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篇一
徐水综合高中张丽娜
一.保定摸底考试及调研考试分析 文科对比:
理科对比:
习,确保在保定调研考试中平均分及优秀率有一定提高。理科数学较文科数学内容多,任务重,调研考试前主要在赶进度,相对来说滚动复习少,造成调研考试成绩不太满意。但我们相信,在领导支持及我们数学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数学成绩会稳步提高。
通过对两次试题的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在平时训练时不专心,不到位,下功夫少,导致方法技巧少,应变能力差,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策略: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1.注重“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打好基础是关键,不盲目拔高,不搞“偏,难,怪”题。
2.加强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突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复习。三.具体实施措施 1.有针对性的备课。
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解题方法和思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
(1)研究考纲,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方向。
(2)在集体备课时交流过去授课、批改时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误区),预测以后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研究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课堂效率。
3.真正地夯实基础,降低难度,面向绝大部分同学
从课堂、练习、检测开始,做到教考统一。保证每份练习的质量,偏题、难题绝不上练习,把抓基础落实在实处。
4.注重解题思想、解题发法的引导与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计算能力。
5.加强反思,减少错率
要求学生对复习、练习、考试中所犯的错误和模糊的东西要加强记忆和理解,做到真正改错。
6. 注重总结,防止遗忘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遗忘快,为了增强记忆,我们督促学生尽力做到 “日清”、“周总”、“月结”。
7. 心理调整,应试指导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指导学生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学生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篇二
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研究
常州市小河中学
孙伯琦
农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一直有其特殊性,其高考备考更具备特殊的时效性、针对性、复杂性,很值得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研究、探索。本文因陋就简不知所云,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专家们对农村高中这块“边角料”的更多关注。
一、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现状。
(一)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早已动摇,农村高中轻视语文教学。
语文的学科基础地位之重要性毋用多说,但在如今的农村高中,“语数外”早已演变为“外数理化、综合其次、语文最下”的现实。无论是平时还是高考复习,从补课、自修、辅导的安排到其他学科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早已降为副科的副科。现在对高中语文说得最多的一句是“多上一节少上一节都一样”,甚至有许多语文老师也这样理解。这样的环境下谈高考备考,无疑是可悲的也是低效的。
(二)教师讲得多而不精、练习得滥而不得法,学生收获的真正有用的不多。
农村高中班级人数太多、语文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等原因,使得农村高中语文课堂多数变成老师喋喋不休的发泄场所或学生自我练习的靶场,学生没有真正自主的空间和话语权利,剩下的只有被动的听、被动的对答案。而时下语文高考的要求,更多的是着眼于程序性知识而不是结论性知识,即要求复习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教给一些针对性的学习、复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
(三)学生的语文基础逐年削弱,语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近几年,因为各级语文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但却忽视了“双基”的训练,这就使得进入高三的学生语文基本功大大下降。而农村高中再加上招生政策的影响,招收的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语文素养之低令人吃惊,连最起码的单句主、谓、宾都分不清。
(四)恶性循环加剧,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合理造成的循环效应带来了两极分化,其一表现在城乡的两极分化,就拿2004年常州市高考来看,市区各校平均成绩多在100分左右,而新北区的几所农村高中只有80多分。其二表现在学校内部,教改班、重点班好上加好,普通班差而更差。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有的成绩越好越感兴趣提高更快,有的则相反。
(五)复习教学目标不明确,高考研究不到位。
农村中学的高考复习课,一般都没有科学到高考、详实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都存在很大随意性。从教案的设计到练习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高考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和浅层,无法完整地考虑好与高考知识体系的整合。而更可怕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专家们的远视、其他老师及学生的漠视加剧了这一弊病。
二、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思路。
(一)、敝帚自珍,争取支持 高中语文的出路,特别是高考的备考,不在其他,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努力。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重视起来,正视现实、立足现状,从农村高中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高考研究为把手,注重基础、强调规范、科学复习。并以自己的行动和成绩争取更多的支持。
(二)、立足实际,科学复习
1、研读“说明”,熟悉题型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组织复习教学的蓝本。因此,在高考复习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说明》中对考点内容、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等的解说,琢磨《考试说明》中展示出来的命题思路,以便正确把握复习方向。这已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即便是我们江苏自己的命题,也是样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的。
