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6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一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
教学
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二)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调查时间、方式及其内容
本次调查于20**年4月8日至4月20日进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
一、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
二、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
三、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因此,需要关注大一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能力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在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
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
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
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
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及时引导学生。
2、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
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三)
一、问题提出
在当今多元化且竞争激烈的幼儿教育市场背景下,幼儿教师频繁调动已经成为民营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毋庸置疑幼儿教师的离职,对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乃至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中,每当学期末接待前来提交离职报告的教师和学期初安排新近聘请来的新教师,都会不断促使我反思:为什么她们会离职呢?她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这种人员流动大的状态?
二、幼儿教师离职原因探析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组织成员遭受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反应,进而产生叛逃心理乃至叛逃行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过高的压力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并出现离职倾向。幼儿教师队伍沉重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低微的社会地位以及养老没有保障,都足以让她们产生离职的倾向。
㈠、处于底层的社会地位。
幼儿教师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偏低。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地位亦有所提高,但人们对幼儿教师不过是阿姨、是高级“保姆”的看法却根深蒂固,这种看法使许多幼儿教师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在家长的眼中,幼儿园和家里的保姆的地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幼儿园。低落的社会地位确实困扰着广大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稍有差错,家长就会到幼儿园找领导“兴师问罪”。在这种不被他人认可、社会地位低落的状况影响了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性,致使许多幼儿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民营幼儿园能坚持工作3年以上的,不到80%。转岗率远远高于其它行业。
㈡、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教师安全责任重
幼儿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致命杀手,工作再努力,再用心,一个偶然的失误就足以让幼儿园和教师身败名裂,幼教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照顾照顾孩子就行了,实际上远不像有些人想像那么简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好动的年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不停。孩子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抓、咬、打等行为,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一次重大事故就足以让老师队伍反思自己选择的这个工作是否值得?有人说:“如果能有机会换个工作,我无论如何也不当幼儿教师了。”的确,独生子女稍有闪失,家长反应会十分强烈。安全责任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教师们几乎难以忍受。可见,重大的安全责任所致的压力,是教师们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㈢。不堪重负的工作负荷。
1、工作时间长,额外工作量过多。
一是:孩子需要运用看、听、玩、操作等活动来快乐成长,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大量的创设环境、制作玩教具,所以,无形中就需要教师在下班后“加班”准备。二是: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民营园,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琐碎繁杂。教师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疲劳。尤其是心累,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被家长不理解。
2、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一项对美国教师的调查表明,一些没必要的文本工作不仅没有为他们的工作
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家庭问题。这都极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中都认为“幼儿园工作量过大,尤其是额外工作量过多”。一个老师说“如果没有那么多额外工作,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比较轻松,而且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公开课,为了参与各种评比活动教师延长工作,甚至牺牲周末时间,而额外的工作量又没有相应的加班费。在工作量大而工资又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就会选择离开幼儿教育这个行业或者跳到别的条件好些的幼儿园。
3、极度失衡的付出与回报。
员工的报酬满意感一直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报酬满意感有助于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观点得到了大量的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待遇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
