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论文2000字(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能源汽车论文2000字篇一
【摘要】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健康,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节能与环保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汽车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此外,混合动力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
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从电机输出功率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动力,是在内燃机上增加启动电机的方是所获取的,所采用的启动电机是发电启动一体式电动机,以此为基础控制发动机启动和停止。轻混合动力系统则采用集成启动电机,这一第汽车减速成和制动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则等速运转。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电压电机,当汽车在加入或大负荷状态时,电机辅助驱动以补充发动机自身功率的不足。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压启动电机,其混合程度可达50%以上,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2蓝驱技术
蓝驱技术是在原发动机和车型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节能技术。相较于普通车型,应用蓝驱技术的车型调整了变速箱3挡到5挡的传动比,使汽车在高速成巡航状态下能够更省油。同巅,蓝驱技术还从空气动力学原理出发,对车身设计进行了优化,如底盘高度、风阻系数、胎压、滚动阻力等。
1.3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所采用的往复式内燃机,所采用的燃料主要为汽油和柴油,汽油采用火花塞点火,柴油采用活塞压燃方式点火,点火方式的不同使得紫油机压缩比比汽油机更高,燃油效率相对较高,但汽油机所采用的火花塞点火方式,使其发动机工作震动小,噪音小。汽车压燃技术则是将两种技术进行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采用汽车压燃技术的发动机,其技术结构相较于普通发动机更为复杂,其压缩比更高,燃料能在同一时间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油使用率,同时由于采用了稀薄的混合气压缩点燃,能有直接通过调节喷油量来调节扭矩而不用节气门。此外,由于采用压燃技术,发动机燃烧温度极低,能有效减少辐射热传递,且燃烧周期短,其燃烧过程更多是化学反应,在目前污车节能技术中发展相对成熟。
2.1氢动力技术
氢动力目前主要应用于宝马和本田两个汽车品牌之中。在宝马汽车中,应用了一套绝热能力极佳的储气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层复合金属材质,采用3mm中空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槽内温度保持在-250℃,用以储存气动力技术所采用氢气燃料,能有效的将氢气维持在液态情况下。虽然这个储气系统体积庞大,但能够省却安装冷却机构的空间,因此可以不增加体积和生产成本,同时不用增加机械结构。不过氢动力技术最初设计的目的,并不是纯粹氢燃料动力,而是采用汽油/氢气双燃料,真正使用氢单一燃料的车型在首批产品中仅有5辆。
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其烧烧特性同汽油并不相同,在采用汽油/氢气双燃料时,很难将燃烧效果最佳化,既便达到了,在进行汽油和氢气燃料切换时,汽车动力也会产生明显的落差。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两种燃料的动力曲线进行了限制,使得汽车动车受到部分限制,以使乘客感受不到切换时动力上产生的落差。
2.2电力驱动技术
电力驱动是将汽车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替换为电动机,采用电能作为能源,为汽车行驶提供动力。这种技术所采用的燃料清潮,同时输出扭矩大,应用在汽车中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电力驱动技术,其难点在于动力充电的问题,以及充电后汽车续航能力的问题,虽然目前应用电动力技术的汽车已经开始量产,但这两个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实际上,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研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目前主要集中在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等方面,需要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能力。根据规划,我国20xx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车速成不低于100公里/小时,驱动能力与成本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2.3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是采用氢气、甲醇等作为燃料,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驱动汽车的一种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的能量是由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作用所产生的,而不是经过燃烧产生的。这一过程是直接将氢气、甲醇等转变为电能,整个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同时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更高,是一种理想的节能环保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单个燃料电池所提供的动力极为有限,通常需要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获得足够的动力。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福特、丰田、通用等汽转公司,具有极高的价值。
当前全球都面临着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储量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现有能源结构污染严重等方向。需要积极研究新能源作为替代,开发新的节能技术,从而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科]
[1]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xx(07)。
[2]李志达,望义熙,周世权。太阳能车机电控制系统的研究[j]。汽车电器,20xx(11)。
[3]李大胜,吕明,石怀荣。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设计方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xx(02)。
[4]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3-1.
