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有著名的杭州西湖。说起西湖,我不由得吟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同一位魔术师,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我最喜欢雪天的西湖啦,银装素裹,约上几个好伙伴在河堤边欢快的打雪仗,嬉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我的家乡在浙里主题征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浩浩荡荡。百余年来,中国逐梦前行,带领全国人民描绘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秀美山卷。在这幅画卷中,浙江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江”之名,源于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音江流曲折,钱塘江古称“之江”,又称“浙江”。我将从文化、风景、历史、发展四个方面,去了解流光溢彩的别样浙江。
“浙”是一个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地方。历史长河曾经在这里驻足,杭州余杭区的良渚文化。这座有八个故宫那么大的史前古城,引得许多人前来参观。神秘而繁荣的玉文化,是良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刻着“神徽”纹样的玉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另外浙江还盛产瓷器,著名的青釉技术,则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典雅与含蓄。
“浙”是一个有美丽风景的地方。首当其冲的是最有名的西湖风景区,一年四季,风景独特,游人不断。春有漫天花雨,夏有荷塘月色,秋有金桥漫步,冬有断桥残雪。千岛湖碧水蓝天,岛屿众多,风景如画,是天然的绿色氧吧。临安青山湖素有“水上森林”之称,划着皮划艇穿梭在高大的水杉之间,想想都惬意啊!还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八月十八潮水暗流涌动,波涛汹涌,犹如一批批白马朝岸边奔来。
“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近代以来,有很多致力于救国的有识之士。例如蔡元培,他任职北京大学校长后,革新除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现代,浙江科技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李善兰,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严济慈,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童第周,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的先河;钱三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浙”是一个经济腾飞的地方。2021年,党中央赋予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改革制度,帮助农民增收。开展诸多活动,让村庄发展倍添活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乡村振兴。
“浙”里风景独好,欢迎您来“浙”里!
国庆小长假的第五天,妈妈带着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到杨公堤上的郭庄玩。郭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也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哦!妈妈告诉我,郭庄建于1907年,距离现在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杭州现存唯一完整的私家花园。
我来过郭庄好多次了,但是每次一进大门,总是能被它那古朴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我们在湖边找了一处茶座坐下,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带着丝丝的凉意,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看来秋天是真的来了。都说“一叶知秋”,湖边大树上黄绿相间的叶子,仿佛是秋天的使者,带来了季节更替的讯息。
我们喝着西湖龙井,吃着云片糕,看着湖面上偶尔驶过的小船,偌大的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泛着淡淡的银光。这时,突然飘来了一阵幽幽的清香,抬头一看,映入我眼帘的正是那一树金黄的桂花。
我的家乡在“浙”里,在美丽的园林里,在清香的龙井里,在甜甜的云片糕里,更在满城的桂花香里。
“浙”是浙江的简称,我出生在“浙”里,成长在“浙”里,“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骄傲与自豪。
首先,“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位于东经118°~123°,北纬27°~31°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且东部沿海。“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一条钱塘江横贯东西,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潮水蔚为壮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冠有“东南第一山”美誉的温州雁荡山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有的怪石像一把剪刀,有的怪石像鳄鱼的嘴巴,有的还像一对情侣……真是惟妙惟肖,让人流连忘返;“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怒抹总相宜”,位于省会杭州的西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散发着光芒:春天柳浪闻莺、苏堤春晓,夏天曲院风荷、花港观鱼,秋天雷峰夕照、平湖秋月,冬天断桥残雪、南屏晚钟。四季风景各不同,四季风景皆醉人。
“浙”里的风景名胜不仅闻名世界,“浙”里的历史文化也源远流长:从浦江上山遗址中发现的“人类的第一粒米,”到湘湖遗址中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再到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召开,庄严的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浙江人民一步步建立起了浙江精神——开拓创新,开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秉承先辈的遗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
“浙”里是不仅历史文化之都,也是运动之乡,先后培养出多位奥运冠军:孙扬、叶诗文、罗雪娟、占旭刚等,他们不仅为浙江省争得了荣誉,更代表国家在奥运赛场上拼搏超越,展示中国的力量!2023年杭州即将举办万众期待已久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可爱的吉祥物——淙淙、宸宸、莲莲已经迷倒了万千体育迷们。“琮琮”代表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莲莲”代表世界遗产西湖。“宸宸”代表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它们的名字代表着“浙”里辉煌的过去与现在,它们酷酷的机器人造型昭示着“浙”里高科技满满的未来。
未来,“浙”里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智能汽车、新能源、云计算、智能物联……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里人,我深知个人成长要与“浙”里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天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就是为了明天“浙”里的建设添砖加瓦。今天我以“浙”里为荣,明天“浙”里以我为荣!
