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首先,在与学生对话时要把他们放在中心位置,创造亲切体贴的言谈方式。书中举了两个例子,这位老师说:“现在我要大家拿出课本来,翻到第86页。我不想听到任何的讲话声!你们首先阅读第14课的说明,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列出来的问题……”另一个老师说:“凯茜似乎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是不是像凯茜一样?我们现在开始来讨论诗歌好吗?这些诗歌我们昨天觉得有趣极了,让我们翻到第87页来……”两位教师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将自己摆在中心位置,而后者则是在学生的角度和情境出发,再将自己加入到学生与课程的内容关系之中去。“在第一位教师的例子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某种距离;这位教师的语气似乎折射出一种对班级‘做这个、做那个’的管理式的态度。相反,第二位教师似乎与学生们建立了某种联系;她的谈话方式反映出一种投入、连接、关系。”由此可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言谈时注意采用亲切体贴的方式,把学生放在对话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言语调整是多么的重要,这将成为师生之间是否存在距离感、是否能够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的关键。在与学生对话时教师应当尽量避免频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少用命令式的语言,不使用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要把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交谈,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其次,要学会营造轻松舒适的言语氛围。书中提及到,“笼罩着学校和教室的那种种言语氛围可能会阻止或者促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和接触感。这种气氛是由存在或匮乏某种机智所导致的。”例如,教师召唤学生,给他指导、提建议、作解释等的方式,会产生特定言语气氛。一位老师说,“难道你写字的时候就不能挺直腰吗?”一位老师大声呼喊,“写字时把腰挺直!”另一位老师说道,“如果大家在写字时能够注意姿势,把腰挺直,那就更好了。”又如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说,“坐下!”另一位老师说,“你回答得真好,谢谢你的分享。”我们都能够从这些教师不同的回答中感受到,不同的言语会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并对师生亲密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我们要采用语言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要注意运用语言来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感,相对于呵斥式的、沉重式的言语氛围,学生更能在轻松舒适的言语状态下获得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减少对课堂学习的恐惧,对教师想要传递的信息能够更快地接收吸纳,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度。
最后,教师要懂得运用正确的言语语调,建立与学生的接触。声音是人类接触的主要形式,它能够产生各种神奇的音质、音调变化。声音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镇静,也能让人躁动不安。为何在多年之后我们仍能记得家人朋友、同学师长曾经富有深意的机智言语留给我们的特殊品质?即便我们可能并不能准确地记住他们对我们说的话。书中认为,“是那种特殊的语调触动了我们,是那种声音所创造的特别的气氛让我们永久不忘。”范梅南谈到,“我们都记得我们由于一种不赞同的、刺耳的或嘀咕抱怨的声音而变得烦躁愤怒的情境。这样的声音激起我们的抵制和反抗。相反,温和的或机智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是言语起到了这种效果,而且是那种声音语调所创造的气氛也造成了差别。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表达,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假使教师们总是期望通过提高嗓门或者采用严肃命令的语调来约束一个孩子、一群学生,这方法往往不得奏效,反而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教师自己的身心也受到影响。“一个机智的教师明白语调的细小变化的微妙效果”,当我们学会运用温和而有力的、镇静的声音让那些躁动不安、过于好动的孩子安静下来,我们的教学机智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言语语调来表达遗憾、失望、劝告、满意或快乐,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机智的声音与学生建立接触。当教师通过正确的言语语调与学生有了真正的、真诚的声音接触,通常孩子就很少有消极反应,也很少需要“约束和惩罚”了。
同时,范梅南教授提醒我们,“机智的言语是植根于具体的情境中的,无法通过一套固定的模式和公式来捕捉到。”因此,巧用言语来营造师生亲密感的最根本在于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当我们从内心由衷地发出言辞与学生进行对话时,教育的机智和智慧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教师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相关推荐文章:
教师读《语文教学的“实”和“活”》有感
教师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新教育之梦的读后感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长篇小说《爱的教育》有感范例500字
教师读《爱的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