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书法艺术心得(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书法艺术心得篇一
靖宇县实验小学书法教育经验材料
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了解中国文字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书法能力的培养,将书法教育纳入到教学和德育工作的体系中,并将工作做细做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树立榜样——加强书法的师资培训
书法教育要想抓出实效,就要有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加大了对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力度。凡在岗45岁以下教师均参加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鼓励45岁以上教师主动参与。学校安排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培训。粉笔字每天一次,钢笔字每周一次,根据每个教师上交的练功作业每天按时打分考核,成绩直接与教师责任制挂钩,教师的钢笔字作品装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并要求教师上课板书和批改作业时,必须书写端正、标准,率先垂范。为提高教师练功的积极性,学校将教师的粉笔字练功板挂在走廊里,既方便教师之间互相比较学习,又能督促教师能够认真书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人人练字,人人成才”的良好风气。
二、夯实基础——抓好低年级写字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书写要求,基础年段的书法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我们在一、二年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书法指导。
1、“双姿”训练力求实效。良好的坐姿和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每逢新生入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会不遗余力地对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教育,发现姿势不正,立即纠正。学校随机抽查,跟踪记录学生“双姿”巩固情况。深入班级听课,学生的书写姿势也是考察教师的重点内容之一。持之以恒,就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了“端姿正势、认真学习”的意识。
2、课堂教学加强指导。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和写字为主,我们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书写指导,除了必要的范写和常规性的指导之外,还要加强总体性、针对性、、规律性和差异性的指导,使学生对汉字书写形成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为提高写字训练的实效,我们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每周增加一节写字课,教师结合学生写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专门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
3、课外辅导及时跟进。学生的书写水平要想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高,仅靠课内的指导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鼓励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书法特长班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并通过不定期的书法竞赛,为有书法特长的孩子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也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进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写字的欲望,爱上写字。
三、培养习惯——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富有激励意义的书法作业本——“小小书法家”,每当学生拿出作业本开始写字时,便会受到扉页上五个大字的视觉刺激,产生要当书法家的心理定势,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下,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书法家,写字,就是在创造书法作品。我们还鼓励教师打破写字练字的单调格式,提倡个性化的布局,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书写内容,这样,写字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变成了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作业本也变成了记载进步和荣誉的作品集。通过这种积极的引导和熏陶,使学生克服惰性,不断获得动力,将写好字内化为对自我的要求,不断提高写字的质量。
四、有效评价——形成积极的考核机制
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长久保持,但学生强烈的荣誉感能够有效延长注意力的时限。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书法考级方案。采取班级选送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考级,分三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级别有不同的要求。在公平公正评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规定,如一二年段全员过初级,初级过关,可自愿报名参加中级和高级的考核。学校对每个级别的过关者都颁发级别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好书法的积极性,同时又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使书法教育在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方面实实在在发挥了功效。
