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市场调研报告(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健身市场调研报告篇一
;健身调研报告3篇
本文是关于健身调研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迅速。xx年成功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市。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情况,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开展,我们中心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民健身条例》于xx年9月颁布后,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全民全运”的口号和理念,而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正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展示了政府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决心。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位于城区西南部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138亩,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由市财政全额投资1.25亿元,所有工程于xx年7月竣工后全面向社会开放。中心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其中室外部分有:健身跑步道、运动场(含足球场及看台)、4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2个门球场、2个排球场和3个健身苑等;室内部分由综合健身馆和球类游泳馆组成,综合健身馆内设有跑台、动感单车、体操房、力量区等,综合球类馆内设有游泳池、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综合馆、台球馆、乒乓球馆等。据初步统计,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这个中心已接待健身市民近90万人次。如今,到全民健身中心健身休闲已成为市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市民们都亲切地称为“全能型”健身中心,中心可同时容纳5000多人进行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是省内县级市中最大的一个开放式体育休闲场所。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xx年12月底,市已基本实现了体育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市级建成了市体育馆,21个乡镇(街道)都建有文体中心,263个建制村都有村落文化宫,811个自然村都有1个以上健身活动点,全市建成了篮球、门球场近400个,安装健身路径813条,普遍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基本满足了全市城乡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市全民健身中心为开展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平台,自室外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举办了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市老年人门球比赛、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首届广场健身舞蹈大赛、市公交新车投放仪式、市武术选拔赛、第22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参赛选手入城仪式、市政协运动会、塑料城游泳比赛、银行支行首届游泳比赛、首届“动之韵”中秋之夜趣味运动会、“幸福、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市首届风筝放飞大赛、民兵组织整顿集中点验大会、春季相亲大会、青年志愿者走进全民健身中心、新爱婴?宝贝e家趣味运动会、庆端午节社区文化活动、第三届市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唱响红色旋律”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广场群众歌咏会、市第xx届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大小活动近50次,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中,坚持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与城乡的实际结合。从而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实现大型活动重在引导群众参与,小型活动重在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健身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时,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力度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乡镇群众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一些乡镇群众的健身活动。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市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免费开放。要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总之,全民健身工作是一项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立足于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稳步推进我市的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为保证《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在我县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推进我县全民健身工作。近期,县人大教工委对我县开展全民健身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后,县政府抢抓机遇,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6平方米。xx年、xx年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县运动场、金龙体育馆。今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铜梁县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59处,其中标准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运动场3个),体育馆4个,小运动场21个,室外网球场6个,篮球场235片,排球场10片,门球场20片,游泳池4个,室外灯光篮球场2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体育健身器材已安装9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4%。配置全民健身路径7套,光彩健身路径35套。投资600万元,全线长3.2公里的巴岳山全民健身步道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改建4个篮球场、铺装250米塑胶跑道的藕塘湾体育场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健康铜梁”的决定》和《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xx年)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将“健康铜梁”体育行动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考核,对县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体育健身辅导站(点)41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 236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13个。全县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县级22所,共有6个项目、29支代表队,业余受训学生500余人。去年向市运动队输送举重、柔道后备人才4名,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30多名。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1000人以上的群众体育活动3次,5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活动10次,1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19次。举行了“健康重庆”xx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渝西赛区篮球赛、全县女子健美操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重庆市渝西片区龙城杯区县篮球赛、万人长跑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了市政府主办的“健康重庆”“新农村”乒乓球选拔赛、“业余铁人三项”选拔赛。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县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继铜梁龙舞参加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以后,去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圆满完成了首都建国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演出任务。从去年秋期开始,全县各中小学校将体育课从每周2节调整为4节,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锻炼不少于1小时,常年坚持学生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县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
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以及《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xx年)的通知》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为保证《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在我县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推进我县全民健身工作。近期,县人大教工委对我县开展全民健身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后,县政府抢抓机遇,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体育基础
