(二)课堂有趣对知识有效的支持。
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三)知识有效对课堂有趣的转化
不管做什么事,真正能够巩固兴趣的,一定是这件事能够为你带来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用外在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外在兴趣之外,更为核心的是用学科知识的有效掌握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在兴趣。
(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间的互换条件。
1、在学校管理中,对课堂教学给予足够的宽容与期待,是促进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前提。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反思与总结,是促使课堂有趣与知识有效互换的主体保障。
三、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
(一)“应试体制”并不等同于“应试教育”
1、目前通过高考与中考来实现“取士”的目的,任然是必要的。
2、有了应试体制,并不一定会形成应试教育。
3、应试体制既有可能催生素质教育模式,也可能催生应试教育模式,真正的决定者不是应试体制,而是掌控并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人。
(二)觉得学习成绩的要素及其功能
1、影响学生学习的要素包括学生智商、学习方法与学科兴趣。
2、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
3、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活动×教师定力=课堂活力
(一)有了活动并不一定有活力
1、课堂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设计不到位,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2、要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学习活力,这并不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是课堂活动的目的。
3、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关键得看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之后的收获与表现,而不是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活动程度。
(二)用课堂活动展现教师定力
(三)用教师定力提升课堂活力
1、只有教师拥有了更系统的学科观、更生态的方法观,才可能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来。
2、活动只会让人动起来,而一系列的活动才会对人的塑造产生教育意义。
3、课堂活力总是以教师的定力为基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支撑课堂教学的教师素养与能力如何,也就是教师的定力如何。
五、“与学生结盟”和“与教材为敌”
(一)教学并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二)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
(三)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
(四)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
(五)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六)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六、用“学生德育”提升学科教学
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一)“学生德育”在“学科分化”中滑落
(二)学科教学在“压力与功利”中前行
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三)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1、要恢复学科教学的教育性,就必须让让学科教学从“学生德育”起步
2、学科教师并不是学科知识的化身与代言人,而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帮助者。
3、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过着真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并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七、学生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底色
(一)让学生记住并理解知识,最好的方法不是让学生只学习这些知识,而是拓展与它们相关的领域,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它们提供更多的启示物。
(二)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三)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第三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三辑 塑造“有序课堂”
一、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二)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
1、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
3、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4、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
5、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
6、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三)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四)怎样进行课堂管理:
1、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
2、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
3、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二、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1、师生关系经历了师权“神”授、师权“智”授、师生平等、生尊师卑四个历史阶段。
2、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情。
3、师生平等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在生尊师卑的年代里,教师为了搞好教育教学,首先得讨好学生,其次是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情,最后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教育教学能力才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起来
(一)缺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完成学习内容从搞懂了向理解了、从理解了向会应用的转变,更难以做到将学科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学科结构。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自主起来,在当下就必须有付出成本或者作出长远投资的勇气。
1、学校对教师的期待与宽容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制度保障。
2、教师的教学勇气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教学前提。
3、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起来的认知基础。
四、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一)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学习潜能为基础展开,但学生学习却应该主动适应教师教学。
(二)在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难度极大。
(三)只有我们理性面对学生的学习个性,才可能既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又尊重学生群体的学习特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群体的“因材施教”。
1、只有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我们才有可能对学生群体进行“因材施教”。
2、对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时,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是不容忽视的。
3、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真正的共享点,既不是让老师适应学生个体,也不是让学生个体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群体,而学生也要主动地向学生群体靠拢。
五、对教学负责才是真的对学生负责
1、追求教学的轻松与幸福,才是课堂发展的基本方向。
2、要创造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教师们的辛苦付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甚至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还需要太多富有教育智慧的条件。
3、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六、是学生“态度不好”还是教师“方法不好”
(一)学习“原初态度”与“过程态度”之别
1、觉得学生能否学好的因素有很多,但觉得学生是否开始学习的因素只有一个——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即:原初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态度。
(二)学习方法对态度的“蚕食”与“巩固”。
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三)学法指导:学科教学的方法之路。
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
2、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七、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化动为静”
(一)尽可能让学生静下来,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
1、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
2、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
3、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八、环境的育人功能胜过教师
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九、日常教学生活有规可循吗?