五、孕育传统——凝聚学校的文化特色
由于学校重视书法教育,并从指导的细节、管理的细节入手,形成了一套富有实效的操作模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较强,在县内同级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频频获奖。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端正优美的书法特色已经成为实小学生的名片,成为实小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断地传承下去。
书法艺术心得篇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基础班号:10030912学号:1003091218 姓名:邱灿宇成绩:
书法心得
大一下学期开学时选修了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基础,之前很
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或多或少地领悟到了书法也
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在书法课上,我们了解到古代书法家的刻苦练习书法的事例,知道要
写好字练好书法确实要经过自己一番的努力。虽然短短的十几周课不能很明显地提高我们书法的书法能力,但是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更能提高对人生的认识。
什么是书法?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而谈到书法的历史,以唐宋发展最为鼎盛。唐朝尚法,宋朝尚意。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这时候的大家,无不是勤奋练习的结果,杜甫就言之“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凡想成大家者,必先得立志决心,然后才有所作为。而到宋朝的尚意风格,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任课教师:王鼐日期:2009年5月29 日
成绩:
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到这时期,写字就是把自己的意融进去,达到“人字合一”的结果。
学书法,首先得从一笔一划练起,横竖撇捺点各有不同的写法,论行
笔方式有顺式和反式。论字的锋笔有藏锋和露锋。写字要看不同的意境,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自己心境的流露,是各种书法技巧的灵活综合运用。
如果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
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比如说颜真卿的楷体颜体,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要学习颜体,就得从临摹开始,以不变应万变。
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的那些书法艺术家立于房中,执笔写意,声乐相伴,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人生境界啊!学书法,我觉得就是学人生。就那一个简单的“人”字来说,虽说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要写起来就是那么容易。胖了,处世太圆滑;瘦了,做人太直率;高了,为人太高傲;低了,活得太卑微。而要写出一个好的“人”字,就在这一胖一瘦 一高一低之间,好好拿捏。人字何时写得有感觉了,我想你的人生也就有感觉了。写字还要有
成绩:
耐力和信心。如今在这个压力很大的社会,如何能沉下心来专心研究,如何不较个人的得失,我想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书法艺术心得篇三
第三节:书法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期的书法的特点是各种书体同时存在,交相发展。
楷书在汉代已出现,但属隶、揩书难分时期,由于战争传室递及公文书写需要,书写要求快捷,便利,促使隶书的波势简略、演变为楷;后又由于书写人求快难免笔画带草,就促成了草书、行书的出现。因此,楷、行、草三种书体此时期基本定型。一、三国、两晋书法: 代表书法家及传世作品:
陆机,西晋时代文学家、书法家。华亭人(上海松口)。代表作品《平复帖》,是中国古代书法名家流传下来最早的墨迹。书法是草书中章草向今草演变时期作品,风格古朴,苍劲有力。行笔流畅。堪称稀世奇珍。现藏于北京故宫。
钟繇(151—230),今河南长葛人,擅长、楷、行书体,尤以楷书最为著称。被奉为“正书之祖”。
二、东晋书法:
是行书、草书成熟时期。
王羲之(303—361)社会山东临沂人,后久居会稽(绍兴),官至右将军,故称“王右军”,写出传钟之法,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成为当时书法集大成者。
宗-1《石门铭》、《张黑女墓志》 思考题:
1、简述中国石窟的分布
2、简述中国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
3、简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4、简述宗大炳《画山水序》的理论要点及其理论意义
5、简述王微《叙查》的理论要点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二王的书法特征及其影响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隋唐五代美术总体呈现:灿烂求备,异彩纷呈的特点。首先隋代美术呈现出承上启下的过度性特色,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一些外来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宗-3规模之大,水平之高,空前绝后。
