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口诀(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口诀篇一
开放性损伤的常用止血方法
(一)出血的种类:
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易为人们发现;而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内出血,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
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 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
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
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
(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三)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有条件时应先用皮肤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 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见图3)。当伤口在肘窝、腋窝、膝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四肢及头部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复位或外固定。
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运输距离短而手边又缺乏必要的止血用品时的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见图5)。
(2)头颈部出血压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坏死。
(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
(4)头皮出血压迫法: 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浅动脉(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隆突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
(5)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10)。
(6)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
(7)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
(8)子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
(9)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10)足部出血压迫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 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5---8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见图16)。
(2)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见图17)4 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颈部和臀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颈部至对侧根部包扎固定。方法如图示。
(四)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二)包扎的材料 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
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
2.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 19)。
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见图20)。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 定(见 图21)。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见图22)。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见图23)。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见图24)。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见图25)。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部,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在肢体内侧或外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见图)。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见图28)。
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见图29)。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见图30)。
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见图31)注:对于脱出体外的内部组织或是器官,在现场急救时一般切忌进行还纳,而是应该给予相应的保护后及时转运至医院进行处理。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形成脑积液外漏的患者不能进行填塞。对于离断的组织或肢体要在低温的环境下妥善保存一同转运。谢谢
外科现场急救之二
常见损伤的固定术
固定术:固定术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 动,具有减轻伤员痛苦的功效,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实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如心脏停 搏要先复苏处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时处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所以刺 出伤口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固定时动作要轻巧,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皮肤与夹板之间要垫适量的软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突出处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 局部受压引起缺血坏死。
(一)固定材料
1、木制夹板有各种长短规格,以适合不同部位的需要,外包软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
2、钢丝夹板一般有7cm×100cm、10cm×100cm、15cm×100cm等规格。携带方便,可按需要任意弯曲,以适应各部位,使用时应在钢丝夹板上放置软性衬垫。
3、充气夹板为筒状双层塑料膜,使用时把筒膜套在骨折肢体外,使肢体处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进气阀吹气,双层内充气内充气后立刻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4、负压气垫为片状双层塑料膜,膜内装有特殊高分子材料,使用时把片状膜包裹骨折肢体,使肢体处于需要固定位置,然后向气阀抽气,气垫立刻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5、塑料夹板可在 600c以上热水中软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却后塑料夹板变硬,达到固定作用。
6、其他材料 如特制的颈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马固定架,紧要时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树枝、登山杖等。
(二)固定方法由于充气夹板、负压气垫、颈部固定器、钢丝夹板等使用比较简便快速而且有效,这里主要介绍木制夹板和三角巾固定法。
注:下面所介绍的方法只为在急救转运时所用的简便固定法,并非正规治疗用的夹板固定法。
1、头部固定:下颌骨折固定的方法同头部十字包扎法。
2、胸部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将两条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于肩部打结;再分别将三角巾的底角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情况下,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固定前,双侧腋窝应垫置棉垫或毛巾。方法如图6-43所示。
(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伤包扎。
3、四肢骨折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向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方法如图6-44所示。
(2)肘关节骨折固定:当肘关节弯曲时,用两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方法如图6-45所示。
(3)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腋下打结固定。方法如图6-46所示。
(4)手指骨骨折固定: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粘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方法如图4-47所示。
(5)股骨骨折固定: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侧,另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分别在腋 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环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方法如图 6-48所示。
(6)胫、腓骨骨折固定:与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夹板长度稍超过膝关节即可。方法如图6-49所示。
4、脊柱骨折固定
注:对于考虑有脊柱骨折或损伤的病人,在搬动时要几个人协同,保持病人的脊柱保持直线。
(1)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方法如图6-50所示。
(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方法如图6-51所示。
5、骨盆骨折固定: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方法如图6-52所示。
注:以上的处理仅是现场急救中最常见的一些处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希望参加院前急救的同仁能多进行学习。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口诀篇二
体育课模拟抗震救灾的尝试
一、案例背景
《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冰平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军事化”教学已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现在的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活动,真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传统的耐久跑了。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本案例采用创设隋景,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以相互合作的形式,主动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从多个视角进行实践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在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水平,培养学生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危险,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本案例以2011年3月日本9级地震,各国纷纷派出救援小组为背景。虚拟了中国某先遣队东渡日本抗震救灾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运用每个人手上的体育器材,去做各种模仿练习。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在心灵上有所感化,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二、案例描述
情境一:导入
师:同学们,3月11号日本东海岸发生了9.0级大地震,中国政府决定派遣救援队去帮助日本受灾民众。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要模仿中国救援队去日本抗震救灾。现在我们就是“先遣队”的队员了,我是队长。
生:我知道,在电视上有播放,死了很多很多人了。还有海啸呢。
这时有个同学大声地说,小日本遭报应了。同学们都笑了。
(感觉现场气氛马上不对了)
师:是的,同学们,日本人当年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苦难,这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引起的。我们要记住曾经的苦难历史,但也要面向未来。我们中国人是有恩报恩的。98年洪灾,汶川地震等等,当时日本人给过我们中国很大帮助。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去救助那些灾民呢?
