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济南市旅游发展现状 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济南市旅游发展现状 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篇一
摘要:西藏地处高原,海拔较高,且位于我国的西部边远地区而位置偏远, 区位条件闭塞;地域辽阔, 地势高峻, 气候寒冷;经济发展缓慢, 是西部省市区中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但西藏民风独特,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且极富魅力, 开发潜力巨大。优先发展旅游业, 无疑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将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西藏 旅游业 优势 探讨 评价
1.西藏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根据经济学原则, 在考虑经济发展战略时, 有两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在分析本地区经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搞好经济布局、使其结构合理、比例恰当;二是量力而行原则。西藏被称为“世界屋脊” , 自然条件恶劣, 环境闭塞, 经济基础薄弱;人、财、物力短缺, 不可能所有产业一起上, 如果战线搞得过长、规模过大, 必将影响经济协调发展农业本身不具优势;牧业发展潜力很大, 但现有牧场状况不好、改良草场和科学养畜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力、时间也较长, 只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但西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却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高原、高山、雪山、冰川、森林、草地、湖泊、温泉、地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奇景;壮观的寺庙和古建筑群以及浓厚的宗教氛围加上藏族的民风民俗, 构成了独具异彩的人文奇观。概括起来, 其优势突出表现“ 高”、“奇”、“神”、“特” 四个字。以“高’晾世, 以“奇” 闻名, 以“神”催人向往, 以“特”促人旅游。“高”有5 84 8 m的珠穆朗玛, 5 座8 km以上的冰峰,4 0 多座7 km以上的雪山, 就平均海拔高度而言也在4 km以上;“奇” , 有奇特的地质地貌, 奇异的藏族传统习惯, 风俗人情, 奇妙的民族建筑、民间歌舞;“ 神” , 有神秘的民族渊源、古老传说、自然天候以及古寺古刹;“ 特” 是指西藏独有的特色: 万年冰川, 千年雪山, 星罗棋布的湖泊山水, 湛蓝的苍弯, 丰富宜人的日光等, 这些, 不但在我国, 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切不仅令一般的旅游者心仪向往, 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登山、探险、科考的绝佳场所。可以说, 西藏具有吸引全世界的魔力。
1.1拉萨市旅游发展优势
拉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千年古城,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中国西部崛起的战略中心城市之一。享誉中外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灿烂悠久的藏文化、旖旎隽美的高原生态风光,构成了拉萨天然的旅游吸引力,推动着拉萨旅游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拉萨市找准定位促进三产大发展,目前,拉萨市全力打造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拉萨市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欢的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精品——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国际最佳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称号。要把西藏打造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拉萨作为西藏旅游的中心城市和龙头城市,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拉萨市正加快“三大建设”: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品牌建设。着力推进“五个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设施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营销国际化、旅游集团国际化。
1.1.1旅游收入逐年递增
多年来,拉萨市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旅游投入,立足把拉萨建设成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旅游收入逐年递增,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拉萨市旅游局局长江华介绍,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上半年拉萨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较好。与往年同期相比,国内旅游稳中有升,入境旅游实现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拉萨市采取的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措施,有效刺激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成功推出了一批以避暑休闲和民俗旅游为重点的节庆活动和旅游精品线路。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1.2吃、住、行、游、购、娱空前发展
为了拉动旅游消费增长,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拉萨市积极鼓励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拉萨市旅游配套设施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已具一定规模。吃:来拉萨旅游,除了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食品外,还可以品尝味道甘美的青稞酒、浓香的酥油茶和各种藏式餐饮。住:拉萨现有宾馆(饭店)336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90家,星级家庭旅馆15家,社会旅馆231家,共有客房16426间、床位30558张。拉萨目前有旅行社78家,专职导游2000多名,旅游汽车公司23家,旅游车辆2754辆。行:目前,拉萨已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为主的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游:按照“规划先行、环保第一、整体保护、局部开发”的原则,拉萨目前正在形成 “一城(圣城拉萨作为重要的旅游中心)一湖(天湖纳木错作为生态旅游中心)三廊道(茶马驿道东廊道、南亚通道西廊道、圣湖天路北廊道)” 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拉萨还将在市郊重点打造覆盖拉萨七个郊县的“一湖七区”八大重点旅游发展片区。购:来拉萨旅游,不仅可以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购买许多特色民族商品和特产,如:传统手工制作的地毯、藏刀,驰名天下的灵芝、藏红花、冬虫夏草、雪莲花等藏药材。娱:在这里你还可以观赏独特的藏族歌舞表演,《幸福在路上》等大型西藏民族歌舞将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文艺相结合,独具魅力。
