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合院之飞扬年代(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四合院之飞扬年代篇一
植覺
自
自
自
隨
善
感 樂
由
然
性
良
恩
【标准二进四合院】 东城区石雀胡同43号
这是一座标准二进四合院,因为地界限制,主人身份阶级背景需求不同,四合院面貌五花八门,没有两个四合院是一样的,标准样式也少。
此院院门为栏板式如意门,门道内天花板有团鹤彩画,影壁为麒麟砖雕方心,全院花窗、屋门有木雕裙板,后院为佛堂。
2002年拆除。
【符合标准有厨卫】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46号
主人在这个古老的院子中安置了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等设备,既保持传统风貌,又让日常生活方便舒适,说明传统民居不一定不适合现代居住,只能走拆除之路。尽管房主在南池子改造中据理抗争,最后还是被完全拆除。
【多设屏门遮欠缺】
东城区九道湾西巷13号
此院门楼上原有飞鹰浮雕,门柱上一对瓜果花篮。进门后三面是绿色屏门,再左转又是一扇绿色屏门。您一定认为屏门后应当是三正两耳的另一间耳房,其实没有。此院地界小,里面只有小棚,但欠缺就被遮挡住了。
2008年夏雨,原住户的孩子及70多年前的何姓房主一家30多口人回访此院,尽管门楼上的浮雕已在1976年拆除,但他们还是要再雨中摄影留念。寻找旧时宅院,寻找自己的梦。
【祈福遇福共赏福】 东城区九道湾南巷31号
从九道湾西巷转到南巷,没有出口只能绕回去。心急之人往往生气,有的人到此不但不急,反而面对院门上的蝙蝠雕刻,觉得并没有白走,巧遇福。
现在此院在修复之后,被改成简单的门楼,花栏没了,福也没了。
【标准外院求严谨】 西城区学院胡同39号
这是一座很典型的二进四合院,不过垂花门及抄手游廊的建造上有点简单,垂花门内不是三副四扇屏门,而是对正房者为四扇,两边为两扇。游廊到正房,不是一拐弯,而是直通耳房,从廊子侧边进入正房。
初访时,此院周边已是一片楼房,孤立于金融街东侧,若保留下来也是此区独特之景。
当然,最终逃不了拆除的命运。
【半坡围圈为何用】
东城区朝阳门内新鲜胡同42号
此院为桂公府靠西的一个别院,两排七间高达的北方并不出奇,与众不同的是其他三面的廊墙,与北房断开不相连,到底是做什么用,未得其解。
可惜未等民俗专家解开此迷,此院就被拆除了。
这张内向为围廊,外侧为墙的回廊院,倒是有点唐代寺院的意味。
【正房前后勾连搭】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82号、84号
从布局上看,82、84号原为一套四进宅院,卷鹏硬山,三进正房两个硬山勾连搭,用平廊与后院相连,中院有一棵无法合抱的大树,是民居中不多见的结构。
后院在危改中拆除,前院尚存,不知何人居住使其幸免于难。
【北方园林好庭院】
东城区东直门内北沟沿胡同23号
梁启超故居。虽是文保单位,但因为院中住户较多,违章建筑多,杂乱不堪,游廊年久失修,规划局两位年轻人到此院看后说“没有保留价值”。
梁启超、梁思成父子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不提,仅从宅院结构看,亦有不少独特之处,全院的水道设计,一到下雨,雨水全部自然流入花厅水洼中;后院假山下有通道直通花厅,垂花门与三门两廊都是通道,是全院交通枢纽……此院主体结构清楚,房屋完整,如果将违章建筑清除,则是一个非常优美难得的北方园林式宅院。
【半坡巧用显广宅】
东城区史家胡同内西罗圈胡同1号
从《加摹乾隆京城全图》中可以看到这里原是一片很大的宅院,此院位于其中,是南北狭长的宅基地,条件不是很好。
聪明的设计师采用了一种方案:正房用广亮大门应有的比例建造,但偏东一些。东边耳房过道窄一些,由于东西房与北房近,所以看不出。
东厢房房顶虽只有前坡,人在院中却看不出此欠缺。
由于历史原因,此院居住了几十户人家,所幸主人王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保留了三间正房。所有来访者无不为其宽敞精美而惊叹。是避免缺陷的成功设计。
屋内的装修与家具相映成辉,过工字厅还可进入幽静清雅另一居所。
难得的是南屋古老的格子门窗尚保存完好,这是不多见的,可惜此门窗及广亮大门在2007年中遭到破坏。
【切割亦留整体美】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渡寺后巷10号 原为多尔衮管家宅院,已被分割为8、10、12、14号等多个宅院。8号为原花园,日本人在里面盖过楼。
此房格扇精美,木架粗大,大门的砖雕很有特点。两廊有门可同两院。此院原来只是花园的一部分。二门、影壁、枣树已不存,但房屋结构、门窗保存完好。
院中石榴、葡萄、玉簪花营造出幽静清爽的小院环境。
【世代祖居进士第】
西城区复兴门内察院胡同23号
此宅为古典文学大师叶嘉滢女士的祖宅,其曾祖为武官,祖父、伯父均为名医,大门上原挂有“进士第”之匾。门内影壁上挂有“华佗在世”、“立起沉痀”等四块匾。
可惜这座保存完好的建筑,2002年8月8日被拆除。
【八月十五云遮月】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90号
广亮大门,东院是平顶抄手游廊的齐整四合院。院中大白海棠树的叶伞遮盖了大半个院。西院拆除正堂和倒座后,改造成西式瓦房,并用磨砖对缝墙辟成另院。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院落。
主人说,每年八月十五,满院都是落地的海棠,众人分海棠不亦乐乎,02年拆迁闹得大家都没此心情了。
郑先生将主人所叙八月十五拜月,孩童在院中捉迷藏打秋千的情景记于画中,追寻童年拜月、在亲友大宅院嬉戏的场景。
【马家致富购三宅】
东城区石雀胡同15、17、19号 当地人称“四棵槐马家”,老住户都知道这三个院子全是马家发家后逐步购置的,不过马家后人已无踪迹。
选此三院,只是想说明北京的模具就是如此:四合院不都是四方的,“富置宅子败卖家”,如此反复而已。比如马家,还没有来得及将三个院子拆了统一修建,有的院子修了,地界也不方正,就已经不再归马家所有了。
【西藏**自家院】 东城区九道湾中巷13号 九道湾形成于明末清初,因粮仓“新太仓”低洼积水而弃仓后,开始形成宅院。直到20世纪20年代,西北部还是一片很大的广场,当地人称“大院”,而西巷13号前的小广场被称为“小大院”。
此院坐北朝南,是房主20年代在“大院”边建起的自家院。房主是西藏**,在雍和宫“工作”,自己一家人住此。50年代常有蒙藏友人来访。
现在此院是“经租房”,主人正在为收回产权而努力。
门前广场曾是煤铺,图中将“摇煤球”的全过程画出,这是过去北京人冬季取暖的主要
方式,留给后人知晓。
【兄弟三宅院连院】
东城区八宝坑胡同37、39、41号
三个院落坐西朝东,是顺义进城的农民三兄弟置的产业。虽然各自有门,但是院内又彼此相通。院子大门为农村的大梢门,可由老家的大车直接将粮食拉进院。
曾经被收为“经租房”,政府落实37号文件,主人收回房产。现在,大门及院内的违章建筑均被消除,基本恢复原貌。主人很高兴,舒适地住在院中,是老北京四合院中难得的好命运。
【山东叔侄一家亲】
东城区东四五条138号 2003年2月24日
庞家三兄弟年幼时父亲亡故,家开铅丝厂无法经营,奶奶做主将工厂变卖购置了此房产。据说原为清代官员宅院。因孩子年幼,故定产权人为叔父。叔父将三兄弟抚养成人,三兄弟亦视其为亲人。叔父老后,其女欲独占此院,所幸当年工人还在,证明世纪产权。三兄弟为不负养育之恩,将产权按比例分了。因地形限制,院门开在东北角,地势低洼,门外留了台阶。
【四周更道保平安】 东城区东四二条21号
李培基之宅。李曾任国民党政府河南省主席,解放后为中央文史馆官员。
此宅日伪时期曾为日寇侵占改建,据本家人后说,前院为客院,没有廊子。后院主房外不是做成抄手游廊,而是做成四间平房一样的廊子,有柱楣雀替,栏杆。西边院有车库厨房,四周更道。
【田家祖宅名人住】
宣武区菜市口丞相胡同41号
曾赞助“北京之魂”摄影展的田瑶女士是此宅主人后人。
此宅为田学景先生祖宅。清末其曾祖父在南方为官,祖父请原住人民大会堂西的崔姓营造厂花了三年盖此宅。
倒座五间为客厅,北房两间为学馆。二进北房五间为曾祖住,南房五间祖父住,东房过厅为全家吃饭聚会处所。三进东房为祠堂,北房前为搭戏台处。
冬日所有廊子用木板封起,廊内放花,夏日木板藏在东北小库。
解放后此院曾住朱德,习仲勋、黄炎培等领导人、名人。可惜已被拆除。
【陟山门外观景楼】 西城区陟山门街13号
据70岁高天岭老人讲,陟山门街13号原为李莲英九姨太太宅院,后为法国人办的助产士学校。门楼改为西式大门,日侵华时期为“八周旅馆”,现为大杂院。
此院为靠北海东门最近最大的宅院,全院有廊子相通。观景楼位置极妙,向西可看北海白塔,向东可观景山。
【御史衙门院深深】 西城区陟山门街5号
原为清代御史衙门。据几代世居于此的高天岭老人说,清末四大奇案“杨乃武”就是在此终审。
【传统外衣现代囊】
东城区建国门内宝盖胡同3号
这是一座保存很好的宅院。广亮大门,外院为花园。北房与东西房不对称,但是经
巧妙设计安排,让人感觉是方正对称的宅院。
此院是在清末民初将洗澡间、舞厅之类的现代化生活带入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地板、花瓷砖地、洋式窗户及烧水排水气管道烟道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可惜2002年8月20日被拆除。
【完颜府里三垂花】 东城区东四十三条77号
从东四十三条到十四条的四五个院子,在横街胡同就能看到它的爬山廊。当时人们都说这里是蒙古王府,后来找到此宅后人,才知道是完颜氏的府邸。二门是三间的垂花门,在北京还没有见到别处有此种门。