从劳动量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属于高付出的职业。正式编制教师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面非正式编制教师的工资约是正式编制教师的一半。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正如一位民办教师所说:“我们幼儿教师戴的是教师的帽子,做的是保姆的工作。承担的是父母的责任,享受的是清洁工的待遇。”民办教师对自己的待遇颇有微词。可见,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也是教师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4、重复劳动,没有职业成就感
很多园长对于幼儿园老师离职的问题,普遍感觉到头疼。一家大型的购物广场,一位曾经很优秀的幼儿老师正在卖着牛奶,她说,当上幼儿园的老师后,才发现与自己之前的想象有很大的差别,人们都说当老师是伟大而又神圣的,可是当你每天要为那么小的孩子穿衣服,哄他吃饭,帮他入厕,清洗脏物品,伴孩子入睡等等,每天重复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记得有一次,园里的一位宝宝午睡时突然发高烧,负责保教的老师赶紧通知孩子的父母,结果父母一赶到,二话不说就对孩子的老师发起火来,一直纠缠不清,这件事对老师们的影响都不小,老师们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可一旦有一点点的疏忽,有的时候换来的是不理解不支持,丝毫感受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与归宿感。还有一位要离职的老师,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开时,她告诉我:家长每次跟我说孩子需要帮助时,总是命令我“你给我娃喂一下饭”“你今天给她喝水了没有”甚至还当着面问孩子“你吃饱了没有,老师有没有给你添饭”等等,我做了那么多也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没有相互的尊重,我还不如去买衣服,挣钱还多点。
5、园长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行为不当
有些教师离职不是因为福利待遇或工作本身,而是园长管理不当所致。根据分析,园长管理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误时不能给予帮助和谅解。特别是当幼儿出了安全事故,无论事故大小、何种原因,园长都会怪罪教师并给予严惩。
②园长不尊重教师,经常批评教师,尤其是在家长面前,这种批评使得教师失去尊严。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尊重的需要,而且中国人特别要“面子”,丢面子会导致个人关系的破裂。
③对教师缺少赏识和肯定。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如果工作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离职行为。
④表扬缺少方法。表扬某位教师,伤害了其他教师的自尊心。
6、供不应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跳槽率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成长、培训周期比较长。很多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没有财力储备实习生,希望招到人员以后能够立即上岗使用,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
同时市场对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发展要求也呈现多样化。幼师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围绕五大领域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施,但市场上目前的各种亲子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其它行业对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亲子教师、教育顾问、儿童引导师等新兴职业。在民办幼儿教育各种机构中,幼儿教师的年跳槽率几近50%。除了某地区代表性的品牌连锁教育机构以外,其它小型或独立民营幼儿园的教师流失率非常惊人。
三、幼儿园教师流失的相应对策
如何稳住教职工队伍,解决职工待遇问题?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帮助教职工提高工作契合度,激发职业的成就感?如何实行人性化管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一)针对薪酬制度,进行员工工资待遇的调整
随着国家“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幼儿园劳动合同的规范签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借鉴学校工资改革标准,重新调整并落实了幼儿园聘用人员工资标准,以及奖酬金的发放制度,根据学历、岗位级别、工作年限,进一步确立了幼儿园聘用人员的工资标准、岗位津贴的发放标准,并将标准公示,让每一位聘用职工了解幼儿园工资待遇政策,知道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幼儿园可以享受的待遇会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还应在不同基础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重新调整和确定法定节假日,婚假、丧假、计划生育假,规范请假的流程要求,同时也要明确关于事假、病假、探亲假、公假、倒休、轮休、加班和旷工的界定。这些人性化制度的修订与落实,让更多的教职工得到了实惠,同时方便管理者。
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人人有意外险,聘用人员有养老、工伤、医疗>保险,进一步提供了社会劳动保障。
(二)完善激励机制,让教师从中获得满足感。
学期考核、年度考核以及月考核制度的实施,不仅能够奖优罚劣,同时对教职工工作契合度和业绩成就感有着促进作用。幼儿园注意安全工作的保障,为此幼儿园专门设置了安全奖金,此项奖的建立,辉大大提高教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视,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另外,在特殊时期设定的特殊防护奖,也体现了其特殊意义。在管理中,我们不要吝惜对教师的优点进行赞扬和鼓励,不要姑息对教师的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和处罚。只有真正使用奖惩机制,才有可能发挥它的实效性。
(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合理安排工作量。
1、人员流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
有序地进行人才交流,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这种交流不仅仅是幼儿教师流向社会,同样应吸引社会中有专长的人来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同时,幼儿园之间教师的流动,因其工作环境及背景的不同,可以给幼儿园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可以使幼儿教师的流动更有序,更合理的促进幼儿教师流动向良性发展。
2、任务明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提高时间管理和执行力。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尽量省掉与教学无关的一些形式化的工作,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做实实在在与教学有关的事情,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些临时或紧急的任务,也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与其它任务的协调工作。而且不要经常占用教师的下班时间尤其是周末进行加班,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支配的时间,超量的工作会使教师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
(四)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职业成就感。
未来五年,学前教育将备受关注。五年内将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由高校和全国知名幼儿园承担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民办幼儿园要将福利待遇向中公办幼儿园靠拢,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薪资待遇。