1)、寻同求异。这就是说,每当拿到新的《考试说明》,应先和近三年,尤其是前一年的《考试说明》作详细比较,找出它们对考点和要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2004年和2003年考试说明之比较,变化明显之处有,内容上增加了“默写常见的文言名句”和“翻译文言句式”两项;结构上,调整了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将部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主要体现在古诗鉴赏题上。这些明确的说明就为我们备考复习提供了一个导向。如不对其进行研究,复习就可能较盲目,陷入被动。
2)、逐项解读。《考试说明》中的解说比较概括,有时甚至还很笼统,我们复习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逐一阐发和延伸,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字眼和细节。如2004年《考试说明》中规定,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一题。它的潜台词就是告诉我们,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新增内容,考试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文学常识今年考试就轮空,我们在备考时就不必花那么多精力,只要熟悉常见的名家名篇就行。
3)、题型演示。每年的《考试说明》都附有题型示例。示例题型一方面从命题形式上为复习作了注释,另一方面体现了命题的思路。那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要从题型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研究,但又不能仅仅是同一内容的机械模仿训练,而应做一定的延伸、辐射。同时,也可分解其答题的方法。熟悉考题还可结合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了解其变与不变,发展的趋势,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效率。
2、指导学法,培养能力
1)、用好课本和读本。不少人认为,高考的考题直接来源于课本或读本的题目少之又少,往往忽视它们的作用。但我们更要知道考题在课外,支点在课内。(1)利用课本和读本来积累知识。课本或读本中出现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等都能在高考试题中找到影子。如2002年的高考试卷中的1—3题,基本上来自课文下的注释或文中的基本词汇。(2)利用课本和读本让知识回炉。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触类旁通,渐入“自能阅读”、“自会鉴赏”之佳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如用这种方法、能力去阅读、理解、鉴赏,高考阅读理解也就不很棘手了,也免去了教师为阅读复习到处找材料之苦,可谓一举多得。(3)以课本、读本材料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很多情况是绞尽脑汁也找不到材料,熟悉课本读本、活用教材里的素材不失为高考写作复习中的一个双赢之举。
2)、用好高质例题。(1)特别重视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充分分析和利用。《语文报》(高考版)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它对往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就比较详尽、对下一年的高考的分项训练也很到位。(2)习题质量好坏关系到复习效率的高低,所以精选题目也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各种复习资料铺天盖地,质量也良莠不齐,不少复习资料仅是历年来高考题汇编或仿编,内容较陈旧,形式较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不能跟上考试的步伐。如搬用这样的复习资料,复习很难有成效。因此,老师就先得博览各种复习资料,然后选出一本较好的,以此为蓝本,删除或补充一些题目,以达到系统性、完整性。一般来说,精选试题的原则是:a.符合《考试说明》的知识点要求和能力目标。b.针对性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符合本阶段复习的实情,体现基础性和能力性。c.题型要完整、新颖,且有一定的创新。能充分反映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向。
3)、注重双基识记。高三复习,特别是农村高三复习切不可忽略了学习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识记。(1)科学要求。解决“怎么记”和“记什么”的问题,可以事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一天记一条格言警句,一周背诵两首古诗词,每天保证15—20分钟朗读时间等。这样学生既养成良好的习惯,又积累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2)加强灵活检测。检测也是促使学生认真识记的一条办法。除了通常使用的默写、抽背等形式外,还可以从降低学生过重心理压力的 角度思考些灵活的检测反馈办法。如检测语言能力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检测理解能力采用辩论、质询等形式,以读带动说写,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3、准确定位,科学训练
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低。据此,高三复习时就应对高考要求的构成进行分析,合理定位,降低难度,明确复习目标,进行科学训练。
1)、夯实语言基础。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如每年高考试卷第一部分中的语言基础题、第二部分的背诵默写题和语言表达题。这几道题读音、字形、词义(包括理解、辨析、使用)和语病分析等。可谓是试卷中的基础得分点。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可以明确提出要求,力求每位学生能“拿下”这几题。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让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好每个字,认认真真地用好每个词,反反复复地推敲每句话,扎扎实实地打好基本功。如大纲规定的1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课本附录中都有。而对于名言名句默写我们更应该寸步不让,以课本要求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名言警句。以自查、抽查、默写等方式巩固。这些基础性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考考其他同学。
2)、提高得分意识。高考考场讲究的不是多拿分,而是少丢分;考题要求的也是采点得分。这对我们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尤为关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自己能得分的地方少丢分;根据所问作一一对应的正确的回答。以科学的训练来强化他们的得分意识。