东院一排七间带拍子的房及第二排带拍子的勾连搭房是干什么的尚不得知。询问此院后人,因为只有五十多岁,也回忆不出来。因有人找到此院平面图,才得以画完复原面貌。
【完颜新宅静安居】
东城区柴棒胡同55号
主人为东四十三条77号主人完颜氏后人,姓王。王家在卖了原宅邸之后在此院居住。影壁及如意门上的砖雕非常精致,很有特色。
此院曾是标租房,影壁前也盖满违章建筑。落实政策之后,房主将标租房收回。现
在违章建筑已拆除,一家安居于此,并为母亲安置了一间静室。
【临街经商铺面店】
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367号
现在此处是一黑白铁修理店,当初绝不可能是这种店铺,大概是布铺等小商号。楼上是仓库,楼下是门市,还有后门。一家在此,商住两用。
二楼的万字花版栏杆,是挂字号、招牌的地方,二楼上还有挑杆,用来挂幌子。
此房的挂檐版、门窗等木件基本保持原样,实属难得。
【小门小户亦欢颜】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锻库胡同1号
此院坐南朝北,北房三间半,门占半间。南房三间半,东南角留半间。东西房为灰顶平房,院中一棵香椿,是一座舒适清雅的小院。
主人已将卫生间安好,修饰一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格扇二门独此家】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58号
据西屋老住户徐梅介绍,此宅曾是袁世凯侄子的住宅。此院以南为上,但所有房屋均高大齐整,保存完好,是一所很好修复的四合院。平廊的望板上绘有勾子莲及团福寿字,它的格扇二门在京城民居中也很罕见。
【庙之西界不开门】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渡寺西巷35号 按南池子当地习惯,庙的西面宅院不能开正对庙的门,所以原来35号的门开在普渡寺庙基高台之南。
南池子改造后,竟然将院门开在了庙基高台之北,严重违背了当地民俗文化。
图中院门为复原原来位置。
【小巧玲珑寸土金】
崇文区前门外大江胡同21号
前门外寸土寸金,房屋密集,此院落是大江、小江胡同内常见的建筑,外观为居民院,实为小作坊,或是某种商品批发,做大买卖的院落。
此院一进门左转,还能见到东房房山与北墙间横着一块原来是字号的匾额,隐约还留有半截看不太清的字迹。
可惜小江胡同还没来得及考察,就与大江胡同一起消失了。
【魏忠贤宅伴冰窟】
西城区北海东门园景胡同4-14号
这组院落据说是魏忠贤的宅子,从挑檐看风格一致,清水脊的做法也差不多。10号院里边的简易楼原本是花屋子,藏花的窖。
此宅之前与陟山门街5号御史衙门相连,西墙外就是古冰窖,与北海、景山的景色连为一片。
【正月十五雪打灯】
东城区朝阳门内新鲜胡同38号
原是桂公府花园,此院除假山石不存,其他主体建筑基本完整,戏台及逐渐增高的看台很有特色,尤其花园中的花厅、敞厅,后门的建筑都很完好。
画此院时,想起“云遮月”,想起幼时正月十五灯节母亲带我们去大宅门里看“放盒子”的情景。这样好的府门,正月必放盒子,故将童年的记忆画在图中。
刚画完不久,就拆了。
【宽敞外院有豪情】
西城区复兴门内察院胡同25号
一般四合院大门与二门之间是狭长小院。此院不同,一进院是一片宽广平地。
二门内是住宅,进内院后,有正厅与东西厢房,正厅三间,与五间北房之间有穿廊相连,平面构成工字形。这种工字形平面是宋元寺庙官衙府邸所流行的。北京民居很少见到这种布局,但大的衙署府邸还能看到,如《加摹乾隆京城全图》所示。
【亲睹先辈扩宅院】 东城区南池子大街68号
此院在南池子路东的一个小分叉内。房主王姓,祖上在安徽凤阳做官,民国时做买卖。后人为现年91岁的老人王风韶,祖宅为68号院。78年前,少年的他亲眼看到先辈们首先扩建了80号院(正南有月亮门的院),其后又扩建了78号院,当时为果园。
由此可见,民居不一定是齐整的方正之院,民居的变化与每个家庭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洁地炉古有之】 东城区南竹杆胡同82号
2002年5月16日到此,此院已被拆。二门不是垂花门,已经拆了,是什么结构,我画不出。9月来此还是搞不清,后在礼士胡同和灯草胡同又见到几个这种二门,虽然残破,但是将几个完好的局部组合起来,画出此图。
屋顶也有烟道,但不是火炕的,应是地炉的,都拆了当时砖土压着看不清。这种地炉颐和园还有。据鲁教珍老师回忆,解放后此院为夏衍先生的住宅。(郑)
【新宅院里庆周岁】 东城区东总布胡同10号
据说是同仁堂乐松山儿子出生的住宅,也有人说不是。总之,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合院结合道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变化出来的一种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2003年8月拆除。
【冬雪春风度闲日】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的冬与夏 之一 1998-2000年,这里展开了首次“北京四合院保卫战”,舒乙等众多文人专家呼吁保护此院。赵景心(赵紫宸先生的儿子)夫妇,二位80多岁的老人拿起法律武器保卫此院,但最后还是被拆了。
此院四季各有美色,遗憾的是,我尽全力也未必能画出此院色彩斑斓、幽静舒适的感觉。(郑希成)
【夏雨秋霜美景寒】
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的冬与夏 之二 冬图是根据陈翰博士个照片及她的叙述画的,夏图是房主人见了冬图告诉有错,经主人指点后画的。
【二门筑廊开双道】
东城区东四十四条19号
【祁家行医睦邻里】
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96号
【中西结合小巧院】
东城区建国门内内盛芳胡同3号
【宅基不正分割巧】 东城区灯草胡同36号
此地区明代曾是“红灯区”,日伪时期这里曾是一个汉奸的宅院,现在是机关宿舍。
此院是东西街坐南朝北的院子,地界很难做成门在西北角的四合院,所以设计者将地基划分成两块,形成一个北房独院和另一个三合院,并将南房北移,南房又变成明亮的北房,变成别具一格的幽静小院。四颗石榴和后院的树还保存完好,二门抱鼓石也保存完整。9
【统一规划居易里】 东城区麻线胡同10-22号
水会中,戴红袖标挥旗指挥者称“文善”,敲锣报警指挥者称“武善”,送水救火者称“助善”。灭火工具水车为主,以及水龙带、唧筒、梯子、挠钩、水桶、灯笼等,水车射程可达15米。
北京历史上以城南大栅栏为中心的地区水会最多,如同仁堂独资兴办的“普善水会”就是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水会之一。(郑希成据通州王老讲解)
【正对二条风水楼】 东城区东四北大街499号
中西结合的铺面房,西式房顶又加建一中式建筑,楼下很难察觉其存在。07年修缮时好像拆除了中式顶楼。
【东四四条美阳台】 东城区东四四条86号
【恒兴木厂大门洞】 东城区北新桥
明清东直门是京城进柴木之门,城根到北新桥,有两个大粮仓,海运仓与新太仓,没有大场地,所以北新桥到交道口一带是建木柴厂的首选,短短一里多地集中了六七家大木场与棺材铺。木厂进料时,要用大马车拉木柴进门,所以这一带有许多大门洞院落。此类大门洞,只在北新桥到锣鼓巷之间,尤其是北新桥到交道口最集中,不过已经在香饵胡同和土儿胡同危改中全部拆平,无踪可觅了
【鸡窝廊子拐子罩】
磁器口西利市营胡同11号 这是典型崇文“奴欺主”型(即厢房遮挡正房梢间)狭长小院。二门西面四扇并门“中正安和”,门后为厕所。
正房是鸡窝廊子的式样,凹进一块。崇文此类廊子很多,当地俗称鸡窝廊子。两柱间有拐子花罩。迎门种水葱,院中荷花、鱼盆一片生机。
【倒座房上风水墙】
西城区太平桥东街1号 2002年9月4日
院南原先应另有一院,房屋比此院高,所以倒座房上增筑了花墙。但探访时,四周院落均已拆平,只余此院作为拆迁办公室,无法得知原始情况。
四合院之飞扬年代篇二
【找法网 四合院】四合适顶起北京四合院买卖
2004年07月24日1847来源:法制晚报
本报讯民生银行在京城率先推出了购买四合院抵押贷款的新业务!如此一来,市政府允许自由买卖四合院之后,四合院买主身份放宽、税费享受减免、回报价值翻番“三缺一”等待许久,终于盼来了关于购买资金的利好消息。“四合适”果然让四合院销售速见功效,据悉,第一例贷款购买四合院按揭业务已经产生,刘女士用按揭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500万元的四合院。
一合适房款银行有了按揭业务
此前,购买四合院大多是一次性付清费用。随着新政策的实施,民生银行在京率先推出了四合院交易按揭业务。
不过,并不是购买所有文保区内的四合院都可以进行抵押贷款,必须被银行认定为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四合院才能享受银行的按揭贷款。民生银行给出的最高贷款额度是评估价的60%,还款期最长为20年。
二合适买主未必非是北京身份
过去,本市对四合院购买者的身份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北京人才能购买。前不久市国土房管局发布新政策,无论北京市还是其他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及其他境外企业、组织和个人均可购买四合院。三合适税费购院享受多项减免
根据新政策,购买四合院可享受一系列税费优惠。如个人购买四合院,符合普通住宅标准,可享受“减半征收契税”优惠;在居住过程中如需保护和修缮,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合适回报价格翻倍易如反掌
