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一
摘要:近年来,浙江衢州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地方,做亮特色专业;顺应发展,做活农学专业;把握趋势,创建新兴专业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对接产业创新专业,服务企业促进专业,办强专业引领产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产业;特色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一个根本点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在浙江衢州,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艰苦创业,改革创新,顺应发展,主动服务,对接产业创新专业,服务企业促进专业,办强专业引领产业,在衢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互动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服务地方,做亮特色专业
“中国消防器材之乡”江山市,从30年前的江山人在外闯荡“打铜修锁修灭火器”开始,如今从事消防器材生产、营销、维修经营人员超过2万多人,在全国设立消防器材经营点3000多个,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占全国消防器材产业总产值十分之一,当地政府正制定规划拟把江山市打造成“中国消防产业城”。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展,专业后备人才明显不足。江山中专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服务精神,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在传统的机械专业基础上,结合产业进行拓展,于9月在全省率先开设了消防器材专业,服务地方特色经济。
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灭火器加工工艺》等系列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与江山民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由公司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学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实训锻炼,所培养的毕业生优先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合作效果。学校还与江山联城消防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消防器材研发基地,用于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
学校按照“面向社会、立足产业、特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用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并让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办出了专业特色,也为当地消防产业培养了更多的专业实用人才,使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更为完善,产业链结构更加优化,对于提升产业形象,培育产业品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助推的作用。
有了江山中专消防器材专业的示范,围绕衢州10大特色产业,各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对接,贴心服务,纷纷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浙西造纸中专创建了制浆造纸工艺专业(省级)、江山职教中心创建了硅酸盐工艺与商砼专业(省级),巨化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了化学工艺(省级)、精细化工专业,常山职业中专创建了轴承加工技术专业(省级),开化职教中心创建了硅材料专业。
二、顺应发展,做活农学专业
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龙游,是传统农业县,更有传统的养殖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相继涌现,养殖企业对养殖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对用人的要求也在提高。,凭借着原有的师资力量,龙游县职校开始恢复养殖技术专业,并在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中获得了社会认可,在产业的升级中显示了专业的价值,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名师,在全国普遍低迷的农学专业中率先走出了低谷。
学校农学老师周玉清和徐永祥是县十大农技专家宣讲团成员,两位专业教师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课余自觉联系农民,送技术下乡,为农民排忧解难,深得农民欢迎,在当地被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学校充分利用养殖技术的师资、实验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学校兽医室、水质分析室总是业务繁忙,养殖户遇到的畜禽疑难杂症再也不用老远跑省城,学校解剖实验室、观察实验室可以提供检验检疫。由周玉清老师发起成立的绿培养猪专业合作社,各养猪场统一挂牌,社员内部采取了“四个统一”的服务模式: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利润,提高合作社及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底,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创利多万。周玉清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俨然成为当地畜禽养殖业改造升级的引领者。而被农民亲切称为“鱼大夫”的徐永祥老师引近的湘云鲫在全县得到百分百推广,年放养量2000万尾,仅此一项就为全县养鱼户带来1000多万的增收。
凭借着专业带头人的技术引领以及学校提供的良好服务,学校与养殖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龙游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合作社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下派教师、学生到养殖基地锻炼实习。通过合作,双方及时掌握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培训在岗员工,同时根据企业生产要求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应用。
适应是生存的基础,龙游县职校适应产业发展变化,适时抓住发展机遇,依靠专业带头人,凭借技术优势,融“教产学研”于一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优质服务,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价值的充分体现,专业复苏也就水到渠成。如今该校养殖专业已成为市级重点专业,并在今年积极申报浙江省示范专业。
衢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要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但同时必须要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撑。“立足于产业,适应于变化,有专业教师引领,在合作中奠定基础,在服务中体现价值”是衢江职业中专的园林技术(省级)、江山中专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省级)、开化职教中心的茶艺(省级)等农学专业走向复苏的一条相似之路。
三、把握趋势,创建新兴专业
8月的一天,两个人15分钟的聊天,成就了一项十几亿的投资项目,一时传为美谈。这两个人,一个是企业老总叶志卿,而另一个是衢州中专校长翁孝川。由于有学校引进的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使衢州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地区,像衢州中专这样的职教龙头学校作为当地招商引资重要砝码的`价值也再次得以体现。而对于企业来说,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有钱就不成问题,最难的是没有合格的员工。在确定投资后,校长翁孝川马上在学校组建“乐叶光伏班”,专门为企业量身培养新员工,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衢州中专光伏技术专业的创建也由此拉开序幕。 在没有多少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专业带头人郑军老师勤跑企业,自力更生,创建了光伏技术综合实训室,可完成太阳电池生产线15个工位的实习和实训内容,堪称国内一流。同时学校同乐叶光伏公司合作成立了光伏产品创新实训室,并建设一条5w的太阳电池准生产流水线,进行工业级的电池片生产,进而建设国家级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还打破框架约束,全力培养特色人才队伍,共引进10余名光伏技术及相关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及企业工程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又聘请由企业、经委、发改、科技、教育、环保、电力、等部门专家领导成立光伏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光伏技术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和资金扶持计划;谋划和论证光伏技术专业重大教改事项;收集和定期编制光伏产业动态信息;组织专业发展专家论坛,为教学提供服务保障。