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6平方米。xx年、xx年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县运动场、金龙体育馆。今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铜梁县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59处,其中标准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运动场3个),体育馆4个,小运动场21个,室外网球场6个,篮球场235片,排球场10片,门球场20片,游泳池4个,室外灯光篮球场2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体育健身器材已安装9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4%。配置全民健身路径7套,光彩健身路径35套。投资600万元,全线长3.2公里的巴岳山全民健身步道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改建4个篮球场、铺装250米塑胶跑道的藕塘湾体育场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健康铜梁”的决定》和《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将“健康铜梁”体育行动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考核,对县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体育健身辅导站(点)41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 236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13个。全县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县级22所,共有6个项目、29支代表队,业余受训学生500余人。去年向市运动队输送举重、柔道后备人才4名,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30多名。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1000人以上的群众体育活动3次,5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活动10次,1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19次。举行了“健康重庆”xx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渝西赛区篮球赛、全县女子健美操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重庆市渝西片区龙城杯区县篮球赛、万人长跑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了市政府主办的“健康重庆”“新农村”乒乓球选拔赛、“业余铁人三项”选拔赛。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县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继铜梁龙舞参加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以后,去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圆满完成了首都建国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演出任务。从去年秋期开始,全县各中小学校将体育课从每周2节调整为4节,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锻炼不少于1小时,常年坚持学生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县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以及《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的通知》
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教学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开放。要充分发挥各类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相关热词搜索:;健身市场调研报告篇二
一、基本情况
《全民健身条例》于xx年9月颁布后,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全民全运”的口号和理念,而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正是该理念的具体体现,展示了政府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决心。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位于城区西南部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138亩,总建筑面积15500平方米,由市财政全额投资1.25亿元,所有工程于xx年7月竣工后全面向社会开放。中心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其中室外部分有:健身跑步道、运动场(含足球场及看台)、4个篮球场、4个网球场、2个门球场、2个排球场和3个健身苑等;室内部分由综合健身馆和球类游泳馆组成,综合健身馆内设有跑台、动感单车、体操房、力量区等,综合球类馆内设有游泳池、篮球、排球和羽毛球综合馆、台球馆、乒乓球馆等。据初步统计,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这个中心已接待健身市民近90万人次。如今,到全民健身中心健身休闲已成为市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市民们都亲切地称为“全能型”健身中心,中心可同时容纳5000多人进行各种体育健身活动,是省内县级市中最大的一个开放式体育休闲场所。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xx年12月底,市已基本实现了体育设施网络的全覆盖,市级建成了市体育馆,21个乡镇(街道)都建有文体中心,263个建制村都有村落文化宫,811个自然村都有1个以上健身活动点,全市建成了篮球、门球场近400个,安装健身路径813条,普遍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基本满足了全市城乡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市全民健身中心为开展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平台,自室外场地对外开放以来,已举办了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市老年人门球比赛、市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首届广场健身舞蹈大赛、市公交新车投放仪式、市武术选拔赛、第22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参赛选手入城仪式、市政协运动会、塑料城游泳比赛、银行支行首届游泳比赛、首届“动之韵”中秋之夜趣味运动会、“幸福、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市首届风筝放飞大赛、民兵组织整顿集中点验大会、春季相亲大会、青年志愿者走进全民健身中心、新爱婴•宝贝e家趣味运动会、庆端午节社区文化活动、第三届市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唱响红色旋律”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广场群众歌咏会、市第xx届运动会拔河比赛等大小活动近50次,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中,坚持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相结合,与城乡的实际结合。从而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实现大型活动重在引导群众参与,小型活动重在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健身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时,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力度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乡镇群众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一些乡镇群众的健身活动。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
几点建议(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市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三)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全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
教学
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向社会免费开放。要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体育健身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同时要做好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总之,全民健身工作是一项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做好群众体育工作,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立足于提高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稳步推进我市的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后,县政府抢抓机遇,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6平方米。xx年、xx年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县运动场、金龙体育馆。今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铜梁县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59处,其中标准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运动场3个),体育馆4个,小运动场21个,室外网球场6个,篮球场235片,排球场10片,门球场20片,游泳池4个,室外灯光篮球场2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体育健身器材已安装9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4%。