1.1.3民俗旅游:拉萨旅游新亮点
以雪顿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宣传推动节庆和假日旅游,建立和开通了拉萨旅游网站,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的优势,宣传拉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面快捷的旅游宣传和旅游服务。
2.日喀则地区旅游业发展优势
日喀则地区素有“千山之宝,万水之源”的美誉。境内群峰林立,湖泊众多,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东西,万峰之首———珠穆朗玛峰昂然耸立;被称为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嘎玛沟”景色迷人;历代**锡地扎什伦布寺金碧辉煌;江孜十万佛塔;宗山抗英遗址。日喀则地委、行署充分利用以珠穆朗玛峰为主的雪峰、以雅鲁藏布江为主的“圣湖神水”,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观念,把旅游业纳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大要素,促进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共同发展。“十五”期间,日喀则地区努力实现年均经济增长20%的发展速度,到2005 年争取实现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7757 万元。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当年旅游收入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形成支柱产业,推进全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地区拥有国营旅游企业8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25家,拥有各类客房1400 多间,床位3600多张,年接待能力达20多万人次。近年来,全地区共接待游客66万人次,旅游行业实现直接收入达1156 亿元,年均增长87%。
现在,旅游业成为日喀则地区支柱产业之一。地委、行署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完善江孜、亚东、聂拉木、萨迦等11个县的城镇服务功能,改善环境卫生、规范旅游服务,进一步优化旅游外部环境。抓好以珠峰、嘎玛沟为核心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区建设,以日喀则、江孜、萨迦为中心的人文景观区建设,以雍则绿措湖、曲登尼玛为主线的神山圣湖旅游区建设,以亚东康布温泉、拉孜锡钦温泉为代表的集医疗、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六条旅游线路,做好雅江流域生态旅游、珠峰观峰台、扎什伦布寺广场、吉吉朗卡后藏民俗风情一条街、东风林卡公园等13个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还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在定日县扎宗村、贡嘎镇、曲当乡建立了日喀则地区的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达到了开发一个旅游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今年萨迦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进一步提升萨迦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扩大了以萨迦寺为主的旅游景区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影响,增加农牧民收入。今年上半年旅游业收入达100多万元。截止到10月份,该乡农牧民旅游收入达20余万元;定日县今年1至9月仅农牧民参与旅游业和劳务输出收入就达11657多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农牧民群众对旅游业的热情,使群众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目前,日喀则全地区掀起了县县抓旅游,乡乡设旅游景点,家家办“农家乐”,人人参与旅游业,处处找经济增长点的新高潮。
3.山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山南地区因位于雅砻河流域而得名雅砻,这里是藏民族文化发祥地,是吐蕃王朝和帕竹王朝的发迹地。那些散布在神山、圣湖之间的西藏第一宫、第一殿、第一寺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在时刻提醒着你:这里,是藏文化的滥觞之地,是西藏的灵魂所在。然而,在拥有西藏众多“第一”、文化底蕴深厚的山南,旅游业发展却较为迟缓,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3.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的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日前在山南地区召开的旅游产业研讨会上,地区行署副专员普布顿珠一针见血地指出:“山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这严重阻碍了山南旅游业发展,因此,要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改善和提升旅游发展条件放在首位。山南地区旅游局局长邱林告诉记者,旅游景区建设投入渠道单一,投入总量偏少制约了山南旅游业的发展。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巴珠提出,必须加快“东环线”和“南环线”沿线各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快泽当――桑耶,错那县城――勒布沟,浪卡子县――洛扎――措美,隆子――扎日,加查――拉姆拉错等旅游公路建设,为游客进入和旅游招商创造条件。
