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立德修身(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篇一
德为教育之首,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意义。习近平同志特别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作为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心,你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再次,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其次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三是爱同事。这样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作为老师,如果有了雄心壮志,肯定会注重学习与研究,观察与思考、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虚心学习是一个合格教师良好的品德,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那么,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
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欲速则不达”,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等素质的发展被削弱。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篇二
如何立德修身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立德修生已经成为了衡量大学生的新标准。没有德而只有智的人,今后必定不能适应新时代。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能替代思想道德建设,未来社会所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育人要先育德,做人德为先。
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于国于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一个社会少了正品,却多了次品,那会怎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后世界的贫富差距是知识的差距,因此仅有德却少才,当然不行。但如果社会多了危险品,那社会将是更为危险。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人格,显得十分重要。一个人能否成才,成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所需要的人,除了要保证有健康身体、丰富知识外,最关键的或者最根本的就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就要修身立志、完善自我。
首先,我们要学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有道德的人,即使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会严于律己。有些人总是在别人面前,就像一个绅士一样。但在没有人的时候却完全成了个痞子。同学们,当老师不在时,你能否像老师在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在没有人着见时,是否也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我们要成为高尚道德觉悟和较好思想品质的人,就要把高尚品德当成一种习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才。
其次,要知行合一,注意行动
“知”就是指人的道德意识,“行”就是行动。知行合一,就是做事要讲究踏踏实实、不虚夸;要敢说敢为,不言而无信;要始终如一,不朝三暮四,有志气,有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敢于付出。要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崇尚科学,摒弃迷信。我们要带头移风易俗,树立科学的祭祀观,强化文明祭奠的意识,坚决摒弃封建迷信的祭奠方式,不在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摆放祭品、乱放鞭炮,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妨碍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坚持以肃穆、环保、节约、安全的文明方式缅怀先人,坚持摆脱封建迷信的羁绊,自觉与封建迷信作斗争。
第四,立德修身,崇孝敬祖。我们要带头倡导尊老爱老、知恩明礼的传统美德,在追忆先人的同时学习他们的良好品德,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传承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做到知荣明耻,奋发图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建设家乡、共促和谐的赤热情怀。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以文明缅怀、倡树新风的实际行动,携手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篇三
诚信为本 特色育人
湖北文达电脑学校自2002年9月开办以来,始终坚持“诚信办学,服务学生,造福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民办学校的大力支持,牢牢贯彻执行国家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年培训人数已达5000多名,升学率高达98%以上,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电脑人才培训和输出基地。学校的信誉度、美誉度不断攀升,消费者的忠诚度日益巩固,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授予“诚信单位”,被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民办学校先进示范单位”,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协评为“全国民办培训机构先进单位”,文达电脑集团成为中国it教育十大影响力培训品牌。学校诚信办学的事迹先后被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采访和报道。
一、依法办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学校在2002年筹建之初,集团公司就组织赴湖北文达电脑学校开展工作的领导同志,认真学习《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对照开展工作。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继出台,学校领导又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学习,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之处,并加以探讨研究,使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深入内心,加以正确领会和运用。
两年来,学校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接受省劳动厅、民政厅的检查与指导,认真对待每年的年检工作,多次邀请劳动厅和民政厅的领导及业务骨干来校讲座,传授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帮助规范,使教职员工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依法办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
学校针对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特点,合理地配置教学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分工和协作,并分别制定了各岗位职责。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一定要通过民主讨论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专家治校,名家执教,突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技能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特色。
为进一步加强对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学校又分别制订了《教务人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后勤人员管理和考核实施细则》、《专职授课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和考核实施细则》、《机房辅导人员测评考核办法》、《咨询人员日常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考评措施,逐步健全激励机制,确立监督机构,建立人才储备,沿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发展。
三、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教育报国,回馈社会。
学校多次参加湖北卫视《阳光行动》栏目,多次资助社会弱势群体。如向残疾作家曾子寂赠送电脑;向脑癌患者张剑组织捐款;给长江动力机械厂下岗职工免费提供培训等;社会上家境贫寒的学生来校学习的给予学费减免政策,对特困生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如2.18b班学生赵冬同学,学校免其学费并优先安排勤工俭学岗位,先后近200多名学生享受了减免,金额达20多万元。
学校于2002年12月协助文达电脑集团在休宁县捐资新建“文达希望小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了捐资仪式。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周活动。如2003年11月和湖北电视台共同举办“全省业余主持人大赛”;2004年3月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举办“信息时代美丽人生”有奖征文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2004年10月参加湖北省首届计算机调试员大赛,获团体第四名。
依靠集团公司的经济实力和享誉全国的品牌优势,学校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武汉、深圳、广州等地长期设立就业办事处,构建强大的就业网络体系,为合格毕业生免费推荐就业,学员毕业后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城市就业,就业办免费跟踪服务一年,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功就业。两年来,学校先后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大学生学术论谈杂志社、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华师大出版社、美国商城国际贸易(香港)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杂志社、华南师大科技开发公司等全国二千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已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近八千名,为农村劳动力的转化和中国信息化的建设及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保证,诚信办学,确保学员切身利益。
学校常年组织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士对it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各驻外就业办反馈的信息来设置专业和组织教学,充分体现市场化定位、模块化设计、层次化选择、系统化教学的特点,专业定位科学、准确。