目前京城四合院的交易价格为每平方米7000元至1万元之间。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四合院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实现公开的自由流通,价格翻倍上涨易如反掌。上海老别墅的迅速升值就是最明显的例子,2003年上海老别墅交易十分火爆,每平方米的成交价高达一两万元。即使用来出租,一两年的租金便可以赚回几十万上百万元的装修成本。
提醒
买四合院办理抵押按揭贷款需提供的主要资料有:固定资产证明(如房产)、银行存单、有价证券、身份证、户口簿、工资收入证明等。
卖四合院时需提供的主要资料有:房屋产权证、产权人身份证、户口簿、共有人意见书等。
四合院之飞扬年代篇三
北京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小吴),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从十三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亲王府
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
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如果说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话,那么四合院应该就是能代表我们百姓文化的了,现在让我们来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之所以这样,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还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如果四合院没了,那就彻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仅是北京的符号,也是北京的魂儿。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北京美丽的风景线!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这里结束了!篇二:北京胡同导游词 北京胡同导游词 以目前通用的什刹海西岸、后海,鼓楼等三轮车路线为主要参考。这里是北京市划出的25个文化区中最大的一个,极有典型意义。(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胡同一词的由来)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蘙集》中的“蘙”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内涵,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何时出现)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有因可循的胡同名称)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国客人对北京五花八门的胡同名称表示不可思议,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焖葫芦罐、石老娘、王寡妇、大脚、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领,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为该市地名,或称道,或称路,让人
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新城出现时,胡同无名称)公元13世纪的1267~1285年,用18年的时间,在当时的辽、金旧城(今宣武区)东北方城外,建了一座新城,即现在北京市区的前身元大都城。《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亲临元大都城的意大利人。他的游记中说,大都城内街巷笔直,城门可以通过街道互相望见。大街的两旁是房屋、商店。全城街巷规划整齐,犹如一块大棋盘??马可波罗的记述应是较为客观的。元大都的出现,不是改造的旧城,而是从零开始新建的,这样便于实现人们的理想设计和建筑规划。新城市出现之后,街巷、建筑完备了,为后来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但是除大街主干道的名称之外,其他一些小支干或胡同的名称并未随之而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的。
(源于生活、自然形成的胡同名称)新城出现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们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惬意,由于没有胡同名称,起码串亲访友找起人来不方便,想告诉亲友自己的住处,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如,“我家住在住着黄兽医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喇叭口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马杓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有菜厂的那条胡同里”??久之,便出现了黄兽医胡同、喇叭口胡同、马杓胡同、菜厂胡同??胡同、街巷名称不仅是源于生活自然形成,而且是社会现象的反映,透过胡同名称还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
安徽黄山导游词
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 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
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也够奇的了。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篇三:13篇导游词
风景绝秀金鞭溪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有着“千年长旱不断流,万年连雨水碧青”美誉的金鞭溪。金鞭溪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之一,整个峡谷全长大约7、5千米。金鞭溪就好比是张家界这位“绝代佳丽”身上的一条蓝色丝巾,它把“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山水美发挥到了极致!那么金鞭溪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峡谷呢?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赞誉它是“张家界的少女”,当年张家界的宣传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此曾赞叹它是“一片童话般的世界”,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沿着吴老和沈老先生当年的足迹去揭开金鞭溪神秘的面纱吧!请大家注意看左边这些奇特的植物,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珙桐是多年生木本花卉,通常在春末夏初时节开花,花呈白色,柱头上略带-点紫红,很像鸽子的头和嘴,花身有两片又大又长的苞片,像是一对翅膀。整个花朵的形状就像一只放飞的鸽子,这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因而外国人亲切地称它为“中国鸽子花”。
现在大家请看眼前峡谷的两旁,这种高大而华贵的塔形树,这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水杉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人们曾经以为已经在第四纪冰川袭击时期绝迹了。然而1941年我国的植物学家在四川省万县的磨刀沟发现了它。1982年开发张家界时,人们发现这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水杉及3000多种珍奇植物,这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大家请往右前方看,前面这座高耸如云的石柱就是闻名遐尔的金鞭岩,而金鞭溪就是因为长年流经此岩而得名的。它高378米,方方正正,上细下粗,棱角分明,如同一支高举的钢鞭,直指云霄,令人望而生畏。加上其岩石结构为红色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故名金鞭岩。金鞭岩是整个张家界景区最高、最陡、最壮观的石峰,人们称赞它是“名山大川处处有,惟有金鞭奇上奇”!更为奇特的还有呢,再请大家看紧紧依偎着神鞭左边的巨峰,它好像一只雄鹰,鹰头高昂,凌空展翅.一只翅膀还有力地半抱金鞭岩,气势雄伟,所以叫做“神鹰护鞭”,这也是金鞭溪的王牌景点之一。