学校与本地的光伏企业紧密合作,按照“光伏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光伏产业人才岗位群调查→光伏产业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程序构建了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由郑军老师编著的《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已签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将作为国家职业资格证--太阳能电池工技能鉴定指定用书。《光伏技术基础》已完成第四稿,已作为校本教材使用,现高教和电子出版社争相要求签约出版。
随着技术力量的增强,学校开始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的方面,存在工艺损耗大的问题,郑军老师主动提出用自制的练习片进行替补的加工工艺,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层压机是光伏组件加工中的核心设备,能耗高,价格昂贵,郑军老师通过设计了一种根据材料特征,进一步精确加热温度的新工艺,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能耗。新工艺被江苏常州市源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采用,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能40万千瓦时。
衢州中专把握趋势、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率先创建光伏技术专业,并通过先发优势变成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使专业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学校的10多个专业中,后来居上,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成为衢州中专的品牌专业和特色学科,并迅速发挥了它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先是为宁夏青铜峡职业中心(国家级重点职校)组建了光伏专业,确定光伏实训室配备,投标购买设备,制定学校计划。之后又连续接待了嘉善县信息技术工程学校等多家职校的考察学习,对光伏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
光伏产业是最有前途的绿色、环保、新能源产业,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如今的衢州已集聚了光伏产业企业60余家,政府规划到,衢州要成为全国知名的光伏产业重要基地。衢州中专关注产业发展,从中发掘新机,创建新兴专业,并主动参与新兴产业的规划、设计、培育,它不仅仅局限于为某个企业、某个岗位培养人才,而是为这个产业、为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作人才支持,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无疑是职业教育贴近市场、积极应变、创新机制的最好注释。接待企业家的实地考察,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成了衢州中专近年来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一年接待200多位老总,学校已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金名片。
引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只有贴近市场,把握发展的趋势,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有发展壮大的空间。如今,新组建的衢州工程技术学校的现代物流专业,龙游县职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省级立项),也在着眼未来,紧跟而上,探索新兴专业的创建之路。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二
浅谈农业经济的发展途径论文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对以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的探索在积极地进行。本文将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下两种不同的主导模式:政府和市场来初步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以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具体情况来看,工业在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农业在现代化建设方面仍然面临着重大问题。总体上,还是相对落后。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过渡的转型期,如何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服务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仍然是我们所要急需解决的挑战。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发展的生产力的生产关系,推动向现代化目标转变。是应有之义。
一、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从大的宏观背景上讲,三农问题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集中缩影。可以说,是结构问题,是体制问题。因此,要首先从城乡分治城乡体制的层面得到清醒认识,进而为解决做好根源性的认知与把握。
城乡体制的根源导致的根本的全面的差异,是目前最基础最大的差异。不难知道,许多问题与矛盾的出现都是围绕此产生或衍生出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农村改革,积极调整结构,把农民进一步的解放出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没有改变原有土地的所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土地占有使用方式。却产生了新的矛盾,可以说,土地集体所有与经营的分散及其产品的部分私有之间的冲突。所有权、占有权与经营权的不统一,农民的生产资源不能有效科学地配置与处理。失去了许多应有的权利及收入。
进一步改革现行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财产关系明晰化,让农民有巨大地自主支配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自由与权利,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范围与程度,为进一步参与市场经济,实现竞争奠定良好的产权基础。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尤其是农村的土地征收征用。完善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进而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提供有效原始资本,实现协调发展。
(三)积极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充分支持农业经济
农业为我国工业化提供非常重要资金积累来源渠道。以往国家通过财政、金融制度等把农业中的巨额资金分离出来,为工业化建设资金积累服务。结果使得农业发展缓慢,农业建设迟迟落后。
1、加强国家财政向“三”农倾斜
财政积极向“三农”倾斜,因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为国家有能力推进“共轭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体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进而为农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与保障。
2、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推进银行信贷支持,推进乡镇企业。建立完善的金融体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为农民自主创业、自主生产经营及其基础设施等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农业资金需求。
二、 市场主导下的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经营
人多地少、规模小是我国农业显著特点,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巨大阻碍。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主要是指组织形式与机制的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它是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联合,实施一体化地经营。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把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地利用起来,向高效益农业及其产品生产流动,组成利益共同体,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系统化生产,逐步把高度的商业化、技术密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等全面多角度地融合统一起来。
