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难忘的一堂课(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一堂课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31课《难忘的八个字》。
《难忘的八个字》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突出了“爱”这一主题。体现了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浓浓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爱的启迪。
《难忘的八个字》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相貌丑陋,左耳先天失聪而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伦纳德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课文感人至深,读后使人怦然心动。 课文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身体状况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以及自卑的心理,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新课程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这是一篇宏扬爱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爱的伟大,才能激发出他们用真心的爱去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所以,本课的基调是“爱”。围绕着这个“爱”,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体验感情的方法去进行教学。
先启发学生认识到小女孩模样丑陋、左耳失聪,不是她的错,她先天就很不幸,再加上同学们的嘲笑,使她的生活就更加不幸。人为的不幸比先天的不幸更加可怕,很可能毁了一个人。是伦纳德老师用母亲般的爱感化了她,改变了她的人生。可见爱的力量多么伟大,所以我们应该像伦纳德老师一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本文的感情,我主要采用多读多想,角色体验的方法。把课堂上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自悟中领会课文的精髓。
根据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和通读课文为主。
难忘的一堂课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一堂课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为: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具体的运用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说明。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下面我将对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多思考,通过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图片可以使他们更快的走进课本,走进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1)本课要写的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板书这四个字,其中“凤凰”两个字比较难写,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我是这样讲的:小朋友,看看这有两个字宝宝像双胞胎一样,仔细观察这对双胞胎那些地方长的像,那些地方长的不像。【在课堂上我使用小朋友感兴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踊跃发言:
生1:我知道,这两个字宝宝都是“风字头”
生2:我观察出来了,“凤”字里边是“又”和咱以前学的“风”字不能弄混了。“凰”字里面是一个“皇帝”的“皇”字。和“皇”的读音也一样。
我适时鼓励:这两个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回答的真好,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俩。
观察之后还要知道怎么写: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边说边板书。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最后再写里面的。
(2)出示“思”和“恩”作比较。同样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区别。此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7、我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什么是“满面笑容”,找生站出来示范一下。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泼水、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此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8、我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回答明确:(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一堂课篇四
1、教材分析
《难忘的启蒙》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因而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启蒙老师的美好品质。
(3)继续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即联想自己的小学生活实际。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反复朗读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勤勉,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2)从作者以美好的心态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
3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老师对学生真诚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难点:从"抗日讲演比赛"和"抵制日语课"两件事中理解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领悟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师思考:
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情节贴切近学生生活,情感纯真质朴。但于平易之中引发着读者的思考,感动着读者的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读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课堂结构,并辅以"情境教学法"。
1.自主探究
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学生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说"和"思",变少数人的发言表演为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崔峦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课堂上,我会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感受,体会文章朴素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寒假中我走访了母校。当我踏进熟悉的校门,看着熟悉的操场,走入熟悉的教室,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又历历在目,启蒙老师的音容笑貌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此时此刻我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在那一瞬间,我想到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其实,像我一样对启蒙老师不能忘怀的人还有很多。北大教授沙健孙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不同的是,他把感激写成了文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沙老的这篇《难忘的启蒙》。(板书课题)
3、由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启蒙?为什么是难忘的启蒙?)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中,看看自己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作上记号。
2、师:你感受到启蒙老师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精读品味
1、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诵读,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想,可以圈圈、画画、作旁注,在旁边写写心得。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1)热爱祖国 (抗日演讲比赛)
a生读--b师引导: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很近,只有二百来米 专门放哨 残忍地虐杀 勇敢 无限的敬佩)
c有感情地朗读。(要知道,这件事一旦被日本侵略者发现,那些老师就可能人头落地。老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吗? 但为了在孩子们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他们显然已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这是一种何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啊!让我们包含深情地读读。)