唐墓室壁画就其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发展上分为四期。初唐分前后两期,盛唐与中唐和为一期,晚唐一期。第一期,题材为青龙、白虎、车马仪仗、列载、仕女、天象等。人物长圆脸,仕女面目清秀,体态匀称,质朴清纯、衣饰简练。造型朴实,设色简练,总体风格延续了北朝晚期特点,尚未形成唐风。
第二期,内容有青龙白虎、出行、仪仗、客使楼阁建筑等。人物造型追求唯美,仕女丰润,躯体欣长,苗条,曲线柔美,窈窕婉丽,极有韵律,开始确立初唐人物造型的样式。
第三时期,主要内容有宅邸生活,乐舞等、家居生活气息浓重。
人物造型为典型的盛中唐作风,仕女颜面饱满,体态丰硕、浓丽富贵。线条流畅飞扬、劲健灵动,设色柔丽。
第四时期:壁画趋简,仕女面丰体肥,近于臃肿,衣饰宽大,浓艳富丽。
二、石窟壁画:
隋唐时期,壁画艺术继续发展,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占着主要地位。其中以莫高窟壁画尤为突出,其隋唐五代时期的壁画数量最丰富、水平最高,艺术成就最突出。
宗-5有风度,构图中运用“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地位,身份、性格特征。画面中表现了唐太宗运筹帷幄、气度不凡的雄才大略。
画面突出人物而省略背景,使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勾线细致坚实,松紧得度。设色浓重艳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体现了初唐人物画水平和风格特征。
《历代帝王图》是反映初唐绘画艺术水平的另一幅作品。全画画了十三位帝王像,加上侍从共46人。表现上同前幅作品,“主大从小”,作者力图通对各个帝王的不同相貌表情和性格特征的描绘,揭示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和性格,政治作为。对于政治上有建树的皇帝,多半威严肃气势轩昂、深沉大度。而对表现平庸无能的皇帝则表现出萎靡不展、平庸愚弱。
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画与阎立本齐名,他是来自于阗(新疆和阗)的贵族,是久居长安的画家。画风具有西域风格。用笔紧致,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
2、吴道子
吴道子,早年为民间画工,擅长宗教题材绘画,后从民间画工成为宫廷画家。他绘画造型整体感强,面部圆润,所画人物如“塑”,用线一改顾恺之以来的线型,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宗-7肖像及宗教壁画,尤以仕女为突出。
周昉人物画继承发展张萱的艺术风格,具有“丰厚为体”、“衣裳简致”、“彩色柔丽”的特点,由于周昉生活时代失去了开元时的盛况,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故他笔下的仕女从张萱的欢愉转向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危困。
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刻意表现宫廷仕女闲适,而又空虚无聊的生活。画中仕女装扮华丽,身着曳地长裙,肩披透体薄纱,在庭院中信步、赏花、异蝶。描绘工巧精致,线条圆润流畅,着色浓丽。
张萱、周昉所画的仕女形象具有一种健美丰硕的体态和艳丽多资的作风,说明了唐代的审美趋向有别于魏晋时代“秀骨清像”。
4、山水画家及传世作品
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历经2个阶段:第1阶段为隋代及初唐时期。
第1阶段:青绿山水画由初创逐渐成熟。
第2阶段为唐中晚期: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的山水画。
其中青绿的展子虔、李思训父子为代表,水墨山水的王维,张璪为代表。
展子虔,是北朝未到隋代的重要画家,擅长人物画,但主要宗-9水墨山水画家:
王维,被认为“有笔无墨”。以“破墨”一体著称于世,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表现形式,故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山西太原人,官至尚书右丞。诗、书画,音乐皆有所长,尤以诗、书画更为突出。他山水画深受吴道子和李思训影响,画水墨也画青绿,但以水墨山水画对后世影响为最大。
王维的山水画注重墨法表现,墨色由浓到淡,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画还有一个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故苏东坡称赞他的艺术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被后世“文人画”推为始祖。
相传有《江山雪图》、《雪溪图》等作品。
中晚唐水墨画山水继续发展,形成强大的势头。代表画家有张璪。
张璪,工松石山水,善画松。他作画时满怀激情,不拘形似,笔墨随意纵横,以山水破墨,以墨为色,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破墨法”是张在绘画上的创新。他自己认为技法不是从别人学来的,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山水画发展唐代,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为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宗-11多以马为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意观察写生,从传世的作品有《照夜白》、《牧马图》。
《照夜白》是画玄宗的御马,用精练而富有弹性的线勾勒后,略加渲染,一匹烈马狂暴不安的神情跃然纸上。
《牧马图》表现了马的典型特征:肥壮高健、骨肉停匀、精神饱满,艺术处理成黑白二骑并行,形成鲜明的色彩和虚实对比。
韩滉,官至右丞相,善画牛羊,由于“安史之乱”时经历了一段逃难流亡的生活,因而对下层民众和民俗风情了解和体验深切,所以画了许多农村生活的题材。《五牛图》是他的代表作品。
《五牛图》画中五牛,姿势不一,花色各异,全图结构准确,一些细节描绘写实逼真,呼之欲出。形象健壮有力,神气自然生动,用笔厚动粗辣,老劲。