当然,除薪资外,大部分教师希望有更多的实际工作指导培训以及专业培训等内容,从而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获得自我成长的职业成就感。园里可以成立培训部,针对教师队伍状况设计“抓两头,促中间”的培训计划。即:抓新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抓骨干教师的专业提升,促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计划。请幼教专家走进来,让年青教师走出去。运用多种灵活的培训手段,不断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作为管理者,园长要时刻记得这样的一个管理原则——严谨、严格、严守、统筹、调度和指导。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我们是严谨的守护者,严格的执行者,严守的捍卫者。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势必会让下属钻空子,从而破坏了幼儿园整体制度的完整与和谐。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还应是一个统筹规划的设计员,综合调控的调度员,明察秋毫的指导员。只有这样做,我们才可能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矛盾。从而实施我们的品质管理流程,即:pdca专业管理方法。
年轻教师比其他教师更需要鼓励和引导,在信息化沟通便捷的今天,我们发现通过网络平台、教师聊吧等形式,和老师多沟通,以平和的心态贴近民心、解民意,了解信息来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我们管理的效能。
(五)提升教育行业水平,输送鲜活血液
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员逐渐转型成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如英文、音乐、艺术类的本科甚至以上学历的人员,随着幼儿教育行业的薪酬水平、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也逐渐加入到此行业中来。
短期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会大量涌现。为了解决幼儿教育行业的师资缺口和人才培养周期过长且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瞄准了短期幼儿教师培训的市场。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为两类——幼师学校多为大专,学制五年,毕业生技能技巧非常好,但在理论基础和教科研能力上后劲不足;本科院校,学制四年,毕业生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好,但技能技巧才艺方面多不足。针对此现状,如陕西渭南开设了短期培训班,通过不到1年的时间集中培训,可获得国家认证的(幼儿教育学历证书+幼师资格证书)双证书。这种短期培训班,解决了相关专业人员的转型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幼教队伍的稳定状况不容乐观,而造成幼儿教师产生离职倾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的才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同时,我们期盼教育领导部门、幼儿园及广大的幼儿家长,在呼唤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应该对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注。幼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辞辛劳、努力奉献的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政府管理部门、家长和幼儿园领导的尊重、理解、支持与关爱。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二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三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四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管理类,工作
总结
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出处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五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篇1:关于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实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二、调查时间、方式及其内容
本次调查于20**年4月8日至4月20日实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实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一)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锻炼某方面的水平。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二、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三、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水平;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水平,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所以,需要注重大一学生,准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水平。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水平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水平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有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实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实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展开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三)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增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水平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为此,作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即时引导学生。2、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篇2:关于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一、问题提出
在当今多元化且竞争激烈的幼儿教育市场背景下,幼儿教师频繁调动已经成为民营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毋庸置疑幼儿教师的离职,对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乃至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多年的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中,每当学期末接待前来提交离职报告的教师和学期初安排新近聘请来的新教师,都会持续促使我反思:为什么她们会离职呢?她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水准的改善这种人员流动大的状态?
