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五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任教三年级语文,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三年级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计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二、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4人,男生26人,女生28人,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 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自学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学期教学中我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仍然以学习板块的形式组元。全册共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暗含主题,但不单一,比较宽泛,内容的信息量大。每单元各部分间互相联系,具有整体性。课后题内容以阅读积累为主,同时也注意设计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型题目。“积累与运用”仍分三大板块,“语海拾贝”是语文基础知识整合与训练,本册加强了词语句子的积累与拓展;“自主阅读”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增加了词语积累的内容;“口语交际”继续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旨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习在方格书写各种结构大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钢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2.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肆意,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3.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
5.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6.继续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学习观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继续学写日记、观察作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较通顺,学习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练习由大作文、课内片断和课外小练笔组成。
3.能学会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
(3)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4)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5)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六、本学期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1.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 3.认真地设计和批改作业。
4.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巩固课内外所学知识,拓宽智力背景。积极组织各项活动, 提高兴趣,拓展视野,使课内外教学相辅相成。5.抓好写字关,养成认真写作业并设计美观作业的习惯,加强书写指导。
6.耐心辅导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习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7.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利用一些休息时间来读书,多积累多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晨读背诵《经典诗文诵读》,加强语言积累。
8.激发习作兴趣, 让学生乐于习作。要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以鼓励为主。
9.多表扬,多鼓励,策略上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
10.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让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这样的亲身参与活动,应该更能使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一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把这些概念用文字概括告诉学生,再加上相应的练习,学生会掌握得很好,而到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应用。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大部分学生还亲身经历过。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课前我收集了一些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图(游乐园的游乐项目)如: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教学平移、旋转的现象时,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在教学物体往垂直方向平移时,我让学生用身体演示电梯上下运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
1、点的移动设计,先让学生用实物移动,如,我先在黑板出示方格图,请学生将彩色磁铁向上、向左分别平移五格、四格,并说说你是怎样数格子的?(避免学生把原点当作一格)
2、请学生将小房子向左向下移动。(由点过度到面,是一个飞跃)开始学生无从下手,后来通过讨论协作认为:要移动房子,必须先确定房子各点的位置。这一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
在动手摆学具,与同伴合作讨论中得出结果。学生有了结果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不同意见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然后在教师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操作下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再设计疑问:实物移动大家都会了,那么图形你能移动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活跃了课堂气愤,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知道要移动图形的位置,必须先确定图形各点的位置,而确定各点的位置,又只需找准一个点的位置,其它按图形形状数格画出就可以了。
3、课件动画验证。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正确数出物体平移的距离,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以及课件演示对平移的距离有了很好的了解,就能正确地说出平移的距离。教师把抽象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为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许多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如:人走路是做平移运动:国旗冉冉升起时做上下平移运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做平移运动车轮却在做旋转运动„„我在设计突破:平移与旋转的本质区别时,先课件动画出示:荡秋千,接着问学生,荡秋千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运动?学生各说不一,我借此机会让大家讨论:平移与旋转究竟有什么区别(此时提醒学生:要在它们的运动方向上加以区别)。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
4、12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单元有两次比较。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
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总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接着让学生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一个图形周长长一些,最后要让学生探讨用最好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的组织作用不能忽视。学生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
练习设计开放有层次。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周长与边之间的关系。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边长。因此基本练习没有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自己在量的过程中体验要求长方
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边长。让学生巩固一下基本方法。
栅栏题,比较灵活比较开放,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第一个问题应该先让学生做一做,再做一边靠墙的情况,效果会更好些。
整节课上下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够扎实,有点急于求成,从练习中发现学生还是习惯用原来的计算方法。二是对于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时间短。
今后的教学要注意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也算是一个难点,虽然天天都在说时间、都在用时间,却不知24时记时法,也受平时用时间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时我尽量做到:
一)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猜猜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抛出问题,问: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有的说是晚上7时,有的说的19时,然后让学生讨论晚上7时和19时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设置启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设置了一系列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如出示19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等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把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的交给了学生。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
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四)数学生活化,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在计算经过时间的环节中,我可以打破教材,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前先去调查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战士自己的调查结果,然后计算自己喜欢的节目播放的时间,这样计算经过时间这一教学内容就在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了。同时还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29课《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学会复述故事。