《五牛图》是传世作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五、五代画家及传世作品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内容上没有了唐代的欢愉升平的题材,而更多是日常生活、身边琐事的题材,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迷离心绪和含蓄阴柔的美。
1、人物画家周文矩、顾闳中
周文矩,江苏人,南唐宫廷画家,李煜时任画院翰林待诏,善画道释、人物及仕女。他的仕女师法周昉而更加纤丽,用笔和宗-13徐熙野逸”之异,徐黄之派相映生辉,对后世花鸟画发展影响深远。
黄筌《写生珍禽图》,此画为其儿子示画范本,以双勾填彩技法表现,画面写实,画风精工富丽。
徐熙,徐熙的师承不明显,主要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发挥他的独创精神。技法上有别于黄体,而是“落墨有格”,即以墨勾出物象,后以不同的墨色分出凹凸,最后略加淡彩。
徐派画风在入松以后并不为人所崇尚,以至其孙徐崇嗣不得不改变徐派画风,以求在北宋画院谋取一席之地。但对之后的水墨花鸟画的发展咱产生极大影响。
3、山水画家及传世作品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画家深入地研究自然,师法自然,作品重视意境的创造,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派、风格各异,技法有别,共创了中国山水画。
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创造了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画;董源和他的学生巨然,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光。
荆浩注重笔法的变化,又不忽略水墨的灵活运用,在水墨山水画皱、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代表作品宗-15第二节 雕塑 石窟雕塑:
1、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六骏学雕表现的是唐太宗戎马生涯的六匹坐骑,阎立本起稿,良匠雕刻而成,浮雕的 上方有唐太宗撰文、欧阳询书写的赞文。其中两件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
六骏全部为高浮雕,构图简洁明确,轮廓清晰爽朗,空间关系和谐,块面结构丰富。
2、隋唐墓俑
隋唐是继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墓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作品数量巨大,唐三彩俑是其中最富时代特色的墓俑。
隋唐俑富有多彩,形神兼备,通常为黄、绿、白三色,故所谓“三彩俑”(分别用含铜、铁、钻等元素的矿物质的釉料着色)。
3、石窟雕塑 隋代石窟造像:
一般以1佛、2弟子、2菩萨的组合形式为主。佛像的特征为头颅方圆、肉髻宽扁、薄唇广额,立像胸腹微凸、坐像正襟端生。整体造型“大头、短足”,神情蕴含了人世的气息。
唐代是中国佛教艺术空前的兴盛繁茂时期——盛唐之境。龙宗-17盛唐时期,书家在空前繁荣的社会经济和充满创造精神的文艺思想影响下,书法像诗一样,直抒胸臆。狂草具有这种功能。在盛唐书风大变,完成纵草变狂草的过程。代表人物有张旭和怀素。历史上称“张旭为颠,怀素为狂”。
书坛巨灵:颜真卿
颜初字褚体,后从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大度、气势开张,为后世学书的典范。
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行书有“祭侄季明文稿”。
自创书体的柳公权
柳是唐代最后一为大书家,初学王书,后学颜欧、独创出“柳体”,柳体用笔骨力深注,爽利快捷,以方为主,辅之心圆,结体纵长取势,左右均衡,中密外疏。
代表作:“玄秘塔碑”。五代书法:
五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书坛较为清冷,书家及传世作品极少见,书法风格出现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转折。
主要书家:杨凝式,书法突破唐人法度,创造出楷兼行,行兼草的风范。
思考题:
宗-19第一节 绘画
一、画家与传世作品
1、山水画: 北宋山水画:
中国的道、儒思想渗入影响山水(儒、道互补、儒为入世、道为出世)。
山水画有“卧游”之说,提倡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阴阳五行与道密切相关,因而出现水墨山水。山水很早出现,但在宋期时间内并不成熟,属“大器晚成”而持久。
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主,此时山水朝深度和广度发展,画家仍在表现山水的雄伟和秀美之中,总结出了完整的创作规律,使宋代山水画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极端。北宋已达到顶峰,而后即往写意发展,历经北宋——南宋——元的发展变化,出现了程式,并渐渐走向写意。
北宋时期,以李成、范宽等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家,用写实的笔法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山水景色,创作了不朽名作;北宋中后期有郭熙等卓有成就的画家。郭熙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与透视方法、对山水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李成《读碑窠石图》,(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晴峦萧寺图》。
宗-21
溪山楼观图(北宋)燕文贵
宗-23范宽,初学荆浩、李成,后入终南、太华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师法自然,终成大家。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作品构图大胆,顶天立地的大山,极具质量感,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画风严谨写实,笔法雄浑老硬,墨色厚重沉稳,为山水画不朽之作。