宽严之间
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课。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
a生读--b师引导:对什么宽?对什么严?宽严间,你领悟到了什么?(原因在于:这门课是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孩子上的,目的是借助语言课灌输侵略者的思想,把中国孩子变为他们统治下的驯服工具。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更不能做他们的顺民,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c有感情地朗读。(谁想读就站起来读)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① "嗅觉特长"
教师引导:你对这件事怎么看?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 "写大字"
a教师引导:老师说"我"时,"我"的心情怎样? b在学习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受批评的经历,回想一下,当老师批评你时,你是怎么想的? 当你不完成作业时,老师对你发过脾气;当你违反纪律时,老师对你板起了面孔;当你学习总是不用心时,老师或许说过过激的话……面对老师的这些行为,你还会认为老师爱你吗?为什么呀?(出示资料)
小结:批评也是爱。这批评和惩戒一直深深地铭刻在沙老的心中,
我相信它也一定会铭刻在同学们的心间,它将激励着对待学习和做人要老老实实,不搞虚假,不投机取巧。
师:正是启蒙老师的教导激励着他,鞭策着他,才是沙老也走上了和启蒙老师相同的岗位,成了一名教师。
假如你就是沙健孙,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四)倾诉情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用歌声倾诉思念,沙老用文章表达情感,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呢?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或写一首诗,或画一幅画,或写一篇文章。(《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讲演比赛 热爱祖国
受到申斥
(严) 严格要求
宽容日语课 (宽)
板书设计一方面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呈现了情感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难忘的一堂课篇五
㈠、教材分析:
《难忘的启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回忆启蒙老师的课文,课文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的抵制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㈡、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能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谢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㈢、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难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㈠、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你的启蒙老师是谁,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㈡、板书课题,理解“启蒙”的意思
㈢、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思考: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3、同学合作交流
㈣、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2~5自然段
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抗日演讲?想想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
⑵、那时我还小,不大懂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⑴、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⑵、小组交流
⑶、指名汇报
⑷、小结
3、学习第8自然段
⑴、老师对对学生的要求一向很严格,唯独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特别宽容?为什么?
⑵、让学生联系课文讨论,使学生明白老师是用这种方式在抵制日语。
4、学习第9~10自然段
⑴、出示最后一句话。
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样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⑵、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意。
5、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作者为什么思念他的启蒙老师呢?
⑵、美好的种子指的是什么?
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感知、思念
抗日讲演 爱国 勤勉
难忘的启蒙 受到申斥
抵制日语课 正直 诚实
开花结果
难忘的一堂课篇六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总理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1、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2、交流泼水节的资料
3、交流周总理相关资料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的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章段落,勾画出重点词句。
2)体会傣族人民心情,指导朗读。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但很多的生成让我们很难预想,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把握课堂整个教学结构,我的这次教学不管成功与否,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又迈进了一步。
难忘的一堂课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课件激趣
1.(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回到1961年,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多边互动,产生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有创新、有价值、有意义的效果,使教学沿着动态生成的最佳轨道运行。】
二)检查预习情况(闯关游戏)
1.我来说,你来找:“好、空、乐、盛……”
2.开火车认新词:“凤凰周恩来敲打对襟白褂四面八方……”
3.(课件出示句子,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1)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设计意图:【课堂资源无处不在,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关注文本,积累知识】
三)学习课文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再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
1.(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那么难忘呢?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生介绍)
小结:周总理跟随毛主席带领革命先烈解放了全中国,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任总理。而且,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是那么繁忙,却仍然专程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
师: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欢迎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呢?自己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1)交流、感悟。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以现几个句中,哪个字或词给你印象深,从这些字词中,你体会或感悟到了什么?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③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④句子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朗读,赛读
3.我们课本中还配了一幅描绘当时场面的彩图呢!请大家看图(出示看图要求)
(1)你能从图中找到周总理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4.学法指导:“先人物后背景”看图的一种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给学生过程与方法,使课堂处于热闹而又高效的状态】
师:看完图后,你喜欢周总理吗?就将你对周总理的喜爱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吧!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表演读齐读)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1)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2)猜猜周总理向大家祝福什么?情景表演
2.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师范读第五自然段)你能开心地读一读吗?