3.2加强核心景区建设 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就必须把打造旅游品牌作为重要突破口。山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滞后,到目前还没有一处成规模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山南各县、各级旅游部门在景区打造、包装推介上应学习兄弟地市的成功经验,围绕雍布拉康、桑耶寺、藏王墓、拉姆拉错神湖和羊湖做文章,推出叫得响、名气大的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山南旅游,精品路线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游客,提起山南,知道的仅仅是几个“第一”,来山南旅游基本上当天到当天回,没有像样的特色路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按照“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管理”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用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支撑旅游业发展,着力推动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上水平。山南要依托藏源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利用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建设高原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以勒布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山南一流红色旅游板块;依托雍布拉康、桑耶寺宗教文化资源,建设国际知名宗教文化旅游板块;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设沃卡温泉等休闲旅游板块;依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湿地、峡谷、民俗等地质构造和文化资源,建设雅鲁藏布江风情旅游板块。
3.3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开发拓展市场空间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业的发展,宣传促销是一种重要手段。长期以往,山南地区倡导“神奇西藏、藏源山南”的旅游主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节庆、搞会展”等更加积极的促销模式,取得了实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下一步,还应在传统促销方式上,更加注重细节宣传,全面深化游客对西藏山南的认识,提高知名度。业内人士认为,山南旅游业发展,必须加强创立“藏源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山南的地位。加强策划组织,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节会。加强与区外主要客源地、旅游机构及媒体合作,加快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形成市场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区域联合的大旅游市场推广格局。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形势下,发展山南旅游业还必须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加强旅游统筹协调,建立投资融资机制,促进招商引资,加强队伍管理,引进旅游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山南旅游业的发展只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前景定会灿烂辉煌,让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4.那曲地区旅游发展优势
近年来,那曲地区紧紧抓住青藏铁路开通和那曲物流中心开工建设给那曲旅游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的旅游开发总体原则,按照“以青藏线为轴心,向周边开发延伸”的旅游发展思路,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着力提升那曲旅游品位,实现那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开展资源普查,做好旅游规划。进一步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全面、详细地掌握那曲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评价,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围绕塑造“神奇藏北、魅力羌塘”的旅游主题形象,倾力打造以格拉丹东、唐古拉山口、措那湖、卓玛圣谷、恰青赛马艺术节、牧家乐为主的中部铁路公路沿线观光民俗体验游;以班戈县纳木措、娘热溶洞,申扎县错锷鸟岛、黑颈鹤湿地保护区、马窖藏羚羊栖息地、色林措,尼玛县达果雪山、当惹雍错风景区、绒玛温泉、加林山岩画、石棺古墓群,双湖普若岗日冰川、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的西部草原风光猎奇探险游;以比如县娜秀民俗文化自然风景区、嘉黎县尼乌自然风景区、巴青县鲁布寺苯教文化旅游区为主的东部生态民俗文化游。围绕这三大旅游区,以著名景点为基点,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和感受那曲独特的韵味、神奇的魅力。重点抓好藏北野生动物观赏园、纳木措北部景区深度开发、措那湖生态旅游区开发、古象雄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卓玛圣谷二期工程等项目申报工作,做好普若岗日冰川、比如娜秀文化旅游区、藏北风情园、野生动物标本展馆项目前期工作。充实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把旅游与文化相有机结合,用绚丽多彩的草原民族文化来丰富那曲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支撑旅游业发展。对具有藏北特色的民族习俗、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服饰饮食等文化资源作进一步挖掘整理,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原生态歌舞、民俗村、牧家乐等特色项目,拓宽展示藏北民俗文化的渠道[3]。面向市场,大力开发藏毯、服饰、牛羊骨工艺品、唐卡、金银铜器等彰显民族文化的旅游商品,增强旅游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发展基础。紧紧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接待能力,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好、走得了。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强化行业管理、优化软环境,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打造安全教育、安全预警、紧急救援和旅游保险“四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拓宽旅游投入渠道。树立通过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来增加投入的新观念,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旅游招商。将旅游招商纳入地区整体招商工作中,积极搭建招商平台,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出让、合资、独资、参股、租赁等多种投资经营方式,多方寻求投资合作伙伴,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部资本和民营资本,特别是信誉好、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企业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大发展,以便尽快形成规模,实现产业化。