宗-25郭熙,师法李成,晚年有自己独创,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的水平,成为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早春图》,远景峰峦高耸,中景楼阁隐现,瀑布高悬,山路行人匆匆,细微地表现出早春气息,意境深远。
郭熙又是美术理论家,著有《林泉高致集》,成为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北宋后期山水画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作品的主题和形式也随之分野,成就主要体现在青绿和水墨两个方面。
宗-27赵伯驹,承唐代李思训画风又有新创,作品失传。王诜,近法李成,郭熙一改唐代青绿山水之浓艳而为雅致清逸,代表作品《烟江叠嶂图》
米家山水:
即米芾,米友仁父子独创的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其画风脱尽古人法规,多作江南平远景色,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笔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渲染,然后皴出层次,用浓墨或焦墨横点叠垛。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宗-29表现手法,截取场景的一角、一个局部,画面空出大片空白。构图简洁、主题鲜明、意境深远。
李唐:是位全能画家,融北方山水诸大家于一身,后长期生活在南方、画风有所变化。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画面山峰突兀、飞爆鸣泉,松林茂盛,给人以雄伟壮丽的感觉。笔墨能依据物象的形态,肌理的不同而不同、变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宗-31马远、夏圭并称“马、夏”,又以“马一角、夏半边”著称。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若干画法程式的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
马远、祖孙几代均为画院画家。山水画取法李唐,但能自出新意。作品多为“一角”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代表作品《踏歌图》,完全突破北宋的全景构图山石承李唐的大斧劈皱,气势奇雄,具有鲜明的特色。
宗-33
金辽山水基本承袭北方山水画派。
代表画家有武元直《赤壁图卷》(台北故宫藏)
宗-35
宗-37
云横秀岭图轴(元)高克恭 “元四家”及传世作品。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赞、王蒙是元代中后期的著名画家,他们形成了当时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他们广泛吸取王代、北宋水墨画的成就,充分发挥笔墨在绘画中的艺术效果,突出山水画的文化韵味。强调以书入画,倡导诗、书、画的融合为一,开创了“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新局面,对明、清两代宗-3940
吴镇,号梅花道人,为人“抗简孤洁”,一生不仕。是地道隐士也。所作山水多为“渔隐山水”,作品均以江南是山水为背景,在平静的湖光山色的穿插渔夫悠游自得的形象。吴镇作画也吸收董巨,又变通其法,用笔凝练坚实,晚年画笔趋于粗率,不甚经意。代表作品《双松图》。
吴镇作画用墨最佳,被历代推为用墨为佳,画中墨气淋漓,层次、虚实极佳,意境深远。
宗-41
倪赞,宋元镇、号云林子,出身富豪家庭,山水多取材太湖,如作“一江两岸”式的构图,初宋董源、后字荆、关,创“折带皱”,以枯笔居多。代表作品《江亭山色图》。
倪赞作品极富特色,个性突出。以干笔,叩为主,风格冷浚,画面符号特征明显。
渔庄秋霁图轴
宗-43
葛宗-45
李公麟,是北宋中期文人画兴起后在人物画领域的代表。他创造了脱尽铅华而纯以墨线勾勒塑造形象的画法,即“白描”。从此改变了北宋人物画造型传统,丰富了元明清人物画的发展。代表作品《五马图卷》、《临韦偃牧放图》。
②减笔人物画与代表画家梁楷。
减笔画法是南宋梁楷独创的。是以墨代色,用笔简练,笔墨淋漓,姿态生动,将水墨画推向了新的高峰,开中国写意人物画之先河。
梁楷,宋王南渡后,流落杭州,他生性狂放,嗜酒,自号“梁风子”,他师承李公麟,虽画有《八高僧故事图》等写实作品。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独创“减笔画”,传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呤图》等。
③风俗画的杰作《清明上河图》
两宋时期反映社会发展和城乡现实生活的作品大量涌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此期的风俗画杰作。
张择端,山东东武人,安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清明上河图》,为卷本淡设色,描绘了北宋都域汴京的盛况,全画以全景长卷式表现,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人物神态、神情各异,注重 戏剧性表现,构图疏密有致,富于节奏和韵律变化。全面分为三段,前段是城郊景色,宗-47
宗-49-49
书法艺术心得篇四
琴韵书艺——略论书法艺术
汉字书法艺术起源于中国的甲骨文时期,虽然那时候没有笔墨纸砚,而仅仅使用各种兽骨,石块,或者兽皮等原始材料,但是文字已经形成了最初书法艺术的雏形。欧洲的文字设计,却起源于古埃及时代,起源于法老帝国时期。
书法艺术形式多样,并非笔墨纸砚所独具。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文字载体并可能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文字的书写艺术。凡是下了功夫,认真书写,并书写得具备了美学欣赏价值的文字书写方法,都可以归纳成为书法艺术。现今的人们论及书法艺术,习以为常的概念就是笔墨纸砚,当然很多人会认为毛笔,宣纸,墨汁,砚台等就代表了书法。这是一个错觉,是一种狭隘的认知心理。其他先不说,但就碑刻和印章,难道就不算书法艺术么?可见,只要是对文字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学创造的行为,都可以作为书法艺术来看,而不能局限书法艺术的具体工具和载体。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化和美学化文字书写的过程。也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实质是针对文字进行美化的工作,而不是针对文字内容进行删改的文学工作。那么书法艺术到底有无具体的练习规范呢?