新能源汽车论文2000字篇二
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积极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环保事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备受关注。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但其发高额研发成本阻碍着其发展。
国外研究领域经常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结合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管理问题具体分析,对其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并对相关费用进行逐一考虑,相对于传统成本计量模式更加全面和合理。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积极发展科学技术推进环保事业。我国也开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其发展,以缓解我国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我国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而本文希望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概念由当时的美国报告正式提出。他们认为1961年美国国防预算至少25%用在维修费上,认为把全部寿命周期内的维护费压缩到最低才是产品研制的基本思想[1]。当时将全生命周期成本定义为:政府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关规定逐步完善,相关研究迅速发展。
ngapuli ka(20xx)通过lcc的计算,对电力发电项目的案例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认为,利用lcc成本法能够对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和对成本进行更有效的管控[3]。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国内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余绪缨(1998)解释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和含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为生产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认为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使用者的相关成本密切关联,并且互为消长,生产者用较高的成本生产出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产品,为产品使用者的成本降低创造条件,从而提高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4]。
黄晓燕(20xx)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的作用:包括有助于企业的定价决策、促进企业管理者关注企业的长期收益以及潜在收益、有利于企业分析所处环境、行业特点和竞争对手,分析判断不同阶段应当选择的不同生产战略进行积极应对等[5]。
2、国内关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在汽车产业相关应用的研究。通过对电动汽车全生命成本的分析,探究了电动汽车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出了国家发展电动汽车的策略建议[6]。
孟先春(20xx)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汽车产品社会成本的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
(一)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分析
1、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由传统汽车企业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出资进行研发,基于传统汽车生产线进行生产。
2、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可划分为企业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能源汽车开发、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及企业一般管理和后勤服务八个方面[8]。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从设计制造到最终报废回收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材料利用和制造、车辆制造、车辆使用和车辆回收或处理。因此我们首先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
本文通过分析,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研发阶段、加工制造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报废成本。
(二)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分析
1、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落后,在研发投入上必须加大力度。新能源汽车研发阶段主要包括前期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产品设计、产品试制、产品试验和产品定型。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研发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前期市场调研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产品设计及试验费用等。
2、新能源汽车加工制造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加工制造阶段主要包括原材料加工、零部件加工和整车的装配,以及产品的仓储和运输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加工制造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用、装配费用、物流费用。
3、新能源汽车使用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使用阶段主要包括燃油、汽车维修保养、污染物排放、交通处罚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使用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燃油费用、维修费用、电池使用及更换费用。
4、新能源汽车回收报废阶段工作内容及成本费用构成。新能源汽车的报废回收处理阶段包括拆卸、金属回收、焚烧填埋等。
根据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到研发阶段的成本费用构成主要包括:拆除成本、环境成本以及残值收益。
(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比较分析
根据市场数据和一些相关预测等,可以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不完备,技术仍处于新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成本方面大幅高于传统燃油汽车,而由于电动动力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则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低得多。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研发成本将会逐渐下降,并且随着其不断推广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成本分摊将进一步降低总成本,而使用成本的优势则会更加明显,所以通过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并加强宣传,推进相关配套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预期将会越来越有优势,并且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结合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产业化体系不完备,市场规模有限,消费观念保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受到消费增长缓慢的制约,但新能源汽车在环保以及使用成本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并且其研发成本和加工制造成本将呈现出下降趋势,其各项性能拥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新能源汽车论文2000字篇三
观察20xx上海国际车展,观察整个汽车行业动态,新能源汽车慢慢由萌芽期进入成长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拥有科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才可不被淘汰,才可在竞争中获得长久发展。
近日,据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一份全球石油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石油增产困难,产出正以每年4-5%的速度下滑,相当于年损失约400万桶/天的产出,由于长期项目需要长期的投入期,而且复杂度和成本的上升,近几年石油供应的增长落后于油价的变化,再加上新增石油供应成本高昂,导致需要长期的高油价支持。然而,据英国石油和天然气巨头bp的最新《20xx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能源消费需求总和就占全球70%。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所有新兴国家中位居第一。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日趋紧张,急需发展新兴替代能源。
。
目前我国与世界工业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巨大差距严重掣肘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赶上世界工业强国的机会,我们必须沉下心,虚心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努力创新创造,争取在这场竞争中立足,抓住机遇跻身汽车制造强国之列。
根据调查,从新能源消费群体来讲,主要集中于城市居民等受过良好教育和高收入群体。从排量方面来讲,消费者主要关注的还是1.3l到1.6l之间的产品。按照细分市场的划分,紧凑型车和中级车都受到了超过50%的关注,而suv车型排在第三。从在动力类型方面来讲,消费者的主要期待有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从购买价格看,消费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要跟传统汽车价格基本接近。从使用费用看,许多用户期望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至少省油30%左右。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产学研研发体系以及混合动力纯电动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其中如比亚迪,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等车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行技术开发,其中比亚迪的电池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等在国际市场都极具竞争力。
受政策,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如充电站,售后服务等配套设施远远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
对于纯电动车辆的电池寿命,电池有害物控制,回收等系列问题以及新能源汽车各种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测试标准都才刚刚起步,需进一步完善。
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基础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三十余年差距。汽车必须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工业底子的薄弱制约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政府在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主导作用,首先对新能源汽车应当有绝对的重视;其次,应当明确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制定阶段性发展计划;最后,广泛集中社会各种力量来推动低碳、和谐、可持续的绿色能源社会的发展。