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人气。围绕“神奇藏北、魅力羌塘”这个旅游主题形象,开展促销活动,宣传造势,扩大影响,打造“不到那曲就不算到过西藏”的声势,吸引游客走下火车,尽兴旅游。通过各类媒体、旅游展销、洽谈会、推介会和羌塘恰青赛马艺术节等窗口,做好主打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宣传,面向区内外客源市场,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拳头”促销攻势,尽快使那曲特色旅游产品走出西藏,走向全国。加大扶持力度,增加群众收入。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加快推进农牧区旅游业发展。认真组织开展“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工程”,逐步建立农牧区旅游“孵化器”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小额信贷、贷款贴息等措施,扶持有条件的农牧区、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群众开发具有当地特点的旅游项目,动员和引导当地群众开办家庭旅馆、牧家乐、假日帐篷等旅游项目,让更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牧民依然保持着纯朴的风俗传统、浓郁的民族风情,随着旅游观念的深入人心,“牧家乐”、“农家乐”在拉萨悄然兴起。
5.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
昌都地区是三江(怒江、澜长江、金沙江)并流的主要区域, 复杂的地形条件造就了本区奇峰异洞、神山圣湖、雪域风光等独特的自然景观, 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昌都地区独特的/康巴文化0。昌都地区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 古老而神秘的茶马古道赋予了这一地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0 发端于唐朝, 兴盛于明清, 是西藏高原与祖国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表征。其沿线人文与自然景观奇绝独特, 有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品味, 在历史上及藏区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也是我国/ 三横0 旅游线路最南端、最神秘、最后开发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昌都地区地处著名的横断山区, 新构造活动明显, 有众多海拔高度在6 000m 以上的山峰, 地表相对高差大, 山势陡峻、奇险、壮观。昌都地区西、南部边缘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岗日嘎布主峰的海拔高度超过6 000m, 最高达6 956m, 具有景价值的山峰有梅里雪山(6 740 m)、达美拥雪山(6 324 m)等。海拔高度为5 600 m以上的山地往往有现代冰川发育, 其中以岗日嘎布(然乌湖南)、念青唐古拉山和梅里雪山的现代冰川最为集中, 有较大的山谷冰川。而在然乌湖流域的现代冰川区共有现代冰川45条, 面积达418113 km2。其中亚龙冰川又叫来古冰川, 此冰川的海拔高度上限为6 508m, 而雪线的海拔高度为4 800m。该冰川由6条支冰流汇合而成, 每两条冰流之间有一条中碛发育。冰流与中碛黑白相间, 蜿蜒而下, 十分壮观。该冰川末端的海拔高度3 960 m, 两侧森林密布, 农田纵横交错。上游为白茫茫的一片银色世界;而下游之然乌湖, 水域浩淼, 波光粼粼。来古冰川长36 km, 面积175127 km2, 它的融水是然乌湖水重要的补给及调节来源。无论从长度还是面积来看, 来古冰川堪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最大的山谷冰川, 也是西藏境内最大的一条山谷冰川。
6.阿里地区发展旅游业优势 6.1宗教旅游
阿里是一个著名的宗教圣地, 古老的阿里文化对佛教、印度教、苯教的形成与兴盛起过很重大的作用,各教派在阿里的交互与融合为阿里留下了许多神迹和宗教活动场所。西藏被神化的山峰很多, 冈仁波齐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奇的氛围, 被奉为神山, 据说朝拜冈仁波齐, 围绕神山转一圈, 可以洗净一身罪孽。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历尽路途艰辛来朝拜。玛旁雍错,西藏语意思为永恒不败碧玉湖, 曾经被引用为世界江河湖泊的母亲, 也被称作为圣湖。圣湖周围有五座寺庙, 奇乌、楚古最为出名。圣湖周围有四大浴门, 信徒们认为, 这里的圣水可以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等。
6.2遗产旅游
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在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两公里外的一座土山上, 东西宽约为600米, 南北长约为1200米, 占地的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年代约公元11~ 17世纪。古格王国都城遗址里面约有400座库存堂房屋和近千孔窟洞, 58个碉楼、4条暗道, 还有各类佛塔和其他一些建筑物。可以依据阿里的这个旅游资源开发一个遗产旅游产品。具体内容为参观古格王国遗址, 体会千年古国。针对对象为全体游客。可以把古格旋舞加入这个遗产旅游路线, 也可以把古格旋舞单独列为一个新6.3文化产品。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旅游文化商品化的一个过程, 旅游产品属于文化产品, 所以, 旅游开发者应注重文化产品的开发, 因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其实是旅游者对文化的体验, 所以, 阿里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 设计一些独特的旅游线路。
7.林芝发展旅游的优势
西藏高原地质地貌是丰富多采、色彩斑斓的。林芝地区更是镶嵌在西藏高原上亮丽的明珠 ,由于海拔从 1 55— 7787m差异人造就生态类型多样;原始森林面积广阔生物多样性丰富;地质原因湖泊众多;受印度洋暖湿气流从雅鲁藏布大峡谷进入影响 ,气候温和 ,四季不同 ,处处奇花异草 ,宛若江南 ,因而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特殊的地域造就特殊的民族 ,特有的民旅习俗。全地区有藏、汉、回、怒、门巴、珞巴、独龙、纳西、土家、傈僳等十多个民族及等人聚居区 ,民族间生活习惯、人文文化各异。[1]这不仅对林芝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特别是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包括地貌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等,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眼球和引起了更多的高素质者的生态旅游动机。
7.1 外貌特征