我个人认为,创造美的书法,不存在严格的和必须的定论以及规范。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想象力也是不可限制的,故而,用临帖的方式去练习书法,常常会扼杀书法爱好者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对于临帖行为,不予以推荐和支持。
书法界的绝大多数人们,认定了练习书法的基本前提是练习楷书。但是,我却认为,楷书也不过是一种书写规范,而且,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书写。如果用美学的观点和创造性地角度来分析,那么,书法艺术是不存在什么规范和定势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书写者能否书写出具备审美价值并能震荡人心的文字书法作品,而不是看他写出了什么符合某些概念化的规范和套路。??故而,书法艺术的行为之核心本质,和绘画,文学,摄影等等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创造美,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而进行的主观艺术创造行为。
可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在强调临帖呢?原因有三!
一、强调临帖的人,把书法艺术狭隘的归纳为汉字的书写艺术。而汉字的书写艺术,的的确确有着不少名家名帖等着书法爱好者们去步人后尘的崇拜并模仿。
二、汉字的书法艺术,讲究从最基本的笔划书写入手。而初学书法的人,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好每一个笔划,故而,楷书中概念化的笔划结构模式,往往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常用的练习规范。
三、很多人以抄袭和模仿为荣,喜欢把自己作为前人的弟子而沾沾自喜。他们竭力想要追求的是抄袭的水平和模仿的仿真程度。绝大多数人不懂也不想弄懂什么叫作书法艺术。他们错把书法当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和行当,以为只要师从了某一位古人的书法帖子,就可以名扬世界,就可以登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他们不了解艺术的真谛,也根本搞不懂美学和美术欣赏。
书法艺术从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但是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或者所谓的书法专家们,他们在事实上根本不懂得“美”是何物,根本不明白什么叫作创造和个性,根本搞不懂文字书写艺术和临帖模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去抄袭古人的作品,只知道以某一位前人的作品为师而把自己禁锢于某一种书写格式中。??中国古人论及书法,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见字形,唯见神采,方为上乘”。又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近代某一位国画大师更是语惊四座,谓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其艺法以达自由之境者生,学其表面而至形而上者死。可见,真正的书法和国画大师们,最终强调的还是神采而非字型。
前天去了京都市美术馆观看京都市展。在看完书法部门的所有作品后,只有一个感觉:颓丧!绝大多数作者都喜欢工于表面的模仿和抄袭,几乎没有一幅作品配得上“书法艺术”这四个字,如果去掉“艺术”两个字,那么里面的所有作品都无可非议。因为“书法”两个字代表的无非就是书写的方法。而所有书法部门的作品,毫无疑义都是形而上地模仿和抄袭了不少名家名作的书写规范。然而,如果把他们的作品称为“书法艺术”,那么就太糟塌“艺术”这个词汇的含义了,因为没有一幅作品真正具备了书法艺术的神采和魂魄:展出的作品全都是死气沉沉的东西,没见到一个活着的文字!形而上的抄袭和模仿,是从事书法艺术的大忌!
真正的书法艺术,是书写的方法和艺术化追求之有机结合的结果。真正的书法艺术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使用材料以及某个国家的文字。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丰富和繁荣着他们自己的文字书写艺术,所以,书法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汉字书法艺术,也不过是世界书法艺术中的一葩而已。
书法艺术心得篇五
如何欣赏书法艺术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
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
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它本身的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便可找到书法欣赏的途径。
一、书法欣赏需要反复地观赏玩味
书法欣赏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就必然要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
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相传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竟然流连忘返,不能自己。他先是站着看,然后坐着看,最后索性睡在碑下,细细看了三天才离去。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括本书对著名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玩味之中才能获得。
二、书法欣赏的能动性
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袁昂《古今书评》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 徽”......。这些形象的描述,显然都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如果欣赏者仅仅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那就根本谈不上书法美的欣赏。再者“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动的势,今只静静的形势,今只静静地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象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沈尹默《书法论丛》)这说明,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视觉形象才有可能与动觉结合起来,使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要想通过书法欣赏来写水平,也只有依赖于这种积极的能动的欣赏才能实现。
三、书法欣赏带有主观色彩
书法欣赏既然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就必然带上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说法。书法欣赏因人而异,各有所爱:有的喜欢欧体的险劲美,有的喜欢颜体的浑朴美,有的喜欢柳体的挺美,有的喜欢赵体的遒丽美......。即使同一个人,随着年龄、文化素养、实践经验乃至情绪等变化,对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这是书法欣赏中的正常现象。但这并不是说书法审美没有标准;可以任何艺术都是有一定的审美标准的,我们不能片面强调书法艺术审美的主观性而否认书法美的普遍客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