农业产业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一种有效的系统的规模经营的综合形式。
(二)推进农业价格机制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价格应有市场主导,积极培养农民农产品的期货意识,促进农业经济走向市场。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价格机制,要在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制度下,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和效率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健全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制度,尤其是完善粮食主要农产品的价格 形成机制。保持农民的积极性,确保持续增收。
(三)积极推动农业全球化战略
经济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业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是重大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产品优势,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现优势互补,这样可以积极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全面程度,进一步提升生产与生活的社会化水平。
三、结束语
我国农业发展,要积极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局限,根据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国内背景,以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为中心,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三
生态园林发展途径研究论文
中小城市在建设园林城市的时候,应该对自然地貌进行充分的了利用,在建设园林城市的同时,也对城市特色和文化进行展示。综上所述,中小城市建设有机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时,依托外围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系统的结构布局,以山水、道路为轴线建设生态廊道,以公园、广场、游园为结点建设城市生态系统。中小城市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建设城市生态绿色环境,在园林规划中要重点把握“绿”、“蓝”两种基本色调,这是城市园林系统的关键。绿就是绿色网络,形成以自然地貌为依托的结合点;蓝就是蓝色水系,以城市的自然水系为基础,组成蓝色体系。园林规划设计要对更大范围的区域进行背景研究,从基质着手,跨区域实现生态环境的联动性。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完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布局,使得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想郊区发展。以山水、道路为轴线的生态廊道的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生态网络,绿廊的规划建设应该河道、山势为主廊道,顺应风向。
生物信息系统在城市园林建设前建立,对本土植物资源要加强保护,发展园林的生态多样性要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绿化配置,上述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①建立城市园林生物信息系统。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a,从本地物种资源的调查入手,建立本地物种资源档案,对本地物种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评估;b.对本地树种、外来树种、野生树种进行调查,建立城市园林系统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建立城市园林生物信息系统。
②加强本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对野生植物开发利用。适应本地环境长期留存的本地植物反映了本地植被的历史,也是植物就地保护的内容之一。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建设中,对本地植物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而且在生态学上对本地植物资源进行了保护。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育优良品种。一些城市地处中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应该将这种资源优势应用到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中,加大力度对野生物种的驯化,充分利用物种优势。
③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多样性。虽然城市的气候条件与当地的气候有些不同,但是仍然具有地域特色。在对城市园林生态系统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结构特点,遵循‘生态位”原则,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组成接近自然的群落结构。所以对本土植物的分布规律、种群结构、种间关系等规律进行探索,不仅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可以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使城市园林生态展现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④发展立体园林城市。群落稳定性直接受到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物种越丰富,种群结构就越复杂,群落就越稳定。调差显示,现如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配置都相对简单,所以,要增加园林建设的.物种丰富度和景观层次。在建设用地紧张的城市,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立体绿化。未来城市绿化途径之一的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可以将城市园林建设扩展到三维方向。
城市园林规划理论体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园林规划建设工作也同时开展。笔者通过分析中小城市园林系统的现状和未来规划,对我国中小城市园林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基础现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城市需求的园林生态系统。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不应该拘泥于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小城市园林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城市园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四
幼教可持续性发展途径论文
一、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多下工夫,启发性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幼儿时期就能对他们进行启发性教育,激发他们的兴趣,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的影响。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接触的事物增多了,环境变大了,活动变丰富了,这个时候,因为他们对某一种或几种信息好奇,于是就会有很大的探究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把对这一事物的好奇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状态往往是教育产生的最好时机。事实是最好的证据,没有任何一种发明、发现是人们在缺乏兴趣或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只有我们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发展成执着的追求,才会怀有满腔热情,才会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好玩、游戏,就是他们兴趣的动力。因此,孩子们应该在游戏中来接触各种知识,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从小就能有探索的意识。实际上,学生在幼儿时期,现实所需求的兴趣已经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发现和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成长过程中被关注的.动力因素,当然,在其中,幼儿情感也必不可少。以此为基础,留心观察幼儿潜在的深层需要,努力寻求幼儿的内在需求,根据幼儿出现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特别注意在满足其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知识,就必须要重视开发幼儿在现实需求中的教育价值,尽可能地将教育目标中的学习价值转化成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幼儿时期的兴趣除了自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来引导、培养的,特别是从0到3岁、3到6岁这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几乎给他什么,他都会试着接受,大量的信息刺激会激起他们各种器官的不同反应。我们要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活动,有选择性地给他们提供各种导向,观察每个孩子对来自音乐、图画、动手能力等等各方面不同的天赋,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需求,在不影响他们活动的基础上,尽量不要打扰他们正在进行中的“探究”,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更锻炼了他们关注力,使他们的潜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