配置全民健身路径7套,光彩健身路径35套。投资600万元,全线长3.2公里的巴岳山全民健身步道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改建4个篮球场、铺装250米塑胶跑道的藕塘湾体育场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健康铜梁”的决定》和《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xx年)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将“健康铜梁”体育行动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考核,对县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体育健身辅导站(点)41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236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13个。全县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县级22所,共有6个项目、29支代表队,业余受训学生500余人。去年向市运动队输送举重、柔道后备人才4名,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30多名。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1000人以上的群众体育活动3次,5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活动10次,1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19次。举行了“健康重庆”xx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渝西赛区篮球赛、全县女子健美操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重庆市渝西片区龙城杯区县篮球赛、万人长跑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了市政府主办的“健康重庆”“新农村”乒乓球选拔赛、“业余铁人三项”选拔赛。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县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继铜梁龙舞参加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以后,去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圆满完成了首都建国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演出任务。从去年秋期开始,全县各中小学校将体育课从每周2节调整为4节,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锻炼不少于1小时,常年坚持学生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以及《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xx年)的通知》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一、基本情况
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6平方米。xx年、xx年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县运动场、金龙体育馆。今年,投资3000万元,建成铜梁县全民健身中心。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259处,其中标准田径运动场4个(塑胶运动场3个),体育馆4个,小运动场21个,室外网球场6个,篮球场235片,排球场10片,门球场20片,游泳池4个,室外灯光篮球场2个。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体育健身器材已安装98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36.4%。配置全民健身路径7套,光彩健身路径35套。投资600万元,全线长3.2公里的巴岳山全民健身步道已竣工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改建4个篮球场、铺装250米塑胶跑道的藕塘湾体育场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二)全民健身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健康铜梁”的决定》和《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的通知》,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将“健康铜梁”体育行动纳入乡镇、街道和部门年度考核,对县全民健身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体育健身辅导站(点)41个,老年人体育活动站(点、室)236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00名;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象棋、围棋、钓鱼等体育协会13个。全县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县级22所,共有6个项目、29支代表队,业余受训学生500余人。去年向市运动队输送举重、柔道后备人才4名,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30多名。
(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全县开展1000人以上的群众体育活动3次,500人以上规模的体育活动10次,1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19次。举行了“健康重庆”xx年全民健身运动会渝西赛区篮球赛、全县女子健美操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重庆市渝西片区龙城杯区县篮球赛、万人长跑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了市政府主办的“健康重庆”“新农村”乒乓球选拔赛、“业余铁人三项”选拔赛。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县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继铜梁龙舞参加建国35周年和50周年庆典以后,去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圆满完成了首都建国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演出任务。从去年秋期开始,全县各中小学校将体育课从每周2节调整为4节,每天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锻炼不少于1小时,常年坚持学生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部分乡镇、街道在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定,引导群众参与健身、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公共服务方面不到位;挖掘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一些体育协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全民健身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一些新建小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小,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换,影响使用。
(三)全民健身活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健身设施的匮乏和分布不均,在客观上限制了农民健身。
(四)部分经营性的健身场所经营不规范。一些经营性健身场所收费较高、环境差,条件难以达标。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全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民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县政府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使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县体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识,指导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活动。新闻媒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推广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
(二)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以及《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铜梁体育行动计划(xx—)的通知》的要求,依法保障并逐步增加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全民健身活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的标准要求,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落到实处。加大农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引导农民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健身。
(四)加强对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严格经营性健身场所的准入制度,规范收费标准,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体育指导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经营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健身项目,还应当配备必要的救护人员。
健身市场调研报告篇三
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市现有的体育设施大都建设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大部分陈旧简陋,功能单一。现有的体育设施除了训练馆以外,档次都很低,体育设施建设在全省的排名逐年后移。全市没有一个场馆达到国家乙类水平,导致我市近些年来已无力举办、承办全国大型赛事活动。市新体育馆建设曾三次列入五年发展计划,今年又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现已完成了前期规划方案等部分前期工作,但迟迟未能开工。