看了金鞭岩的雄姿,大家可能会奇怪: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据科学论证:3亿8千万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张家界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经风化、流水切割,逐渐形成了由一系列柱峰、方山、峡谷组合而成的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看到此情此景,没有人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峰回路转,鸟语花香,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沿溪遍布着一种形状怪异的花,它的形状特别像龙虾,不错,这就是龙虾花。龙虾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它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落叶。根据花形大小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当地人称花小的为“米虾花”,花大的叫“龙虾花”,介于中间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叫“河虾花”。人们都说武陵源有两只明亮的眼睛,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紫草潭。据说以前潭壁上长年攀生着一种紫色的草,因而得名“紫草潭”。在这里,河道陡然变宽,从砂刀沟直泻而下的水经过长约15米的层层阻滞已变得没有多少波纹和涟漪了,水平如镜,紫草潭宽4米,水深约5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生活的温床,也曾经是著名的金鞭鱼产地。
凤凰古城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凤凰古城做客。凤凰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城内的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唐代修建的黄丝桥古城至今仍保存完好。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和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这里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他的祖父沈洪富于清朝同治元年所建。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
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1870年7月23日熊希龄先生就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9岁的时侯,他的私塾教师出了一副上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一时被传为佳话。熊先生成名以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监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务,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政府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后来,因为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生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在这条旅游商品一条街上,有很多苗族的民间工艺品供大家选购和参观,还有别具一格的扎染工艺品和蜡染。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虹桥,这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九年又经过加修,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修公路的时候,原来的楼亭和两侧的牌坊均被拆除,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
大家沿着当年的官道,到达的这是沈从文的墓地。这里看到的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的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沈先生的骨灰一半撤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
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椽巨笔,将他认识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子张允和女士的铭文: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儿了,希望凤凰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有机会再相聚凤凰,谢谢大家!画景天成黄石寨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张家界,非常高兴能同大家一起游览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人们常说“不到黄石寨,枉来张家界”,可见黄石寨是整个张家界风景的精华,一位著名诗人曾经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关于黄石寨的名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留侯张良曾在此山居住,为纪念师傅黄石公,修庙祭祀,取名黄石寨;另一种说法是从远处眺望,此山像一头威猛的雄狮,所以又称“黄狮寨”。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沿着这条“杉林幽径”来欣赏两旁让人目不暇接的风景吧。这是一排排陡峭而又曲折的石级,自古登黄石寨只有后山一条路,今天走的这条路,是十多年前人工开凿的。
大家请注意听,前面传来了阵阵歌声。这是悦耳动听的土家山歌,前面便是土家姑娘的点歌台。一个个衣着秀丽的土家姑娘正在载歌载舞地欢迎着各位来宾,她们优美的歌声是否会唤起您对土家民风的无限向往呢?她们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否带给您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此时此刻,您是否已经感悟到张家界“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真谛呢? 大家请看右边对面的山上,有一个约20米高的圆形石柱,上面还有一块长约3米、宽1.5米的石匣,石匣上有一个石盖,这石盖一半凌空,一半盖于匣上,周围环绕着五棵翠绿的松柏。传说张良曾将黄石公的三卷天书藏于匣内,后因战事平息,张良又取出天书放置在其他地方,但他却忘记合上抽盖,至今留下一只半掩半开的石匣。由于石匣内曾藏过天书,因而被人誉称为“天书宝匣”。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半山腰了,离“会当凌绝顶”的寨顶只差一半的路程了。大家请看前方,两山相挤,中间仅有一条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里就是“南天门”。
大家请看这边,顺着我手指方向的便是“定海神针”。它高大挺拔,巍然屹立,似乎在用强硬的身躯支撑着整座大山。“定海神针”与“金鞭岩”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十分壮观的“天然壮景”。那前面这座孤立的柱峰又是什么景点呢?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达300余米,这就是张家界有名的“南天一柱”了,因为立在南天门下面而得名。“南天一柱”是整个“武陵源”风景的特写,它拔地而起,上大下小。在它身上有一种历经万年沧桑却仍然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整个“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缩影,也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的节徽和标志。
