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一
化学不单单是各个公式的相互应用,不同物质分子的相互影响和转变。化学可以解释为现代科学的实际应用,是一种创新,是提高人们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化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对于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并不是创造出新的化学理论、发现新的化学元素等而应是由创新意识与为让这种意识具有实际意义的化学应用能力。
1、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1.1 实验目标的偏差
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以免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化学实验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变化和奥妙,是视觉上、味觉等更加直观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部分化学老师,因为过重于化学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忽略了化学实验产生的效果对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帮助,导致了部分学生只对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部分感兴趣,即化学实验神奇的效果感兴趣,但在学习其它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抱有的消极态度。从而令学生对化学实验只有“玩”的态度,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因为化学老师对于化学实验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从而令学生只关注化学效果,如:
不同易燃物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液体相互混合后所产生的气味以及凝固的情况等等。而且由于学生过于喜欢化学实验的娱乐性,就会疏忽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令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威胁大大提高。
1.2 实验与理论的分离
实验即是实践,而化学实验与理论应当是密不可分的。实验的内容,可以说是理论的操作过程,实验的一个作用就是证实理论的正确,强化学生脑中的化学知识,但有的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过于注重实验的过程,但却让学生忘记了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最后实验结束,学生只记得不同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效果是怎样的,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铁会生锈,但它生锈的原理,生锈时铁分子发生的变化以及怎样防止铁生锈,却很少有人知道。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1 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
近年来,很多报道或文章里,都会提高学生学习辛苦的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后卖书、烧书和撕书的庆祝方式,而庆祝的是自己脱离的苦海。“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对化学一种自我热爱的体现方式的一种,对化学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化学的学生在这一领域是不会拥有创新意识的,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而创新则是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想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喜欢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会较差。所以,老师在实验课上时,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制定的,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和想法,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实验教学的方向和步骤。包括:学生对那些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最感兴趣,与学生关联最紧密的化学实验又是什么,以及针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为“创新”是学生自己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在学校和老师眼前的某一段学习过程。
2.2 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见现象和产物,比如:玻璃、塑料等,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通过化学反应而生产出的物质。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可以令学生时常意识到化学的存在,增加了学生探究化学的机会。比如:学生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又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存在,即人体。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人体油脂的化学反应过于简单。所有学生都知道,脂肪在加热的情况下会溶解,那么同样运动量同样食物的人,胖瘦情况较大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这是因为体质不同的关系,但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同体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不同。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来让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过程,并最后探究减少人体内多余脂肪的有效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欲望,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反复的运用化学知识。让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把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令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仍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3 化学实验笔记的有效利用
这里的笔记,指的不是把老师讲过的化学公式进行整合的笔记,也不是化学课上老师讲课的要点,而是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其中包括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一个步骤容易出现问题,注意事项都有什么,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想法等。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速度和理解方式都有所区别,一堂实验课下来,很多学生都存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及时的问老师,自己可能也会忘记问题的所在,而且实验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就算得到了解决,但在以后的化学实验中,仍然可能会反复的出现。化学实验的笔记,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过程和最后的解决方法的一个总结,而创新是需要大量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
3、结语
近年来“新课改”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落实,表示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关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的培养也越加的重视,而自主、兴趣与态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在老师的监督和命令下进行创新。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二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网络的普及,整合所有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库已经具备条件,而整合好各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于教学必将有利于陕西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以及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同时,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教育人才。
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中也普及开来,陕西许多学校特别是市区学校已经具备了利用网络优秀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条件,如校园网的覆盖、多媒体教室的建立、网上备课和教师网上答疑平台的设立等。这些条件使教育教学资源由各个学校的独立资源变成了一潭活水,使许多学校教师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国家教育部已在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基本目标是:“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然而,陕西省建立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依然进程缓慢。
从全国来看,国家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是正式立项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它也是目前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是国内唯一建有多学科、多种类教育资源的资源库,包含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其他教育资源,主要合作单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而省级的类似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浙江省在开始规划建设的“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它具体分两个阶段实施:20―,初步形成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建立教育资源评价制度和准入制度,统一全省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逐步完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机制,实现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全覆盖,配合课程改革推出有特色的专题站,建立教育资源研发基地。
陕西虽然位居西部欠发达地区,但陕西却是一个科教大省、文化大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尽早地规划建设陕西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变科教大省、文化大省为科教强省、文化强省。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可供依托的基础也很多,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为基础,以西安中学、西铁一中、高新一中等具有软件、硬件优势条件的中学和具备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软硬件条件的部分学校为载体,①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等积累一定的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
