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十一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一
一、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
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生的美术活动也是如此。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捕捉自己身边的一瞬即逝的美好风光,才能不断从生活中获得进行美术活动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以自己特有的思维形式——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去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要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意有序的美术活动,首先就得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供给他们直观而美好的形象。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是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去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了。正因这样,就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但美术的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指导。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去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只有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度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虽然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
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画画正处在涂鸦阶段。往往是想到哪里画到哪里、落笔成章,不会再去做进一步的修改了。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最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看到能较好地表现作业要求的作品,及时表扬,同时,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这为学生是怎样来画的,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习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不要怕影响须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让学生看到每一次修改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学生不但不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欣喜若狂,信心倍增,更乐于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另外,不要固定学生的创作(作业)时间。有很多情况学生可能不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作业,可以给学生安排2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请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帮助,当然这个帮助不能是包办代替了,而是请他们指点,作业还是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自主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二
近期,通过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方法》,使我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我认为创意美术是幼儿美术活动中创立新意,注入新观念和新想法开展多元的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是现代幼儿美术中一种新思维意识活动,是指在原先的绘画基础上更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我作为一名县区幼儿教师,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一些心得和看法。
一、创设环境,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幼儿教育中的“创意美术”兴起在当今儿童美术行业中,为了告别千篇一律的简笔画而体现儿童个性的一种美术形式。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幼儿才能大胆作画,会想象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创意,才会打开思路,激发思维。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绘画过程,关注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细节,不要过于的在乎绘画结果。尊重孩子的想象、表现力,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与朋友轻声交流的机会和绘画的时间,孩子可以灵活地运用创作材料,大胆地进行探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创作,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激发兴趣,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每个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有丰富的创造力,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根据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来培养兴趣。孩子都是在发展的,每个时期他们的动手能力,关注点都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孩子喜欢新的事物,会动的事物,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教育内涵。好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孩子画的和老师有多像,创意美术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创意,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老师的一句“画面真丰富”“画得真好”这样的肯定会使孩子信心大增。让孩子来说自己的画,有的会边讲边想,画面中的一个圈、一个点、一段线、一个面,孩子都可以展开无尽的想象。
三、积累经验,让创意美术变的更有诗意
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幼儿的思维也很局限,正所谓见多识广,了解有助于幼儿打开眼界,丰富自己的内涵。当然有了想象,一定的美术基础也是需要的,否则那就是凭空想象。如,我以前所教的小班的孩子,你没有教过他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就给他一些材料,他只会在那用线乱涂乱画,从孩子的作品中,你是看不出来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只是一团线。这就需要老师来掌握尺度,适度地教孩子一些绘画技巧,让孩子在创造中插上自由创作的翅膀。
四、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
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创意美术往往比较费时,孩子在绘画时用时比较长,有些孩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我们将孩子感兴趣的创意美术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足的时间里体现成功感。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三
最近,我拜读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学习领域与教学基本取向、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评价的发展、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美术新课程与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该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根据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需要,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导入案例,创设情景,强调学习者的活动和对话。同时,致力于改变教材历来的面貌和我们阅读习惯,以新的呈现方式,尊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的权利。我对“美术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这一章感悟较多,这章从教材评价、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四个维度阐述了评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不管评价发展到什么程度,总离不开学生,评价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课改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各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而在极具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中,如何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作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教师、家长的思想认识
评价方面,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来自学生的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在心里常常把学生评价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项目。总认为学生懂什么,他们是不知道好坏的。在家长眼里画得象做得好就是好作业,其实,他们由于对儿童的思维了解不够深入,对儿童美术作品理解较为片面,有的教师往往也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作业,常常一味追求象不象,导致对作品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童趣等不能作出正确评价,无形中还误导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扼杀了儿童的创造性。而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形象记忆能力比较弱,作品造型、色彩多为想象中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距离较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的思想认识,俯下身子了解儿童,多多倾听儿童的心语。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促进作用。
二、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
