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一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货币的本质,归纳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
教学
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⑵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⑶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⑷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⒉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⑵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
总结
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⑶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教学重点:⒈商品的概念。⒉货币本质。⒊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教学方法:
教法:⒈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⒉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⒊通过“教”与“学”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学步骤:
本课分为五个部分讲解:⒈商品的概念。⒉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的本质。⒊货币的职能。⒋纸币。⒌信用工具。其中,1、2、3部分为本课重点学习的内容。第4部分引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概念。第5部分为本课难点内容,意在使学生使认识外汇、汇率,并学会正确对待货币。
课外作业: 选择题 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①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②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货币z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偶然的物物交换时期,其交换公式为()
a.商品——货币 b.货币——商品
c.商品——商品 d.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
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d.以前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
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②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③在任何地方都一样④二者的本质是有区别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几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②在生产力与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特别多③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的交换④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货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1.d 2.c 3.b 4.a 5.b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二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需要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本质
↓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六、学习评价分析
1、课堂检测 (略)
2、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3、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会library、canteen、office等单词和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
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的正确发音。
教学多媒体设计:
1.复习导入部分,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garden
等新单词,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
3.在let’s do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
2.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
二、新课呈现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
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 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
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
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8)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it’s on the first floor.8.继续提问: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
10.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
三、趣味操练
1.出示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
2.提问: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
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
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
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
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
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
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
四、扩展练习
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
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
精编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unit 5
our schoo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library、canteen等新单词。
2.会运用句型this is my computer/ is our playground/garden.来向别人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
3.能简单说出学校每个场所的不同功能,例如: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the football… 技能目标:
1.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所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学会library、canteen、office等单词和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 book.短语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单词teacher’s office、library canteen、playground garden。
学会单词library canteen的正确发音。教学多媒体设计:
1.复习导入部分,通过倾听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融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 learn部分,通过直观的校园分布图来教学生学习playground、garden
等新单词,真正的让英语单词与汉语意思相对应起来。运用单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既直观形象又能提高让学生对这些单词有更深的印象。
3.在let’s do部分通过多媒体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愉快的掌握所学的新单词,也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指令的相应动作中学习短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录音word and play,让学生听着歌曲进入情景。
2.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用英语问教室里有些什么?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3.引导学生回顾句型:what’s in the claroom?
4.学生根据教室实物进行回答,顺便可以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英语单词如:a board,four lights, many desks等。
二、新课呈现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问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也学习了应该怎样用英语来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认识的范围扩大,学习一下用英语问答我们学校有些什么场所,以及学校里一些常见物品的表达方式。
1.课件出示校园简易地图,提问: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our school ,what can you see? 2.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抢答,可能他们只能用中文来回答,像操场,花园,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场所在地图中相应的位置,对于图中没有被观察到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来观察。
4.对于图中学生观察到的地方,一一进行教学;图中出现单词的同时,播放该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认真的听。
5.单词教学:教师将单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认读。
6.以开火车头的形式让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7.提问:where is the canteen? do you know?(8)让学生上前在图中指出,然后说明:it’s on the first floor.8.继续提问:where is the…?(师生进行对话练习)9.同桌间进行对话练习。
10.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在班上演习。
三、趣味操练