1.此时假如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员,除了开心之外你还会感到怎么样?
2.师读7、8、自然段,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吗?
小结:周总理的到来时傣族人民感到了高兴幸福,难忘,同时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情欢迎,是这次泼水节更加难忘。此时让我们再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无疑,“读”是开启学生质朴心灵最好的钥匙。在“读”中,思维灵舞,思想涌动,心灵沟通。低年级中,“读”是学习、理解、讨论及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五)拓展:多么难忘的泼水节啊,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课后:
1、课文导入,由创设情景问题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闯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3、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难忘的一堂课篇八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2课时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一堂课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刚上过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习作《难忘的……》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这次习作可写的内容是相当宽泛的。内容主要是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仅就写人来说,可写的就太多了,老师、同学、来校的客人等,只要是印象深都可以写。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记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顺序。
2、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3、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
4、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二)重、难点:重点:
①引导学生详细并有条理地述说和记叙难忘的人、事或一节课。
②学习互改方法,提高赏文能力。
难点:
从人与事的叙述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看法。
本次习作叙述的是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所以最好从学生本身的生活事说起,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开阔思维,勾起有关记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将从以下方法切入教学。
(一)情境导入法。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以图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刘翔、北京申奥成功,上课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事了,以轻松有趣的导入引领孩子们进入生活情境,走进话题。
(二)志同道合,说具体。
在指导课时我根据学生们的意愿给他们分好组,在同组内交流相同的话题,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习作内容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双向互动”的交流模式。
在指导课与批改课中采取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等交流过程,力求让每个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中进行叙说。
为了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双向互动、提高效益,在指导课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指导选用材料。
(四)指导写好材料。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这个环节是基点
上课之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巧妙地抓住生活中平常而又难忘的事导入,课件出示奥运冠军获奖的情境,北京审奥成功,及学生上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环节轻松而有趣,老师随机板书“难忘的……”,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对难忘的人、事的回忆之中。
第二环节:明确习作要求这个环节其实是指导学生审题的能力
老师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审题,找出习作的内容与习作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审题的能力,不用太吃力学生就能概括出来。
第三环节:指导选择材料这是指导课最重要的环节
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学生讲述从简单到复杂。
我开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你打算写哪方面的内容?接着问:什么人令你难忘?什么事令你难忘?哪节课是你最难忘的?再问令自己难忘的原因。这样的问题设计,从易到难,能够激起学生的回忆与乐于叙说,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的原则。
2、多向互动,选择材料。
在讲述的过程中有学生个人的发言,有小组的交流、有师生交流、有同学的评议与补充,同学们的评议与补充又分在志同道合组内评议,在全班评议,人人参与了活动力求说得更具体,评得更忠恳。
3、学会评议。
这个过程有学生的发言、听者的聆听,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认真鉴赏、学会评价,这是能力的培养。
4、创设身临其境的叙说环境。
课前让学生准备相片,写人的可准备文章主人的相片,写事的如旅游的可带上自己到景点中照的相片等。在课堂中学生拿着相片,一边看一边说更能激起叙说的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对难忘情节的回忆,从而说具体。
第四环节:指导写好材料
文章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重难点,也可以说是小结想学生把文章写好,还得在方法上做些指导,这样,学生写起作文就有凭借,不会觉得难下笔。在评改课中为了营造赏识氛围,激发评改兴趣,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总评;
(二)指导评改;
(三)自评;
(四)例评;
(五)互评;
(六)赏读;
(七)写评语;
(八)小结。
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第一、二个环节是修改好文章的基础,学生经过努力写出了文章,肯定想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老师首先就给予了评价,讲出优缺点,更能激发学生想修改的欲望,指导评改是修改的基础,所有的修改都是以评改要求作为依据。第三环节例评,让一个学生上台来评讲一份作文,教师从旁指导,台下的同学就知道作文是怎样改的了。这是为下面的自评与互评打下了基础。第四环节例评,经过例评,学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可以自主修改了,这个过程学生要找出自己作文写得好的地方,与自己的“得意之改”。这能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鉴赏能力。在例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认识到作文的不足,鉴赏作文的好坏,这样多向的互动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把文章写具体。第六个环节是赏读,生经过自己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修改好自己文章那种喜悦是难以形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作品赏读一翻,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个过程是不能少的。第七环节是学生经过赏读,认识到自己作文的得意之处与不足,经过自己的认识给自己打评语,就更容易继续修改,培养了学生自己鉴赏的能力。第八个环节是小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根据修改提示再修改、修改。接着老师出示课件:修改建议:开动脑筋仔细推敲认真修改勤于动笔教师的小结简洁明了,鼓励学生主动修改。