3)、切准考查重点。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往往是文学作品阅读题和古诗鉴赏题。这两题既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试卷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果缺乏系统的训练观念,必然造成被动的局面。复习时要在“准”字上作文章。(1)吃准《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的具体要求,领会其精髓。(2)选材选得准,不求其多,但求其精。选取那些具有示范性的材料。如现代文阅读以具有人文性的散文为主,古诗以唐宋时期作品为代表。(3)训练抓得准。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都有许多共性可寻,训练时,须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鉴赏,注重分析鉴赏的几个层面,抓住题目本身的诸多暗示条件去揣摩,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4)、狠抓作文训练。是高考中的重头戏。而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开放程度高,不限主题,自选文体,不限范围,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的空间,从而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意识。在评分标准上也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写作水平的发挥,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层次。但我们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只应该让学生立足于“三基本”,不必在发展等级上过分要求。(1)规范文体,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以基本的记叙文、议论文为主,杜绝“四不象”体。(2)训练审题,近几年高考虽说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仍有不少学生走题。所以我们还要从基本的材料作文起步帮助学生理准材料的内函。(3)积累素材,农村高中学生因为接触面相对狭小,信息不足,以至影响作文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从立足农村立足学生帮助学生积累、整理素材。(4)精心组织,一定要让学生树立“磨刀不误砍材功”的草稿意识。强化他们的选材、组织的习惯。
(三)、注重规范、培养“非智”。
1、农村高中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管是审题、写字、还是解题、答题,和城市学生相比更不注意规范。1)、规范书写,高考中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语文尤为重要。高三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一定要把学生的书写抓好。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午休的时候临帖练字,这样既陶冶情操也提高书写质量。2)、规范答题,农村高三许多学生做语文试题很不规范,随意性很大,多是只能意会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不全。所以我们应该以高考为纲、以训练为线,帮助学生学会答题。如几问几答、规范用语等。3)、规范思维,高考语文的阅读、作答有很大的个性、不确定性,这更需要我们老师从思路规范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考试过程中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影响了最后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对农村高三学生的备考、考试影响更大,如个人发展的无助、家庭经济的压力、高考考场的陌生等都会带给他们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我们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教育他们学习不仅是为了“光宗耀祖”、跳出农门,更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为未来的建设事业而学,将个人动机与社会动机结合起来,提高动机水平。2)、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因而教师在备考复习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多鼓励、多激发,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3)、磨练顽强的学习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学习上遇到困难不低头,受到挫折不灰心。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困难,克服困难,顽强坚持学习。4)、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情绪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和智力活动。复习备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控制手段,以期造就一个轻松、有趣和富有成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如提高授课水平、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保持欢悦、稳定、平和的情绪5)、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绪等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应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已的学习行为,自觉地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科学地支配学习时间,正确地把握学习策略。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尤其是应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尤其是应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奋斗、自我成就的途径,提高学习责任感和自觉性。
有关高中语文的各种制度改革还在不断深化,农村高中的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对农村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其策略也需应时作调整。此文仅想理清复习备考的大体思路,但由于水平等原因,难免有些主观和片面。浅陋之见,请方家指正。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篇三
分析17全国卷变化特点明确18复习方向措施
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景建构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了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高考试题变化和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明确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试卷形式的变化
