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徒心得体会100字(3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徒心得体会100字篇一
经验都是一些有过去的人说出来才是准确的,不管是哪一行,只要你尽力学,就可以有所成就,今天小编在网上看到一个聊当木工心得的人的文章,说得非常入骨,就来给各位分享一下装修木工学徒心得,希望对您的未来有所帮助!
下面是正文:
以前人们常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是因为以前人们活动范围小,业务少,而现在木工活只要你肯干就有的干,在新疆还是在广州都不是问题,几天时间就可以到了。
我是80后,96年学的木工,当时交了1000元拜师礼,带200斤米口粮,在当时我老家算是正常稍微偏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制造业大量用工,大部分和我一样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都进了工厂提前养老了,而相对工厂制造业而言,木工这个行业脏、累、需要2~5年的技术积累,很多人都等不了而选择了其它行业,所以木工行业出现了学徒不问师傅技术人品先问工资,有一部分人急需小工就开个一二百把人招来再说,还有一些人东一个月西二个月蹭了点皮毛技术就声称木工行业很简单师傅不给工资就是坑人,有些技术好的师傅一看这形势,得了,教你技术还贴钱,不带也罢。殊不知一个技能好的大工干一个月休息一个月比你在工厂上班一年存的钱都不会少,家里有点事木工可以立马回去看看,平时想休息了停个一二天问题不大,木工工资的涨幅远远甩通货澎涨一条街,这些优点在工厂做普工是很难达到的。
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施工过程当中的现理解、计算学得比以前的人要快,
于是就出现了群鸟向凤凰学筑巢的现象,真正能学到技术的不是很多,半桶水占了一半多。看到现在很多的小木工就知道,好多人一边自已如何了得一边又问一些低级问题,有毛病还不接受别人的批评,给人干活能糊弄就糊弄,反正中国大,此处不能呆下去,白自然还有留爷处,于是吧里就有了前脚晒成果后脚找工作的一部分人。技术好的大多一笑而过,很少发表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和这些人讲技术,那就是鸡同鸭讲,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宗上所述,想有好的人生,就要有一技傍身,想要有好的技术,就要有牺牲和努力,这就是这位有过来经历的装修木工学徒心得!希望对您的木工生涯有所帮助!(装修木工学徒心得)
学徒心得体会100字篇二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余进才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的教育
教学
研究和改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9位同事有幸于2017年1月13日参加了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深刻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1 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领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统一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2 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职业道德等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学校节省物力成本,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也为学生就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的特点(一)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二)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或者是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
3 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
(三)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 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学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定的生活补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四)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4 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四、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仍处于一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的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制定特定的法律协议等来维护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而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江西新余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同样遭遇“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集团这
5 类中介机构,它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也起到一定辅助和协调的职能。总之,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应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学徒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
(二)合理选择专业
首先,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部分适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进行试点,专业建设只有扎根区域经济才有丰富的师傅资源,才能保证在跟岗综合实训阶段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在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之后,对具体的试点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做好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配套改革。
有专家建议,试点专业选择最好以先进制造业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为主,涵盖学校示范性专业、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相关专项资金扶持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软、硬”基础都较好,可能更利于开展。
(三)重建课程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在学生和学徒之间相互交替,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仅有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载体——课程进行重建。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6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强调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另外,假如单单只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基于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就会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样的课程均不能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试点专业首先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严格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四)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必须做到工学衔接合理,那么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教学管理要充分贯彻
7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五)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傅之间、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调整、纠正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
总结
推广成功的经验;要加强与师傅所在企业的沟通,使带徒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为师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六)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情况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
8 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学校应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强化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系数的评估和考核。
其次,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在政府、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学徒心得体会100字篇三
实用文档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余进才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9位同事有幸于2017年1月13日参加了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深刻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领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统一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职业道德等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学校节省物力成本,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也为学生就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的特点 (一)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二)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或者是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
(三)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 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学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定的生活补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四)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四、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仍处于一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的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制定特定的法律协议等来维护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而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江西新余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同样遭遇“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集团这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类中介机构,它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也起到一定辅助和协调的职能。总之,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应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学徒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
(二)合理选择专业
首先,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部分适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进行试点,专业建设只有扎根区域经济才有丰富的师傅资源,才能保证在跟岗综合实训阶段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在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之后,对具体的试点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做好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配套改革。
有专家建议,试点专业选择最好以先进制造业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为主,涵盖学校示范性专业、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相关专项资金扶持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软、硬”基础都较好,可能更利于开展。
(三)重建课程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在学生和学徒之间相互交替,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仅有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载体——课程进行重建。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强调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另外,假如单单只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基于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就会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样的课程均不能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试点专业首先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严格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四)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必须做到工学衔接合理,那么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教学管理要充分贯彻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五)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傅之间、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调整、纠正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要加强与师傅所在企业的沟通,使带徒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为师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六)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情况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学校应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强化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系数的评估和考核。
其次,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在政府、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