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试望阴山①
(清)纳兰性德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②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纆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④,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注】①此篇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时而作。②匝(zā)地:满地,遍地。③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④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景,取用赋法,景观宏大。先远后近,由地及天,兼顾时间上的纵深,平添无尽苍茫之感。
B. 下片抒情,借典铺陈,叹尽兴亡。抒情沉郁幽伤,婉曲层深,表达了“百事堪哀”的凄苦和感慨。
C. “穷边自足秋怀”,既承上片点明边塞荒凉艰苦之“愁”,又为后文抒“恨”蓄势,语气似抑实扬。
D. 全词情感丰富,既有词人长期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又有兴亡交替、盛年霜鬓、人生苦短的愁情。
15. 论者谓此词“苍凉沉郁,颇有苏辛之风”,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4. D
15. ①苍凉:描绘塞外风光的意象宏阔,意境凄凉。如上片“青峰”高耸密集,“黄沙”辽阔无边,荒“城”远“堆”等为全词奠定雄伟悲壮的基调;下片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②沉郁:抒情婉曲层深,有“大我”情怀。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哀,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词尾直抒胸臆,“百事”既指自家事,更指历史事,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感叹兴亡交替或人生苦短,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项,“长期羁旅漂泊”理解错误,从注释“此篇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时而作”可知,词人是奉命出使途中思家心切而作。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风格特点和情感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苍凉沉郁,颇有苏辛之风”提示,解答时,应抓住词中相关内容,紧扣“苍凉”和“沉郁”分析。
上片,起句“试望阴山”,先廓定视野,继后写“试望”的心境和感受:“黯然销魂,无言徘徊。”“无言徘徊”形象地描画出心潮翻涌,无限思绪的情态。第二三句由“见”字领起“青峰几簇,去天才尺”,写山岭高耸密集;“黄沙一片,匝地无埃”,写朔漠辽阔无边。底下连举唐代西域两个名镇“碎叶城”和“拂云堆”,并分别述以“荒”和“远”。“碎叶城”距阴山数千里之遥,试想不可目及,神思则可;“拂云堆”虽近在阴山南麓,但由于“雕外寒烟惨不开”,故目见也难。这两句意象宏阔,为全词设下雄伟、悲壮的氛围。词趣在雄伟悲壮的氛围里和深沉的情绪中静静地流淌。
下片,“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点微霜鬓早衰”下片写出了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抒发词人思家的情怀。“穷边自足愁怀”,点明荒凉艰苦的塞外边疆,紧承“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语气似抑实扬,由因地域引愁过渡到因人事生愁,从而牵出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想象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写出了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其人如今已没,绝塞依然凄凉,空台满目腐草,留给后人无限感慨,其人生苦短之情历历可见。“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鬟早衰”,写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此句直抒“人生几何”的慨叹。“北转河流”是黄河流势的真实写照,“南横斗柄”写星辰依然按自然规律运动。古如是,今如是,未来仍如是,但人的生命却是极短暂的,故有“鬓早衰”的怅恨。尾句“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稍抑即扬。“百事”既指历史事,更指自家事,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感叹兴亡交替或人生苦短,苍凉凄婉,沉郁幽伤。
综上分析,回答“苍凉”这一点,可以抓住上片的“青峰”“黄沙”荒“城”远“堆”等意象,为全词奠定雄伟悲壮的基调。下片“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等令人顿生空寂悲凉的感慨。
回答“沉郁”这一点,抓住词中的两桩流传千古的史实和“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的直抒胸臆,从抒情婉曲层深,有“大我”情怀回答。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