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河北省级联测 《蜀道上的梦想》阅读及答案参考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蜀道上的梦想

李春雷

①西安到成都,乘高铁,最强烈的感觉:闪。

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脉,七百多公里狭窄通道里,列车疾速而驰。时间和空间,全部被压扁。漫长与遥远,转瞬在眼前。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抵达广元。车过广元,再无险阻。一马平川,直望成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奇险著称的交通线路——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常常咀嚼李白之叹:为什么难于上“青天”呢?想来,定然是有感而发。

虽然李白的出生地尚有争议,但其成长地——江油,却是定论。而江油,便位于广元市南侧。《蜀道难》的主体部分,便是极写广元山区之艰难险阻。

蜀道难,最难是广元!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人类,却困苦地攀爬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商周时期,古蜀地与中原被秦巴大山阻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春秋早期,两地始有联络,后来陆续诞生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故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便是蜀道的滥觞。

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秦统一后,始皇命庶民在道旁广植松柏。秦蜀官道,由此确立。东汉末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经营北伐。此后,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桥头堡。

隋唐统一后,官府再度植种松柏,聚翠积绿。这条小路逐渐恢复。但由于遥远且凶险,仍被视为畏途。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从西安逃难至蜀地。公元759年初冬,杜甫入利州,登蜀道,历时许久至成都。明代之后,火药铁器普遍用于开山碎石。工匠们在悬崖上削坡铲石,开辟碥路,替代栈道。

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由于别无选择,只能沿用旧道。路成之后,汽车行驶仍需十日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交通方面的一大决策就是凿穿西南。由于缺少先进的桥隧技术,仍是基本遵循古线。数十万人日夜施工,如司马攻蜀,若诸葛北伐。其情其景,惊泣鬼神。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几次乘坐宝成铁路,往来蜀道。②那时候,从西安到成都,需要二十多个小时。最强烈的感觉:晃。

高山巨谷间,火车弯弯曲曲,首尾相顾,像一条蟒蛇,在山腰和山洞间蠕动,让人于无奈中体味漫长和遥远的感觉。与火车并行的川陕公路更是如此。货车太长太高太重,山路又弯又窄又坑。进入广元,便是入蜀第一站——七盘关。真是当头棒喝,闻之色变,必须盘旋七道山梁,才能通过。“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于是,外地车辆常雇用当地司机。即使这样,仍然常常堵车,每每滞留三五天,拥塞10公里。烟尘滚滚中,公路和铁路两侧的剑门关、明月峡、皇泽寺们,焦头烂额,愁眉苦脸。从地图上明显可见,广元位于西安、成都两大都市的中心。只是,它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大山,犹如一枚紧紧包裹的粽子,好似一颗果壳坚硬的核桃。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条古老的蜀道,也悄然升级。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灾后重建。传统的川陕公路终于避开旧基,放弃盘旋,穿山而过。2017年12月,国人千呼万唤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全新线路,全新技术。万千大山,訇然洞开!传统的蜀道,一下子闲适起来,成为中国交通永恒的记忆和见证,成为人类文明特有的魅力和美丽。

广元,这个养在深山的村姑,揭开面纱,俨然一位绝美的姑娘。

剑门关,那座蜀之门,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波波凝固石化的巨浪,又仿佛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屏风,形成一个天然城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惟一道缝隙洞开,两侧大山颤颤巍巍,危如利剑高悬。壮矣危矣,奇哉险哉。只是,在当下的和平世界,它,仅仅是一座资深地标,一框鲜艳风景。

明月峡,长约三千米,宽不足百,而谷深逾千。两岸悬崖直立,峡中惊涛骇浪。在如此险峻的绝壁上,凿洞架木修栈道,是怎样的难度?如壁虎,似蜘蛛,铁锤钢钎,火星四溅,稍有疏忽,葬身深渊。而三千米栈道,需要多少孔眼啊。毋庸置疑,这里,是中国一处壮观、惊险、经典的古栈道遗存。

翠云廊,是谁想到这么一个诗意名字?近万棵汉唐苍松,老态龙钟、鹤发鸡皮,却又虬枝峥嵘,青翠茂密。静静地走在浓荫里,绿意如微雨,馨香湿人衣。那是李白的呼吸,那是武曌的芬芳,吹拂着你的每一根睫毛,濡润着你的每一寸肌肤。

公元2018年6月,我再次乘坐西成高铁,前往广元。

一道银白,群峰闪过。明明暗暗,欢呼雀跃。亿万年酣睡的大山,像壮士,像五丁,像诗人,像青年男女,翩翩蹈舞,引吭高歌。的确,西成高铁开通,最受益者是广元。这个绝世的美女,终于出山了、出嫁了……

我猛然想起李白。

千年春秋,一闪而过。此时的太白,或许正端坐在青天的云朵之上,哈哈大笑。笑声像阳光一样,漫天怒放。是的,他终于可以轻松、快捷地来往蜀道了。而秦岭、大巴山、龙门山、米仓山,还有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皇泽寺、七盘关、唐家河们,那一抹抹倩影,一涡涡白云,一片片青翠,一处处欢腾,都是他的身影,他的笑声,他的欣慰,更是他的新诗!