1.出示let’s do 里面的五福图片,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来找相应的图片。
2.提问: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ich is the garden? which is the library? 让学生举手回答。
3.再将这五幅图画一一的展现出来出,并出示每幅图画所对应的短语;
4.进行短语教学:go to the garden,water the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等
5.随意的指着其中的一幅图画,请同学来说说这些地方的功能,也就是读读刚刚所教的这些短语
6.同桌间相互练习:例如,一个人说go to the garden.另一人要能很快对出下面的water the flowers.如此进行一一练习,请
一、两组同学进行演示。
7.老师念指令(不按顺序),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再一次熟悉这些短语。
四、扩展练习
1.将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学校场所的一些单词,短语说给自己的朋友听听
2.平时和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互相用英语问答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单词,短语。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三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科:政治 学段:高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高二
课题:必修3第三单元第6课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说课稿 作者:10思政赵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详稿
------------10思政赵旗
经过前个阶段《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结束了第一、二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讲了文化的概念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单元讲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发展创新应以文化继承为前提;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文化继承具体指的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
师:一说到中华文化,同学们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生:„„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第一框体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
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一、导入与讲授:
(一)情景导入: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场展现中华文化的盛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许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
整个开幕式(除序幕外,上下两篇共8幕:上篇是灿烂文明,下篇是辉煌时代)
生:„„
序幕(击缶、倒计时、烟火、“足迹”、五环)
师:等我们欣赏过视频后,老师想问几位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并给大家解说一下中华文化。
——视频播放 图片1:击缶而歌
解说: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击缶而歌,欢迎所有远道而来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图片2:欢迎烟火
解说:60时秒倒计时后,盛大的欢迎烟火„„其中制造烟火的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图片3:历史足迹和梦幻五环
解说:29个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广场,直奔鸟巢上空,最后化成点点星光,散落汇聚成奥运五环,冉冉升起„„
上篇
灿烂文明(画卷、汉字印刷、戏曲、丝路)
图片5:在体育场中央,徐徐辅展开的是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长轴画卷
解说:从画轴中我们可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图片
6、7、8、9: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解说:完整的巨幅画卷中间,出现的立体的活字印刷板。方块汉字凹凸起伏不断地变化,充满动感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
图片 10:孔门儒生三千弟子
解说: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意。
图片
11、12、13:第三幕 舞蹈戏曲
解说:舞蹈戏曲艺术家们在上面表演舞蹈、昆曲和弹奏千年古琴 以及京剧。这些都是国粹和民族文化遗产。
图片14:第四幕是丝绸之路(用时8分钟)
解说:,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华灿烂文明(包括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意味着中华古老的文化走向一个辉煌的时代。
——之后再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说,老师再加以补充解说,最后老师归纳„„ 老师小结:
在那场精美绝伦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我们可以观赏到 殷周时期的礼乐,春秋战国的思想,汉朝的丝绸之路,还有隋唐时期的诗歌舞蹈,宋元明时期的戏曲国画和科技发明,以及还有昆曲京剧。
(二)讲授新课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正如开幕式上篇《灿烂文明》所展现的一幕幕,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过渡,打开第二张幻灯片,呈现“第一目标题——古代辉煌的历程”。师:哪一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中华古代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呈现“中华文化历史长河”
生:发源(殷周)——雏形(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促进(秦汉:统一文化、正统思想)——全盛(隋唐:气度恢弘)——延续(宋元明:文艺科技、宋明理学)——冲击(清末: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边呈现边小结: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综观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历程,(打开卷轴)真可谓是“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师:“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这说明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点击呈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由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
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 生:源远流长——点击呈现——过渡„„
师:要使别人相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我们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那这个证据就是„„?
生:„„汉字和史书典籍——用时6分钟
——呈现第三张幻灯片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①载体:汉字(用时4分钟)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千年来,中国人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汉字。师:汉字的正式文字使用的是从什么字体开始的? 生:甲骨文
对,在商朝的首都“殷”,发掘出大量的甲骨文,所以我们把中华文化的源头就定在了殷周时期。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按照汉字的演变,除了甲骨文,还有哪些主要字体? 生: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以“和”为例
——板书:“和”字的五种写法。
——电击“甲骨文”图案链接,展示图片:“和”的三种演变
相对于其他的三大文明而言,他们的文字,比如两河流域文明所用的文字——楔形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这不利于保存,更重要的是它自身没有演变,能为大多数人使用,因此,他们的文字变成死的文字。
而我们的汉字经历了不断的演变简化,成为的活的文字,直至今天,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可以说,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于汉字的传载,还需要大量史书典籍的传存 ②见证:史书典籍(用时4分钟)——点击呈现标题史书典籍——点击“书架”图案链接
师:我想考考同学们文化常识。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
由此可见,中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3)原因: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用时8分钟)——过渡
文字和史书典籍是文化的载体和文明的见证。但有了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不是一定能确保每个文明都能够源远流长?或许我们思考四大文明古国的过去和现在能得一些启发。
——点击呈现“人类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 探究活动:p62页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因波斯人入侵而湮灭;
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古埃及的文化,先后被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点击呈现
疑问:以上三大文明古国,也有文字和史书典籍,都曾创造过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它们的文化最后因外族入侵而被同化或异化。
思考:而中华民族同样也受过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何中华文化没有湮灭或被同化、异化,为什么惟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强调: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问题。——过渡
外在的因素可能相同的,但自身的态度及应对可以是不同的,由此各自命运也就不同。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道,中华文化的长寿秘诀。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结合史实,了解中华民族对待外族入侵和外来文化冲击的态度是怎样的,以及是如何应对的?
对于这个问题,先从《西游记》说起吧„„——点击呈现《西游记》的图片
师: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西天(古印度)取经。
师:取什么经?