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框架构建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建立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库,其内容应该包括备课资源系统(如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文献资料、题库、网络课程)、示范课公开课资源共享系统、教师集体讨论质疑平台、学生学习探究平台、名师专家交流平台等。
笔者认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上交互式教学辅导与学习,是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也是推进陕西科教兴国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堂教学,缩小地区与地区、地区间、学校间的教学差距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且在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遏制择校风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也将会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为陕西储备优秀的教育人才。
在建设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实际,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在资源共享库建设过程中,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管理下,以一线教师上传教育教学资源为主,专业人员搜集教育教学资源为辅,同时利用好地方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以及教育教学相关出版社合作),在经过专业人士过滤、加工、完善,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整合后,再呈现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中。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所需要的资料。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快速准确的检索。同时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所要的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方式查找资源。其次还能进行网上交互式沟通,比如教师或者学生在使用资源中可以把建议、意见直接反馈给作者,便于互相探讨和共同提高自身能力。
同时在设立优秀教师示范课展示,开展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帮扶新任教师活动,组织有经验教师、专家开展网上讲座,来达到提高我省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帮助新任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国教育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建设局域性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如上海教育资源库、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济宁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香港教育城资源中心、杭州教育城域网等,均得到了学校、一线教师、家长的好评,也提高了当地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陕西在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过程中在借鉴好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调研,多听从专家的意见;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间和教师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门户观念。
1.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要想让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由一线教师、相关学科专家、外聘专家组成学科评价小组,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和品质,让资源共享库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具有启发性、适合现在新课改模式的、具有范例性质的资源。同时可以把一线教师上传的原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数量作为职称评定、年终鉴定的一个参考,这样也能调动一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优质、新鲜。
同时也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联合区县教育局、学校组成管理领导小组,细化分工,形成梯队形的管理,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的高效、科学和完整。
2.力求原创,追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陕西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储备,可以分为视频类资源、图片类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扫描版)、文字类资源、数据类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学科中,同时与对应课题一致,便于教师搜集、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原创,如一线教师原创课件,学校示范课、公开课课件,学校集体备课成果等这些切合课堂实际的教育教学资源收录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来服务陕西教育。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鼓励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申报一些课题、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根据陕西教育实际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一些迫切解决的课题供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后再反馈到资源共享库,供学习者学习、操作、思考。同时把参与课题、教学情境研究并且形成了研究成果的教师在同一条件下优先考虑职称评定和在年终考核中加分等手段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教育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要便于操作和运用,要具有开放、动态、可持续和共享的特征,要力求贴近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具有陕西教育特色的资源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让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实现陕西教育整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蓓.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db/ol]./0805/.
[2]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12(2).
[3]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三
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素质教育;兴趣;创新人才
【abstract】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is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oul, classroom teaching is implem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lord ore, the teacher want more new ideas and give student construction 1 loosen, democracy of study environment, establish problem scene, then can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interest;the talented person of the innovation
众所周知,教学的对象――学生个性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查不齐,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刀切对待每个学生,进行同样的说教。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独立自觉性,正确引导学生实践、调查、研究、思考、质疑。一个答案或观念的产生,不一定正确,但其产生的过程也许会有创新的火花产生,这个“火花”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人把创新教育误以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是个别脑筋特别“灵”,少数“尖子生”的事情,对大部分脑筋“笨”、反映能力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众所周知,牛顿、爱因斯坦的童年并非聪明,甚至有被老师赶出校门,流浪街头的经历。但是他们以后都成了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呼唤创新的今天,在21世纪崇尚科学的今天,以“三个面向”作为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把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实现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
2.激发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动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教育心理的研究也表明:一事物、一现象只有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满足其喜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探究该事物、该现象的活动中去。例如《蝙蝠和雷达》一文,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蝙蝠和雷达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蝙蝠是在夜间飞行并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的哺乳动物,而雷达却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他们之间究竟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学生学的更轻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机会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思维的开端,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让中学生翻译,“它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时,大多数学生会说:“it was a delicious dinner.”我紧接着问学生:还有别的翻译吗?有的学生说:“it was a good dinner.”,还有的学生回答: “it was a wonderful dinner.”学生对“丰盛的”这个形容词见解独特,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在教学中,我对于那些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挑战、积极创新,把教学同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勤于想象、富有创新精神、素质全面的建设者。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四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作用。
