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一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荷花)同学们,有谁见过荷花,请举手。那你心中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是啊,正是因为荷花的这些特点,所以一直被许多作家和诗人所称赞。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荷花的世界,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美丽的荷花。(板书:12、荷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拿出预习纸,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你们认为最容易出错的读音和生字。老师也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的读音。(出示:骨)。蓬字是上下结构的字,草字头就像一片大大的荷叶,盖住下面的“逢”字要盖住下面的逢字。翩是左右结构的字,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会更美观?(扁大哥最高,中间的习小弟最矮,后面的习小弟稍高一些,还要写紧凑)
三、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生字我们都解决了,那读完课文,作者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
1、师:说的真棒!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词句画下来。四人小组交流交流。2、组织学生交流。
a重点理解“挨挨挤挤”。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
1 圆盘。”说认为用得好的原因。(师板书:荷叶
数量多)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师: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谁能把荷叶的多而茂盛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b、重点理解“冒”。指名再说好词句。
根据回答出示“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出示: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师:是啊,荷叶挨挨挤挤,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白荷花冲破了重重阻碍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里冒了出来,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勇气和力量啊。c、重点理解“展开、露出、饱涨”。师:还有觉得哪些词句好的吗?
根据回答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哪里能感受到作者写的很美?(嫩黄色)这一段还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借机板书:荷花 颜色美 姿态美)看这微展开的荷花在多么努力地伸展着每片花瓣,全展开的荷花又仿佛在尽情地吐露着芬芳,而饱胀的马上要破裂的花骨朵儿却在和蜻蜓说着悄悄话,这是一幅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谁能带着你的理解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一段,作者按照观察顺序,先写荷叶,再写不同形态的荷花,使文章很有条理。请同学们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尝试着背诵一下这一段。(两人背诵)
2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面对这样一池美丽的荷花,老师和大家一样被深深地陶醉了。此时此刻,(范读第四段)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读写结合:同学们,作者在写文章时,不仅直接写出了荷叶和荷花的美丽,而且通过自己富有诗意的想象,将自己变成池中的一朵荷花,同样突出了荷花的美丽神韵。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春暖花开,樱花漫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描写樱花的美文,我找同学读一读。
生长在小石路北面的是红色樱花。一簇簇红樱花,红得像漂染过似的,再有浅红色的嫩叶作陪衬,远远看上去,就像是晨光微露的朝霞。在小石路南面的是白色的樱花。白樱花洁白如朵朵小白云,又有红色花蕊点缀其中,好象白绸子上嵌着无数颗粉红的宝石,在绿叶的陪衬下,真是美如画卷呀!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樱花为开头,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小段话。
结束语: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畅游了美丽的荷花池,我们都被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而陶醉。其实,大自然不乏这样的美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喜欢感受美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美。
最后,我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两份作业。。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12、荷花
荷叶
数量多
美
颜色美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二
雨_三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摘抄描写雨下得大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雷雨》吗?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雨前、雨中、雨时、天空,地下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雨的课文,请同学看看与以前学过的雷雨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相互检查课文朗读。
3.指名读全文,想一想与《雷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也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4.看看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在哪些段里,在书上标出。
5.默读,看看和《雷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加上了小作者“我”,把“我”加进了文章中。也就是说课文写的小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想到的。
(三)抓住重点、深入讨论
1.指读第一段“我”看到了什么?怎样知道要下雨了?
明确:闷热
2.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1)“我”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雨中的景象的?
明确:从上到下,由天空——屋顶——房檐——地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好在哪里。
4.指读第三段。说说什么叫“及时雨”?想象人们看到这雨流进大田里,流进果园里时的动作、表情,理解“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的意思。
5.自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应该怎样读出雨后空气清新,树木舒枝展叶的美,并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四).总结
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写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又细致地观察雨中景物的,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学习讨论读懂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及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表达出来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学习了《雨》一文后,你能不能也选一次雨景,仔细观察一番,再把它写下来,说不定比本文作者写得还棒呢!
雨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 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 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
脯()
蹦()
若()
校()
哺()
崩()
惹()
仰()
渣()
但()
迎()
查()
担()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投影)
课后思考·练习4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定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
护生态平衡,保护益鸟的典范吗?