1.选择题方面基本稳定。全国卷1-3的选择题的数量设置都没有变化,仍然都是12题,但全国卷3涉及到《文化生活》模块的试题由1题增至2题,相应的《生活与哲学》模块的选择题由4题减至3题。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2.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明显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全国卷3虽然还是两题,但是模块设问的组合发生了变化: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3.综上,从试卷形式上看,非选择的材料分析题部分变化比较大,强化了对情景材料的阅读要求,细化了问题的设置,也增强了对问题内在逻辑性的考查。所以,从备考的角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情景,并且采取手段训练学生对情景材料的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景材料。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带有一定逻辑思辨和判断、推理能力的问题(不能是简单的用知识来泛泛回答),通过这样的能让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的问题。
二、试题内容方面的变化
1.基础知识仍然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经济生活》部分的“价格与供求”、“财政”、“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汇率变动的影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走出去”,《政治生活》部分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基层群众自治”“我国的外交成果”、“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直都是近几年试题命制的主干知识点。
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例如:全国卷1选择14题,就强调了对“gdp”这个概念的应用性考查。全国卷2选择第14题就是要求运用进出口相关知识分析两个图形所展示的信息全国卷2选择地12题,就是综合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等知识。全国卷2选择第16题,就是要求综合运用“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的知识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全国卷2选择地17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雄安新区”进行判 断分析,全国卷3选择第18题考查使用原有知识对“国家监察委”这个新的情景进行判断分析。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而且突出这个过程中的逻辑思辨和逻辑判断推理能力的考查。
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和既能,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全国卷1第38题,就要求学生发现我国消费品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思考我国的生产企业如何应对。全国卷2地38题,要求学生分析玉米价格下降后对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供给与需求、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和种植户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经济、政治部分的对问题考查,也更加突出了归纳型的问题逻辑、事实逻辑和材料逻辑而不是理论逻辑。
全国卷1第38题中,学生对消费品供给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供给方的问题及其逻辑,需求方的以及双方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逻辑关系。学生只有先把这个问题逻辑搞清楚了,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规划了,才能调用相关的知识说明好、解决好。全国卷2的低38题,也是要求考生先弄清玉米价格下降后和供求各方、国内国际的逻辑关系。
同样全国卷2的低9题,要求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特点,考生必须梳理概括情景材料,明确材料呈现的政府履行职能的不同方面及其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后才能正确作答。
3.加大了对情景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强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离不开作为载体的情景材料。对情景材料把握的快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全国卷1和2的原38题考经济和政治的一部分情景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以及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选择题部分对情景的考查坚持把文字情景作为基本呈现方式之外,也在尝试新的情景呈现方式。全国卷1选择第12题和全国卷3选择题第13题的坐标曲线图之外,全国卷2选择第14题还出现了一个“网络图”。这对学生应对各种情景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7年高考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
全国卷1、2、3的经济和政治部分,每道题的设问都是两个层次,分别从“描述与分类(是什么)”、“解释与论证(为什么)”、“预测与选择(怎么办)”、“辨析与评价(怎么样)”等方面做出回答。特别是全国卷2地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委背景,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改革的起因及其作用,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和相应能力的考生是回答不好这样的问题的。
三、试题的变化和特点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试题遵循的新高考的要求和变化导向,贯彻了“一点四面”(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一体四层四翼”(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立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什么考;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国家意志,体现了以学科素养统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认真分析试题的变化和特点,认真领会对课堂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更加注重主干知识的综合与延伸。
再核心的素养也离不开知识为基础。反过来,核心素养的真谛是对学科主干知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同真实情景的运用。所以,新的情境下,不是不再进行知识教学,而是侧重点要有所改变。
首先,要强化知识的综合性联系特别是横向整合。这包括:①同一知识的内部整合②同一学科不同知识之间的整合③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识内部的整合,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要克服过多地纵向延伸,不能过深、过细、过难地的讲授知识。老师要进行相应的整合,也要设置一些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整合。
其次,要强化要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和学生联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学活用。
2.更加注重情景的设置和使用。