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要创设各种相应的课堂结构,在美术教学中,绘画和手工课占相当的比重,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教师强加予他们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启发引导法,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良好的开端十分必要,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导入新课。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就表现出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录像投影、教师演示、游戏法、直接法、讲述故事、猜迷语、观现象说明原因等,但是教师设计时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
教师在课的开始,要求学生先自学、尝试练习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寻找该课所包含的各种知识点,然后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把探索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这样有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形成较熟练的技能。因此,自学与讨论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通过练习巩固,学会进一步创新。
美术课中运用练习的方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效的。如《纸盒造型》一课,由于纸盒的形状、大小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时难以面面俱到,可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练习中掌握造型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只需在学生操作遇到具体困难时,适时加以引导。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或通过讨论来解决。
二、要学会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常常不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而力图挖掘出教材中的创新内容,使美术教学一改以往纯技能训练为重素质培养,变刻板模仿为重创新性训练。 在现行教材中,写生课教学占了相当的比例,如何在写生课中融入创新意识这应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如在人物写生时,可在人物写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画面添加适当的环境,或改变人物服饰的花纹使其更具装饰效果。在风景写生时,同样可添上简单的人物活动,使画面更富有生机。同样通过欣赏中外美术家的作品,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以及计算机在现代美术中的运用,组织学生尝试电脑绘画,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使学生从小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
三、促进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维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找出他们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使之成为推动他们不断向前努力的动力。
其次要独特新颖,启迪发散思维,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如通过同一命题,创作多幅作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教二方连续纹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单独纹样,鼓励学生将单独纹样设计成二方连续纹样,运用于生活中的茶杯设计、服装设计等方面。
另外要克服思维定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到:
第一,主动向规则挑战。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勇敢地向规则大胆质疑而提出挑战,那么,学生的思维定势就会一扫而光,说不定还会产生新的灵感。
第二,克服思想上的“随大流”。有些学生喜欢摹仿教师或书本上的范画,或者是跟着同桌的学生画。
第三,勇敢地去尝试。也是一种常用的创新方法,许多中外画家如齐白石、李可染、凡高、毕加索不就是通过大胆地尝试开创了一代画风吗?大胆地尝试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惯性和惰性的好办法,尽管尝试不一定会产生直接创新成果,却可以振起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到创新的萌芽。
总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创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五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旺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能力所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生物作为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目前广大生物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与探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帮助广大生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标志。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系统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生物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培养策略,以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为我们的生物教育、社会以及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1转变教学观念,唤醒创新意识
学生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已经形成了定时的思维模式,在学习或实验过程中往往用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更别提创新力,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创新只是发明家以及科学家的事情,与其自身毫无关系,不想也不愿去创新。事实上,创新却是时代发展要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只不过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新是一种潜在的表现状态,需要广大教师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彻底转变传统教育下“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器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提供更多空间与机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对学生独到的看法与见解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即使这一见解并不怎么高明,看法并不怎么独特,但这却是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多鼓励学生举手发言,让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再将其当作孩子看待,相信他们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其能在实践参与中逐步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源自疑问,毫无悬念的课堂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的思绪难以集中起来,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涣散的状态中,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与探究性的课堂问题教学情境,则能够有效为课堂设置悬念,为学生思维留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从而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由于其认知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反复的过程,如若创设的问题过于复杂与繁琐,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与知识范畴,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束手无策、无从适应,这样的教学只是徒劳,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只是空谈。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学科,大量的实验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构建起高效的生物课堂,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教师要对于实验过程进行充分地设计,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观察,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来感受生物实验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对于生物研究的兴趣,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实验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解决生物问题的意识,能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产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要想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以引导教学和辅助教学为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包括研究对象以及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物学习的思路通过实验展示出来,这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够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但是在现在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力度相对较小,这就从一定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限制,所以只有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结语
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而言,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生物是一门比较具有灵活性的学科,学生能够从生物课堂中得到很多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赵中林.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17.
[2]张玉涵.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黄鑫鑫.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02:216.