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堂课写具体、语句通顺、有条理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的重点,把写作内容、要求体现出来,简单明了,通过板书学生能把握写作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难忘的八个字》的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由于生来就是唇裂,而且先天左耳失聪,所以担心没人喜欢,非常自卑,上三年级时,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在“我”耳边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使我永远难忘,是伦纳德老师用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3条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验中,受伤的心灵得到温暖的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怀,加深热爱、尊敬老师的感情。
这一课时设计了2个重点: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以及在耳语测验中“我”是怎样做的。
1个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说的八个字的特殊含义。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生质疑:是哪八个字?为什么难忘?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走进一个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笔标画出描写女孩外貌的句子。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残疾、难看、受伤······)
3、品读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转换角色)这是一个难看的、残疾的、心里受伤的女孩,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假如你是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小女孩,你的心情是怎样?(不高兴、悲伤、伤心指导朗读)自己练习展示评读(第二次转换角色)假如你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最渴望得到什么?在小女孩最渴望被人爱,被人关心的时候,伦纳德老师在一次“耳语测验”中,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在这次的“耳语测验”中是怎么做的?(以读为本读中体验读中感悟)我为什么这么做?老师怎么做?(第三次转换角色)假如你就是这个残疾的、不漂亮的、除了家里人以外,没有人会喜欢的女孩,听到这样动情的八个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高兴、快乐、温暖、幸福、感动······)指导朗读。
比较句子:a这八个字令我难忘。 b这八个字令我永远难忘。 c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令我永远难忘。
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这八个字无限的力量。从而体会因为这八个字“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伤到温暖)以及这种变化来源于什么·····?
最后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同学、小女孩眼中她又是什么样的呢?朗读第二自然段。汇报。外貌的描写到心灵的描写。通过朗读,表达出“我”对老师这份深深地爱吗?练习展示(指导)
4、拓展小结。
伦纳德老师用她那博大的爱心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正是这难忘的八个字,使得昔日那个丑陋的、残疾的小女孩成为了一位知名作家,就是这篇课文的作者———玛丽·安·伯德。你们喜欢这位老师吗?说出你的理由。如果你是当时的伦纳德老师,在下一次的“耳语测验”中,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把想说的写下来,然后汇报。
5、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是这样想的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对残疾给人心灵带来的伤害、痛苦感受还不深刻,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3单元第9课帽子类似的文章),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以己推人”,感受小女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就是想通过“静心默读、动情诵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手写我心(意在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关爱之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写味;来突出语文课堂“语文味”的。
6、教学效果。
学习本文之后,学生应该能从伦纳德老师的言语中,感悟到什么是真正对人的关心,什么是真正对人的爱。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可以的,还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正确的表达方式正是“关心”的体现,是“大爱”的体现,是“润物细无声”的。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一
《难忘的一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它是一篇记叙文,写的是一个十岁的儿童为邓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的表演,并先后与这位伟人两次握手,使他对这一天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同时,他也从邓爷爷那句“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话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本文的学习目标是: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本文的教学我分3课时来进行,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认识、读准13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记忆这13个生字,并能正确地运用字词。另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要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说话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开始,我直接写出“难忘”一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并适时地从中引出有位小朋友也有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想说给大家听,与此同时将课题“难忘的一天”补充完整。“难忘”一词,是课题中的关键词语,整篇课文也是围绕着“难忘”这个词进行展开的,在让学生说自己难忘的事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有了一定意义上的理解,对下面学习课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出示课题之后,学生肯定对这件难忘的事有一定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到底是件怎样的事情会令小作者如此地难忘呢?于是,我便顺着学生的意愿,把这件难忘的事讲给他们听(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课文的主题图,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他将再也无法生存和发展,更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在课文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读读课文,划划生字、新词,拼拼字音,看看字形,想想问题,把动口、动手、动笔、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学会读书,学会表达,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小=}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借助词语手册理解部分词义,再让学生分小组对如何识记字形进行讨论交流。