你能不能也为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做点什么?如:针对乱砍乱伐、捕捉珍禽兽等行为写一份建议书。有的同学可能说不会写,其实,建议书很好写,我一教你就会,不信动手试试。
附件:建议书
灰雀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村的早晨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
教法与学法: 多读理解诗歌每节的主要内容, 看图加深了解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
2.齐读课题。
3、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播放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5、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
6、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的、宁静的、睡眼惺忪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4、你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了不起!还想读吗?(想)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们真爱读书!读书就像品茶一样,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品,越品越有味道。待会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采用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当你读课文的时候,在你的眼前出现画面,还可以让这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读课文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2、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谈谈你在读的过程中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分节讲读,了解诗的大意
(1)小溪带走夜的鼾声,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晶莹的露珠,感受一下那温柔的晨风。(播放课件)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相机引导:这里的黎明是美丽的,是宁静的,露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小草上、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摇摇欲坠。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看到了露珠滚落;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我看到了露珠正在花瓣上跳跃。)
(2)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
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
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
小河舒展着腰肢,炊烟袅袅地上升。
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缤纷、歌声嘤嘤、欢快、轻巧
(4)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诗中的句子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当学生读不出来时,教师可以对比读,或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小结:同学们,你们读的各不相同,这就是读书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早晨像刚睡醒的女孩儿,美丽、宁静、睡眼惺忪(xīngsōng);
噢(ō),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描绘(miáohuì)出这幅水墨mò 丹青。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水墨丹青” 是什么意思?” 这幅水墨mo 丹青” 指的是哪一幅呢?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的内容展现出来。(大自然给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
(6)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内容吗? 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绘这幅水墨丹青的?
(7)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等,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读,我要读你们,我要从你们的表情上,甚至动作上来分享你们读书的喜悦。
(8)展示汇报。
师: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 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
3、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1)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 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播放音乐,想象。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喜悦可以通过表情展现给大家。
(2)请同学们从美丽的山村早晨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3)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4)交流展示,品味评议。
例:美丽的小鸟飞进画里来了,欢快的歌声在树梢上荡漾。
柔嫩的小草钻进画里来了,大地捧出一块块碧绿的毛毯。
勤劳的农民伯伯走进画里来了,他们扛着锄头去开垦希望的土地。
(5)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4、拓展知识,回归整体。
(1)山村的早晨是令人陶醉的,让人留恋忘返的。其他地方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教师通过解说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地方的早晨景象。
(2)同学们,不同的地方,早晨的景象各不相同。但是,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同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三、布置作业:
学完这首小诗,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
附:板书设计 美丽
山村的早晨 宁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说清楚。
2、能根据图画和题目要求,按时间顺序写一段句子通顺、连贯的话。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的意思和讨论的提示,让学生写一段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话。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每幅图画上画的事情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句子连贯,特别是第2幅图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示,该怎样与前一幅的意思连接。
2、怎样正确使用动词,把起床以后所做的事写清楚。启发想像,根据画面推前想后,把一段话的意思写具体。
课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一〉教学目标
观察画面,看图讨论,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完成课后第2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5分钟)
1、小朋友,今天早上你从睡梦中醒来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能不能向大家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点击.课件整幅图)对呀,我们每天很早起床,起床后要穿衣、叠被,又要刷牙、洗脸,还要吃饭、上学。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我们起床以后完成。那我们怎样把这些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写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以《起床以后》为题,来说说早上的一些事情(板题)。
二、初看图意,整体感知。(2分)
1、出示三副图。
2、请小朋友们看这三副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3、交流。
4、你能给这三幅图排排队吗?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
三、明确要求,指导练说(1分)。
1、今天,我们就按时间顺序看图说说这三副图,并练习习作。
2、请看这次习作的要求(点击.课件)习作要求:
a看图说说:(1)丁丁几点钟起床?
(2)丁丁起床后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3)丁丁几点钟去上学?
b、把三副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c、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说一段话,注意把句子说连贯。
3、齐读要求。
四、逐幅观察,指导连说。(26分)
1、对照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说说画面的内容,也可联系你自己的起床以后的情景,说一说。
(一)指导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想一想:“谁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先干什么?
2、交流。(丁丁六点半起床,起床以后,他先叠被子。)
3、引导:丁丁怎么知道六点半到了,该起床了?丁丁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大家看录象。说一说。
(丁丁听到床前闹钟的铃声,知道六点班到了,该起床了。丁丁想:天亮了,我要起床上学了。于是,他揉了揉眼睛,一骨碌地坐了起来,讯速的穿好衣服,戴上红领巾,熟练地叠好被子,收拾自己的床铺)
为什么丁丁要自己叠被,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联系你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他想到:小学生嘛,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让妈妈来替代。)
4、自己看这幅图,完整的说一说。
说的时候你能用上这些好词好句吗?(点击.课件)揉一揉眼睛一骨碌熟练清脆唤醒迅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指名说(2个学生)
6、学生评议。
(二)指导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想一想丁丁在干什么?
2、交流。
引导:请同学们看录象,仔细看丁丁洗脸盆上放着什么?他在洗脸之前还做了些什么事?