生:佛经。
师:佛经就是佛教的经典。那佛教属不属于中华民族本来就有的宗教文化?
生:不属于。它是外来文化。——点击呈现“佛教东来”
解说: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家、道家文化交汇共存、和睦相处,形成儒、道、佛三大文化脉络,共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小结: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我们的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称之为“求同存异”。(用时2分钟)
——过渡
中华文化除了有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的优点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还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比如说:丝绸之路。
——点击呈现“丝绸之路”
讲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它古代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华灿烂文明(包括丝绸、茶叶、瓷器、养蚕技术、四大发明)通过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地输出;同时,我们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骏马、佛教、医药、音乐舞蹈、金银器制作技术等等)。
——过渡
除了“丝绸之路”外,还有一个向西方学习很好的例子:“西学东渐”。——点击呈现图片“西学东渐”。
讲解:明末清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鸦片战争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大批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
小结:这表明了中华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中的积极成分。这就叫“兼收并蓄”。(用时共5分钟)
——点击呈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结论: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用时1分钟)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用时8分钟)——过渡——点击呈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包容性,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的!——点击“衰微”,链接“中华历史发展长河”。
但是,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走在时代前列的国家却落后了,我们的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呢?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师:对。三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在近代中国,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过渡
如果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受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我们是被动地打开国门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后,是我们主动地打开国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文明冲突,中华文化是正走向衰微还是复兴腾飞?
——点击呈现辩题(留1分钟同学讨论一下)
生:充分辩论。反方观点(如:国人汉语水平下降、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漠、文化遗产缺少保护与开发„„)正方观点(如:国外汉语热、孔子学院盛兴、春节在海外盛行、国内国学读经热、文化交流年„„)
师:归纳总结。反方同学就文化发展的形式和内容的蜕变,得出“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结论。正方同学从中华文化地位的提升方面,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复兴腾飞”。其实,反方同学的文化忧患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警示的作用;而正方同学,更加地肯定了中华文化的成就。总而言之,不可否认的是„„
——点击呈现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接下来,就一起来欣赏“奥运会开幕式 下篇 辉煌的时代”——播放flash
(三)小结(用时1分钟)——过渡
——点击呈现“知识梳理”
最后,我给大家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中华文化走过了怎么的历程?(三段历程)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三大原因)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指导和领导)
(四)练习(用时4分钟)——过渡
课堂小结完,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下课堂练习,以巩固我们今天的学习。——点击呈现 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s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技术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
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
五、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需要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本质
↓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六、学习评价分析
1、课堂检测 (略)
2、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3、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五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究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以问促思,以思生疑,以疑促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2、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种教学方式有所了解,下面结合高一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量》一框的教学作简要说明。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坦然的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三幅漫画:漫画一,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漫画二,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漫画三,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漫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景。
2、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问题哪里来?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梯度。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去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得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例如,从漫画情景中唤起注意:涉及那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后纷纷作出回答:和劳动时间多少有关,和个别劳动时间有关,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等。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这些结论中,尽管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始终要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3、自主探究,自我纠错
对于以上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思考,积极思辨,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解决部分问题,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具体数据通过计算进行探究。此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架设知识的桥梁与阶梯,启发学生的思维,指点学生如何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并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适当的调控,使课堂教学开放有度、有序,搜集相关的信息,为交流反馈、完善结论的环节作准备。
4、协作学习,互释疑难
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教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此环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开拓解题的思路,鼓励每一同学发表高见,特别要引导平时不善言的同学谈出自己的看法。
5、交流反馈、完善结论
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发表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用赞赏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友好的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正确的,但有些仍然是错误的,如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观点,而应循循善诱,铺设认知的台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使学生得出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完整的结论。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境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导入讲解教学内容,使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矛盾”概念时,教师可先讲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很急的河水中驾着小船,船上坐了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飓风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这一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趁机开导学生:“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才能不致使自己陷于窘境。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引发思维。引出内容的目的还在于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容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是不是商品?”这一疑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迫不及待地查看教材,积极思考,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所谓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
1、语言描绘法。即用规范、精确、形象、生动、幽默、优美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所发生的事件、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漫画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给学生的印象比较直观、深刻。
3、有意示错法。即教师故意在讲课中设置一些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能够发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辨别并予以纠正的教学情境创设法。例如,在系统地把握“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教师可有意设置一个“陷阱”:桔子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高,随着市场上供应量的增加,不久价格就会逐渐下降,越来越便宜,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有些学生会认为现实情况确实如此,表示赞同;有些学生知道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两种观点显然抵触;还有学生表现困惑不解。于是,矛盾激化开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只是的理解。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如寓言、典故、幽默、漫画、时政材料等,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时,教师可引用一则广告语:“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及时让学生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而且由此赞扬了理发师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使“蓬头垢面”转化为“容光焕发”。接着教师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对立统一?通过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2、问题激“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台湾问题时,教师可提出有关台湾的历史方面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并一起分析台湾的现状,剖析了李登辉“两国论”的实质和危害性,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当有学生沉着地亮出了异议:“我们为什么不能象印尼的东帝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来解决台湾的归属问题呢?”,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教师首先应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学生的思维,然后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它是指把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思想政治课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
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不断地寻求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哲学第三课的练习:你认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自己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类运用哲学道理来分析自己的题目,它的具体答案是不可能一样的。这样的题目设计可以不断开拓学生思维创新的空间。