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持久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一批批人才给予支持。深化高校改革,培养行业精英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全面推进”产学研”体系。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产品出现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商业机会,加之国家对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支持政策,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先天的优势。但是,这场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价格的竞争,更是产品品质,产品附加价值甚至金融手段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能否抓住发展机会实现对汽车工业强国的赶超,还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战略与策略。
长久以来,国产汽车可靠性不够高,操控性不够好,舒适性不够好的形象存在于消费者心中。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我国制造业基础水平不够高,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没有很好地配合。为改善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改善管理制度,集中资源,加强各部门合作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需要培养整车厂的视野,在成本控制下改善零部件使用性能,在研发过程中考虑与其工作零部件的匹配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零部件配套企业可以得到长久发展同时极大促进整车质量的提高。
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商业产品,在国内,汽车还被赋予了更多附加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不仅仅考虑汽车使用性能,更多的还考虑它的附加价值。新能源汽车是环保的体现,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高质量生活品质的体现。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制造成本还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阶段,大力塑造新能源汽车社会责任感,高品质生活代表的形象,提高人们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高端消费者,完成资本和技术的积累,进而再开发,最终推广普及。
消费者购买汽车不只是简单的购买了一辆代步工具,重要的更是购买了一种服务,尽管大多厂家开展了后续维护和享受品牌活动之类服务,但这还不够,需要建立一个新型平台,汽车作为硬件设备,相应的开展多种软件服务来服务于汽车,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同时就可享受到相关的软件设施服务,建立智能汽车互联网平台,汽车将不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而存在,而是相互的,一体的,互享资源的存在形式。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品的产生,可大胆创新,广泛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抓住机会抢占智能汽车市场,另一方面也可大大促进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形象。
完善新能源汽车贷款,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宽松政策。广泛利用金融资源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大胆尝试网络直销等新型销售模式,节省实体店成本,争取资源最大集中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新能源汽车论文2000字篇四
(一)改革背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20xx年,国家确立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为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厅于20xx年首批批准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辆工程专业(简称“车产”专业),并于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根据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方向,我国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是:着力突破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培养目标
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潮流是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汽车、新能源、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的能力。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为使“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车”本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以学生作为课程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以知识作为课程基本来源的课程配置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之间有机融合,努力把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学科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之中,构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机强电。即在巩固普通车辆工程专业机类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即增加电类课程,以增强学生机电融合的工程能力。
2、优化组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平台中英语、体育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重组优化。
3、校企联合,强化实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将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延伸、内容扩展,即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生产实习任务与要求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基地实习2—3个月,且实习单位安排企业导师指导。
4、导师制。“车产”专业班的每名学生从进校开始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导师。大一、大二期间,导师定期就专业学术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探索专业问题的积极性和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关注力。
(二)“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及其学分要求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课程体系构成仍然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本科阶段学习需修满的总学分为174学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1“。 强电”安排。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及电动汽车对电类知识的高要求,从“强电”的要求出发,在原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车产”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新增加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动力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4门课程(共计152学时),并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安排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对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强化。
2、重组优化通识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及“车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对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课程与内容配置进行了重组优化。具体就是在通识教育平台中重点对的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3、突显“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新能源汽车专门知识既是“车产”专业与普通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区别,也是“车产”专业的本色特征,为突显“车产”专业的“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本色,“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方面,除了保持普通车辆工程专业配置的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主干课程外,特别新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32学时),同时配套安排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增强与强化学生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
4、加强课程实践性。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与实践环节的构建与完善,使实践技能培养贯穿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全过程中。在“车产”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巩固“强电”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专门增设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为加深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专门增设了二周的“新能源汽车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自我校“车产”专业开办以来,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本校“车产”专业特色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①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获奖数量;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活动(入选学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数量);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上。
综上所述,我校“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课程体系模块配置是合理的,成绩是明显的。为推动“车产”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特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总体学时数量及相互间比例关系仍然受到较多因素制约,突破比较困难,这不利于突出专业重点与特色。
2“。 车产”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进一步加强电类基础知识,进一步突出“新能源专业”本色,多配置相关课程,适当压缩紧密度较小的相关课程。
3“。 车产”专业改革要求中对学生素质要求、对教学管理部门、对实习实践教学配套环节要求均比较高,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