3、交流。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耳2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点击.课件)
5、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6、指名学生说。
7、师生评议。
8、同桌互说。
(三)、指导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想一想:丁丁几点中去上学?你从那里看出来?
2、交流。
3、引导:丁丁上学之前还做了什么事?请学学门仔细看录象。(点击.课件)
4、交流。(1、仔细看看桌上的用具,他干了什么?
(2、丁丁吃完早饭后,还会做些什么?
(3上学去的时候会对家里的人说些什么?
4、你能用上这些优美词句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吗?
5、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
五、整幅图连起来说一说。(5分)
1、你能把这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
4、刚才这位同学把三幅图很好的连接起来了,你注意到一幅图的意思跟另一幅图的意思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吗?我们知道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三副图?(时间顺序)那应该怎样连接?
5、交流。随机出示.课件上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6、自己自由练说。——指名说——师生评议——同桌互说。用上老师提供的优美词句。
六、小结,尝试习作。(1分)
1、小朋友都说的不错,那你能不能把刚才说的给写下了呢?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2教时
〈一〉教学目标
拓展.写作思路,独立作文,教师随机指导。
〈二〉教学过程
1、把3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5分)
(1)自由说。
(2)同桌说。
2、根据图意,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注意把句字写连贯(18分)
3、分四人小组交流、评议、修改(8分)
4、挑好、中、差三篇全班交流、修改。(5分)
5、修改、抄写。(4分)
(习作训练)《起床以后》由本网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三
《绿色蝈蝈》
教学
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4、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
总结
指导。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5、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6、信息反馈: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四
三年级语文支教教案【篇1:阳光支教的教案】
姓名:林莉
学号:108012011050 联系方式:157059625
52活动教案 1 2 3 4 5
【篇2:支教教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教案课题 学院系部 姓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列出你所设计的40分钟教学过程的全部流程,含教学的基本步骤、所使
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师提出的主要问题等。为保证教案的清晰明朗,建议把整体
过程再细分成几个部分,列小标题进行逐步陈述。具体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
进行。
六、板书设计:
备注:标题,小二黑;一级标题,四号,宋,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加粗;正文小四宋。行距1.5倍,两端对齐。各标题及正文开头前空两
格。
教案示例:
语文一年级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湖南第一师范教育科学系张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生字,学习书写,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等带来了欢乐,也给小朋友们带
来了欢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乐
趣,学习识字、理解词句,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夏日的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背诵课文。
四、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小水珠等头饰。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句子也读通了。本节课我们来比
一比看谁能把课文意思读懂。
(二)教学新课 1.出示问题:
(1)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伙伴?
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问题: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那几个小伙伴?根据学生回答贴图片。
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贴图片,出示摇篮图画,让学生直观感知和理
解。
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出示飞机场图画,再让学生贴图片。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先用完整的话说,在贴图片。四个调皮大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么,它
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学生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图片。3.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师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注意把小水珠等说的话读好。愿意试一试吗?
2)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个小伙伴,你喜欢谁就读哪段,然后把你喜欢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练习。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它在摇篮玩得开心吗?齐声回答。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儿我们进行比赛,看谁读得好,表演得好。练习。分组上台表演。
4)指导背诵:根据板书背诵课文。4.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看看好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5.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巩固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六、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 躺 摇篮
小蜻蜓 立 停机坪
小青蛙 蹲 歌台
小鱼儿 游 凉伞
【篇3:小学三年级地理支教教案】
小学课外活动规划表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五
白龙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公开课教案
课
题:四年级人教版上册17课《长城》 执 教 人:孟旎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崇山峻岭、气魄”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重难点:
重点:图文结合,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难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
2、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长城。
二、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3)什么地方说明了长城“长”的特点?(“一万三千多里”,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
2、看近景图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句。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综合两图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来理解)
(2)从哪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条件落后)
(3)用多种方式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范读、生赛读等)
4、读第四段。
(1)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应该为我们有长城这样伟大的建筑而感到骄傲、自豪。现在就让我们怀着骄傲、自豪的心情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看看你们的读书声能否得到在座老师的掌声。)
三、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它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四、作业安排: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远看 像条巨龙
长城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灰雀篇六
2010年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开课时间:2010年12月 开课班级:高三 开课教师:李伟耀
开课题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1、导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诗人正是借助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来创作诗歌的。故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近两年高考命题,对三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由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统的审美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做点探讨。
2、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1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⑴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1分)、勇敢(1分)的采莲姑娘。
⑵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写“动作描写”给1分)。
三、方法总结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2(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对比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四、拓展训练
1、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3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
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4 [注]③新声:新的乐曲.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答:
参考答案)(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
相关知识: 常见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5(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