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例如,在学完“价值规律”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春节期间购买鸭梨为什么比国庆节期间价格高?对这一问题解决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进行讨论,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眼去看,用心去体会,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3、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例如,在学经济学第六课时,在讲如何选择正确的家庭投资,针对学生中相当部分的家长购买了债券或商业保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当一回家长,假如你有10万元你打算如何花,每人设计一份“家庭投资计划”作为作业。又例如,在学习经济学第四课,在讲解我国日益严睃的就业压力形成的社会原因之后,谈解决压力的出路并引伸出“如何看待民工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掌握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又结合了社会实际,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现实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增长社会知识,提高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拓展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课程改革为实现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设计了宏伟蓝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六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二单元 第3课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作者:
马龙县第一中学
李正洪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②《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题《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主要内容是讲述政府的职能是服务和管理。通过对政府职能的阐述,指明我国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主要从"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作为本框主要内容的情景导入;第二目主要讲述政府的主要职能及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三目是在第一、第二目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体会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作用,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同时指出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积极发言,有探究精神和活动实践能力,但只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
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
①"教材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感知、思考。
②"动起来!"教师动起来,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参与、体验;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图示法:对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图片的展示来解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政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予以评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政府职能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中政府为民服务的实例,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并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及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具】: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目: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解新课之前,请你们请看屏幕的视频展示,思考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视察和指导灾区抢险救灾工作)学生答 教师总结:道理很简单,总理代表了政府,政府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表现。那么,政府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板书)第二目: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职能指的是什么?
教师: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阶级社会管理中的功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履行政府职能的依据(板书)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常识》第一单元的知识回答。屏幕展示。(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教师分析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这四个职能 教师:政府的主要职能(板书)教师:在这四种职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前提。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此职能的内容。
从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职能的履行主要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此,国家必须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师:在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为的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师:对此,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认为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以上职能。学生答
(参考例子:3.14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藏独分子企图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对于这种不法行为国家予与了打击;与此类似的还有政府对"台独"言论的回应、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等行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打击"两抢"也是此职能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只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可以了? 生答 教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知识内容。(板书)教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请问同学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答
教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政府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政府在经济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经济调节的内容。(1)经济调节
教师:经济调节职能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复习下列问题:①宏观调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教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调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常会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请同学透视2008年中国经济的"五大取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国家在哪个"取向"中体现了经济调节,是怎样体现经济调节的。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才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回海南省,今年是我省建省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省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谈谈,我省政府在哪些政策的实施上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生:参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过渡: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2)市场监管
教师:政府的对市场的监管主要表现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地方保护和垄断,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师问:省政府在哪些工作的开展中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作用呢? 学生举例说明(对淫秽光碟、制假药、卖假药行为的查处,对大润发商场擅自提高猪肉价格的行为给予警告和罚款等等)
教师: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3)社会管理
教师: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4)公共服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教师: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表现:
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教师: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政府可以直接参与或直接干预经济建设? 生答
师: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根据价值规律自主调节生产,开展正当竞争,自负盈亏。政府只在问题出现了才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说政府是间接引导调控经济。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承担重要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过渡: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人们不仅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要履行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简称文化职能。
教师:文化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政治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最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和医疗。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农村孩子要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待遇。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提出,为了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将在2008年把教育的投入资金由2007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教师:作为经济特区,海南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几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出"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课本费和杂费,对住校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和小财政办大教育的思路。在经济相对落后,财力薄弱的情况下,从2004年至2006年,海南省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教育支出年均增长23.5%。
同时,利用教育的发展,抓住各种活动宣传的契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总结: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海南、了解中国。同时,国家抓住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奥运圣火在法国遭打袭击,西方某些媒体对此进行了不真实的报道时,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在各个省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声讨活动,而作为80后的留学生,也在饯行着爱国的主题。老师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80或90后的同学们,你们要以他们为傲,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过渡:这是我们对文化职能内涵的剖析。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家快速发展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师:为什么政府把这些内容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呢?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教师:我省建省20年来,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呢? 学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回答。教师:展现相关图片并讲解
教师:玉沙村是是海口市最大的城中村,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玉沙村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现代与传统的反差对比。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为此,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位,提出了玉沙村改造的城市规划。政府将投入46亿元的改造款,打造玉沙村一流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教师: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前两年达到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78%、76%和50%,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教师: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与目前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教师问:在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是一样的意思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经济职能的公共服务内容较狭,强调和限于为经济提供有关的服务,如提供经济信息服务、咨询、引导之类。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即为经济活动服务,也为人们的其他社会生活服务。如政府修建一座桥梁,如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则是经济职能;如主要为方便人民生活,则是社会公共服务。教师:这个知识点是一个易错点,请同学们一定要加以理解和把握。
教师:综上所述,我国政府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从本质上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所以:我们可以把这四种职能归纳为:"管理与服务"。4:15分
教师提问: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能,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由政府来管呢?