独特的高山生态景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连结 ,使得本地区地质地貌特殊 ,从而造就了有世界著名的南迦巴瓦峰;有典型的古代冰川和现代冰川地貌;有世界闻名落差最大的马蹄形大拐弯一雅鲁藏布大拐弯[4];有瑞士风光之称的鲁朗沟;有胜过天池风光的错高湖、易贡湖;色季拉山杜鹃花海等。
7.2 生物特征
高原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本地区植物类型繁多 ,垂直带谱分布明显 ,因而本地区植物群落具有生态类型多、物种饱和度大、特有种多、代表性广、开发价值高等特点。极高的森林覆盖率 ,以及较少受到人类开发等活动的干扰 ,使得这里的原始森林为大量极具经济价值 ,特别是大峡谷地区观赏价值的森林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场所[2]。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使得本地区野生菌类种类丰富 ,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营养丰富、多数具有药用价值 ,经济开发潜力大[5]。
7.3季节特征
四季分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 ,每升高 1 0 0m温度降低 0 57— 0 6 1℃。林芝地区平均海拔 30 0 0m以上 ,四季分明 ,春夏季湿雨霏霏 ,秋冬季艳阳高照 ,属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区 ,冬暖夏凉 ,正是驱寒避暑的好去处。尤其到了盛夏 ,区外正为酷暑难熬发愁时 ,林芝迎来了一年中最惬意的季节 ,蓝天碧水 ,桃红柳绿 ,鸟语花香 ,身在其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犹如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
7.4风俗特征
别具韵味的民族风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居住在林芝的十多个民族因居住地域的不同 ,饮食、服饰等有很大差异 ,如门巴族人喜欢吃薄石板上烤烙的荞麦饼 ,蘸辣椒水;珞巴族人喜欢吃生牛肉干、奶渣;藏族人喜欢喝酥油茶、青稞酒;服饰是识别门巴、珞巴最简便的方法 ,门巴男女都穿绛红色氆氇长袍 ,头上有绛红底、桔黄边、山字形小帽;洛巴男女穿着简单 ,一般是毛皮服饰 ,喜欢佩带装饰品 ,戴竹管耳环是他们最大特征;好客、热情、豪爽是本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点。在交往中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融入汉藏建筑风格的各种寺庙便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林芝森林生态系统 ,合理利用资源 ,不断提高林芝地区经济总体水平及居民生活水平,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合理开发原则对于生态系统的合理开发利用来说 ,生态旅游开发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又是保护自然环境 ,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种手段;对于旅游业来说 ,物种丰富 ,景色优美 ,富有挑战 ,人类影响较少地区的强大旅游吸引力已经毋庸置疑。环境与流动人口量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体 ,随着旅游群体无组织散乱涌入势必对本地区资源、环境有一定的干扰或破坏。
8.西藏旅游业发展评价 8.1基础薄弱, 观念保守
西藏是典型的西部地区, 贫困户中的贫困户,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经济基础薄弱, 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落后, 一直以第一产业为主, 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不足, 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无力去开发和利用。部分地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况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商品生产和流通不发达, 囿于小农经济的狭小天地, 自给自足, 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8.2交通不便
西藏地区旅游供给质量整体水平还很低, 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设施数量不足、档次不高、食宿接待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 接待规模和功能都急需提高。如拉萨市现只有假日饭店、西藏宾馆、日光宾馆、喜玛拉雅饭店, 雪莲饭店 等几家宾馆饭店, 在夏季旅游高峰期供不应求, 且服务质量较差, 游客颇多怨言。作为旅游吸引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游览娱乐设施严重匾乏, 缺少能反映和表现西藏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有特色的博物馆、美术馆、民俗展览馆等, 使旅游行程单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8.3远离客源市场西藏地处
“地球第三极” , 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 交通费用支出大。虽然其奇异的风情、神秘的宗教和独特的民俗令人向往, 但西藏路途遥远险恶, 加之高原反应, 令绝大多数游人不敢问津。
8.4对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长期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性投人, 西藏经济在对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倾向于传统产业, 而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投资严重不足, 并且因认识方面的原因, 使很多人认为凭借富有旅游资源就能发展旅游业、创造效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旅游业的投人, 造成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 旅游商品档次低, 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工作条件艰苦,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人才奇缺, 从整体上制约了西藏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赵垦田,方怀龙.西藏林芝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3):80-82.[2] 胡海燕,陈波.西藏50年:旅游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 [3]张涛,赵嘉.藏羚羊自助游:西藏[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264-270.[4] 汤海帆.最后的探秘: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0:26-38.[5] 孙继霖,杨帆,左林.西藏林芝地区生物资源的特点及价值[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22(1):59-61.