施的建设和改造总费用为1600万,其中政府投入仅为295万元。我市全民健身经费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彩票公益金和自筹资金,虽然全民健身专项经费由过去的5万元增加到8万元,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几乎没有全民健身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不少已无法使用。
3、全民健身空间场地狭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虽然为百姓建设了一批健身设施,但是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健身需求。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旧城居住区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狭小,群众身边根本没有健身场所。另一方面,在住宅小区建设中,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住宅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更加剧了体育设施的紧张程度。各县(市)区公益体育设施匮乏。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69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1.03平方米的水平。
4、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我市职工和青少年体育仍比较薄弱。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成为难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在开展市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中,职工组队数量逐年下降,青少年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因报名组队少而无法开展竞赛活动。因此,再此,我有几点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纳。
1、要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的步伐。市政府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力量对体育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要将市体育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报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规划中体育中心建设用址要求,抓住国家举办2008年奥运会向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倾斜政策的契机,把握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科学决策、依法办事,把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好事办好。
2、要确保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同时要确保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上,要统筹规划,集中财力,“遵循先急后缓,量入为出”的原则,分期分批逐年建设一些体育健身设施。住宅小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留足场地,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事业捐赠、赞助,拓宽投资渠道。
3、要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作用,指导群众科学文明健身。体育行政部门要在组织举办大型群体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研究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日常健身项目,增强活动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要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各个协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播健身知识、普及健身手段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具有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义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以满足人们科学健身的需求。
4、要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发动全社会来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实施意见,努力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为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国防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民健身活动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培育体育休闲经济开展有积极意义。总之,城市全民健身,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怀念。
李亮
调查背景; 当前,我区的群众性健身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了解我区的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及群众对于健身设施的投入数量与开放程度进行调查,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嘉峪关等地区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分析,来了解健身事业的现状。只有根据科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与进行建设。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1日到11日。调查地点是嘉峪关市商业区及公园及学院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年龄间断的群众个人。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群众对健身常识的认识程度,来进行适当的宣传。细致的了解群众的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来调整我区健身设施的投放情况。个别群众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来为其创造进行锻炼的条件对于群众健身态度的调查,对其建立正确的健身意识。由于调查的群众个体的广泛,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法。
调查结论:
一、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总体状况良好
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健身计划》要求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市民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和几乎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合计为40.9%(见图1),已经初步达到国家《健身计划》的要求。但是,与《实施计划》设定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的要求相比,还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需要全体市民在未来5年中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水平。
图 1
2、逾八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市民的健身时间超过半小时
专家指出,为了达到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每次锻炼时间应不少于半小时。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逾八成(83.2%)健身时间都在半小时或以上,不到半小时的仅占15.5%。这说明大部分市民具备一定体育锻炼知识,能够主动追求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
3、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较强
老年人普遍比较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健身锻炼的意识比较强,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有很多老年人在小区、公园、绿地进行锻炼。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51-60岁受访人群组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2.1%;而61岁及以上受访人群组中,该比例为62.5%,两组人群均远远高于年龄相对较轻的受访人群组(见图 2)。
图2
4、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保障较好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是《健身条例》的目标任务之一。《健身条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调查数据显示,6-17岁组受访中小学生中,31.5%表示每天基本都能在学校有1小时或以上的体育锻炼;30%表示平时基本保证有1小时,但复习迎考期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了;26.2%表示每天基本是半小时,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是有基本保证的。
5、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以简单易行为主
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简单易行、技能要求不高、不受场地、人员、费用限制的锻炼形式更受到市民的欢迎。在18岁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有29%选择的运动方式是步行,23.5%选择跑步,14.4%选择做拳操运动,三者合计占66.9%。
6、免费体育锻炼场地更受欢迎
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和场地是上海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一大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小区的免费活动中心,或小区里的道路、公园绿地以及家里是市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在18岁及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42.6%选择的是小区的免费活动场所(包括在小区里跑步、散步等),19.3%选择公园、绿地,12.8%选择收费的健身、运动场馆,9.4%选择家里作为健身场地,4项合计为84.1%。