教师: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政府必须解决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分析:首先,政府必须承担重要的职能,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存在发展所必须的。但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也是有明确定位的,不该政府管的坚决不管,才能把该管的管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包揽一切事务的做法,强化"看不见"的手,弱化"看得见"的手,转化政府工作职能。也就是政府职能的履行不能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否则,就会出现分工不当,责任不明,导致政出多门,交叉错位。必然造成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政府不作为以及损害人民自由、束缚市场活力等恶果。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到不"缺位(该管的不管)"、不"越位(不该管的去管)"、不"错位(不该管都管,什么的管不好)"。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过渡: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
师:从海南省建省20年来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所以说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找,便民利民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我们的政府在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的错误而否认了政府工作的成绩,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所以我们只有了解政府,才能理解政府;只有理解政府才能相信政府;只有相信政府才会支持政府;只有深切感受到政府与我们息息相关,才会监督政府,让我们的政府做得更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第三目: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内容。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请看屏幕。
第四目:走进生活,体验饯行
教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2008年4月13日是海南建省建省2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特殊的日子中,请你就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设计和指导篇七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①了解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文化知识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② 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2.能力:① 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② 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②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种痛苦选择,而是自我愉悦的过程。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难点:在于阐述产生道德冲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教法学法指引]
①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② 课堂讨论法。关于怎样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而明确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③ ④ ⑤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准备学习提纲,释疑解惑,采用列举法、归纳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导入)【说句心里话】
a:老师三令五申在考试时不允许作弊,但你最好的朋友却要你在考试时给他传答案,你该怎么办? b: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让座,你要不要让座? c: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一位老板错把10元看成了10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归还回去?
教师:(1)请大家认真思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教师: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矛盾?面对道德与自身利益的冲突,面对道德的“两难选择”,我们怎样正确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进入新课:
1 【演示文稿】: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一)、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 (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再概括)
1、社会因素
2、个人因素
(二)、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扳书)
(同学回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扳书)
(一)、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二)、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材料显示)【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
某看守所管教人员说,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初中毕业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他们中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写信。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由于他们知识文化修养低,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知识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教材p110)
(材料显示)材料一: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与舍友发生矛盾,残忍地把四位同学杀害。材料二:大毒枭刘招华,自学了研究生课程化学专业,曾担任福安市人民法院法警工作。后辞职转入秘密生产“冰毒”,在宁夏窝点时平均每天生产一吨多“冰毒”,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经干警们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老家将他缉拿归案。讨论:一个人掌握了较多的文化知识是否意味着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呢?
材料三:自从我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把荣辱观践行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纪律观念得到了增强,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学业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总结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p110探究:(关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体会的)
2 【难点分析】:你如何理解王符的言论?但丁的话说明思想道德比知识文化更重要吗?(材料显示)教材(p111)探究:你认为知识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什么?
(三)、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师:社会生活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各种复杂纠缠的利益关系,使我们常常面临着形式各异的道德冲突。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
(一)、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拓展)什么是主观世界?---人的思想、认识能力和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
(为什么、怎么样)(学生阅读教材p111总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平时是如何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
在家 在校 在社会 家长(如何处理)老师(如何处理)朋友、他人(如何处理)
(三)、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