3、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的生字词,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什么节日礼物?他们获得礼物后又是如何处理这份礼物的呢?(出示课件)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相机板书:小猪
小牛
小猴)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1-4)自然段。
1.请大家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a.一样。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 b.不一样。)(2)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黄灿灿
饱满
上等的麦种)
(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分别画线:黄灿灿
饱满)
(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讨论小猴的做法。
(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第4自然段)(板书:种)为什么要种?(吃不完)
(2)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看来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指导朗读。
3.讨论小猪的做法。
(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出示第2自然段)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吃)
(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同学们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指名读,集体读)
4.讨论小牛的做法。
(1)那么,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学生回答,出示第3自然段)(板书:藏)
(2)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勤劳、节俭、有打算)
(3)指导朗读。
三、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四个问题自学课文的第5-9自然段。
出示:
自学要求:
1.一年以后,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能谈谈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憨厚
节俭
神秘
憨厚:老实。这个词是形容谁的?(小猪)
小猪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节俭:你能说出节俭的近义词吗?(节约、俭朴…)神秘:谁来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样子? 2.逐个讨论四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板书:→)
(小猪的全都吃光了,小牛的还剩一半,而小猴家麦囤里堆得满满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相机板书:吃光了
剩一半
满满的)(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第9自然段)(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很高兴)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小猪:忍不住哈哈大笑;小牛:点点头)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随机板书:憨厚可爱
勤劳节俭
聪明能干)请你来做xx。(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也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同桌之间互相练说,再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可爱,什么叫勤劳节俭,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猪
吃
→
吃光了
憨厚可爱
三袋麦子
小牛
藏
→
剩一半
勤劳节俭
小猴
种
→
满满的聪明能干
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教学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下面我们来看看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能利用字典 , 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自学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新学期中我要 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进行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 36篇,其中精读课文 29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 “资料袋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七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
9.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1.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3.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4.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5.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6.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四、教学重难点
1、抓好落实字词读写教学。巩固所学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指导学生用钢笔、圆珠笔书写。
2、加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自主积累文质精美的语句。
3、指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
(3)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4)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5)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6)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 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
来,要求口述的,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
1、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3)科学认真地设计和批改作业。作业面批,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题,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4)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巩固课内外所学知识,拓宽学生智力背景。积极组织各项语文活动, 提高兴趣,拓展视野,使课内外教学相辅相成。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抓好学生的写字关,养成认真写作业并设计美观作业的习惯。加强书写指导。
(2)耐心辅导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习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利用一些休息时间来读书,多积累多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晨读背诵《经典诗文诵读》,加强语言积累;
(4)激发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5)多表扬,多鼓励,策略上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
六、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诗歌,积累优美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受景色之感染,学语言之优美,并写出节意。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忆读,调动表象 1揭题板书。
2瀑布是一种很美妙的自然景观,相信很多同学都亲眼见到过瀑布,有的同学可能是在电视或其他画面上见过。说一说,在你的印象里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3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对绮丽无比的瀑布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你读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文?给大家读读、背背。
4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瀑布》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那么,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又是怎样一幅画卷呢?
二、范读,感受氛围
1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2作者描写的瀑布是怎样的?
三、初读,读通诗文
1多读几遍诗歌,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2查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3检查读书情况,纠正:转等字的读音。
四、精读,体会意蕴
1再认真地读读这首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地读,边读边想象其中的情景,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2检查汇报。
第一节
(1)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指导说出理由)(2)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呢?(先让学生想象、模仿,再听课件声音)
(3)出示句子比较读。
好像浪涌上岸滩。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读后有什么感觉?
像浪涌岸滩之声,惊天动地;像风吹松林之响,震撼人心。(看课件读整节诗)第二节
(1)读了这一节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2)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指导说学生自己的想象)(对衬的理解:换词读;看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3)看课件读整节诗。
作者描绘瀑布的声音,连用了两个表示打比方的句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在描写从远处看到的瀑布的样子时,又把瀑布比成了一道白银。打比方,是这首诗表达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来到瀑布的脚下,作者眼中的瀑布又像什么呢? 第三节
(1)说说作者又把瀑布比成了什么。读了这一节有什么感觉?(2)第1、2行:读、看课件、做动作、再读。
(3)第3、4行:读、课件欣赏、再读、比较读(去掉逗号有什么感觉)。(4)男、女生比赛读整节诗。
五、诵读,积累语言
1远看瀑布,好似白银青山挂;近临瀑布,又似珍珠连玉屏。听其声,浪涌风吹响山谷;观其形,如烟似雾胜仙境。读了这首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说一声:好美呀!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瀑布的赞美之情,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2教师引读,指导背诵。
3抄写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要求抄正确。4图片欣赏。
★贵州省境内的黄果树大瀑布,气势磅礴,雄奇壮丽,天下闻名,是我国第一大瀑布。★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好似一把利剑,把秦晋高原一分为二,豁开一道深邃的大峡谷,250米宽的河谷变成了只有30余米宽,犹如一个水壶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