在健身费用支出方面也有相似反映。当问及每年花费在健身上的费用时,在18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63.4%回答“几乎没有费用”,而且每个年龄段中都是“几乎没有费用”占主要比例。尤其是 6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近九成(89.5%)都以免费的健身场所作为自己锻炼的场所。
二、市民体育锻炼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青壮年人群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上海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增加(见图 2)。这表明青壮年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程度不及老年群体。目前18-30岁、31-40岁、41-50岁人群组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6.2%、27.2%和38.1%,与《实施计划》的要求相比低19.8、18.8和7.9个百分点。
生活节奏快是造成市民不参加健身运动的主要原因。当问及“从不参加健身运动”和“只是偶尔参加”的受访市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时,52.8%问答是由于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其次是对运动没有兴趣,健身意识不强。持这种原因的比例为15.6%(见图3)。
图 3
2、中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
虽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有保障,但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活爱好的比例还是不高。当问及6-17岁的中小学生平时在校外或放假期间是否还参加体育锻炼时,回答经常参加的占32.3%,偶尔参加和基本不参加的则占66.9%。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兴趣(占36.4%);其次是学习任务太重,没有精力(占33%);其余则是认为学校的体育锻炼已经够了或感觉缺乏锻炼的场地和设施。这表明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还停留在被动接受、完成学校的体育锻炼任务上。
中小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一方面与学业繁重、时间紧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许多家长和老师“重学业、轻锻炼”有关。随着学生近视率高发,身体耐力不足,在考场上、军训期间屡屡出现晕倒、呕吐等身体不适现象,目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3、对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目前,上海中心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为了解决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从2006年起,市体育局和市教委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希望能缓解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紧缺的矛盾。目前,上海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率已经达到80%,在全国居于前列。对此项举措,市民反响积极。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对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看法时,在18岁及以上的受访市民中的,48.9%认为“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是一项惠民的举措”,16.75%认为“需要对学校体育场地加强管理,才能适应居民的要求”,只有9.3%认为“学校场地设施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但是,由于宣传不足或学校场地分布不均衡,目前市民对此了解程度并不高。调查数据显示,18岁及以上受访市民中,超过半数(54.1%)不知道学校体育场地对公众开放;只有4.4%的受访市民经常去向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锻炼(见图4)。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改善管理方式是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图 4
4、重播广播体操音乐的知晓率较低
今年元旦开始,人民广播电台复播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音乐,旨在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受到大多数市民的欢迎。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及以上受访市民中,62.4%认为“很好,可以鼓励大家锻炼身体”,只有19.7%认为“每个人有各自爱好的运动方式,不一定都要做广播体操”,另有5.6%“担心是否能坚持下去”和4.5%认为“单靠做广播体操对身体健康并不会有多大帮助”。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我是以所居住地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为中心围绕其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展开的。
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我在人民广场和月亮湾这两个主要地点展开随机询问调查,这两个地方健身的人数较多,而且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居民区的,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
随着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增强。无论年老年少都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中。在这次的调查对象中显示,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和中年人较少。其中,有在职员工例如老师和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岗员工也有再创业的,年龄大概在35岁到50岁之间的,他们在下班晚饭过后,来到户外进行健身活动,在一天工作之后放松放松放松;还有拿着养老保险一心养老的老人们,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在他们悠闲安逸的晚年生活中,健身活动也是他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之一;另外的就是些年轻人,这里面有些年轻的父母年龄在25岁到35岁带着孩子来娱乐的,也有些学生以及儿童。
二、居民健身的方式
居民的健身方式多种多样,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不需花钱、也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
一般中老年或老年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选择散步、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项目。而年轻人大多数都选择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年轻人的健身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
从性别上来看,女性大多选择散步、跳舞、健美操、瑜珈为主,男性则以球类、游泳为主。
三、居民的健身频率
调查的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人健身活动次数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空闲时间较多,就有时间加强身体锻炼。而年轻人和中年人健身频率相对就少了很多,由于工作较多,事物较为繁忙,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从职业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其他专业人员、商业人员和生产运输工人等,多数都是每周健身一次到两次,说明这部分人工作相对繁忙,所以休闲时间相对少;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医生和教师等,每周健身两次到三次;而每周健身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大多数都是离退休、下岗失业、家务人员、放假的学生为主,因为个人休闲时间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健身频率较高,另外,医生及教师的健身频率较高,不难看出他们对运动健身较为重视。
居民的健身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大约在2个小时左右以及超过两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多半数的人每次健身至少1小时左右。而且一般男性每次参加健身运动时间多数在1至2个小时,女性则多数在1小时以下,很明显男性每天参加健身运动的时间相于女性。
居民常去的健身场所大多以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为主,因为一般收费的健身场所收费较高,而且像公园、广场、社区等户外场所都是居民进行散步、舞蹈、太极等有氧运动的好去处。所以大多数中老年人还有些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的都会选择在户外广场或者公园等进行散步之类的运动强度不太大的健身活动,少部分年轻人选择到有收费体育馆和健身会所去进行锻炼出力流汗。他们认为有规范的场地、舒适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更适合自己,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家庭条件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
另一方面,居民选择的健身方式不同也决定着健身场所的不同,如一些年轻人进行专业的健身锻炼就需要选择专业的健身房,有很多女性喜欢瑜伽等在室内进行的健身活动,而老年人多数喜欢广场等公共场所,他们喜欢热闹人多的地方进行健身,健身同时和他人交流,可以使他们的健身活动增加更多的乐趣。
五、群众对健身设施的反映
健身设施这一方面,对于免费的户外公共健身设施有些不是很完善,很多居民反映一些居民小区的健身设施数量较少,定期维护、维修等工作做的不到位,导致一些设施老化损坏无法在使用,另外一些地方的户外公共健身场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夜晚照明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肥免费的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设施完备、有专业人员定期维修维护,而且环境良,毕竟是收费的场所,有足够的支出用在设施维护及环境建设方面。