济南市旅游发展现状 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篇二
济南市旅游业调查报告
济南作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与行业管理,基本形成了泉水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相映衬,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一、济南概况
1、历史文化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山东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67.85多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副省级中心城市。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济南具有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济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济南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感叹出:“济南名士多”、“济南潇洒似江南”等佳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2、自然风光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区泉群,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山光水色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结合,这就是有“泉城”之称的济南。
3、交通情况
济南交通便利,济南机场开通了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并开通了香港,泰国两条国际航线。济南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济南的公路也是四通八达,济泰、济德、济聊、济青等高等级公路使济南成为山东的重要出入口。
二、旅游景点
1、名泉
趵突泉,位居济南×名泉之首。风流的乾隆皇帝被趵突泉的美丽所感染,御笔亲封“天下第一泉”。进入趵突泉公园,未到泉边,那趵突喷涌的声音就会响彻耳畔。泉池中央三股吊桶粗的泉水喷涌而出,高约半米,水势强劲,声如洪雷,蔚为壮观。金色的鲤鱼悠然自得地穿行其间,像片片红云落入水中,又像朵朵落花飘在水面。黑虎泉泉群共有泉水×处,除黑虎泉外,著名的还有琵琶泉、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等。黑虎泉的泉源在陡壁下一个深邃的洞穴内。洞内横卧着一块巨石,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激湍撞击,再加上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声似虎啸,故称“黑虎泉”。紧连洞穴的泉池有三个并列的石雕虎头,泉水由虎口喷出,波澜汹涌,水声喧腾,形成了“虎头泻玉”的著名景观。
珍珠泉泉水明净碧绿,清澈见底。池底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错错落落,争先恐后,闪闪发光,真是如泻万斛之珠。在阳光映照下,珠泡颜色多变,时而呈银色,时而闪烁着红、黄、蓝、紫等多种光泽,明目耀眼,仿佛串串珍珠。在珍珠泉东侧,还有散水泉、溪亭泉等几个名泉相伴,又各自成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五龙潭泉群共有泉池多处,包括五龙潭、官家池、濂泉、月牙泉等名泉。其中,五龙潭是济南诸泉中最深的一个,数亩泉水一汪碧波,深不见底,终年涌流不息。此潭,景色极佳,放眼远望,澄澈如镜,俯首近看,天水一色,锦鱼戏游。倘若雨后初晴,潭水湛蓝,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由于今年雨量充沛,濂泉喷涌旺盛,泉水漫过了地上的青石板路。夜晚,月光透过松林照在水面上,再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2、大明湖
大明湖风景秀丽,清雅可人。岸上花繁树茂,杨柳依依;湖中碧波粼粼,小舟点点穿梭,更有大片的荷花竞相开放。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游客泛舟湖上,仿佛画中之人。站在湖边,向南望去,便是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的千佛山。山上梵宇僧楼与苍松翠柏高下相间,更有一株半株丹枫夹在里面煞是好看。忽听一声渔唱,低头一看,那千佛山倒映在湖中,楼台树木,格外光彩。于是便有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自然景观。
三、旅游业发展
1、现状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济南建成全省旅游中心的决策,这为济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济南市旅游业已开始步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2、发展
近几年来,济南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济南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趋配套。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吸引力,近几年,济南市大力开展旅游节庆活动。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春节民俗风情旅游节,五一欢乐泉城花车大巡游、国际艺术歌会和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大旅游节庆品牌。今年举办的第三届春节民俗风情旅游节深入挖掘济南传统民俗文化,推出了泉城广场民俗旅游表演、大明湖春节庙会和趵突泉迎春灯会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增强了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了我市春节黄金周旅游品牌。每年“五一”期间,济南市政府还要举办“欢乐泉城花车大巡游”活动。2002年,济南泉城广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国际艺术广场”每月举办一场高水平的国际艺术歌会。我们邀请过韩国忠清北道艺术团和俄罗斯三角琴合奏团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奉献了精彩的演出,进一步打造了“国际艺术广场”的文化旅游品牌,扩大了济南的国际知名度。
走进济南,就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走进济南,您会发现她是如此潇洒美丽。让我们相约济南,热情好客的济南人正以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更加优美的旅游环境,更加动人的城市韵律欢迎四海宾朋的到来。
济南市旅游发展现状 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篇三
浅议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
[内容摘要]旅游业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被誉为永恒的“朝阳产业”。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把具有高原特色的青海旅游业做大做强?为此,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围绕这些观念的树立,统一思想认识,做出旅游总体规划,运用经营理念,围绕“特色”做文章,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形成了青海湖,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民俗为主的民族风情园景区;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景区;黄南热贡艺术藏族绘画艺术景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等重要旅游景区。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高原避暑旅游基地。
关键词: 旅游业问题对策
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这个世界遍及全球的平民百姓的大众旅游黄金
时代已经到来。青海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虽然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
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封闭,加上青海省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青海省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
入,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一、青海旅游业现状
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旅游的方针,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旅游开发,使旅游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2007年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1001.6万人次,接近全省人口的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47.38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23%和32.8%。数字还显示,青海旅游业从1999年起步至今,不足10年的时间里,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快速攀升,分别增长了5倍和11
倍,建成了长达588公里的环青海湖、孟达自然保护区、互助北山国家级
森林公园、李家峡通往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旅游公路;累计投资2.4 亿
元旅游国债资金,建成了青海湖151、沙岛、塔尔寺、日月山、贵德等景
区公路,还增加了塔尔寺、互助故土园、格尔木昆仑文化3个国家4a级景