其实,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5日,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因为他一生饱受蜀道艰险,难以与中原通行的困苦。

B.由商周到解放前期,虽然中间很多朝代都有过开拓修建,但蜀道在历史更迭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C.文中穿插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川陕公路堵塞难行的历史,与后面写二十一世纪蜀道的升级形成抑扬。

D.作者先后把广元比喻为“粽子”“核桃”“深山的村姑”“绝美的姑娘”,目的是增添文章浓浓的乡土气息。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真实亲切地谈古论今,表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巴蜀之地迎来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宏大主题。

B.文章以西成高铁开通为背景,按照自古及今的时间顺序行文,自然地融入了有关蜀道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雄奇秀美的风光。

C.文中多次写到李白,同时不断穿插他《蜀道难》中的相关诗句,强化了历史上蜀道艰险难行的事实,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意蕴。

D.文章结尾以虚笔写李白穿越到今天蜀道后的欣喜,又以“诗仙”赞颂那些蜀道上的奉献者们,使文章主旨更深刻,更启人深思。

8.这篇散文采用多种风格的语言展现古今的蜀道,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

9.文中两个画线句前后关联,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匠心。

可圈可点用户
2022-01-17 06:34
支付解锁查看解析>
优质解答

【参考答案】:

6.C

7.B

8.①写实的语言。如有关蜀道的地名、史实等,以此记述古蜀道的艰险及今日的巨变,准确简明。②文学化的语言。用语古朴典雅,多用对偶、排比和比喻修辞,如写今日蜀道上“广元”“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的部分,优美生动,富有诗意。③抒情性的语言。作者将丰富的主观感受融入记述,多用富于情感的问句和感叹句,叹历史蜀道之难,赞今日蜀道巨变,饱含追古颂今的深厚情感。

9.①第一个画线句写作者乘高铁穿越蜀道的经历,“闪”的心理感受写出了高铁速度之快、用时之短,展现今日蜀道已不再难以跨越的巨大进步。②第二个画线句回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火车跨越蜀道的经历,“晃”字写出了慢车时代用时之长、速度之慢、感受之苦,表现人们在征服蜀道的过程中经历的波折艰辛。③两个句子前后呼应,通过心理细节的对比侧面展现了征服蜀道过程中的历史转折,凸显了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挑战困难、创造奇迹的伟大精神,反映了新中国在交通建设上的成就。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是因为他一生饱受蜀道艰险,难以与中原通行的困苦”于文无据。由原文“蜀道难,最难是广元!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人类,却困苦地攀爬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可知,原文只是说“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并没有说“他一生饱受蜀道艰险,难以与中原通行的困苦”。

B.“蜀道在历史更迭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错误,以偏概全。从“秦将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桥头堡”等来看,蜀道在历史的更迭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D.“目的是增添文章浓浓的乡土气息”分析有误,这些比喻的重心在于表现广元地处深山但风景优美,逐步被世人发现的地理特点。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按照自古及今的时间顺序行文”分析有误,文章开头立足当下,以倒叙的方式行文。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风格的能力。

写实的语言。结合“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秦统一后,始皇命庶民在道旁广植松柏。秦蜀官道,由此确立。东汉末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经营北伐。此后,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桥头堡”可知,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可见介绍了有关蜀道的地名、史实等,以此记述古蜀道的艰险及今日的巨变,准确简明。

文学化的语言。结合“广元,这个养在深山的村姑,揭开面纱,俨然一位绝美的姑娘。剑门关,那座蜀之门,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波波凝固石化的巨浪,又仿佛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屏风,形成一个天然城郭,”可知,介绍广元、剑门关,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结合“明月峡,长约三千米,宽不足百,而谷深逾千。两岸悬崖直立,峡中惊涛骇浪”“翠云廊,是谁想到这么一个诗意名字?近万棵汉唐苍松,老态龙钟、鹤发鸡皮,却又虬枝峥嵘,青翠茂密”可知,介绍明月峡和翠云廊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可见用语古朴典雅,多用对偶、排比和比喻修辞,写今日蜀道上“广元”“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的部分,优美生动,富有诗意。

抒情性的语言。结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常常咀嚼李白之叹:为什么难于上‘青天’呢?想来,定然是有感而发”可知,作者运用感叹句,感叹历史蜀道之难;结合“而秦岭、大巴山、龙门山、米仓山,还有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皇泽寺、七盘关、唐家河们,那一抹抹倩影,一涡涡白云,一片片青翠,一处处欢腾,都是他的身影,他的笑声,他的欣慰,更是他的新诗!其实,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可知,作者运用感叹句,感叹今日蜀道巨变。可见作者将丰富的主观感受融入记述,叹历史蜀道之难,赞今日蜀道巨变,饱含追古颂今的深厚情感。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脉,七百多公里狭窄通道里,列车疾速而驰。时间和空间,全部被压扁。漫长与遥远,转瞬在眼前。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抵达广元”可知,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脉七百多公里的路程,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就抵达广元,可见高铁速度之快、用时之短。第一个画线句写作者乘高铁穿越蜀道的经历,用“闪”的心理感受展现今日蜀道已不再难以跨越的巨大进步。

结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几次乘坐宝成铁路,往来蜀道”“高山巨谷间,火车弯弯曲曲,首尾相顾,像一条蟒蛇,在山腰和山洞间蠕动,让人于无奈中体味漫长和遥远的感觉”可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乘坐宝成铁路跨越蜀道,火车像一条蟒蛇在蠕动,表达了用时之长、速度之慢、感受之苦。可见第二个画线句回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火车跨越蜀道的经历,“晃”字表现人们在征服蜀道的过程中经历的波折艰辛。

“闪”说明高铁速度之快、用时之短,“晃”说明用时之长、速度之慢、感受之苦。两个句子前后呼应,通过心理细节的对比,侧面展现了征服蜀道过程中的历史转折,表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巴蜀之地迎来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结合“其实,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可知,说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高度赞扬了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挑战困难、创造奇迹的伟大精神,反映了新中国在交通建设上的成就。

可圈可点用户
2022-01-17 11:34
相关题库
更多

查看答案

限时优惠:
000000
热门

单次有效付费 3.99

用于查看答案,单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无限次 49.99元

微信支付
联系客服
下载试题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