锦峰绣岭,山水之乡。
我的家乡便在“浙”里。
浙里,是稻作之源,是文明圣地,是江南水乡,更是南湖的一束光。有神人兽面的良渚,有夺千峰翠色的龙泉青瓷,有革命星火、农民运动,更有g20峰会,亚运会的盛况。
浙里,是人间天堂,是休闲胜地,是悠悠古城,更是名山名水聚集地。登山,游水,山峦起伏绵延,高耸陡峭,奇峰妙石;碧水荡漾,清澈见底,涟漪阵阵。
建德,在这群峰之缝,澈水之隙淡入。
早晨,朝阳从山峰后头渐渐升起,17度的江水将白雾请了出来。白雾泛起,笼罩了江面,也盖住了群山。独立孤舟,张开双臂,抱着那吸收了山水精华的奇雾。盘腿坐下,沏一壶龙井,在这江面上来回起伏,轻轻一口,茶香入口,七分淌成了碧水,还有三分啸成了险峰。躺着,手轻轻地拂过水面,有些透骨,白雾将我紧紧包围,感受着新安江的清凉,亦是新安江的温暖。
日中,太阳炙烤着大地,湖面波光粼粼,山峰显得更加苍翠。
纵贯古今,李家镇新桥村乌龟洞,溯十万年,空谷足音石牙犹启浙江史,观八百里严陵画卷椽笔应书建德人。西汉右臣朱买臣,如负薪,身虽劳,犹苦卓。三国吴黄武,孙少驰骋沙场,骁勇善战,建功立德,被册封建德侯。北宋,方腊起义征战建德。唐宋年间,诗词之路漫漫,行走在山水之间,山清水秀,吸引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童祖恺、童润蕉、祝光焘、蒋治等人为了革命的胜利,鞠躬尽瘁,英勇就义。
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新建,成为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己安装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水电站坐落在青山连绵之处,老一辈建设者们日日夜夜,辛勤奋斗。他们使用钢材4万吨、水泥36万吨、木材136万立方米。这么庞大的数字,是用一个一个肩膀扛出来的,是用一只一只手堆建起来的。三年时间,仅仅三年。
夜幕降临,虽然天色已暗,但夜色璀璨,灯光闪烁,激光射灯更是将这小城装点,江畔熙熙攘攘的人群漫步在江边,享受着微风和清凉。伴着蒙蒙的白雾,小船消失在朦胧中。
山川毓秀,山青水清,史悠境幽。
活在“浙”里,乐在“浙”里,爱在“浙”里。观水的清澈,感风的凉爽,沉浸雾的奇特。
“浙”就是美好!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而我,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怎能不倍感荣耀与自豪!今天,就来随着我的笔墨一起了解浙江吧!
浙里的景
杭州——浙江的省会城市,天堂美誉可谓名不虚传。今天咱们不说杭州西湖这个享誉世界的著名5a级景区,来聊聊我最喜欢的九溪十八涧吧。
九溪十八涧距离杭州主城区约十公里,是个亲近大自然和感受人文气息的好去处。九溪十八涧顾名思义,就是九条溪流,十八条小涧。一听就是个玩水的好去处,所以不妨约上三五好友,拿上水枪,背上背包,一起感受夏日的凉爽。当艳阳高照,烈日当空,你的脚踏入凉爽的小溪时;当水枪灌满溪水,发出“嗞”的一声,好友们的尖叫声回荡在树林时;当闲聊享乐,西瓜入肚时;你会发现快乐原来这么简单!
