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诗词300首(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春天诗词300首篇一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6、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描写春天诗词300首篇二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4、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9、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
10、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7、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9、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2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1、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22、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23、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2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7、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
28、马踏春泥半是花 。
描写春天诗词300首篇三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地名,在王维朋友的别墅附近。
涧:夹在两山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关于该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该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白话文★)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