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时间: 2023-05-17 09:37 小编: 王杰a

生活里许多人都在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质量,活一回内心的安静,祥和才是真正的幸福,不要忽略了自己应该秉持的生活态度,客观,谨慎,温和,恭敬,自律,和气,勤俭,大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51.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是谁创建的?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1939年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6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252.杨靖宇是哪年牺牲的?

1940年。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潆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树皮或棉絮。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潆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潆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53.抗日女英雄李林是哪年牺牲的?

1940年。李林是福建尤溪县人,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1936年1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日伪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26日,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年仅25岁。中共中央妇委发出唁电,高度评价她的英雄业绩,称她“不仅是我们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254.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是谁?

张自忠,抗战时任中国第五战区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后追赠为上将。

255.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是哪年牺牲的?

1940年。节振国,冀东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1938年开滦煤矿罢工时期就用刀勇劈日本宪兵。后来担任工人特务大队大队长,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强,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2团1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秋,节振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1日,节振国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0岁。1940年8月,延安《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抗日军民介绍了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的抗日事迹。

256.“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哪几位战士?他们是如何牺牲的?

这五位战土是: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战士们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近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

257.抗战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谁?

左权,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区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这月的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258.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是哪位抗日名将?

戴安澜。1942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人缅远征作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对日军的激烈战斗中,血战沙场,不幸牺牲。当时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为他写下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诚致哀悼。

259.抗战牺牲的新四军最高将领是谁?

彭雪枫,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1944年8月,彭雪枫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

260.抗美援朝时为不暴露目标而强忍被烧之痛直至壮烈牺牲的是哪位战士?

邱少云。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翻人附近的水沟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261.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哪年?

1952年。这年的10月14日,美帝国主义为了迫使中朝接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向上甘岭我军阵地发动了一年来最大的攻势。敌人为了夺取志愿军两个加强连的阵地,先后动用了3个师共6万余人,集中了300余门大炮、100余辆坦克和大量的飞机,进行持续不断的轮番攻击,平均每天向我阵地发射炮弹数万发。志愿军防守部队在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作战方针指导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进行了积极的防御作战。为了抗击敌人的进攻,我志愿军也先后投入了4万余人的兵力,与敌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战。经过43天的激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史称上甘岭战役。此役共歼敌25000余人,创造了我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坚守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

262.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而壮烈捐躯的是谁?

黄继光。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我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

263.开国大典什么时候举行的?盛况如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参加开国大典的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的步兵、骑兵、坦克、大炮、汽车等,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与此同时,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14架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阅兵式持续近3个小时。

26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26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79年3月,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鲜明地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告诫全党,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

266.邓小平是如何用“小康”来定义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发达国家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即到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以后考虑到人口增加的因素,这一目标又改为800美元。这就为中国的发展规定了一个既积极而又脚踏实地、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从根本指导思想上纠正了以往党内长期存在的脱离中国国情的急于求成的错误。

267.“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的?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有益的探索,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268.我国什么时候进行了百万大裁军?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1985年,成为中国裁军年。

269.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70.什么是“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1.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27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在哪年?南方谈话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274.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何时提出的?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在深人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将朝着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7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内容是什么?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76.《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四中全会于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完成十五大确定的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277.党的哪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立足于我国已经解决温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提出这一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278.《中共中央关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何时作出的?

2003年10月11日-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7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哪次会议提出的?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8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2006年10月8日-11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

281.党的十七大是何时召开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8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83.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84.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定位?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28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各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8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何时审议通过的?

2008年10月9日—12日,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7.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什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4月13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2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颁布的?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2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

289.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一五”计划的?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BuJ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9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三方面的改造?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29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诞生的?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中国人民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此正式诞生。

292.《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何时作出的?

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建国几年来的建设经验,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93.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是谁首次提出来的?

周恩来。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294.身份证制度是何时实行的?有何意义?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规定:凡居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除未满16岁者和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均应申领居民身份证。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有效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使中国公民移动更为容易,外出打工更为方便,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

295.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是何时成立的?

1985年9月,由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CVIC)。这是一家专营风险投资业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它标志着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创立。

296.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哪家?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97.什么是“三改一加强”?

具体内容是:改组、改造、改制,加强企业管理。这个重要方针是国务院促进企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于1994年提出来的。

298.什么时候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同年,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中,也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29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何时明确提出的?

1999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00.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是什么时候启动的?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一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以及健全和完善市场法制等五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或阶段性成果。股权分置改革后,发行管理制度可以更加突出对股票发行的市场价格约束和投资者约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于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可持续关注我们。

【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相关推荐文章: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国学精粹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四大名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党风廉政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红楼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水浒传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爱国主义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最新资讯
最新题库
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限时特价: 5.99元 原价:10元
联系客服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