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绿色家园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古城村被命名为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
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和观光旅游为主,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不断发展的产业
结构。
二、青海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秉承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
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依托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的不断发达,以及西宁、格尔木等主要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近年来,青海湖、塔尔寺、江河源、原子城、盐湖等旅游品
牌效应渐显,旅游业正在成为青海省一大特色产业。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
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
格。塔尔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湖距西宁约151公里,为中国
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孟达天池、西海郡古城遗址等都是青海自然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二)政府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青海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对此,省政府加强了
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功能。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
业的龙头和支柱,并就加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部署。青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随着青海省委、省政府对
旅游投入力度的加大,全省各州、地、市和重点县也纷纷挖掘各自的优势
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旅游业确定为优势产业或重要产业,一
个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三)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展示青海地域特色
随着近年来“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节”、“民族文化旅游节”等
省内重大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中国黄南热贡艺术节”、“中国原子城”等大
型对外推介活动的举办,青海作为“山宗水源”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
社会人文资源日益深入人心。2002年青海举办第一届“郁金香节”,2004
年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由2.5级升为2.3
级,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先后举办了中国
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黄南热贡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树立了良好的青海形象。随着藏羚羊申吉成功,福娃“迎迎”
成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之一,为青海旅游乃至青海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商
机。
三、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
就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青海省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因
对旅游业缺乏投资,设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以致青海省旅游业远
落后于发达城市,为发展青海省的旅游业,应扩大开放范围,完善与旅游
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加可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旅游商
品,扩大旅游宣传,重视旅游安全,并加强建立有关法规和人才和培养。
(一)国家保护主义严重
青海省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
于封闭状态。众所周知,要发展国际旅游业,关键在于客源,客源是发展
旅游业的基础,而客源主要依赖旅行社想方设法去组织。目前,青海省主
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投资少
由于青海省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
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软”“硬”
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青海省对旅游设施的建设投入少,花钱
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有人说,青海省拥有丰
富的旅游资源,不愁无人问津。但事实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及相关服
务设施和完善的软、硬环境是难以大量吸引客源的。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由于青海对
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
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
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货架上还
常是一些老面孔,不能引导旅游消费。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青海国际旅游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
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
四、发展青海旅游服务业的相应对策
(一)发掘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青海旅游部门为做大做强高原特色旅游业,提出 “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旅游的方针,以环西宁为中心,以
青藏铁路旅游带、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同仁热贡艺术等旅游精品,重点打造中国夏都,辐射带动高原特色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旅游部门
配合“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花节、盐湖城暨昆仑文化旅游节等省内
重大活动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以此吸引游客,拉动消费,扩大收入,提高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招商引资进度,整合资源,吸引省外、境外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来源多样化,加快建设、打造青海
特色旅游产品。在发展高原风光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同时,深入挖掘青海民
族、宗教、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提高品位和档次。同时,加快推进
青海省旅游集团公司的改革,引进和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旅行社兼并省内小
型旅行社,组建旅行社集团,做大做强青海省旅游企业。
(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长期以来,青海省的旅游服务业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
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在管理方面,如对餐厅和娱乐
场所以及在景点出售的旅游商品等,尤以对外籍和港台游客乱收费,漫天
要价的“斩”客行为屡见不鲜。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
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旅游地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游客的迅速增长,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近
年来,青海对国际游客的人身和财物的保安工作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
层落实。还需要一提的是在旅游景点,尚须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净化环境,也是对安全的一种保障,进一步发展青海的旅游服务业,要不断地培养出
一批批熟悉国际旅游业务、外语水平高和作风过硬的旅游导游和相关的领
导干部,这是实现各项任务的保证。
总之,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作为青海省第三产业龙头、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的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
位日趋重要。青海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青海
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已开始向优势产业迈出坚实的步伐,随着青海经济的日益繁荣,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人数逐年上升,旅游