浙里的人
一个忙碌的周一早晨,运气不好,爸爸的汽车又被红灯拦下。我闲来无趣,透过窗子看着车外涌动的人群。
一名中年阿姨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她穿着一件很旧的花斑毛衣,手中握着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盒子,一直在原地转来转去东张西望,不知所措的样子。
等到车停稳了,我便仔细看清她手中的物品,是新款手机!她身上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奢侈的手机。她……莫不是……小偷!?
她开始询问周围的人,但他们似乎急着上班,谁都不理那位阿姨,她那孤独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失落和迷茫,但我一点也不同情她。
一辆汽车停在路旁,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一位脖子上挂着金项链的富豪走了下来。他一看见阿姨手中的手机盒,激动地冲上去与她争论,阿姨微笑着递给他手机,努力诉说着什么。富豪的表情从疑惑转向惭愧,他拿出钱包中的钱递给阿姨,阿姨连连摆手,转身离去。我看着阿姨的背景,也为刚才无端的猜测深感愧疚。
又到了绿灯,车子发动了,阿姨的身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如果说九寨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它的灵魂就是那湛蓝的水;如果说张家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它的的灵魂就是那突兀的山峰;如果说浙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它的灵魂就是人们的正直善良。浙里的风景让人轻松愉悦,浙里的人们踏实可信、团结一心,大家帮大家的精神是更加可贵的。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浙帮侠”们,来一起呵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浙里的美景还有很多,浙里的人们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清晨,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我正在楼下吃早餐。我嘴里嚼着油条,心里冒出一个疑问:“妈妈,这油条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这个呀,油条背后确实有一段故事呢,跟南宋时的岳飞脱不开干系……”“是岳飞将军发明的吗?”“那倒不是,在那时候,岳飞因为秦侩、万俟卨等人的‘莫须有’罪名而惨死狱中。老百姓们对岳飞很有好感,一听这消息,恨不得把他们几个千刀万剐,剁成肉酱吃了才痛快,可又做不到,只能用别的方法来解恨。”真是几个奸臣,颠倒黑白,祸害是非。我也情不自禁的咬着牙,在心里暗骂这些恶人。
“怎么才能泄恨呢?一家客栈的老板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把两个像小人的长面团‘背对背’放在一起扔进了油锅。没想到炸完了竟然还莫名的好吃,他心生一计,在街上吆喝:‘炸秦侩啦,炸秦侩啦!’百姓们正恨秦侩恨得牙痒痒,顿时,小摊前面爆满了人。秦侩虽然奸诈,但面对这般情景,也只能吃了哑巴亏。后来,‘炸秦侩’太明显了,所以因为其形状,故改名为‘油条’,流传至今。”
“宋朝人可真有正义感。”我心里想象着宋朝人恨秦侩恨到牙痒痒的样子“还有一个故事,一天,杭州交警在西湖边拦下一个不礼让行人的外省车子,正准备罚款的时候,车主不乐意了:‘你们杭州交警是不是就针对我们外地人啊?我看好多杭州车子也没礼让行人,你怎么不拦?’”这人真无理,我心里暗暗的想,和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交警想与他理论,无奈就是说不通。两人便说好在那个路口观察半个小时,正值晚高峰,车流量很大,来来往往很多车子,人们谁不想马上下班回到家?那人沾沾自喜,认为总能抓住几个像他一样的人,使这个交警哑口无言。时间一点点推移,路口的车子如水流一般,从来没停过。但是只要有行人经过,车子就会停在那里,等到行人缓缓通过以后,车子才会继续通过路口。”我听着听着,觉得这些车辆像十几世纪的壁画里走出来的英国绅士一般彬彬有礼,“那人站了半个小时,也依旧没有看到哪个杭州车坏了这规矩,只好接受交警的教育,不情愿的交了罚款,灰溜溜的开着自己的车,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生活中,我们要向这些杭州司机一样,遵纪守法,谦逊礼貌,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这些东西刻在自己的骨子中,时刻不能忘记。”妈妈说完故事,还对我语重心长教育一番
我听完妈妈说的故事,若有所思,沉思许久之后有所醒悟:“妈妈”“怎么了?”“我好像知道这些司机骨子里刻的是什么了!”“嗯?你说说看?”“信念。”