二、关注孩子的特长,让其形成教育的成长点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更多是来自于情商的开发,而并非智商的高低。智商只是人潜在的能量,情商却是能激发这种潜在能量的催化剂。一味地让幼儿生活舒适,没有挫折的成长,并非好事,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表现出意志情感是依赖性很强,自控能力弱。对于这种顺境成长的孩子,我们一定要注重后期的鼓励和正确引导,鼓励、赞美要多于批评。我们要接纳并发现每个孩子,无论他们是多么与众不同,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教师也肩负着学生情感教练的重要任务。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合乎教育目标的许多行为作为他们成长点,作为教师,要懂得保护幼儿的这些成长点,使其能够成为成长的基础。重视塑造幼儿正确的突出行为,不断探索寻求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点到面的培养;要因人而异地制定反映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激励性评价,对每个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来自外界的成就感。
三、从素质教育出发,从小培养儿童的高素质
艺术教育以其独有的多元性、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新性特点被看做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对于幼儿教育,我们更应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以艺术教育为培养途径。从人脑发育的过程来看,3岁到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我们几乎可以称作是“灌输式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给孩子什么,他们都认为那是对的,在此期间,他们接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对于幼儿大脑智力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需要规定孩子们必须怎么做,我们只需要去引导或者参与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来做就可以了,让幼儿的天性能够正确、自由地成长和发展。21世纪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这对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能够激励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从小能够培养出自己的好习惯。幼儿教育是人生道路上的起步阶段,要想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充满竞争力,我们必须从小就因材施教,创新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五
休闲农业发展途径论文
1大田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1发展概况
大田县休闲农业企业登记在册的共有11家,其中开展营业的有6家,包括农家乐1家、休闲农庄3家、休闲农业园区2家。据初步统计,休闲农业经营面积392.33hm2,营业收入5745万元,接待人数110多万人次,带动农户300多户。6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均已完成农业部主办的魅力乡村网站有关企业信息的填报工作。
1.2交通状况
目前,大田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布于均溪、武陵、华兴、石牌、桃源、湖美等乡镇,均离城关中心点较近,交通便利,除了桃源、湖美2个乡镇,其余企业交通路线离市区都在30min内,可步行而至,也可乘车前往,是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场所。
1.3休闲种类丰富
从经营类型上看,有季节采摘类型的,如梅园山庄;有常年垂钓园类型的,如桃源烤坂山庄、高才河鲜馆;有休闲农庄,如翰林森林人家,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1.4经营理念多样
有以“田园风光和休闲养生”相结合的经营理念的,如梅园山庄种植杨梅、李子、桃子等多种果树,还规划建设山峰木屋,打造“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项目;有宣传“文化底蕴为引线结合农家乐”的,如翰林森林人家,周边有佳话传千古的龙潭、千米跳崖、龙山池、犁耙石、仙棋盘、黄牛石、金鸡寨等;有以“休闲健身”为经营理念的,如庆联休闲农庄,位于象山北边,省道306线旁,交通十分便捷,山庄周围均是省级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形成以山水—草场—原始森林为一线的具有休闲健身特色的绿色生态旅游;有以“养生和特色美食”相结合为经营理念的,如石牌温泉农家乐,除了石牌大骨头具有独特农家风味,远近驰名,还投资建设福建省仙峰养生温泉度假区,该项目被大田县委、县政府列为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
2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媒体宣传力度不够
除了在经营地点悬挂宣传牌、宣传标语外,各经营主体对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自身优势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建立新的消费观方面的宣传不够深入和广泛。
2.2经营主体在某些设施方面的投资还不够
如对农耕文化展示和农业科技普及、教育等设施还需完善,以体现农业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功能,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
2.3旅游项目缺乏特色
现有的一些观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投资者简单地模仿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内容与形式缺乏特色,精品工程少。
2.4经营内容品质有待提升
如种植业方面,除了因地制宜种植一些农作物,没有更具科普宣传性的种植类型品种,主导产业产品申请“三品”认证的不多。
3大田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高度重视,加强指导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学习中央有关休闲农业方面的文件,如《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的重要性,把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政策上给予倾斜,项目资金上给予扶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使休闲农业项目得到指导、扶持工作落到实处。
3.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以电视、网络等群众认知度较高的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引导消费观念,尤其是本地居民的就近休闲、养生的观念,开发本地收入来源为主,吸引更多外地收入来源的经营理念。
3.3发展精致农业,提升品质
根据各休闲农业经营实体的特点,以科普性、观赏性为着力点,在特色、科技上下功夫,发展一至两项精致农业,如种植采用以稻草、豆粕为基质或以营养液为基质的无土栽培,如小西红柿、食用菌、花卉的无土栽培,形成一处种植区域就是一片风景,就是一块科普宣传园的景观,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质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合理转变。
3.4规划休闲农业项目,展示特色
城市居民往往渴望去感受休闲观光农业,除了寻求新鲜、安全的农产品,观赏自然、体验农事活动,更要在农村自然环境中学习、接触农村传统文化及生活,因此可以将各经营实体所在地的特有传统民俗民情结合农事开展一些农耕文化,如定期不定点举办特色民俗产品和民俗文化节,以此征集和展示本县的民俗产品、名特优农产品和民俗文化节目,也可展示现代农业新型耕作方式等。