说起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大自然为何如此神奇?根据科学论证:3亿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1亿年前左右,由于海浪的冲击,石英砂岩在海底沉积了500多米厚。后来,经过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这里成为了陆地。地面抬升后,在流水深切的作用下,一些细小的沙石被冲走,加上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崩塌,又被雨水、溪流慢慢地冲刷等综合作用,使武陵源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好了,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已经顺利登上黄石寨寨顶了。我带大家到“摘星台”来看看吧。站在这儿,使人油然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感慨!特别是到了晚上,有一种与星星近在咫尺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能将天上的星星给“摘下来”。
眼前的这个人工景点就是“六奇阁”。“六奇”准确地说是指山奇、水奇、云奇、石奇、动物奇、植物奇。这是公园内唯一的人造景观,它是采用大理石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四层,是一座集民俗、书法、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殊楼阁。站在楼上,可以尽情饱览张家界的壮丽风光。好了,我们的游览也要结束了,有机会欢迎大家再来黄石寨旅游,谢谢大家!崀山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崀山观光旅游。
崀山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新宁县境内,它是继张家界后发现的又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相传舜帝南巡时途经新宁,看到这秀美的奇山秀水,驻足赞叹:“此山良好,可谓崀山。”崀山由此而得名。大家知道,从地质地貌上来看,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桂林属喀斯特地貌,而崀山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数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内陆湖,由于地壳的变动,内陆湖底突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红色砂粒岩结构的丹霞地貌。其丹霞地貌的形态和规模在全国同类地貌之中均达到了极限:象我们将要看到的八角寨之高、天下第一巷之长、亚洲第一桥之险、红华赤壁之绝、将军石之峻,都令人叹为观止。整个崀山风景区占地108平方千米,聚集了牛鼻寨、骆驼峰、八角寨、紫霞峒和扶夷江等五大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牛鼻寨景区。为什么叫牛鼻寨呢?原来在东面那块大石的右侧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成对出现的“牛鼻孔”,当地老百姓称为牛鼻山,后来因为农民领袖雷再浩、李源发先后在这里聚众起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也在这里屯兵扎寨而改称为牛鼻寨。眼前大家看到的“天下第一巷”几个大字是丹霞地貌命名者、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国达教授1993年来崀山时亲笔题写的。天下第一巷最宽的地方也只有0、8米,最窄处仅0.3米。置身在这天下第一巷,后不见来处,前无有尽头,只能看见头顶一线青天,绝壁对峙,鬼斧神工,大有“天光一线,人生如缝”的感觉,堪称天下一绝。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八角寨景区,八角寨景区是位于崀山最南端的湘桂边境,因为山顶有八座山峰相连,这八座山峰互为犄角,像一朵八角莲花而得名。大家请看这个叫“天生桥”的景点,它被誉为是“亚洲第一桥”,它是丹霞地貌中很独特的自然景观。整个桥呈半圆拱形,就象是人工砌筑,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登临八角寨要走1708个台阶,走过1708个台阶,来到这个平台,站在这里,我们现在可是一脚跨两省,一边是广西,一边是湖南。
现在我们进入了骆驼峰景区,骆驼峰景区是丹霞地貌地形中典型的象形景区。大家请看正前方的骆驼峰,像不像是一只从沙漠远足来此的骆驼呢?这可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重的骆驼了。大家再看这边,有一座倒立的辣椒峰,它高180米,上周长约100米,下周长才40米,这通体赤红、分外夺目的辣椒正是我们湖南人热情的象征。2002年9月,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徒手攀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活动就是在此举行的。
各位朋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有碧绿的青山、清澈的江水、低垂的翠柳的紫霞峒景区,它包括万景槽、玉泉山、象鼻石、乌云寨、刘华轩墓等景点,以幽为它的主要特色。大家不要以为紫霞峒是一个洞,其实啊,紫霞峒并不是一个洞,峒者冲也,它是少数民族村和寨的意思。传说有一位高僧云游至此,相中此地,每天早上起来,点燃香烛,迎着彩霞把袈裟铺在红瓦山上,然后打坐修炼,袈裟经阳光一照,是霞光万道,香火缭绕,故称“紫霞峒”。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这里也是佛教和道教的圣地。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崀山六大绝景之一的将军石。将军石原是一座山体,丹霞地貌发育到晚期形成了石柱,它高400米,周长40米,顶部略小,上下等粗,5千米外仍可见其独立天外的伟岸英姿。
马王堆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马王堆汉墓呢是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心约4千米。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马王堆共有三座墓。其中一号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的尸体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禅衣。素纱呢是指没有染色的纱!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儿了,真可谓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啊。那么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的呢?当时啊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字母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之为“t”形帛画。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在它的右边画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当中还画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啊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你们看,他们都神色肃穆,尽显哀伤之态。画面的下部分就是地狱部分,地狱里赤身裸体的地神——鲧正平托着白色的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意欲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这是一幅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统一的杰作,它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因此,“t”形帛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马王堆女尸。她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她的名字叫“辛追”。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为1、54米,体重为34.3公斤,她的血型为a型,我们可以看到,辛追夫人的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均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她出土的时候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呈淡黄褐色,手摸上去还有油腻感。大家看到的这具尸体有眼球脱出、口张开、舌头稍微挺出、直肠脱垂的现象,这是尸体的早期腐败现象。但是因为一号墓密封良好,尸体的腐败现象在下葬后不久就停止了。这具女尸保存的年代之久、保存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当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它明显不同于呈干瘪状的“木乃伊”和表面似蜡制模型躯壳的“尸蜡”,也不同于骨骼脱钙软化而易于折断的“泥炭鞣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在尸体的分类上,应该把马王堆这类历史悠久、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