现在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他们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健身无关紧要,这部分人首先需要思想和认识上的改观,下一步就是行动上的改观了。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一个限制居民健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健身房等大多费用偏高,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还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空暇时间来健身的大有人在,中青年的人群健身频率及人数都是很少的;还有一部分人对健身丝毫不感兴趣,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性。
我建议适当增加免费公共健身场所场地及健身设施;适当降低体育馆、健身房等收费场所的费用;加大力度宣传全民日常健身的重要性,并进行科学指导,提高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现代科技越来越来发达,但是各类疾病却也日益增加,所以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也越来越来强,所以日常的健身活动也相应的显得不可缺少,加入到日常健身行列的群众也日益增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而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
健身市场调研报告篇四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我市现有的体育设施大都建设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大部分陈旧简陋,功能单一。现有的体育设施除了训练馆以外,档次都很低,体育设施建设在全省的排名逐年后移。全市没有一个场馆达到国家乙类水平,导致我市近些年来已无力举办、承办全国大型赛事活动。市新体育馆建设曾三次列入五年发展计划,今年又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现已完成了前期规划方案等部分前期工作,但迟迟未能开工。
施的建设和改造总费用为1600万,其中政府投入仅为295万元。我市全民健身经费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彩票公益金和自筹资金,虽然全民健身专项经费由过去的5万元增加到8万元,可是,远远不能满足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各县(市)区几乎没有全民健身的专项经费。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不少已无法使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住宅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更加剧了体育设施的紧张程度。各县(市)区公益体育设施匮乏。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69平方米,低于全国人均1.03平方米的水平。
4、全民健身发展不平衡。我市职工和青少年体育仍比较薄弱。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成为难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在开展市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中,职工组队数量逐年下降,青少年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因报名组队少而无法开展竞赛活动。因此,再此,我有几点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纳。
1、要加快建设市体育中心的步伐。市政府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力量对体育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要将市体育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报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规划中体育中心建设用址要求,抓住国家举办 奥运会向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倾斜政策的契机,把握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科学决策、依法办事,把人民群众盼望已久的好事办好。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力,“遵循先急后缓,量入为出”的原则,分期分批逐年建设一些体育健身设施。住宅小区建设要按照规划要求留足场地,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对全民健身事业捐赠、赞助,拓宽投资渠道。
3、要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组织作用,指导群众科学文明健身。体育行政部门要在组织举办大型群体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研究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日常健身项目,增强活动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要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各个协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播健身知识、普及健身手段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具有体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人员,义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以满足人们科学健身的需求。
4、要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健身工作的开展。全民健身计划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发动全社会来关心她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实施意见,努力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为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国防后劲,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培育体育休闲经济开展有积极意义。总之,城市全民健身,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怀念。
李亮
调查背景; 当前,我区的群众性健身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了解我区的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及群众对于健身设施的投入数量与开放程度进行调查,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嘉峪关等地区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分析,来了解健身事业的现状。只有根据科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与进行建设。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为 10月1日到11日。调查地点是嘉峪关市商业区及公园及学院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年龄间断的群众个人。调查内容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群众对健身常识的认识程度,来进行适当的宣传。细致的了解群众的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来调整我区健身设施的投放情况。个别群众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来为其创造进行锻炼的条件对于群众健身态度的调查,对其建立正确的健身意识。由于调查的群众个体的广泛,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法。
调查结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健身计划》要求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市民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和几乎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合计为40.9%(见图1),已经初步达到国家《健身计划》的要求。可是,与《实施计划》设定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的要求相比,还有5个百分点的差距,需要全体市民在未来5年中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水平。
图 1
2、逾八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市民的健身时间超过半小时
专家指出,为了达到更好的体育锻炼效果,每次锻炼时间应不少于半小时。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逾八成(83.2%)健身时间都在半小时或以上,不到半小时的仅占15.5%。这说明大部分市民具备一定体育锻炼知识,能够主动追求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
3、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较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图2
4、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保障较好
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是《健身条例》的目标任务之一。《健身条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调查数据显示,6-17岁组受访中小学生中,31.5%表示每天基本都能在学校有1小时或以上的体育锻炼;30%表示平时基本保证有1小时,但复习迎考期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了;26.2%表示每天基本是半小时,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是有基本保证的。
5、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以简单易行为主
市民体育锻炼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简单易行、技能要求不高、不受场地、人员、费用限制的锻炼形式更受到市民的欢迎。在18岁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有29%选择的运动方式是步行,23.5%选择跑步,14.4%选择做拳操运动,三者合计占66.9%。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免费体育锻炼场地更受欢迎
