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产权界定的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哈丁认为,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现象,这反映的是行政管理中的( )现象。
A.搭便车
B.公地悲剧
C.囚徒困境
D.机会主义
答
案B
解 析
美国生态学家加勒特·哈丁于1968年在《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探讨“公地悲剧”的着名文章,呼吁关注“由个人无辜的动作而造成对环境的损害”,是20世纪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自《公地的悲剧》发表后,“公地悲剧”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现象。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机会主义”,也称“投机主义”,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突出的表现是不按规则办事,视规则为腐儒之论,其最高追求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以结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程。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扩展知识
公地悲剧的成因
说到哈丁的“公地悲剧”或曰“公有资源的灾难”,那是对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存有私心的确证。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
由于在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
“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此。
根据哈丁的讨论,结合我们对挣扎在生活磨难中的人们的理解,“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
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存的摇篮的崩溃,美国学者认为,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
“公地悲剧”的更准确的提法是: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就拿环境污染来说,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
这就是赫尔曼·E.戴利所称的“看不见的脚”。“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产的私人利用方式。其实,哈丁的本意也在于此。
事实上,针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丁提出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政府强制,而不是私有化。但理论上最好的方式是界定产权,私有化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