[4]朱富德.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05:140.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六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论文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四步三法、五步三查法等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永远是服务于学生的,以学生为本的本位教学意识是我们采用各个教学模式时应铭记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力求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的提升中突破自我,闪耀出创新的思想光芒,光亮自我,映照他人。
一、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课堂中重视引导学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学习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古文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逐句翻译文本为主,即便是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使学生接受知识特别的被动,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是践行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启发学生了解智慧的和语言艺术的巧妙,也让学生在人物的活动中感受到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光芒。学习伊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朗读课文,来让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讲解中融入自己对于人物的主观评判。基础稍差的同学也能够在这样的简单情节叙述中找到古文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你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呢?”这样的引导就可以将课堂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己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知。引导式教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高中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需要教师稍加点拨,适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决定了这一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也只有将学生的内心的`期盼把握到位,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回归人本教育的初衷。情境无疑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前提,而目前的多种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堂都是有效的。但是音乐情境、故事情境等对于高中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他们会认为这还是老套路。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做到新颖和入境。如,在《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课堂资源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说“老师今天发现你们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衣着很不合体,我还不好意思直接说,哪位同学给我一个建议呢?”同学们立即就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并互相观察衣着,然后就有同学给出了很多的意见,因为是本班的同学,也都不好意思直接开口。故而,委婉地规劝就被引入了这节课的学习中,在这样的说话艺术的背景情境下,教师再请同学深入地思考魏征是如何劝谏太宗的,既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情境对于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温情的细语、豪迈的誓言、执着的坚守等在语文的世界中潺潺流淌,想要使其迸溅出浪花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徜徉其中,不能自已。
三、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对于语文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而现代化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而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地发挥出多媒体的教育功能,只是将其作为了一种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的捷径,多媒体虽然在形式上赋予了语文课堂全新的感受,却忽视了多媒体教育功能的实质。如,在《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写景部分进行赏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亭亭净值状态在多媒体画面的展示下将变得更加可人。文章中从荷叶一直写到荷波,动人的景色描写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这段文字是要求学生背诵的,写景顺序的把握对于课文背诵部分有很大的作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对于高中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切实际了,而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就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文段的记忆能力,只有具有了精神上美感的熏陶,才能实现记忆的点段融合。多媒体画面的制作,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构图,经过自己主观参与的设计,对于文章内容的把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媒体教学,尽量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给学生自己,这样就会发现学生同样可以做出精美绝伦的课件,实现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总之,教学需要创新,语文教学更要别出心裁地走在其他学科教育的前沿,教师要转变观念,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高中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七
历史这一学科涵盖丰富的内容,囊括了各朝各代及古今中外人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更加智慧,因此,历史的学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活用历史图片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也在逐步改进。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图片,这些历史图片无疑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但很多教师对教材中的历史图片不够重视,不能灵活地借助历史图片辅助课堂教学,这是对这一宝贵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历史图片能够将历史资料简单化,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更为直观形象的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联系能力,这些能力是创新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以说,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同时活用历史图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与文字这一表现形式相比,历史图片在反映不同空间和时间等历史内容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例如在学习《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涉及秦王统一六朝的内容,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对秦朝的疆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中《秦朝的疆域》这一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对秦朝的领土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学习大运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大运河的分布图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二、借助信息技术
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堂的“动静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口述为主的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需要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增添趣味性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动态播放”静态的历史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一些视频时应当谨慎,注意这些视频是否与历史事实相贴近,避免为学生播放不符史实的内容,以免学生混淆历史现象。例如在学习“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节选《汉武大帝》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片段供学生观看,这种方式能够发挥视频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同时“看电视”这种形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机会,还可以减轻教师的讲解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体会张骞一路的艰辛和其为中国通往西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激发学生思考的活跃性,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借助信息技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为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一个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化历史,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正是丰富课堂,使历史教学缤彩纷呈的重要因素,同时是创新意识产生的源泉。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教师首先要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总的来说,分组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小组学习满足学生的群体需要,照顾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较为推崇的是小组成员“参差不齐”的方式,也就是保证每个小组的多元性,每一组都有成绩较高的学生发挥领头作用,同时有成绩不一、能力不同的学生,以此实现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团体共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使小组成员取长补短,还可以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释放紧张情绪,让历史课堂焕发生机。学生只有在这种宽松氛围中身心得到放松,思维才能活跃,新颖的想法才能源源不断。
四、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正因为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学生学习历史时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无法对所学的历史事实产生真切的感受,始终存在一种距离感。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法,模拟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虚拟的情境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研究一些难度较大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体现的愈加明显。针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采取这一方法“再现历史情境”。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做一个“历史设定”,假设全班同学都是唐朝人,根据教室格局,不同的学生分别代表农民、商人、官吏等角色,然后在每种角色中选出几个代表,让学生表达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当时的经济状况,引导学生大胆表述,例如代表农民的同学可以说:“我是唐朝的农民,曲辕犁是我使用的主要农耕工具,筒车是主要的灌溉方式,这些工具是我们的生产效率有所提高。”这样代表农民的同学在表达中复习了很多历史知识点,这也正是我们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
五、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学背景下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良选.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8):109-110.
