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我决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行为规范,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4
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三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四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民族兴。正因为这样,中央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温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我决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团结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行为规范,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篇五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
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五)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