生:是的。
师:在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体操棒。这不是一根普通的棒,这是我们的“武器”。现在请队员们想一想,这“武器”我们平时是如何使用的?
生:(学生开始讨论,有说成枪的,扛枪走、拼刺刀和射击等。有说成生命探测器的,双手举着探测地面,教师可做示范或者学生示范)
反思:没想到中学生也有反日情绪,不过学生们也很善良和热心,在随后的活动中积极参加。在别人面临灾难时,我们义无反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别人遇到艰难困苦时,能心系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人分忧解难;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吝惜伸出自己的援手,献出绵薄之力,这就是大爱,是人世间至善至美的东西。
情境二:抗震救灾进行时
在经过上面的准备活动和基本的动作练习后,我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平均分成四个小组,并让他们选出小组长。小组内运动能力强的帮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并相互进行交流和小结。
师:队员们,接到命令,我们队搜索这一片区域,查看有没有幸存者。我命令4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出发。(每队一排,两手背握“钢丝绳”并排单脚跳。)
生:好。
师:当找到幸存者后原路返回。(要求:1.背人往返接力;2.每三人一组,两人用体操棒抬人往返接力。进行比赛胜队为“模范组”,负队要做俯卧撑。)
生:好。
反思:这个环节是我设计的主要环节,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环。在课中也发生一些小意外,比如,初中生对于男生、女生一起拉手和组合顾虑很大。同一组中如果有男生,女生一起就没法完成我预先的要求了。还有协调人与器具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仍有点瑕疵,这是我上课前所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在体育课中,尤其是这种游戏性强,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课堂的纪律和组织活动一定要随时关注,才不会能放不能收。
情境三:胜利返回
游戏结束后,同学们集合起来。
师:假如你们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首先要有自救意识,还要有强健体魄。
生:(学生互相讨论)平时应该积极锻炼身体。
师:是的,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以后才能轻松自如的应对各种挑战。
三、课后反思
本案例通过在课堂上模拟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活动和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筋完成各项任务,既锻炼了身体又发展了思维。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就像一出“戏”,师生共娱其中。在教学方式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定呆板,在课堂上加入了“情境”教学,使整堂课贯穿在一条“主线”上。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完成各项虚拟任务中进行身体练习,成效明显。在本堂课中很好地体现了下面两个方面:
1.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比如情景一,个别中学生对于日本人的片面看法会影响他们的善恶判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
(责任编辑 刘红)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口诀篇三
抗震救灾现场急救尝试口诀
发现生命先送水,为能饮水快补液;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地震发生时的个人应急手段
第一条:被废墟埋住后要保持不断发出声音,因为这么做才能得到尽快的救助。同时为了保持体力最好采取不太消耗体力的方式,但需要不断大声地呼喊。
第二条:如果闻到煤气味道就要注意防火。一般城市专用煤气即使吸入也不会致命,所以不要惊慌,并迅速打开窗和门,尽快疏散。
第三条:为了防止震灾后人的精神崩溃、甚至混乱,最需要灾民之间的互助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精神健康。外部救援必然有限,所以最重要的是邻里之间的互救。
第四条:不要受各种谣言、流言的蛊惑,尽可能掌握重要的情报。
第五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大小便,要遵守排泄规定。如果身边有纸箱和塑料袋即可做成简单的“厕所”,塑料袋里面最好放上废纸以防止飞溅。如果没有也要在地上挖坑排泄,坑越深越好。而且要尽量远离避难所,排泄之后要尽量用土覆盖,并留下记号,表明此地曾经当作厕所使用。
第六条:避难生活也要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