经过尸体解剖,推断辛追夫人是在吃过甜瓜后由于胆绞痛的急性发作,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造成猝死的可能性为最大,死亡年龄约为50岁。好了,我为大家就讲解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毛泽东故居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面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形结构,这里的老百姓称它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是毛泽东家里的!西边四间茅草屋是邻居家的,中间的堂屋为两家共用。大门顶端挂着的这块“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堂屋参观。这里就是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个叫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便是“退堂屋”。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
这里是厨房。请大家看这口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砌成。这口灶是在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老人的回忆复制的。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一般都有这间冬天架柴烧火取暖的房子,你们看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它是用来挂壶烧水的,当然也可用来煮饭菜,冬天全家团团围坐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年春天,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他邀弟妹们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了这几年遭受的灾难。毛泽东说,是的,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这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后来在毛泽东的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英勇献身。这一间是横屋。横屋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他所写的《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间房里。墙上挂的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他的父亲毛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1920年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应该说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是他的母亲文氏,他的母亲生于1867年,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的乡亲。父母亲所具有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还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陈旧的木床也是当年的原物。
四合院之飞扬年代篇四
教学案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思路。2.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四合院建筑吗?它是一种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住宅样式。四合院讲格局、重款式、要气派,又不乏传统,足以彰显中国人爱面子、好讲究、重规矩的特点。院外是高墙青瓦,封闭得严严实实,院内则是四面房子中间开,又将中国人好热闹、重视全家团圆的家族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北京四合院吧。
二、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字音
雅致(zhi)
地域(yù)
融洽(qià)
凝聚(níng)疏远(shū)淡漠(mî)窄小(zhǎi)饶有风趣(ráo)走廊(láng)赋予(fù)压抑(yì)有识之士(shí)
释义
(1)雅致:(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2)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3)街坊:邻居。
(4)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
(5)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6)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7)赋予:交给(重大任务或使命)。
(8)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9)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2.解题,介绍作者。
北京,点出地点。四合院,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题目交代了说明的对象。赵济众,1950年生,科普作家。
3.作者主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哪些特点?
明确:结构上,符合人性心理;文化上,保持中国传统;社会功效上,维护融洽的邻里关系。
三、研讨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2):指出北京的四合院最具特色,引出说明对象,总体概括北京四合院的特点。第二部分(3~5):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北京四合院是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第三部分(6):剖析现状,指出高层建筑及城市发展的方向。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四合院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它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四合院建筑雅致,结构精巧,数量众多。
(2)“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突出了北京四合院的什么特点? 明确:星罗棋布,遍布各处。(3)作者认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要具备哪些要素?
明确:有良好物质条件;符合人性心理的发展;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3.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如何理解“北京的四合院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这句话?