核心素养的考查要借助一定的情景才实现,这样就使得对情景的把握变得更加重要。对情景材料的把握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练习,但阅读过程中怎么样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确实各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情景设计和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全面的把握情景,能有效、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更加注重问题的层次和逻辑。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4.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
所有的情景和问题设计,不仅仅指向老师,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指向学生,能否真的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发挥出来。情景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设计能否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都需要学生的深度地和真实地参与。基于此,活动设计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不能再是一言堂式的、单向的。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的高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随之进行优化和调整。理念和思路要转变,措施和工具也要跟得上。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篇四
语 文 高 考 备 考 及 教 学 策 略
-----听太谷二中任老师报告之所想
语文组刘军团
2013年11月9日我参加了由定西市一中和安定教体局教研室联合举办的“安定区2014年高考高考备考研讨会”,山西太古二中的校长和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受邀进行了高效课堂的示范和高考备考策略讲解。这次研讨会对2014年高考走向提出许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指导,无论是宏观思路还是微观细节,条分缕析,启人深思。特别是观摩完任国鹏老师的高效示范课,听了他们教研组集体研究考纲、考题,精心备考的做法后,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基础考点,把历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研读,找出命题轨迹,把握高考。重点研究近年试题的发展趋势,对相同试题进行对比,找出变化,对不同试题进行分类研究,找出差异。
二.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新的观念需要不断地强化。新课程虽然已经实施了几年,我们的教学中传统观念与新课程理念也在不断地博弈,虽然我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新的观念还是需要不断地强化,例如这次的高考研讨会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山西太谷二中的任国鹏老师,在试题交流中对高考题深入地分析、类比,以《周顗传》
为例的试题总结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逐步推进,高考已经完全由知识考核转变到能力的考核了。
三.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高考凸显对教材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的考查,这些新增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占了一定比例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
四.从观念到行动是一大步,这是关键的一步,也是艰难的一步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传统的语文形式常常习惯性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都明白高考主要考查的是能力,能力是要给学生创设情境、预留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但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时间是很难掌控的,可能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我们的教学进度可能会参差不齐,会影响考试出题、教学内容可能也完不成。如何在让学生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是需要我们大家集思广议找出两全其美的策略的。五.教无定法,高效是本。新课程有考核标准,但没有教学模式。各地,各校,各班的学生都不同,每个老师的个性也不同,就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只要能够让课堂40分钟起到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山西太谷二中的任国鹏老师在复习古文阅读这一模块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由此,我对高中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也有这样的如下的思考:
一、学好课本知识,注重基础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增加阅读量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总结方法技巧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头脑这部机器就会持久的运转起来,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学习更加增添了我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信心,并要把所学的方法使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在强化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重视语文、喜欢语文,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篇五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作文序列化复习策略
——谈谈高三作文教学
一、安排序列化,重视习得更强调学得
二、指导实用化,强化规矩也兼顾技巧
三、作文精细化,注重多写且提倡升格
考场作文制胜歌诀
全面审题顾大局,求稳能把众人压。(立意)文体合题也合体,熟悉地里种庄稼。(文体)巧妇难为无米炊,储备调动两头抓。(选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剪裁)锦心表里妙扣合,秀口数语巧穿插。(组材)悉心谋划细布局,活学活用讲方法。(谋篇)千挑百选细斟酌,我花开尽百花杀。(拟题)巧设凤头亮登场,心旌荡漾众人夸。(开头)回眸一笑百媚生,秋波媚人分白拿。(结尾)辩证把你扶上马,装饰将分送到家。(语言)百般练得排比句,是花不是豆腐渣。(排比)池水兴波多变幻,文末点题宜升华。(曲折)行文兼顾详与略,停当有致真情发。(细节)多读多背多观察,莫到考前抓了瞎。(背诵)最后强调卷面美,否则一切都白搭。(卷面)
巧妇难为无米炊,储备调动两头抓。(选材)储备问题“三个一”工程
一个心中得意之人
一本心中得意之书
一批心中得意之事
一个心中得意之人
什么人?
1、最好是圆形的2、最好是学界的3、最好是公众的什么事?
1、生平故事
2、经典语录
3、相关评论
一本心中得意之书
什么书?
1、文学的2、史学的3、人物传记的看什么?