因为入学以来,每学期都有大量的识字任务,学生已经认识了比较多的汉字,和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当然,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给予适当的“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学生汇报记法时,师生共同进行评议、纠正,对于特别难记的字,我通过课件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还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采用联想法来识记字形。这样不但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掌握字形后,我又让他们运用字词进行说话训练。因为,我认为字词的教学不能光停留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这一层面上,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运用,所以,我先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造句。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我让学生在这时通读全文,其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对刚学的生字词在通读全文中进一步得到巩固;二是为第二课时,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里我又设计了“送电脑”这个游戏。(出示“电脑”生字卡片)我制作了电脑图片的生字卡片,正面是电脑的图形,反面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去拼音),只要学生认对并给生字找个朋友就能获得该图片,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同时,我也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和自制电脑图片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我也力求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本节课的教学得以圆满完成!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二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总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周总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习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习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寓意说明:
1、两颗心相连,表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揭示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
2、"泼水祝福"则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重点,对主题的表现就是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来揭示的。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三
1945年,被日本侵略者统治50年的宝岛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刚刚“光复”后的台湾,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开始了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闽南语诸葛亮停泊港口真挚
光复崇高统治
光复: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复。真挚: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2、导学:
(1)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2)提示:课文中学生们上的一堂课内容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出现了几次?3次
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老师也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比较生疏;认真仔细地写,发自内心地写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2.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被深深感动。作者被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5.朗读训练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填空:
课文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中心,详写了学习国语、参观小礼堂两件事。特别是把学习国语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凡是和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详写,其余的次要材料略写。这就是这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课堂测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四
一、说教材
《师恩难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师生》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田老师以巧妙的讲故事方式传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时正逢教师节临近,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好文章。
二、说学情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对师恩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品位“师恩”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品位“师恩”的内涵。 四、说教法学法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①自读自悟法 ②课堂交流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
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遇到过几位比较喜欢的老师吧,他们也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谁来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让你们难忘了呢?”通过学生畅谈后,揭示课题【板书:师恩难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
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3. 全班齐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分段。
【板书:师、生】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读后订正,订正后再读,并按照阅读的层次性使学生初步理清文章思路。
(三)细读深究,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部分(1-3),让学生想一想:田老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通过交流讨论后板书【口才好、文笔好】
2.学习第二部分(4-9),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田老师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师生课堂上交流讨论成果。
【板书:编故事,娓娓动听】之后,我激趣学生“你们想不想听一回田老师上的课呢?”然后请同学自告奋勇的有感情的朗读该部分。
3.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听了田老师的课,你们想想作者喜不喜欢田老师上的课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体味语言,揣摩其含义