明确: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以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四面房屋各自独立,既有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彼此之间又有游廊连接,院落宽绰舒朗,方便起居。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性情。(2)文章第4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高层建筑与北京四合院放到一起,从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地说明了北京四合院更符合人性的发展,更能营造和谐的氛围。
(3)“国内外的事实说明”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从人们生活中的事实出发,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同时也为下文举菲律宾和丹麦哥本哈根的例子作铺垫。
(4)这里举菲律宾和丹麦哥本哈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菲律宾和丹麦哥本哈根的建筑师设计类似四合院式的建筑,具体地说明了现代居住环境一定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北京四合院符合人性心理的建筑特点,能弥补现代高层建筑社会功能的缺失,并且受到国内外建筑师的关注和推崇。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对未来的建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明确:高层建筑应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符合人民的居住习惯,把室内外空间不断地拓展延伸,使其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谐的住宅。
四、小组探究
(1)探究本文的中心思想。明确:本文作者别出心裁地从北京四合院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说起,详细介绍了北京四合院在凝聚力量、营造和谐气氛、保护社会安定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指出北京四合院是符合人性发展的良好住宅,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些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同,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作者说“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认同。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承载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反映了封建礼教制度中长幼尊卑的宗法制度。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词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犹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3)你心目中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建筑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明确:(示例)我心目中的建筑应该是“绿色建筑”。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采用高新技术,用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设计,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给住户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且更具人文性,注重对人性的关怀,邻里沟通更方便,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不仅对北京四合院的数量、规模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而且对北京四合院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内涵作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认识到北京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通过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我们对北京的四合院有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案例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社会文化内涵。2.掌握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3.树立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弘扬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掌握举例子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北京四合院的社会文化内涵。[教学方法] 讨论发现法,师生探究法。[教学时间] ①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小院,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安居乐业”,居所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北京的四合院不仅是前人通过探索、遴选、实践创造出来的优秀建筑形式,更体现了一种历史悠久的京城住宅文化,它传承了北京几代人的居住史,记载了老城几百年来兴衰更替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非常具有京味儿特色的北京四合院。
二、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结合书中注释,解决生字词。
采取学生互助的形式,老师适当板书个别字的注音及释义。字音
雅致(zhi)
地域(yù)
融洽(qià)
凝聚(níng)疏远(shū)淡漠(mî)窄小(zhǎi)饶有风趣(ráo)走廊(láng)赋予(fù)压抑(yì)有识之士(shí)释义
(1)雅致:(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2)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3)街坊:邻居。
(4)归属:属于;划定从属关系。
(5)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6)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7)赋予:交给(重大任务或使命)。
(8)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9)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2.明确说明对象及特点。明确:说明对象——北京四合院;特点——建筑雅致,结构精巧,数量众多,且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3.理清说明的思路。
明确:引出说明对象,总体概括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北京四合院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这个特点,最后结合现状,指出高层建筑及城市发展的方向。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高层建筑与北京四合院放到一起,从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并列举菲律宾和丹麦哥本哈根的建筑师设计类似四合院式的例子,突出地说明了北京四合院更符合人性的发展,更能营造和谐的氛围。2.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示例)“如果人造环境不符合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在缺房的情况下会暂时感到满足”一句中的“在缺房的情况下”起到了限制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明确:保持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符合人民的居住习惯,生气勃勃、协调而多变的住宅。
4.你是如何理解“这是人民对建筑师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义务和责任”这句话的?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建筑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高层建筑中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把人们从压抑的室内空间里“解放”出来,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更深层次的意思是每个建筑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建筑设计中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
四、课堂小结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少四合院被拆毁,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引起,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自觉扛起振兴民族文化的大旗,保护好身边的古迹。
四合院之飞扬年代篇五
北京四合院受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建筑按照中轴线布置,其间穿插许多大小不一的院落,极具中国礼教特色。布局讲究“前寝后室”,依据中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所有的家庭成员,按照自己的辈分住在不同的房间里; 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划分图
北京四合院空间的点、线、面构成
北京四合院合理利用点线面的手法营造出了整体空间的均衡感,并结合了借、分、隔等手法使整个院落空间显得错落有致。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为特征,根据主人地位及基地情况,有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几种。
四合院的格局和大小一般用“进”来做衡量单位,一进,二进属于标准型四合院格局,三进的是比较大的院子,四进以上则可以统称为混合型四合院,面积更大,构造更加复杂。
北京四合院两进院、三进院、四进院鸟瞰图
一进四合院
一进四合院指的是只有一个封闭空间的院子。
一进的四合院比较适合宅基地面积不是很大的住户使用。
二进四合院
二进四合院指的是有二个封闭空间的院子。
三进四合院
三进四合院指的是有三个封闭空间的院子。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特点
北京典型三进院四合院鸟瞰图
