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作文素材(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中考作文素材篇一
他就是苏轼。轼者,车前木也。他的名便注定了他的命,正如那横木居于车前,他站在了千千万万人前,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
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他聪颖、善思、敏捷、好学。饮酒乐甚,便扣弦而歌;情景生慨,便出口成章;兴致浓处,便吟诗作赋;思乡情切,便举酒对月……
他也曾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着“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有着弯弓射天狼的的壮志,也有“把酒问青天”的思念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痛。
乌台诗案,一贬再贬。
携朝云贬谪万里之外,他也无数次回首,故土起来越远,他越行越远。
但子瞻不愧为子瞻。凄风苦雨吹不折、打不残他的心,惊涛统骇浪掀不翻、扳不断他的魂,苏轼还是那个苏轼,不屈、不挠、不退、不避、不诅、不伤。
赤壁之游,他感叹万物兴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却又不诅于人世短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欣喜于“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之景,沉醉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愀然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洞萧。苏轼不仅仅是一个才子,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孩子。贬谪又如何?流放又如何?丢官又如何?官场之外,自有大好河山入眼,自有渔歌嘹亮贯耳,自有暖风微微拂面。只因他是苏轼,所以可以纵情山水,忘却烦忧,可以驾一叶扁舟游四海,可以举一杯浊酒属五湖。
他将政治阴影抛诸脑后,转身迈向地平线那里,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腾,一抹红霞在日边绽放,一抹笑容在他嘴角绽放。
他不是那追名逐利的鸢,更不是目光短浅的鼠。件君如件虎,他懂的,才会那么毅然决然,才会那么恬然与山水为伴。
谁也不曾忘却那一抹身影,历史的长城上有他烙下的重重的一笔。他是苏轼,站在千千万万人前的苏轼,转向光明,舍弃阴影的苏轼。
回望历史,也许还能听见他在低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西中考作文素材篇二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
文化
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仅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期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日,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必须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必须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必须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
江西中考作文素材篇三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
文章
,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
。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
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
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
散文
、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温和?暗淡?感性?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难以和现代的新新人类产生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过这些“漂亮、雍容、缜密”的文章,说这些是“使人麻痹 的”,但如今它们却都成了最流行最大众的,是历史嘲弄了鲁迅,还是鲁迅调侃了历史?
先生为中国文学杀出了一条血路,颇为尴尬的是,路上再也没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个性文采和犀利笔锋,让现代人难以接受。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愿让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受到委屈。
于是,我们在绞尽脑汁理解鲁迅的文章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当另一个鲁迅”的教诲。相比之下,新新人类似乎比鲁迅更富有个性,他们讨厌孔乙己、闰土呆若木鸡的形象,却宁愿喜欢“小丸子”那样“无知者无畏”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讨厌阿q的穷酸相,却宁愿追随“哈韩族”的脚步;他们讨厌涓生和子君那样反封建的呐喊,却宁愿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个性多元化的社会中,惟独鲁迅的“个性”显得如此寂寞,也许这正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鲁迅注定是寂寞的,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