(一)要走进日常教学生活的深处,更为关键的是老师要认识与探索自己的“教学思维地图”,并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优化与修正它。
(二)支撑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教学思维地图”就是我们的若干教学
假设,是我们对教育教学自认为正确的观念。教学假设包括模式假定、规范假定与因果假定三种。
(三)组成教师“教学思维地图”的基本假定主要有三个要素
1、社会与学校的教育习俗与传统。
2、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政策,它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教学规则。
3、教师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它是直接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要素。
第四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四辑 课堂中的学生
一、善待学生的“无知”
(一)“无知”蕴藏着更大的“有知”。
(二)教育从对“无知”的宽容起步。
教育不仅仅是填补学生的无知,还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填补适当的内容。
(三)从无知到有知的教育之道
1、善待学生的无知,并不是说要漠视学生的无知,也不是说要急于消除学生的无知。
2、要宽容学生的无知,就得对学生的无知有正确的认识。
3、在课堂中宽容学生的无知,并不意味着要纵容学生的无知。
4、在课堂中善待学生的无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循序渐进。
5、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二、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一)站在学生对面的教育。
(二)让理解走在教育的前面
(三)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
1、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三、让学生越学越自信
(一)透过“当下的成绩”看学生“长远的信心”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潜力等着我们去开发。
(二)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自信”。
1、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
2、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三)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归因策略
要让学生好好学习,就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事实,用成就来证明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面对学生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时,究竟是选择积极的归因方式还是消极的归因方式,决定着学生对待未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四、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一)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
只要你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不管这个学生群体的总体水平是高还是低,都必然会区分出若干优生与差生来,差生的存在与评价机制有关,不同的评价机制就会产生不同的差生。
(二)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
(三)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
(四)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
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
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五、成人是如何误解孩子的
(一)早恋是因为性早熟还是因为父辈关爱的缺位
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二)选美是“成人模仿秀”还是对“孩子美”的追求。
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三)是“为孩子而教”还是“为教师与学校而教”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为了教出好学生,首先应该着力于培养好老师。
六、别让学生因“评价”而远离学习
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
(一)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
(二)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
(三)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支持功能
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四)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诊断功能
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七、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一)被“学科考试”挤压的“学生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二)立足于学生优势的教育力量
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
(三)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1、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2、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
3、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第五讲
时间:
地点:多功能教室 主讲:刘成良
内容: 第五辑 课堂中的“教师”
一、让教师的课堂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只有走进教师群体,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与同事进行交流,并对他人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与学习,我们才可能真实地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成功的地方继续成功,在失败的地方避免失败,从而找到超越自我与超越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二、以他人的课堂为镜
(一)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
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二)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
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在反省自己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课堂经验。
(三)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
(四)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 “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教学”。
三、用自己的理念听他人的课
(一)“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
课堂观察追求的目的,并不在于品味与鉴别他人的课堂,而是如何更好地建设自己的课堂。
(二)“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深度,并不在于如何站在教师立场上设计与策划,使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在于如何让课堂变得简洁而有力,从而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三)“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
“教什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怎么教”凌驾于“教什么”之上则是课堂“华而不实”的典型表现。
(四)“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教学理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听课听什么
(一)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
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二)教学目标科学、清晰、适当。
1、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既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
2、教学目标包括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设定,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清晰性。
3、教师在预测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出可以为学生所接受的学习目标。
4、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
1、多种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2、多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
3、多种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生活化
4、多种方式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
(四)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1、教学设计的清晰度
2、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
3、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
(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广度(指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比例)
2、深度(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并通过学生上课时眼神的力度来确证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
3、梯度
(六)学习成功率
1、学习目标达成度
2、教学计划实现度
3、课堂教学拓展度
(七)课堂思维深度
1、课堂学习氛围
2、课堂人际互动
3、课堂思维品质
五、如何有效地观察他人的课堂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与进入
1、在上课前十分钟左右到上课的教室
2、尽可能借到教材,至少能够与某位学生共用教材,以便了解教学内容及前后知识联系。
3、在上课前找好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并准备好课堂观察所需要的资料。
(二)课堂观察的体验与记录
课堂观察的重点是课堂体验。只有摘要式的重点记录才能够起到沉淀课堂体验与深化课堂体验的作用。
课堂观察的评估与反思
课堂评估要从课堂框架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上下衔接、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等宏观方面来展开。
反思自己的课堂时,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迁移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来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的角度,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课堂逻辑,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构。
六、教学境界:从“学科学化”到“艺术化”
1、教师要想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晋升到科学阶段,甚至提升到艺术阶段,就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接受教育理性的批判。
2、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与学习,对自己的学生经历与学习经历的反思与批判,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检讨与反思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此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已经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七、健康课堂:把科研做在远离课堂的地方
八、在协作备课中成就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年级备课组教师在备课前集体讨论教材教学。
2、每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进行备课。
3、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反思与优化。
4、对教师课后整理过的备课内容进行评选,并将优秀的备课内容汇编成册,供以后的学科教师学习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