1、熟知内容
2、独到看法
一批心中得意之事
全面,不是皮毛——可以多角度使用
具体,不是梗概——可以彰显自我才华
典型,不是随意——可以提升作文品位
多元,不是单一——可以增强说服力度
新鲜,不是陈旧——可以引发读者兴趣
调动问题
作文是调动的艺术,好的作文只会产生于有准备的头脑。
一、将调动作为一种“常态”;
二、学会运用调动做到一料多用。
坚守自己的那片土地
哲峰写2010年全国一卷作文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
两个穷苦的孩子劳作之余坐在山坡上望着天上的飞鸟问父亲:我们能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父亲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可接下来孩子们一次次努力地“试飞”都失败了,父亲尝试着做了一系列飞翔的动作也照样没能印证自己的判断,可最终父亲还是坚定地告诉孩子:我老了所以飞不起来,你们还太小所以也飞不起来,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能飞起来!正是由于对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的坚守,最终让两个孩子实现了他们自己乃至全人类飞翔的梦想——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如猫儿天生的职责就应该是抓老鼠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禀赋,有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方为人生之要务!
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我们为物质所迷惑,为金钱所诱惑,为浮名所困惑。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曾经让多少人遗失了自己的操守甚至本分,丧失了道德甚至伦理,迷失了方向甚至自我:学者耐不住寂寞,醉心于炒作、热心于走穴,致使大学空有大楼却出不了大师;专家无心于科研,借助着荣誉与头衔摇身变作各种产品的权威代言人,有的竟不惜放弃立场、观点,全然不顾科学精神;作家执着于发行量、知名度,迎合大众屈就世俗,决意与诺贝尔奖为敌;而我们的有些官员则一味追求仕途、政绩,牺牲生态,糟蹋文化,无视百姓疾苦与诉求……
事实上,坚守住自己的这片天空,关键在于守住信念、守住本分,做到心不为物所役,身不为名所累,人不为外在诱惑所左右。
数十年前的中国台湾,同样是一个年少的男孩,劳作之后与父亲坐在田埂上闲谈。男孩告诉父亲自己长大了想要当一名作家,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大宗稿酬,并要用自己的钱去埃及看一看。然而不同的是他没有莱特兄弟那么幸运,他的想法招致了父亲一顿冷嘲热讽。但沉重的打击并没有改变男孩的信念,最终,他凭着自己的坚守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改变了世代务农的家族命运!他的作品更是被视作“最清明的文字”而为国人所热捧。林清玄——他用铁的事实证明了认清自己禀赋、坚守自己土地是何等可贵!
孟子云:“人有不为也,然后有所为。”爱因斯坦献身物理学,决然放弃以色列总统的显赫,成为人类科学事业上的一座高峰;胡适一心学术研究,屡辞高官
而不就,以其才气与学识名扬四海。不为经济利益所驱使,情愿在实验室坐十几年冷板凳的王章程终有数学王子之美誉;不为才高名重而忘形,低调处事淡泊一生的钱钟书终成一代大师,为人敬仰。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能认清自我禀赋坚守自己那片土地的有几人欤?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当韶光不再,当铅华洗净,我们留给世界的应该是无悔人生!
找寻属于自己的航向
哲峰写2009年全国一卷作文
音乐家帕格尼尼曾经是爱因斯坦年少时的“青春偶像”,但当他在乐师面前自信地拉奏帕格尼尼的十四支曲子时却得到了对方这样的答复:我想你不必成为帕格尼尼,因为你从拉琴中已经得到了快乐,这就足够了,快乐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成功!也正是那一次破绽百出的“演出”,让爱因斯坦放弃了音乐选择了真正属于他的物理学,而历史最终证明乐师是对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从不会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垂爱或是鄙弃任何一个人,也就从未将完美轻易施舍给谁。于是对于我们来讲,高质量的生存就意味着要发现、发掘、发展甚至发扬自己的特长,找寻属于自己的航向,因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只有驶进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领海才会拼出真正的精彩!