3.5以休闲农业示范点为标准,着力建设
大田县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大,且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在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按照示范点的标准建设、布局、管理休闲农业,使大田县休闲农业朝着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服务方向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六
《探讨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构途径》论文
一、宿舍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因为高校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就是在大的方面来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良好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协调宿舍成员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为了知识,远离家乡,在身心上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不适应,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通过共同的生活和学习,可以促进宿舍成员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同时使他们互相信任和团结,正确面对生活中不良情绪。
2.培养宿舍成员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为学生群体构成的不同,大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家庭背景。虽然在新时期,大学生数量扩大,但作为较优秀的学生群体,各自身上都存在着一些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素养。学校文化在正面提倡主流的价值观的同时,宿舍文化也在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
二、大学生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宿舍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良好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的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都有很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宿舍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宿舍文化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1.完善宿舍设施。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载体,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离不开良好的宿舍这一“硬件”的支撑。大学生宿舍是学生除了教室以外的最主要活动场所,因此,我们应完善大学生宿舍的各项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生活服务机制,必需的文化活动场所等。
2.创建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宿舍文化思想方面的建设,不能只靠单纯的说教。因为大学生群体知识水平比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对传统的那种单纯地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内心存在一定的抵触,大学生思想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高校必须抓住其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美化比赛和评比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宿舍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空间,也是重要的交流场所。德育工作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这一重要方面。积极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利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篇七
浅析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建构论文
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管理模式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发展经济的传统思维。推进全省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就是使不同区域承担不同的主体功能,有些区域承担发展经济、聚集人口的主体功能,并适度提高其环境标准;有些区域承担保护环境的主体功能,对这类区域而言,保护就是发展,它支撑着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这一举措将有效缓解全省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荆门市的中心城区、襄阳市的襄城区、宜昌市的猇亭区和点军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中人均gdp低于1万的县市有57个,占一半以上,主要包括一些山区县市。构建主体功能区,就是既要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做大分子;同时,也要逐步促使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条件不好的区域人口逐步转移,缩小其分母。通过发展经济、人口转移、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途径,逐步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因此,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改善全省不平衡发展现状具有重大意义。
主体功能区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关联
1、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政策导向重点。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这些地区经济和人口高度密集、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开始减弱,主要方向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政策导向上,首先是制定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在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设定高于全国平均标准的产业用地门槛,并先行实施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是经济发展潜力大、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的地区,未来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而且是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政策导向上主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及配套能力建设等。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这类地区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地区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蓄滞洪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和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政策上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引导生态移民、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等。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其范围比较明确,当前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护职责分工、实施核心保护区内人口搬迁、对区内居民给予补贴补助等。总之,主体功能区规划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上述政策导向中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能否建立,对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而言足够的补偿和扶持更为重要,而财政转移支付则首当其冲。