学校除拥有高级教师,权威认证讲师,专业辅导教师200多名外,还常年聘请武大、华科大等著名高校和知名网络公司、广告公司、软件公司资深专家教授、工程师来校执教,精心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以项目实践为中心,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努力提高学员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是国家劳动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美国微软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授权培训和认证考试中心,能够为学员提供全球60多家知名it企业的认证考试,顺应市场对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考证就业顺应潮流。
学校在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组织专家认证,推出独特的“专业+外语+技能+创业素质”的“文达1+3”培养模式,在满足不同层次人士选择专业、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开设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人才必备的外语、法律、汽车驾驶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常年开设“创业课堂”,邀请澳大利亚阿得莱德大学学者、印度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开发专家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专家来校讲学,讲述工作基本素质要求和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业激情。“1+3”培养模式的确立,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走诚信办学、特色育人之路,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篇四
育人之道 立德为本
立德:树立圣人之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辞源·合订本》)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广而施之,可以惠及社会,可以泽及未来 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孔子也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些都是把道德放在首位,把立德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外来思想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有些人盲目崇洋,有些人无所适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再者,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重视师德,加强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立师德以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德为范。二.重德育以树人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那么,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才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欲速则不达”,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被忽视,学生道德等素质的发展被削弱。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持刀抢劫、结伙斗殴等已成为社会上令老师和家长头痛之事。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学校德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结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道,以立德树人为本。立师德,抓德育,树新人,小而言之,可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建功立业;大而言之,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孝南区毛陈中学 黄志华 2010年8月 师德演讲比赛演讲稿
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从教一年多的时间,使我成长了很多,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当一名人民教师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到人民教师的角色转变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的深刻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这更坚定了我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影响了学生,那么将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
其次,要学习不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成为教师,你会忘记这句古训吗?我们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重不断学习。在这个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年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大教育家学习,向知名教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锻炼,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持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三,要把爱与责任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犹记得去年新进教师培训时,师德榜样们为我们做的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认清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做好“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要爱自己,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认为,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做到课上是他们的老师,课下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学会自主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并且更要做到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在我任教一年多以来,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例如我们在班级公约中,我作为班主任,提到一条:“卫生清扫我先干,不光分配学生干,而是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的干;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做到每次活动守时参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学生热爱学校,感恩学校,时时处处要当表率,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诚心才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在人品上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指导,注意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朋友们,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誉,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大店镇公书小学
诚信为本立德修身篇五
育人之道,诚信为本,立德修身
现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想发生激烈碰撞,有的人盲目崇洋,有的人无所适从,有的人迷失了自我。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急功近利等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当代师范大学生,未来的人民教师,重视诚信,重视师德,加强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修身:即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诚信,修身乃为人之道,处事之本。
当下我们大学生有太多的不足,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未能在我们大学生的身上体现,许多好的品质未能形成。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证书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比比皆是;破坏公物,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等很多行为也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缺失。因此,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的我们有必要进行传统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我素质、做到诚信为本,立德修身!
诚信对一个人而言,很多时候会与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诚信,实际上,诚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丧失了诚信,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还会出现信任危机。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拥有诚信,变成了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所必须的素质。从师范学生角度来讲,要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要做到表里如一,言出必行。这是师范大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我国古人提出立德修身的伟大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应立德修身。作为当代师范大学生更应如此。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德为范,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德和智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国古代讲“德才兼备”,现代提“四有”新人。可见“德”乃人才的首要条件。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要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内在本质,加强自身的公德素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成为新一代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