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六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一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班学生20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2.12—2.17、我是中国人、2
第二周、2.20—2.24、瞧我这一家、2
第三周、2.27—3.3、家庭欢乐多、2
第四周、3.6—3.10、学做小主人、2
第五周、3.13—3.17、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2
第六周、3.20—3.24、牙齿怎么啦、2
第七周、3.27—4.1(6天)、坐立走的正确姿势、2
第八周、4.5—4.7(3天)、预防疾病有学问、2
第九周、4.10—4.14、用品人人离不开、2
第十周、4.17—4.21、学校设施用处大、2
第十一周、4.24—4.28、我是节约小能手、2
第十二周、5.2—5.5、爱护公物人人夸、2
第十三周、5.8—5.12、夏天到了、2
第十四周、5.15—5.19、我和星星打电话、3
第十五周、5.22—5.27(6天)、平安度过夏天、2
第十六周、5.31—6.2(3天)、开开心心过暑假、2
第十七周、6.5—6.9、复习、2
第十八周、6.12—6.16、复习、2
第十九周、6.19—6.23、期末考试、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二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醒学生有精神,面貌好,才健康。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期照片。
2、教师准备:
(1)教师精神的照片及故事。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1课时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故事,找找看,故事中谁精神?
出示任务:看这个绘本故事,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ppt,呈现绘本内容。
反馈指导: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绘本故事中,谁精神?分析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好就是“精神”吗?提出自己对“精神”的理解。
小结:有精神不仅仅是外表漂亮,也不仅仅是眼睛大又明,还要包括内心的神采,声音的响亮,姿势的挺拔,唱歌的技巧等。总之,内外都有精神,做到内外统一,才能表现一个人从内而外的“精”、“气”、“神”。
出示任务:“精神”的我是什么样?
反馈指导:学生交流,“精神”的我是什么样?将学生发现的班里有“精神”的学生请到前面来,请发现的同学为其点赞。
1、追问:大家一起看一看,从哪儿能够看出她(他)很精神呢?
“精神”,顾名思义是指“精”、“气”、“神”。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同学的“精”、“气”、“神”。说说你的发现,看看自己身上的“精”、“气”、“神”是怎么体现的。
请观察第6页中的图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些小朋友很精神?可以从站姿、外貌、眼神、服装、头发等不同方面仔细观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带给你什么感受?
2、生活中我们会参加很多集体活动,有时候有些集会的场合非常严肃,例如升国旗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升国旗的时候大家都要精神抖擞的站立,并向国旗行礼吗?
为什么国旗班的战士面对国旗的时候,比我们更庄严更精神呢?
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吗?
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训练自己的“精”、“气”、“神”吗?
是因为他们内心非常热爱国旗,所以表现出来最佳的精神面貌吗?
与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并听听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
除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内心和外表都很精神,还有哪些集体活动也需要我们内外统一的有精神的表现呢?
集体集会时的“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大声赞美自己或是你眼中有精神的小榜样。
3、除了在集体集会的时候,我们要有精神之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不要有精神呢?有的时候感觉累了,要不要放松一下,还是继续努力保持有精神的状态呢?
怎么样才能一直保持很有精神呢?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有“精神”的小达人。说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何会带给大家很“精神”的感觉,采访一下他(她)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有精神带给别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是自信,也是朝气蓬勃。有精神不仅仅是在集会和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友好相处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出示任务:晒照片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自己生活中最“精神”的照片,现在请你带着自己的照片,给大家讲述一下你的照片中的故事,在哪里发生的故事,故事中的你为何这么有精神呢?
反馈指导:
提问:通过分享和聆听同学们的故事,你发现了有精神的秘密吗?请说说你的发现。并把你心目中有精神的小榜样勋章,送给你身边有精神的小伙伴。
小结:出示ppt,呈现第7页的有精神的孩子的图片。
看来,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孩子,都愿意受到大家的欢迎,仪表整洁、站姿挺拔、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自信表达、阳光笑容的你,真的特别有精神。
1、大雄是个学习非常努力的孩子,可是晚上总是睡不好,第二天就带着黑眼圈儿来上学了,课堂上他也没精神,下课时,你会。
2、乐乐最近参加舞蹈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可是因为排练和比赛,耽误了学习。课间乐乐闷闷不乐地趴在课桌上,你会。
3、康康是个快乐的胖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但是这次体育测试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
小结:良好的作息和充分的休息,可以有助于我们保持有精神的状态。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可以让我们成为内外都精神的小学生,加油吧!你一定行。
导语:有两名同学总是没精神,请你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让他们像你一样成为健康精神的孩子。
出示任务:出示ppt,第8页的两张坐姿和站姿的对比图。
反馈指导:
1、讨论:你从这两张对比图中发现了什么?
2、说说有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小结:揭示有精神的价值,做个有精神的儿童,身体好,面貌好,有自信,有朋友。健康成长乐哈哈。
导语:很多小动物都认为自己很有精神,可以成为有精神比赛的冠军,你会投谁一票呢?可以说说你的分析和理由吗?
出示任务:展示教材插图第8页中5图6图,第9页中7图8图,小组讨论:找到真正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
反馈指导:“我有精神好办法”智慧分享卡
1、谁来说一说,你们今天这么精神,早晨起来都做了些什么?想一想,除了他们刚才说的这些以外,你觉得每天还要做什么才能让自己变精神?还要经常做什么呢?