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和场地是上海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一大特点。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小区的免费活动中心,或小区里的道路、公园绿地以及家里是市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在18岁及以上经常锻炼的受访市民中,42.6%选择的是小区的免费活动场所(包括在小区里跑步、散步等),19.3%选择公园、绿地,12.8%选择收费的健身、运动场馆,9.4%选择家里作为健身场地,4项合计为84.1%。
在健身费用支出方面也有相似反映。当问及每年花费在健身上的费用时,在18岁及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访市民中,63.4%回答“几乎没有费用”,而且每个年龄段中都是“几乎没有费用”占主要比例。特别是 6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近九成(89.5%)都以免费的健身场所作为自己锻炼的场所。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数比例分别为26.2%、27.2%和38.1%,与《实施计划》的要求相比低19.8、18.8和7.9个百分点。
生活节奏快是造成市民不参加健身运动的主要原因。当问及“从不参加健身运动”和“只是偶然参加”的受访市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时,52.8%问答是由于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其次是对运动没有兴趣,健身意识不强。持这种原因的比例为15.6%(见图3)。
图 3
2、中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
虽然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有保障,但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活爱好的比例还是不高。当问及6-17岁的中小学生平时在校外或放假期间是否还参加体育锻炼时,回答经常参加的占32.3%,偶然参加和基本不参加的则占66.9%。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兴趣(占36.4%);其次是学习任务太重,没有精力(占33%);其余则是认为学校的体育锻炼已经够了或感觉缺乏锻炼的场地和设施。这表明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还停留在被动接受、完成学校的体育锻炼任务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小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一方面与学业繁重、时间紧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许多家长和老师“重学业、轻锻炼”有关。随着学生近视率高发,身体耐力不足,在考场上、军训期间屡屡出现晕倒、呕吐等身体不适现象,当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3、对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低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当前,上海中心区现有公共体育场馆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为了解决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从 起,市体育局和市教委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希望能缓解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紧缺的矛盾。当前,上海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率已经达到80%,在全国居于前列。
对此项举措,市民反响积极。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对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看法时,在18岁及以上的受访市民中的,48.9%认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是一项惠民的举措”,16.75%认为“需要对学校体育场地加强管理,才能适应居民的要求”,只有9.3%认为“学校场地设施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去向公众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锻炼(见图4)。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改进管理方式是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图 4
4、重播广播体操音乐的知晓率较低
今年元旦开始,人民广播电台复播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音乐,旨在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受到大多数市民的欢迎。调查数据显示,在18岁及以上受访市民中,62.4%认为“很好,能够鼓励大家锻炼身体”,只有19.7%认为“每个人有各自爱好的运动方式,不一定都要做广播体操”,另有5.6%“担心是否能坚持下去”和4.5%认为“单靠做广播体操对身体健康并不会有多大帮助”。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我是以所居住地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为中心围绕其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展开的。
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我在人民广场和月亮湾这两个主要地点展开随机询问调查,这两个地方健身的人数较多,而且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居民区的,有一定的随机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
随着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增强。无论年老年少都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中。在这次的调查对象中显示,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和中年人较少。其中,有在职员工例如老师和银行工作人员,有下岗员工也有再创业的,年龄大概在35岁到50岁之间的,她们在下班晚饭过后,来到户外进行健身活动,在一天工作之后放松放松放松;还有拿着养老保险一心养老的老人们,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在她们悠闲安逸的晚年生活中,健身活动也是她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之一;另外的就是些年轻人,这里面有些年轻的父母年龄在25岁到35岁带着孩子来娱乐的,也有些学生以及儿童。
二、居民健身的方式
居民的健身方式多种多样,居民选择频率最高的健身方式是散步。散步作为传统健身方法之一,是最简便易行又轻松自如的运动方式,这种不需花钱、也不用花太多时间、不用寻找合适场所的简单运动项目是大多数的人的选择。
一般中老年或老年出于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选择散步、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项目。而年轻人大多数都选择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年轻人的健身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从性别上来看,女性大多选择散步、跳舞、健美操、瑜珈为主,男性则以球类、游泳为主。
三、居民的健身频率
调查的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人健身活动次数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空闲时间较多,就有时间加强身体锻炼。而年轻人和中年人健身频率相对就少了很多,由于工作较多,事物较为繁忙,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从职业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其它专业人员、商业人员和生产运输工人等,多数都是每周健身一次到两次,说明这部分人工作相对繁忙,因此休闲时间相对少;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医生和教师等,每周健身两次到三次;而每周健身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大多数都是离退休、下岗失业、家务人员、放假的学生为主,因为个人休闲时间较多,因此相对来说健身频率较高,另外,医生及教师的健身频率较高,不难看出她们对运动健身较为重视。
居民的健身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约占五分之二,健身时间大约在2个小时左右以及超过两个小时的约占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多半数的人每次健身至少1小时左右。而且一般男性每次参加健身运动时间多数在1至2个小时,女性则多数在1小时以下,很明显男性每天参加健身运动的时间相于女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居民常去的健身场所大多以免费的公共运动场所为主,因为一般收费的健身场所收费较高,而且像公园、广场、社区等户外场所都是居民进行散步、舞蹈、太极等有氧运动的好去处。因此大多数中老年人还有些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的都会选择在户外广场或者公园等进行散步之类的运动强度不太大的健身活动,少部分年轻人选择到有收费体育馆和健身会所去进行锻炼出力流汗。她们认为有规范的场地、舒适的环境和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更适合自己,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家庭条件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
另一方面,居民选择的健身方式不同也决定着健身场所的不同,如一些年轻人进行专业的健身锻炼就需要选择专业的健身房,有很多女性喜欢瑜伽等在室内进行的健身活动,而老年人多数喜欢广场等公共场所,她们喜欢热闹人多的地方进行健身,健身同时和她人交流,能够使她们的健身活动增加更多的乐趣。
五、群众对健身设施的反映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些地方的户外公共健身场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夜晚照明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肥免费的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设施完备、有专业人员定期维修维护,而且环境良,毕竟是收费的场所,有足够的支出用在设施维护及环境建设方面。