那么,究竟哪儿是属于自己的精神港湾、心灵领地能让我们一试身手打拼自己的天地?发现特长绝非易事,正如苍茫大海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一尊灯塔一样艰难而迷茫。
朋友,你知道吗?世界冠军刘翔最初的选择居然是跳高,伊辛巴耶娃所坚定的原本是体操,然而命运却似乎在有意识捉弄他们,他“限制”了这个原本梦想跳高的男孩的身高,却让那个钟情于体操的小女孩不断“疯长”,最终像生了牙的土豆而变得一文不值。试想如果教练当年真的像寓言中青蛙评论员所说的那样“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恐怕我们今天也就无从认识这两个光鲜的名字。航向的调整让黄种人的历史重新书写,让世界记住了刘翔;航道的改变让撑杆跳的记录不断刷新,让人类在挑战极限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只有找到自己的特长明确自己航向的人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寓言中的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并非是泼冷水,爱因斯坦遇到的乐师也并没有小瞧人,也许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当年,一个青年人拿着自己青涩的作品找到大作家陈忠实,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而如今,面对眼前的这个坚持写作却庸庸碌碌的中年写手,陈忠实不禁坦言:如果二十多年前我不顾及面子直接告诉他不适合从事写作的事实,他可能会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当然,我们也要懂得,特长不能等同天赋,它需要发现也需要发展,否则曾经获得全美少年组钢琴大赛一等奖的赖斯也许就不会在今天的国际政坛叱咤风云,当年以语文、历史成绩满分而数理化英四科共25分考入清华大学的钱伟长也将没有理由从中文系转入物理系成为今天中国科学界的泰斗。
正如雄鹰不可放弃蓝天,猛虎不能落入平阳一样,兔子选择的应该是打洞,松鼠就要执着于爬树。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特长,找寻自己的航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波澜不惊的我们明天必将风云际会!
如何将这“一料”用好?
一、选好材料
二、记好笔记
三、搞好测试
四、做好剪裁
综合使用
嵇康把他的《广陵散》留给了明天。悠久的故事曾让多少人扼腕叹息,为临刑的嵇康,为绝响的乐曲。其实,嵇康早已将《广陵散》留下了,留给了后人,留给了明天。它只是随风飘散了,飞入每个人的心间。当你拥有寂静与平和时,《广陵散》就渐渐响起了,优雅、纯粹,从心田缓缓流出,流向明天……
海伦·凯勒把她的光明留给了明天。哪怕全聋全哑,但她可以依靠触觉,去感觉淙淙的流水,逗弄娇嫩的花蕊,亲吻真爱她的人的脸颊。她把孤独留在了今天,把最真挚的爱与最殷切的期望留给了明天。她嘴角翘起,泛起微笑,等待明天那一片光明照入心间。
徐志摩把他的浪漫留给了明天。年仅三十五岁的生命随飞机坠毁而消失在天际,其实不必伤感,作为一位诗人,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一如他想飞的冲动,一如他追寻天边的渴望,尽管他来不及说什么,但他将浪漫的情怀留给了明天,他化作了“天空中的一片云”,“投影在你的波心”投影在无数追寻明天的人的波心。
不必为明天准备太多。只需你平日里用最真诚的言语诉说生活,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问题,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挑战。琴者将不息旋律留给明天,盲者将无限的光明留给明天,诗人将炽烈的诗篇留给明天,你我将美好的憧憬与感动留给明天。
二、指导实用化,强化规矩也兼顾技巧
百般练得排比句,是花不是豆腐渣。
《灵壁张氏园亭记》赏析
哲峰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轼以其卓荦不羁,摇曳多姿的文风,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自古就有“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之说(《文章精义》),然而韩文笔力雄健,排宕顿挫,却常常流于奇险诡谲,多有刻削之痕;柳文踔厉风发,简古峭拔,然而不免凸现“凄神寒骨”,少有超拔之气;欧文纡余委备,情韵缅邈,却又似乎失于优游冲淡,不见阳刚之美。惟有苏轼乃唐宋散文之集大成者,其文笔墨酣畅淋漓,随物赋形,平易晓畅又富含覃思妙理,姿态横生尽显旷达豪情。
发表于2006年《现代语文》第6期
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
哲峰
没有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有彩虹的绚丽多彩;没有山崖的崚嶒峭拔也不会造就出瀑布的雄浑瑰丽;彗星划破长空将生命诠释为另一种语言;枫叶血染全身用泪水昭示生命的价值:大自然用自己多彩的“人生”指引着我们的灵魂进行深呼吸。难怪有人说,风不能把阳光打败是因为风是暂时的,而阳光是永恒的。发表于2005年《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第10期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作文二轮复习
1、轻局部重整体
2、轻讲授重训练
3、轻专题重题型
4、轻批改重讲评
5、轻“关爱”重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