主要由大门、倒座、影壁、垂花门、正房、耳房、厢房、抄手游廊、后罩房等组成。内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动场所,面积大,院内栽植花木,陈设鱼缸盆景,家人纳凉或劳作,居住环境安静舒适。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有用平顶的,色彩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房屋墙垣厚重,对外封闭,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降低了噪声和风沙的影响。这种封闭空间的处理 ,除了因为地处北方要求实现保温性的实用功能之外 ,更重要的是非常契合中国人传统的内向性格与追求含蓄的心理气质。
北京四合院没有着眼在一个停滞的空间上,而是借助“藏与露”,“虚与实”的手法将空间设计得富有流动感。从入口一直到正房,空间经历了狭窄—狭长—开阔的过渡,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设计手法,同时还注重了障景的运用。庭院中植物的疏密安排,檐廊的镂空设计,增添了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北京四合院基面下沉示意图
混合型四合院
混合型就是最复杂的四合院院落了,比如皇室王爷所居住的院子一般都是混合型的四合院。比较典型的混合型四合院的例子就是和珅的府邸,恭王府。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结构比较复杂,庭院错落,风景宜人,很好的体现了混合型四合院的特点。下面是一个全景图:
大致格局如下:大门——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后门
北京四合院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具有魅力的地方不仅在于它古朴典雅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的建筑布局,在北京胡同小巷,一幢幢布局井然有制的四合院,就像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敬畏、让人流连。
清朝四合院的建筑布局
四合院布局风水分析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却很少有将大门向南开的。因为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而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最好,其次为坐西朝东的西房,东房和南房的朝向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人们建宅时,一般都要将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厢房和倒座房。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正房很自然地处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用进行人为调整;但是,在一些不太规范的街区,尤其是缺乏规划属自然形成的南城居住区,有些四合院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得不将大门向东开或向西开,甚至向北开。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正房朝南的效果,就要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
上图是表示四合院四种基本方位的示意图。图中街北的二进院落是标准的“坎宅巽门”,街东南角的四合院是一座比较标准的二进院落,院子的最南端为倒座房,向北依次为外院、垂花门、内院、正房(北房)。由于这种四合院的宅门开在西北角,所以,进入宅门后,要经过院子西侧一条狭长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再由西南角的侧门进入外院,之后,再进入垂花门、内院。这种调整办法,无疑要浪费一定面积的宅基地,且使用起来也不十分方便。当然,同类情况下也有将宅门置于东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库某宅宅门即位于院东北角,进入宅门后,经过院东侧一条狭长通道,达于东南角的侧门,进侧门后再向西进前院,向北进垂花门,进内院。可见,同样方位的院落,调整的方法可以不同。图中还有两座分别向东和向西开门的小院,调整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总之,不管街门开向何方,垂花门和正房的位置都应保持南向。至于调整的方法,要根据宅院位置、环境等情况而定,并无僵死模式。
四合院小气候分析
采光与温度
北京的冬季天气不是很好,中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并且寒冷,于是“采光”和“保暖”便成为北京四合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四合院的正房真的是冬暖夏凉,该晒到太阳时就晒到,十分舒适惬意。现在经过学习与剖面空间的研究发现,房子的举高、进深、庭院大小比例都与营造庭院小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方说我们调研过的民居,小规模的庭院形式,房子的高3米左右,进深比高略大一些,这样的情况下院子就绝对不会小于10米,因为庭院的尺寸都是严格按照日照角度计算得出的:冬天正午的时候阳光才能透过窗户直接照到后墙根,整个房间都可以沐浴在阳光下,房间自然就会明亮温暖。采光和保暖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而夏天的时候,天气干燥炎热,避暑又成了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四合院在这方面做得也很好,即依靠北房走廊上的和合适尺度的房檐。房檐其实是围合庭院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构件,它保证了夏季中午,阳光只能照到门口,确保了采光还晒不着里面人的活动地带。这北房的南墙和房间的进深比例成为了阳光进出的一个可控因素,俗话说:“ 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也就是说南墙高3米,那么房檐就得探出一米左右。这样才能令冬夏两季根据光影的角度不同,实现冬季阳光充裕,夏季遮阳避暑。只是利用的庭院的形状与尺度,北房屋檐的出挑长度,就实现了气候中最重要的温度的舒适性,这是多好的小气候调节啊。•绿植与生态
四合院的设计十分注重崇尚自然,引入自然的思想,所以院内一定要有丰富的绿化,不仅仅是为了使院子更美观自然,更内在是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院落文化。
因此,不论四合院的规模有多大,生态绿化都是一个重中之重。并且院内的植物的种类与种植位置也是非常讲究的。最正宗的四合院内种植的大树一般是的是槐树,石榴,枣树,柿树等,花草一般有丁香,紫藤萝,海棠等等。四合院中的绿植既有着丰富的含义与祝福,又对庭院小气候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多用,吸收废气,降温增湿,观赏纳凉,改善风水,并且四合院内的植物多为落叶植物,夏季遮阳,冬季却不遮光。绿植是形成庭院小气候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大大深化改善了住宅的生态环境质量。•通风与散热
院落处于四合院的中心,坐地朝天,既可以承接阳光雨露,日月精华,纳气通风,给住宅带来必需的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迎接雨水的冲刷洗涤,使居住环境不断的新陈代谢。这种通风小气候所蕴含的深刻设计哲理就是院落要沟通天地阴阳之气。
所谓通天地阴阳之气,就是利用庭院的位置和与四周住宅的关系营造和谐的风气后。庭院是整个合院气流的聚集散汇之处,与宅内过厅,穿堂,檐廊以及门窗隔断等四通八达的联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气流体系,更新循环,生生不息。当住宅规模较大,有好几个庭院的时候,他们的通风气候还可以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系统,影响所有院落的房间。
自然通风形成了,自然散热自然也就跟随而来,变成了庭院小气候很舒适的一个优势了。•小品景观
北京四合院最常见的小品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并且只有在四合院中才能这些陈设。搭天棚,也叫搭凉棚、搭彩、搭天花,是北京四合院中消暑纳凉的一种理想方法。” 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就搭建,通常仅用一天的工夫就可搭起。天棚的四面都留有透气通风的空当,席棚的正中也留有两三个天棚窗口,天棚口上搭有可拉开关闭的卷席,早晚可拉开通气纳风,午间太阳曝晒或雨天,用绳子一拉关闭上,非常方便。伏天过去之后,天棚再及时拆除。夏日的凉棚是大人们乘凉休闲之地,清凉舒适,是调节庭院小气候的有效手段。
“鱼缸、石榴树”则是四合院中的典型小景。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和造景,“理水”是造景的要素之一。北京四合院的中央,便常常摆放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 里面常年饲养着金鱼,有些鱼缸里还兼种养着荷花、睡莲、河柳、水草等植物。这些鱼缸,一可以观赏,二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具有防火的功能。
石榴树则是四合院绿植系统中最常用的树,上面说过,再次不再赘述。世界,顿忘尘寰纷嚣,是十分惬意的感受。“天棚、鱼缸、石榴树”,既是夏日的老北京四合院文化的缩影,也是四合院小气候调节的象征。
庭院小气候对现在住宅的影响与启发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院落形态,院落与建筑的关系,院内生态环境系统使四合院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小气候区。很多专家称这种庭院的小气候为最健康住宅模式,冬暖夏凉、抗风避尘,隔音防干扰,最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且,其形成的原理都很简单,都是通过简单的平面布置,空间围合,小品运用就形成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智慧与魅力的所在。庭院式民居的广泛性毋庸置疑的说明了它的适应性与变化性,这种小气候模式完全可以在现在建筑中很完好的将其利用起来。当前我国新式院落住宅主要是应用于小别墅,建造独享式的家庭庭院,但是这是很奢侈的不可能推广的一种模式。于是现在出现了很多应用了共享式的庭院的现代住宅。
但是,即使是一个院子多户共享使用,不论是前院式还是中庭式的院子,在现在寸土寸金的社会中还是都比较难以实现,地面式院落很显然难以进一步发展下去,所以更多的人想到了空中院落,即垂直式小庭院。
查询了现在很多房地产的开发意向,有很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在建筑网站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概念案例。所以可以猜测,空中院落确实可以成为改善高层建筑内居住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
空中院落成为城市集合住宅的追求,这种院落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的阳台、露台形式,作为阳台、露台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存在于挑空楼层中的一个悬空的露天庭院。例如一集合住宅,五层以下利用地面的院落,五层以上设有公共的“类地面空间”——空中院落,而且设有直接上五层的电梯和楼梯,让五层以上的住户好像是住在地面上一样,这种空中院落的小气候模式基本还是照着地面院落的形式。如果将类似的地面式院落与高层院落相结合,穿插错位,交替布置,一定可以形成既适合大城市建筑密度,又可以营造出庭院小气候的完美住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