有位哲人说过,“人与大多数动物一样都具有向群性”。也就是说人都喜欢凑热闹,比如,某大商店开业了,人头攒动,你正好散步路过,即使你不打算买东西,相信你也会融入人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开业的热闹气氛。同样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个“向群性”,营造学生自评、互评的氛围:可采用游戏、故事、趣味课件等手法,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新年》这节课时,我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各种彩色窗花、对联、气球、绸带、假鞭炮等新年用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然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只袋子,和相同数量的年货,(年货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筹集)把年货放在自己作品的地方,等待新年的钟声。作业完成后,老师敲响新年的钟声,学生们开始以互相拜年的形式进行作业互评:你认为喜欢的作品就给那位同学一份礼品,最后看谁拜年拜到的礼品多。这节课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客人,既做评委又当选手,兴趣十分高涨。
三、指引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向
评价这根“指挥棒”自身的坐标很关键,一旦方向错误,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因此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由此可见为学生指引评价的方向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引领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然后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实践逐步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感受名家的风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的,怎样的作品就算优秀作品,这些学生、大师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儿童绘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1、构图是否饱满2、线条是否流畅3、造型是否准确4、色彩是否丰富 5、创意是否新颖独特等。手工作品可以从:1、造型 2、表现手法3、材料选择4、制作的技法5、创意6、色彩7、造型等方面去考虑。
四、拓宽学生自评、互评的空间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合理巧妙地运用能促进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评价包括知识、智力、运用、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从形式上来说,评价包括课内与课外、统一与民主、长期与短期等。对于智力不十分好的学生来说,可让其他学生找出这些学生作品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这幅画画得很认真”、“这位同学这堂课很专心”、“这位同学的每次作业都能及时完成”、“这位同学很大方,和其他同学合作时常常拿出自己的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用”、“其他同学很乐意与这位同学合作,并且合作得很愉快”……而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可以先让那些“差生”说说“这些同学的作品中你最欣赏它什么”,“你觉得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最成功”,等等。然后再让这些优生自己说说作品中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准备下次如何修改等等。
总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真正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四
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一张画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是孩子们面对这个世界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方式。如果要让这块神土开出鲜艳的花朵,就要走好绘画创作的三步曲。
儿童画稚拙、纯真、妙趣横生,这正是大师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毕加索说:“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可见儿童画蕴含着鲜活的艺术生命。
作为教师,要懂得儿童画的宝贵之处,善于挖掘孩子们的艺术天份,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大胆的表现欲望,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1、自信是创作的动力
美术课上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学生,当我要求他完成作业时,有的学生问我可不可以画书上的,有些学生干脆问都不问就照着书画;有的学生坐着不动或将作业纸翻来覆去,就是不见他画画;还有些学生则原封不动照抄师的范作,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常说他们懒,不爱动脑筋。其实,这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实质的。
学生为什么会养成以上这种习惯呢?学生为什么不肯动脑筋呢?关键在于缺乏自信心。他们之所以照书、模仿老师,是因为他们害怕,怕自己画的不好,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遭到同学们的耻笑。哪一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我,这是孩子的天性。
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会使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因此,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常对班上的同学说:老师喜欢小朋友自己画的画;老师最爱看小朋友自己设计的了;老师觉得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最了不起。
或者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奖励,如巡视辅导时对有独特想法的作业进行表扬、在批改的等级上加个小红星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次我听到了令我激动而振奋的话。一个孩子对旁边正准备照书画的孩子说:照书不好。极简明而平常的话,但这至少是孩子自信的良好开端。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但是,光是敢画,而没有生活的积累,仍然不行。孩子们要么兴致很高,但画了半天什么也画不出。要么勉强画出来了,但画面很是空洞无物,毫无情趣。要想真正使孩子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画面,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a.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b.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
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
再如,处理北京奥运会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运动、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
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思维过程。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是善于从生活中不捕捉美。而孩子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如同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从生活中捕捉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印象深刻的事》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由地表现,我告诉学生什么都可以画,只要是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事。我满以为学生会兴高采烈地画自己想画的,可让我愕然的是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相互询问,画什么呢?在我看来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画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可是他们为什么不知道画什么呢?因为思路太广了,他们还缺乏一定的整理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点滴发现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我让他们回想在学校的课堂、课间、课外活动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人和事,在家里看到、听到或自己作的事;在放学途中,在一次旅游中,在过节时等等这些生活细节中所闻、所见、所感、所悟、所做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有内容画了,有的画捉迷藏,有的画春游,有的画游泳,有的`画乒乓球赛,有的画过春节,还有的画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一副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构图别致的绘画作品不正是学生的创作之举吗?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路人的作用,领着学生奔向创作之途。作为学生美术创作的启蒙者,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他们艺术创作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三步曲,不仅全面了解了儿童的绘画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创造的乐趣,才会乐于创造并勇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扩展儿童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五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大力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课题理念下,美术学科在根据学科与课题的特点下,我组组织教师积极学习其理念和有关理论知识,大胆进行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的教研活动,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理论的学习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3、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使学生在看看、听听、想想、画画、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六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接受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在培训学校,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为七天,共分二个阶段学习。培训学习了艺术理论,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的分析,精彩15分钟的设计,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媒体课件的 制作与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既有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又有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还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同时突出了我们学员主体地位,也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收获多多,现将自己的心得拟写如下:
一、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尤其是听了丁玉祥老师的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更加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有合作休息价值的内容,引导好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本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千农教”的全体学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
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
三、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在此次培训中,不仅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李涛老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半天的课,却使我受益菲浅,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含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会制作适用学科的简单教学课件。我都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思想在不断地充实,可以说这些理论是指导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也为我们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老师的博客培训,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我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是多么的欠缺,为了提高自身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合格教师,我认识到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四、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样的培训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去还得慢慢消化。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五、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四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了。可以说,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看活动、评价、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他让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再让这些总结后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的成长。
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我想,虽然我们要毕业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充满热情地工作,让这结束之时成为我又一崭新的开始。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七
每个学期的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 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1、把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觉得应该尽量选择难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强、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宗教或历史背景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
1、了解作品欣赏程序,学会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1)看到了什么?能够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2)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3)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会运用美术语汇。
(1)描叙——形状、质感、空间、形体? (2)分析——节奏、均衡、动势、对比?? (3)解释——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
(4)判断——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
3、从欣赏中学会创作。
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 总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与其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希望今后我的课堂能够做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的享受。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心得体会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看法:
一、恰当选材,关注重点
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欣赏内容,不可过深。让学生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不仅如此,欣赏时还要有重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欣赏水平低下,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欣赏手段多样化
欣赏课要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充分发挥挂图、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涉及面广,对教师的素养期待较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进行欣赏教学方面的尝试,积累有益的经验,探寻有效的方法,让美术欣赏课不再成为美术书里被遗忘的角落。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八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生命教育其实与美术课堂没有任何的联系。生命,关心的是人的生、老、病、死,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花有盛开与凋落。而这些好像与美术课堂没有好大的关系,直到最近几年雨花区以“生命教育”作为课题研究,生命化教育的话题多次被提及,还专门组织了生命化教育的培训。慢慢的我才关注到什么是生命化教育,慢慢的我才真正的认识到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及美术教育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
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下我的想法。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其实就教育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人如果受了十几年教育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能为别人做什么?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教育的意义何在。生命化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价值。
我反思了一下美术课,觉得有几点做得不够,谈谈我的体会:
(一)使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完整性
其实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没有感情投入是画不画好画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三个目标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当属“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关系到他们完善人格的塑造。平时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总想着要突破重点难点,生怕学生不会画画不好。讲解的都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评价时也是侧重构图色彩形象特征这类。
美术课堂最终是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比如二年级自画像,应该让孩子观察自己、欣赏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好自己就是最棒的。还有三年级的风来了,学会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好好利用自然条件。高年级的画社区,应该是通过画社区的景和人,了解关注共同的家园关爱身边的人,感受生活细节中的美好之处。从生命化角度看很多美术教材内容都有很深的寓意,课堂应该进一步提高思想升华。我以后在课堂中会侧重这方面的引导。
(二)让美术课堂教学过程自然生成
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一场按照预定的剧本进行的表演。但是我们现在上公开课不管是语言还是时间都是精确又精确,学生和老师都高度紧张。我很喜欢听砂子塘的李静老师上课,每一次听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她的教案只有简单的几大点,但是看得出经过精心思考。她的语言很平实,没有表演性质的高低起伏,像聊天一样的娓娓道来。她的课魅力就在于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地背教学大纲或教案,而是使得他们的头脑得到解放,从而对美有更多的思考和想象;使得他们的手得到解放,以便能更多地创造和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事;使得他们的眼得到解放,更多地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美;使得他们的嘴得到解放,说出内心对美的真正感受;使得他们的学习的空间得到解放,更广泛地接触自然美和社会美。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利亚人在谈到教师角色时常常提起这样一句话: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而不是我们去不断的抛球,让孩子疲于奔命的去接。
(三)让美术课堂评价更具人文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一般课堂中老师评价学生就是:回答得很好。你很棒。真聪明。我觉得这样的评价缺乏具体性比较生硬。我们应该评价更丰富更生动更能感染学生。比如用“好,大胆一些,教师和你一起画!”“你画得出乎我意料!”等欣赏性、激励性的话语,体现出对学生成功的赞赏和对过失的宽容。诚恳的态度,具有慈母般的人文性关怀,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就能使学生放松、愉快地学习,大胆实践,在美术课中找回自信,体验成功,感受美!