2、财政转移支付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发挥的功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既定的政府间支出责任和收入划分框架下,通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无偿拨付以弥补财政纵向和横向失衡,实质上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保障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的经费,矫正辖区间外溢,能够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应承担三种功能。
(1)为生态福利买单。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势必带来当地财政的减收,造成财政缺口,需要转移支付弥补财政收支缺口,这也是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生产生态财富行为的鼓励与补偿。另一方面,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生产的生态财富又产生了正的外部效应,其他地区有义务为享受到的这种外溢的生态财富买单。由此可见,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因主要从事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等活动向全省或整个国家提供了生态财富,对这两类地区进行转移支付,可以看成是对它们提供的生态财富的买单,是一种政府购买行为,体现了转移支付的生态经济功能。
(2)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是一项基本权利,与个人的支付能力和居住位置无关。为了使各地方政府都能达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中央政府或省级财政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通过提供一套无条件的、基于基本公共服务为目的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协调地区间由于客观因素差异造成收入能力和支出成本差异而带来的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平等。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而言,为保护生态牺牲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降低了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需要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以缩小地区间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而不是直接改变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体现了转移支付的社会功能。
(3)满足宏观调控需要。转移支付属于财政再分配,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那些市场配置失效的领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优化经济结构,调节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别,实现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主体功能区划分有助于我国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是中央政府在区域发展中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财政转移支付是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利益协调与补偿的核心政策措施,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制度保障,这体现了转移支付的政治经济功能。
湖北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财政转移支付新思路
调整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目标,根据目前湖北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和完善湖北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同时进一步明确专项转移支付的重点和力度。
1、明确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方向。根据中央、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建议以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因素为核心,修订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标准支出项目,在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计算方法中,增设主体功能区因素。并且,以后年度湖北省新增均衡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增加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在禁止、限制开发区域试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转移支付资金直接由省级财政划拨到县(市)的运行模式。
2、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规模。目前湖北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严重偏小,其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十分微薄,省以下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额为9.96亿元,仅占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总额的13.4%,因此,按照中央、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我省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规模,有效地强化其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
3、调整激励性转移支付补助结构。按照中央、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省对下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性转移支付将调整按功能区的划分进行分类测算,将重点开发县(市、区)、限制开发县(市、区)、禁止开发县(市、区)分别放在不同平台进行考核,向重点开发县(市、区)倾斜,鼓励重点开发县(市、区)加快经济发展。运用激励性转移支付手段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按照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将激励性转移支付向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区)倾斜,鼓励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和环境保护型产业,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4、激励基层政府控制行政成本。为了鼓励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县(市、区)控制政府规模、减少行政成本,建议湖北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县(市、区)分流财政供养人员的激励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提高分流财政供养人员的奖补标准;同时,对现在财政供养人数已超出省测算标准财政供养人数却仍然不予控制的县(市、区),省将实施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负激励性转移支付。
5、优化专项转移支付。在原有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设立针对禁止、限制开发区域的专项转移支付。省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增设属于地方支出责任范围的生态保护支出项目和自然保护区支出项目。
6、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转移支付制度。在限制开发区域的标准支出中,增设“生态环保支出项目”和确定成本系数,设置综合性更强的生态修复转移支付专户并进行制度化管理,通过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生态环境补偿专项资金用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与保护建设工程、生态移民安置及对不符合标准的当地企业向适宜地区搬迁补偿等。
7、强化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监督考核与绩效评估。确保转移支付资金优先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杜绝挪用等非法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的现象;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监督和评估,统筹使用转移支付资金,提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