业已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青海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藏羚羊成功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一系列
历史性机遇,正在营造青海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青海旅游业必将带动青海特色经济的全面发
展,青海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已开始向优势产业迈出坚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青海旅游基础设施亟须改善作者:王凯2007-11-16
http://青海向高原旅游名省迈进作者:颜琪2007-10-12http://.cn
青海旅游业优势渐显成三产龙头2005-4-19
http://
济南市旅游发展现状 济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篇四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是全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人口590万,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接着山东“山水圣人”、齐鲁文化和黄金海岸三条重要旅游线路,市内山、泉、湖、河相拥锦绣,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析济南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优势: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济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即发源于此;济南南部的齐长城比秦长城的历史还早400多年;孝堂山郭氏墓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柳埠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石塔;灵岩寺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2001年发掘的济南洛庄汉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位之高,文物保存之完好,国内罕见。济南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感叹出:“济南名士多”、“济南潇洒似江南”等佳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二、自然资源优势:
泉: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独步天下。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又有明水百脉泉群、平阴洪范书院泉群和分布于南部山川的众泉水形成泉的世界,誉称72名泉。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河”: 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东平湖等。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大明湖即为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穿越济南市,其雄伟气势和两岸风光,为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山”: 五峰山,五峰山位于泰山西北麓长清县五峰山乡,主峰海拔565米,有五座并列的秀丽山峰而得名。千佛山,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三、交通客源优势:
济南交通便利,济南机场开通了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并开通了香港,泰国两条国际航线。济南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济南的公路也是四通八达,济泰、济德、济聊、济青等高等级公路使济南成为山东的重要出入口。京福、京沪和济青、济聊等高速公路以及京沪、胶济等铁路在济南交汇,济南作为旅游交通中心的地位不断增强。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济南位于山东省西部,南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东边有依山傍海的海滨城市青岛,西有孔子的故里曲阜。距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只有几百里路之距。从交通区位来看,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是山东省的主要出入口,其交通条件有明显的优势。济南市地处山东省八大旅游区旅游建设布局的中心点上,与泰安、曲阜等构成“山水圣人”旅游国线,是青岛、烟台等海滨旅游区、潍坊民俗旅游区、淄博齐文化旅游区、东营黄河口旅游区、梁山阳谷水浒旅游线及菏泽牡丹花会的重要中转城市。济南到山东各城市均有高速公路贯通。游览完美丽的泉城,还可以去五岳之首的泰山体验它的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去海边度假,去牡丹园赏花等等。
四、其他优势:
(一)会展业给全市旅游业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全市会展活动接连不断,大小会展近千次,并且会展业档次规模不断提升。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举办了全国秋季糖酒会、中国山东(济南)友好城市旅游大会、全煤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糖酒会期间,仅据对市园林系统公园、风景区的统计,游客总人数即达到了117.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09.2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和18.9%。友好城市旅游大会,全世界有32个国家、47个友好城市出席了本届会议,开辟了友好城市合作发展的新领域,对国内外广大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承办全煤会直接营业收入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13.4亿元。还有文博会、公共安全展、电力电工展、医疗器械展等都能给全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可为是名利双丰收。
(二)体育赛事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以体育为媒,发展旅游经济,对于提升全市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具有显著的作用。2004年全市迎来了亚洲杯足球赛和0—125级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两项大的体育赛事,可谓是亚足促旅游,济南展风采,给济南向世界展示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同时,在赛事期间,各大景点内旅游人数都比同期增长65%以上,旅游收入增长80%以上,拉动餐饮业及其他收入也增长30以上%。承办国际最高水平的大型体育赛事,就是展现我们的文明程度,向世界展示文明形象,更能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此外,2009年的济南全运会也必将对全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对济南旅游业的火热发展产生更强更大的推动力。
(三)“硬件”设施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市广泛发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使全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2年底,全市共有星级宾馆55家,到2007年底达到了85家,形成了从一星级到五星级完整的星级饭店体系;全市经营国际、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也从2002年的127家发展到2007年的200多家;旅游景区(点)也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新景点、扩张游乐项目,提高游乐档次,目前全市大小景点已达56处,全市旅游业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资源配置日益优化完善,为全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大兴旅游风景区建设,重视培育消费市场刺激旅游业发展
济南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坚持市场化动作,鼓励社会投资18亿元开发建设了20多处生态休闲、民俗文化、农家乐、健身探险、观光度假和五峰山国际高尔夫球场等特色突出的新旅游景区(点)38处,涵盖了泉水景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其中,趵突泉、大明湖、灵岩寺、红叶谷、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等5家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目前,一批投资过五亿元的规模较大、特色突出的荷园旅游区、生态度假区、休闲娱乐区、齐鲁碑林、百里黄河旅游带、温泉度假村和汇泉新世界广场等已开工建设,泉城旅游将增添一批新亮点,更加靓丽多姿。
我市重视培育旅游消费市场,增添了银座、贵和、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佳士客等一批大型购物超市,特色名吃和小吃200多种,夜晚休闲娱乐服务丰富多彩。夜总会、量贩式ktv、酒吧、菜馆、健身房和特色文化演出十分丰富。去年全市社会消费总额621亿元,实现餐饮业零售额87.9亿元,居全省消费额的首位。
济南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虽然目前济南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但仍要努力向着打造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这一目标努力奋进,深入发掘泉文化特色,争取早日把绚丽多姿的济南推介给更多的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