现在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她们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健身无关紧要,这部分人首先需要思想和认识上的改观,下一步就是行动上的改观了。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健身场地设施不足是一个限制居民健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健身房等大多费用偏高,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还有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空暇时间来健身的大有人在,中青年的人群健身频率及人数都是很少的;还有一部分人对健身丝毫不感兴趣,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性。
我建议适当增加免费公共健身场所场地及健身设施;适当降低体育馆、健身房等收费场所的费用;加大力度宣传全民日常健身的重要性,并进行科学指导,提高群众健身的积极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的显得不可缺少,加入到日常健身行列的群众也日益增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而加入到健身行列中来。
健身市场调研报告篇五
姓
名: 邱成山
性
别: 男
班 级: 社体本14
学 号: 2014111300
调查时间:2017年4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运动健身这个词已经越来越贴近淮安人的生活,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全民健身“每天健身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但是在徐州市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对场所的布局缺乏整体规划,经营的项目基本相似。建议提高健身教练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配备营养师,整合俱乐部收费,做到场地高档化、价格合理化、以满足大众人群的健身需要。俱乐部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经营、多项目开发、扩大经营的行业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会员现状的调查
1、会员的性别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健身者跟女性健身者相差较大,女性会员占74.4%,男性会员占25.6%。这与徐州市市民的健身观念有关,大多数男性会员认为跳健身操或者是其他的有氧舞蹈是女性运动项目,他们喜欢器械或球类运动。所以健身俱乐部女会员的人数大于男会员人数。
2、会员的年龄
通过问卷调查反映出来健身俱乐部锻炼的会员来自各个年龄层,有初中生,也有六十多的老人,但是二十八岁到四十岁年龄的的会员占大多数。
表1 会员的年龄状况
60岁以上
10人
21人
10人
7人
2人
3、会员参加健身的目的来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会员有部分是因为身体偏胖,想通过运动来来保持好身材。女性对于自己身材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女会员居多,男性多陪伴爱人过来锻炼,他们的锻炼意识没有女性强烈。男性会员一般来健身会俱乐部的目的也就是减肥跟增肌。也有很多企业高层领导以及政府的官员选择健身俱乐部,是为了在这里释放平时的工作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同时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由于健身俱乐部也有很多的运动项目,所以也有部分会员是因为在家无事去健身俱乐部消磨时间。
表2 会员健身的初始动力状况
减肥
增肌
陪朋友锻炼
锻炼身体增加心肺功能
释放工作压力
消磨时间
17人
11人
5人
10人
5人
2人
4、会员的职业
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均来自各行各业,但一般都是收入较高或学历较高的人群。这些人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对于健康的意识也比较强。健身者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和做生意的老板、大学生等。
表3 会员的月收入情况
5000以上 2人
7人
14人
15人
12人
5、会员喜爱的运动项目
健身俱乐部的锻炼项目种类很多,会员也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运动项目,经过调查会员选择有氧健身项目的比例很大,比如跑步机,动感单车,普拉提,瑜伽等。羽毛球和乒乓球这些球类运动也很受会员喜爱,也有很多男会员选择器械健身。
表4 会员选择运动项目的比例情况
瑜伽普拉提类
拳击散打类
跑步
器械
羽毛球乒乓球
38%
35%
8%
40%
20%
28%
二、健身房的设计与环境 1.健身俱乐部店面装修设计
健身俱乐部的装修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员的心理,而且它的性质也决定了健身俱乐部店面装修需要精心设计。
在健身俱乐部屏风和隔断之间设计活动的装饰画框,通过更换图片,给健身会员以新颖之感。屏风和隔断的设计应考虑可移动性,如果能再配备灯光,具有现代感的流行线条等等,那就会给会员一种美的享受。
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装修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的魅力,才能吸引会员经常光临。这就要求健身俱乐部装修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季节的变化、健身产品的更新,健身俱乐部的主题也应该常换常新。春天绿色可表现春意盎然,冬天红色系可以突出温暖,夏天用蓝色,可表达清凉。会籍顾问服装等都可以根据季节来突显主题。
5.健身俱乐部-有氧操房
有氧操房的设计基调以暖色调为主要色调,室内的玻璃要明亮
6.健身俱乐部-卫生间
装饰健身俱乐部时卫生间因其利用率非常高,通常可以通过卫生间就可以判断一个俱乐部的档次,会给会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您一定要和重视招牌一样同等对待,精心设计。在每个卫生间内经常换挂一些该店理念、热情服务要求,至一些笑话、幽默故事,促销打折优惠政策均可。
7.健身俱乐部-休息区
8、健身俱乐部—私教区
三、结论
1、百色市教练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健身教练资格培训,在教练员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教练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2、来俱乐部锻炼的会员主要的健身目的大多是改善体形,对教练员的服务与专业能力的满意度不高。会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8到40岁的中青年人,有稳定的工作或收入。会员中女性的比例远高于男性,因为女性大多集中在操课中,男性基本只出现在力量专区与动感单车房,这与中国其他城市的情况基本相似。
3、徐州市健身俱乐部缺乏经营特色,经营手段单一,各个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基本相似。
四、对百色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建议
1、俱乐部应该加大对健身重要性的宣传
像百色在全国属于三线的城市,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我们可以多做些公益性的推广,让跟多的人参与到健身参与到运动中,感受健身带来的乐趣,感受健身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提高健身教练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建立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平时对会员进行义务监督和健身指导,科学合理指导会员进行锻炼。健身教练的指导水平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好教练可以吸引一个固定的消费群。所以要对健身教练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平时还要注意和学员的户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
3、适当增加运动营养师
经调查有些俱乐部对会员的基本情况不了解,也没有配备营养师,会员除了锻炼外并不清楚锻炼同时应怎样合理调理自己营养。所以俱乐部应给会员建立档案,帮助会员制定健身计划和运动处方。运动营养师要结合会员的不同身体情况和锻炼效果,对运动处方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调整,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计划,使会员合理化健康饮食。
4、将各大体育高校与健身机构结合起来
借助体育学院优秀的办学经验和雄厚教学实力,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健身人才的同时打造行业内一流的培训基地,促进我国健身产业不断快速发展。双方的合作还可以使健身俱乐部与专业体育院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俱乐部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来到专业体育学府进行再培训,同时也能让体育院校的在校学生参与到健身俱乐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为今后体育院校人才走向社会提供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就业的机会。
附件:
徐州市健身俱乐部健身会员的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我是百色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4班的学生邱成山,为了完成本人的学科调查报告,现就百色市盛世天元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想了解一下您所在俱乐部的情况,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填写问卷。此调查不用提供任何个人信息,请您放心作答,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 a 18---27岁
b 28---35岁
c 35---45岁
d 45---60岁
e 60岁以上
3.您的收入水平?
a 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f5000以上
4.您来此健身俱乐部健身的原因?【可多选】
a 离家较近
b 入会费便宜,健身项目多,性价比高
c 教练水平高
d 自身健康需要
e 减轻工作压力
f 朋友介绍
g 名气大,有档次
h 此俱乐部比较适合自己
i 追求时尚,休闲娱乐 5.您偏向于选择什么健身卡来健身?
a 年卡
b 半年卡
c 季卡
d 月卡
e 次卡
f 无所谓,按自己的时间选择 6.您来健身的一个初始动力是?
a 减肥
b增肌
c释放工作压力
d陪朋友一起锻炼
e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f消耗闲暇时间
7.您每周健身几次?
a 一到二次
b 二到四次
c 四次以上 8.您喜欢什么健身项目?【可多选】
a 瑜伽、普拉提类
c 拳击散打类
d 跑步类
e羽毛球、乒乓球
f器械类
b 教练素质
c价格
d 开放时间
e 辅助设施,如浴室。
f所开设课程
g一些细节问题
b 进行课程教学时讲解详细,并且专业
c 多做交流互动
d 没想过这些
12.您对俱乐部的建议与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