真正的美术课堂应该是促进生命逐渐的觉醒和显现,应当是学生发现自己的美术潜能的地方,应该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艺术创造乐园。当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美术方面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美术创造的能力、对自己艺术才华的信心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的才会焕发生命力的活力,永远显示出来它的生命意义。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九
xx月xx—xx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初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受益匪浅,对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深感不枉此行。
xx日下午在xxx中,开设了两节公开观摩课,一节评课。通过观看公开课特别是听了老师和教研员们对公开课所作的评价后,我对美术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像市教研员xx老师说的,我们今天的课不是经过层层评选选出的全省最拔尖的课,但是能站在这里讲课的老师肯定有他的独到与过人之处。对于课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节是xxx中xx老师讲的《漫画》。这节课教师使用了直观式教学,图片导入学生感兴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好的开始自然下边就好说了,思路特别清晰。课上有些问题的回答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提问范畴,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想这与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如果平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的话,学生是不会练出这样的好口才的。有几个同学不但语言组织能力好,而且十分优美,听他们回答问题感觉像听广播员演说一样。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有个别班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特别少,像闷葫芦,也许就是因为太多时候老师替他们表达了,以至于他们说话的机会很少。
第二节是xx中xx老师讲的《生活中的色彩搭配》采用设疑的方式引入课题,整节课内容很丰富,过渡很自然。她采用了联想的方式,让人们更有目的地去欣赏。
紧接着是评课,讲课教师谈了自己的思路,xx老师给予点评及鼓励,其他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16日第一节是xxx中xx老师的《文房四宝》。这节课材料准备非常充分,但教师讲课太注重表现自我,没有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去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很被动。但x老师教态很自然,表情很放松,具有亲和力,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节是xx老师的《黑白装饰画》。教师语言精妙,范品优秀,教态自然,环环相扣,值得学习。如果教师非常有激情,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鼓励性的评价的话,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便会更高。
讲完课后,对于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xx老师做了简短的评价:
第一、必须让学生喜欢;
第二、课堂要顺畅,不能疙疙瘩瘩;
第三、目的达成度高:
1、目标准确、具体。
2、内容选择恰当,知识结构吻合,适应学生,不过高过难,也不过低。
3、方法得当,不论使用什么方法,能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就是好方法。
第四、效果好。所说的效果包括学生的作业效果和教师的整体表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充分,评价是否到位。
第五、个人素质,也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段评价虽然简短,但我感觉句句击中要害,抓住了这几点就相当于抓住了一节课的整体脉络。
通过此次观摩研讨会,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经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对今后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水平的提升,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十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在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中充当主角。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册《标志设计》。
教师在讲这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设想和计划”;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对标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完成作业积极并有自己的创意,他们甚至带着讨论的问题打算在课外去寻找答案。课堂发展处于自然生发的状态。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幼儿园篇十一
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这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也参加和参与组织了市、区级美术公开课和赛课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深知自身的素养对于搞好美术教学和研究的重要性,也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教育呢?通过这学期的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向前辈老师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能手的学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中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学习境界。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多采取直观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欣赏作品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欣赏,其实概括起来就是观察者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和范画是中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使得学生的创作热情油然而生,教师再加以有声有色,准确有趣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黑暗中的指明灯。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的讲解给学生,因为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和电教图片,巧妙设置情景,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构思和构想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3.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得到熏陶。
在绘画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中的变化统一有机结合,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充满激情,让美术作品充满活力,中学生很喜欢音乐,课堂上播放适当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超水平的作品。音乐的节奏要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疲劳。
4.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常学生做完画之后,都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作为教师要及时进行作品展评,展评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会让学生在“评”与“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下次作画时,学生就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作画。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被老师认可,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学会热爱生活,我自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学习,就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同行们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