[2]何苗.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3]马晓牧.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4):68.
[4]陈志斌.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5(9):10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八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意味着创新不是那些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只要有创造的意识、创造的行动,就会取得创造的成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会应运而生。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老师上课时有趣地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传家宝———烧不坏的手帕。然后,用酒精溶液浸泡手帕取出并点燃,燃烧后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很好奇手帕为什么烧不坏?从而兴趣浓厚地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创造史实和广阔的化学创造情境。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找准其与创新教育的最佳切入口和结合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例如,在上序言课激趣时介绍我国古代制火药、造纸、烧瓷器等化学工艺的发明;学习常见的盐碳酸钠,联系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当代中国人赢得荣誉;介绍制作宇宙飞船、宇航服等需要现代化学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明白化学创造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创新教育的知识点,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开放性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习题课教学可以达到综合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习题课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和广泛的学习,更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开放性习题的教学,可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可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用什么方法鉴别hcl溶液和na2so4溶液?先让学生思考利用酸(h+)的通性可能的鉴别方法有哪些?①利用指示剂石蕊鉴别;②用较活泼的金属锌鉴别;③用难溶金属氧化物cuo鉴别;④用难溶性碱cu(oh)2鉴别;⑤用盐na2co3鉴别。再根据so42-和cl-的特性思考还有哪些鉴别方法?①用agno3溶液鉴别;②用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鉴别。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改进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的作用。例如:在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时,先让学生回忆o2的实验室制法。从对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等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整理出实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根据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co2实验室制法的探索:为什么实验室制法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呢?为什么不用碳酸钠?能否用碳酸钙粉末?为什么不用稀硫酸?能否用浓盐酸?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设计和做有关对比实验,引导学生从反应速度是否有利于收集、操作,能否持续反应,得到的气体是否纯净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实验室制co2较理想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再要求学生根据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等特点,分组设计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尽可能设计与教材不完全相同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把实验作为培养兴趣、启迪思维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己任,寓创新意识于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篇九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而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个体创新性的竞争上,于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为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就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借以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这样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数学教学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和“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却极易造成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不会也不愿进行自主地、带有创新性地学习,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违背了《大纲》的要求.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数学教育新理念,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课堂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情感就越强.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和时间;教师的活动则作为一种辅助,融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导师”而非“讲师”.
2.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氛围起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3.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如何有效地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真正发挥“思维体操”之功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采取多种问题,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构成创新能力的两大要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能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模仿”向“独创”过渡. 创新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引疑导学”―“拓展问题,发散思维”―“达标升华,反馈小结”四个阶段,教师应把促进学生发展的条件落实在各个具体的教学阶段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开展变式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编变式题.这不仅能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创造条件.
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老师做自己仿”的教学模式,而现在必须让他们适应“教师设置问题,以学生为主解决”的模式,所以,在我接手一个新班级的第一天,就向学生宣传这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学习有几大好处:
①可使每个学生专心投入,提高学习效率;
②互相交流,博采众长;
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⑤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思维能力,甚至创造能力.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在理性上认可我的做法,在实践中能较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手脑并用,重视“开放性”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同时还需精心设计提问,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适当进行“开放性”练习,鼓励学生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开放题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现有的材料,结合实际和社会热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开放性问题显得相当重要.总之,只要教师有效地开展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是各行各业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是多种能力综合展示的世纪.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有所作为,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作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我们应把深化目标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