二、幼儿教师离职原因探析
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如果组织成员遭受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就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反应,进而产生叛逃心理乃至叛逃行为。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过高的压力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并出现离职倾向。幼儿教师队伍沉重的工作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低微的社会地位以及养老没有保障,都足以让她们产生离职的倾向。
㈠、处于底层的社会地位。
幼儿教师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偏低。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地位亦有所提升,但人们对幼儿教师不过是阿姨、是高级“保姆”的看法却根深蒂固,这种看法使很多幼儿教师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境地。在家长的眼中,幼儿园和家里的保姆的地位没有什么不同,仅仅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幼儿园。低落的社会地位确实困扰着广大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稍有差错,家长就会到幼儿园找领导“兴师问罪”。在这种不被他人认可、社会地位低落的状况影响了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性,致使很多幼儿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民营幼儿园能坚持工作3年以上的,不到80%。转岗率远远高于其它行业。
㈡、幼儿的自我保护水平差,教师安全责任重
幼儿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的致命杀手,工作再努力,再用心,一个偶然的失误就足以让幼儿园和教师身败名裂,幼教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照顾照顾孩子就行了,实际上远不像有些人想像那么简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3——6岁的孩子正处在好奇、好动的年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总是不停。孩子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抓、咬、打等行为,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一次重大事故就足以让老师队伍反思自己选择的这个工作是否值得?有人说:“如果能有机会换个工作,我无论如何也不当幼儿教师了。”的确,独生子女稍有闪失,家长反应会十分强烈。安全责任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教师们几乎难以忍受。可见,重大的安全责任所致的压力,是教师们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㈢。不堪重负的工作负荷。
1、工作时间长,额外工作量过多。
一是:孩子需要使用看、听、玩、操作等活动来快乐成长,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大量的创设环境、制作玩教具,所以,无形中就需要教师在下班后“加班”准备。二是:教师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在民营园,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比例较高,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琐碎繁杂。教师一天工作下来非常疲劳。尤其是心累,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被家长不理解。
2、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一项对美国教师的调查表明,一些没必要的文本工作不但没有为他们的工作
提供有效的协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过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会导致教师缺乏休息时间,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家庭问题。这都极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中都认为“幼儿园工作量过大,尤其是额外工作量过多”。一个老师说“如果没有那么多额外工作,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比较轻松,而且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公开课,为了参与各种评比活动教师延长工作,甚至牺牲周末时间,而额外的工作量又没有相对应的加班费。在工作量大而工资又不高的情况下,很多教师就会选择离开幼儿教育这个行业或者跳到别的条件好些的幼儿园。
3、极度失衡的付出与回报。
员工的报酬满意感一直是影响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报酬满意感有助于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观点得到了大量的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待遇需求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
从劳动量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属于高付出的职业。正式编制教师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面非正式编制教师的工资约是正式编制教师的一半。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正如一位民办教师所说:“我们幼儿教师戴的是教师的帽子,做的是保姆的工作。承担的是父母的责任,享受的是清洁工的待遇。”民办教师对自己的待遇颇有微词。可见,对自己的报酬不满意也是教师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4、重复劳动,没有职业成就感
很多园长对于幼儿园老师离职的问题,普遍感觉到头疼。一家大型的购物广场,一位以前很优秀的幼儿老师正在卖着牛奶,她说,当上幼儿园的老师后,才发现与自己之前的想象有很大的差别,人们都说当老师是伟大而又神圣的,不过当你每天要为那么小的孩子穿衣服,哄他吃饭,帮他入厕,清洗脏物品,伴孩子入睡等等,每天重复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记得有一次,园里的一位宝宝午睡时突然发高烧,负责保教的老师赶紧通知孩子的父母,结果父母一赶到,二话不说就对孩子的老师发起火来,一直纠缠不清,这件事对老师们的影响都不小,老师们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可一旦有一点点的疏忽,有的时候换来的是不理解不支持,丝毫感受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与归宿感。还有一位要离职的老师,当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开时,她告诉我:家长每次跟我说孩子需要协助时,总是命令我“你给我娃喂一下饭”“你今天给她喝水了没有”甚至还当着面问孩子“你吃饱了没有,老师有没有给你添饭”等等,我做了那么多也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没有相互的尊重,我还不如去买衣服,挣钱还多点。
5、园长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行为不当
有些教师离职不是因为福利待遇或工作本身,而是园长管理不当所致。根据分析,园长管理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误时不能给予协助和谅解。特别是当幼儿出了安全事故,无论事故大小、何种原因,园长都会怪罪教师并给予严惩。
②园长不尊重教师,经常批评教师,尤其是在家长面前,这种批评使得教师失去尊严。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尊重的需要,而且中国人特别要“面子”,丢面子会导致个人关系的破裂。
③对教师缺少赏识和肯定。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如果工作努力却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离职行为。
④表扬缺少方法。表扬某位教师,伤害了其他教师的自尊心。
6、供不应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跳槽率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成长、培训周期比较长。很多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没有财力储备实习生,希望招到人员以后能够立即上岗使用,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篇六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
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
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
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