这是规矩,也是信念。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的家乡,便是有天堂这一美称的浙江杭州。
提到杭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踏足这方土地,沉醉西湖之美,发出了独特的感慨溢美之词。白居易有言:“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苏轼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柳树刚刚萌芽,黄莺与燕子仿佛感受到春天的信号,纷纷衔着树枝与春泥筑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夏天,水面上荷花盛开,烈日当空,水珠在荷叶上欢快的追逐打闹。故春夏之时,西湖边都是人满为患。人们皆言:秋冬之季,西湖萧瑟肃杀,并无看头。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秋天,西湖边枫叶鲜艳似火,金桂飘香,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而在冬天,雪花飘落,树木银装素裹,清冷寂静,好不闲适。早晨,蓝蓝的天空,仿佛被清澈的水洗涤过,水灵洁净,既柔和,又庄严,水和天连成了一条线,一阵微风拂过,湖面上波光粼粼,微微上下起伏,心情仿佛也能在水波的晃动下平静下来。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杭州同样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城市,它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地沉淀自己,最后保留下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比如杭州丝绸博物馆和杭州茶叶博物馆。丝调和茶叶都是杭州独有的特产,都是杭州人引以为傲的文化标签,背后承载着历史的盛赞。
对于茶的历史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最为广泛的还是神农说,相传神农在外煮水刚好有几片叶子飘入锅中,等到水煮好后,汤色微黄,饮用后口舌生津,当时神农氏认为这是一种草药,便将其制成茶叶随身携带,这便是茶的发现。这个故事证明了茶的文化已经经过了6000年的沉淀与洗礼,才造就了现在的茶文化。
关于茶叶,也存在着一些有趣的东西,茶叶远看就是一片绿色的椭圆形的叶子,近看就能发现一个新大陆,茶叶的背后有许多细密的绒毛,叶子旁边还有两颗小小的嫩芽,就像是初生婴儿的两只胖乎乎的小手,可爱极了。
浙江杭州是一道任何地方都不可复制的风景,这块宝地哺育抚养了多少人,见证了多少生命的成长,杭州,您就像是我的母亲一般,我永远不会忘记您!
在我的家乡,有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句。看到这迷人的春天景象,我不禁吟诵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看!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我们常听谚语说“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这些都是古人对西湖春天的看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曲院风荷”也别有一番味道,“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风荷景区内有栽种红莲、洒金莲、白莲等多种品种的荷池。当夏日风起,广阔的荷池令人瞩目,荷香沁人心脾。池和池之间筑小桥相连,便于游人流连观赏。怎么样!夏天的西湖是不是也挺漂亮的?
你们知道平湖秋月这个景点吧!它是代表秋天西湖风景的景点。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湖水相融,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有使人如入方寒宫之感。所以前人题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楹联。而且假山叠起,四季花木,构成一处诗趣盎然的游览胜景。更令人寻访和体味的是其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龙王祠,和清初的御书楼。
大家还记得这么一首诗吗?“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待伴痕旁分草绿,鹤惊碎玉啄栏干。”冬天西湖的断桥残雪也别树一帜。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四季的西湖都是那么的美不胜收,使我陶醉。我的家乡就在“浙”里!
【我的家乡在浙里主题征文精选8篇】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