4.【板书:入了迷,身临其境】。
4.学习最后一部分(10-11),在学生朗读这部分课文后,教师回顾课堂并提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田老师的对作者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同学们,你们能找出作者对田老师难忘的语句吗?”学生通过交流后感受到作者对田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四)升华感情,总结课文
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对“插柳之恩”的理解(板书)。了解到作者将老师的栽培比喻为“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田老师“无心插柳”的行为却给作者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田老师的人格魅力也如春雨滋润
(板书)一般给作者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作者用“师恩难忘”来反映对田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难忘的一堂课篇十五
1、教材特点:《难忘的八个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体安排了四篇课文,单元阅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爱的启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课文的小女孩的心路历程贯穿全文,由受人嘲笑写到受到老师的疼爱,由感到无奈写到对生活充满信心。由小女孩的心理体验来写伦纳德老师,通过一个不一般的故事———耳语测验的过程,写出了小女孩终生难忘的原因,写出了对伦纳德老师的喜爱和敬慕。
2、学情分析:课标中关于三年级的阶段性要求说:“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篇文章以师爱为主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项要求应该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上坡处”和承上启下的“节点”,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反映,为向四年级过渡做好铺垫。
3、说目标:鉴于上述本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定位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师的话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有层次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残疾儿童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的启迪。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在读中感悟情怀;尊重认知差异,引导并尊重学生有个性的理解。
教学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语句、换位思考、想象说话”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音乐和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受到“爱”的熏陶。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
首先通过交流话题“你幸福吗?”由此导入并板书课题。意在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谈话,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训练了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这一环节分两步: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说出哪八个字让“我”终身难忘?师板书;
2。画一画这八个字给了“我”什么感受?由此引出课文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并以此为切入点,设置悬念,小女孩的心灵怎么是受伤的呢?她以前对人生是一种什么看法?这样灵活处理教材,逆向阅读,由果溯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多媒体出示中心问题:“我”为什么对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难以忘怀?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并说说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归纳大家的看法,组织好语言,最后把本组意见在全班交流。
要点预设:
1、“我越来越敢肯定……甚至没人喜欢我”
①出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请同学读。
②练读,通过师生配合读,体会小女孩的自卑心理。
③说一说,小女孩对自己的看法。(描写了五官,都有缺陷)(渗透外貌描写方法——抓住五官特点描写)
④正在小女孩因为自己的缺陷伤心无助,极度自卑,甚至想用作弊的方法通过耳语测验。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师却对她说出了那温暖的八个字,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她又怎样会忘记呢?
2、“很美、温柔可爱……笑眯眯的眼睛”
①课件出示伦纳德老师的外貌,可以看出什么?(渗透外貌描写方法——先写整体,在抓住外貌几个特点描写。)
②孩子们对她是什么态度?
③我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
伦纳德老师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有一颗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这样的老师怎不让人喜欢呢!
“这八个字仿佛是……人生的看法”
在此,我轻轻的朗诵:伦纳德老师轻轻的对“我”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温馨的、充满爱意的话语似一束阳光射进“我”的心田。他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老师不因为“我”长得难看而嫌弃“我”,却给了“我”比一般孩子更多的关爱;他的爱让自卑的“我“恢复了自信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相信我的孩子们,在我声情并茂的渲染下,也会感到“如同一束阳光射进我的心田。”
(四)拓展升华
1、首先我用课件播放生活中互相关爱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谈感受。随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师爱的名言。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升华。
2、最后再次播放音乐《爱的奉献》,师小结本课。意在通过教师充满深情的揭题性语言,倡导孩子做爱的天使,让孩子充分分享人间这至纯至美的如春阳一样的恩泽,更进一步感受从文本的字里行间里流淌而出的慈母般的师爱。
3、我的作业设计突出学法和阅读指导
作业:
1、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方法,(五官描写和先整体再抓特点)选择一种来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下节课来猜他是谁。
2、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依据课堂教学需要,我设计了以人物关系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八个字和这八个字包含的师爱以及带给小女孩的影响为板书的内容。力图简洁、精当,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能从中领悟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板书设计如下:
难忘的八个字
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伦纳德爱心我
终生难忘
总之,教学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词析句的“品”,入情入境的“悟”,动情之处的“说”,应该能从伦纳德老师身上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对人的关心,什么是真正对人的爱。同时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学语文就是理解、揣摩语言文字,并有效运用语言文字,真正实现老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