2、看来你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很好。
制作“智慧分享卡”,把自己可以保持有精神的秘诀,制作成分享卡,并送给你的好朋友。
3、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容易出现不太精神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如果自己找不到解决办法,可以跟小组里的同学求助,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会发现智慧就在与同学的交流分享中闪现出来了。
小结:在这个活动中相信你一定发现了有精神的秘诀,除了坐立行走的姿势要优美,还要保持温暖的微笑,而这样的微笑要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有精神。晚上按时睡眠,保持充足的体能,有助于我们长久保持有精神的面貌,自信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三
1、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学习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2、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
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3、几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
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
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及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做勇于挑战的人。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子,学会呵护、养育小小的生命。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创新健康安全的游戏。
3、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延续上学期“公共场所”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认识到人类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机动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第一课挑战第一次
第二周:第二课学做“快乐鸟”
第三周:第三课做一个“开心果”
第四周:第四课试种一粒子
第五周:第五课健康游戏我常玩
第六周:第六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第七周:第七课我们有新玩法
第八周:第八课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
第十周:第十课清新空气是个宝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我是一张纸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奖励一下自己
第十七周综合复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四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 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 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 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五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方向,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教育功能,围绕“走进中学”、感受中学生活、促进学生对中学生活的理解与适应作为基本生活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几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编写设计的思路,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确定了七年级的教育主题是珍惜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它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自强。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主题,涵盖、整合并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具体说来,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内容
第一周第一课第一框题
第二周第一课第二框
第三周第二课第一、二框题
第四周第三课第一框
第五周第二框题
第六周第三框题
第七周第四课第一框题
第八周第二框题
第九周第三框题
第十周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五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三周第三框题
第十四周第六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五周第七课第一框题
第十六周第二框题
第十七周第八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八周第九课第一、二框题
第十九周复习迎考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方案篇六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xx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xx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和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从原来的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法并育。这一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所处的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迅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是充满求知渴望,对世界、对自我进行探索的时期,但又是生命过程中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矛盾萌发和交织的时期,是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迷失和误入歧途的危险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因此,根据我区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七年级(上册、下册)教材设六个单元,共18课。上册为1-3单元,下册为4-6单元,每个单元3课,每课一般安排2课时,每册安排18课时左右,留出一些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活动等实践活动,每单元实践活动安排2课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了针对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解决适应与学会调适的矛盾,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迎接美好青春”(青春的脚步,青春多美好,青春畅想曲)、“优化心理品质”(做情绪的主人,磨砺坚强意志,陶冶高雅情绪)到“享受学习生活”(希望从这里开始,学海无涯乐作舟,做学习的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材的内容体系完全构建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石之上,为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为中心,设立了三个单元的内容。由“感悟生命价值”(珍爱生命,自尊自信,感悟人生)、“树立法治观念”(法律在我身边,法律不可违,做守法公民)到“珍惜特殊保护”(法律护我成长,筑起“防火墙”,远离“高压线”),将心理、道德、法律有机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的融合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德育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单元:迎接美好青春。针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以熟悉校园环境为切入,认识中学学习充满挑战,要学会主动迎接新挑战,主动沟通,融入新的集体。青春期悄悄的来,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帮助他们正确解读青春期,正确处理好这些心理矛盾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悦纳自己,以赞赏的态度接受自己,保持青春的激情与希望,呵护青春。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对探寻自己越来越有兴趣,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予未来的自己一个美好的期待,并为之不懈努力。
第二单元:优化心理品质。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说起,谈到情绪与情境的关系,进一步学习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要学会调控情绪。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注意调整心态,学会控制,并凭借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陶冶情操,追求高雅情趣,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第三单元:享受学习生活。针对中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有关教育的法律常识,懂得珍惜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从习惯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谈起,谈到怎样采取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学习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四单元:感悟生命价值。这一单元,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引领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领悟人生的意义。从丰富多样的生命现象谈起,谈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再谈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社会服务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单元:树立法治观念。本单元内容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法律的特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区分法律与道德的不同。明确违法与犯罪的含义及其后果,任何违法犯罪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恪守法律、服从法律,发自内心的相信法律的权威,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我们的生活,树立法治观念,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第六单元:珍惜特殊保护。本单元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分别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需要外界的特殊保护外,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害,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并有效地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预防违法犯罪要防患于未然,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1、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
在课程教学中,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差距,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讲解热点问题,增加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中学
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学了理论就与现实对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对于与教材有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设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思想疑虑和错误认识,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各抒己见,逐渐明辨是非。只要教师能够准确捕捉住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较好地掌握学科的理论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困惑点,设置两难问题,提高课堂思辨性。
价值观多重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的道德判断、价值标准。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道德判断也开始从他律走向自律,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新教材中不难发现,上下两册教材中共设置了十二处思辨设问,如“顺境逆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问题极具有思辨性,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收到学生的一封来信”作为教学资料,请同学帮忙分析应该如何看待英语成绩55分的问题,学生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思辨能力,但能否理清层次脉络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须紧扣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的困惑点搭建思辨平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层层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炼为理性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真正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3、有效开展单元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是本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单元教育主题而设计,与单元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单元实践活动有别于课堂教学,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单元实践活动也要有教学目标,需要提前设计、提前准备、提供各种保障。活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如社会调查、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手抄报等。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活动要求、教学需要确定。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